快點來登入喔~!!
《三國芳華之家父袁紹》第617章 涼州之亂
  第617章 涼州之亂
  曹操的絕大部分謀士,要麽在兗州坐鎮,要麽跟著大軍去攻打鄴城,如今他的身邊隻帶了一位謀士。

  荀彧。

  但這件事裡,最讓人意外的,是曹操此時此刻,竟然會出現在此地。

  按道理,現在是曹操和袁紹之間最為關鍵的一戰,曹操本應該在鄴城前線坐鎮,但其卻來到了司隸!
  不過顯然曹操的壓力也不小,他一路行來心事重重,臉色一直很是凝重,畢竟這次他放手讓夏侯惇帶著眾將去面對冀州軍,本就是一著險棋,讓他根本放心不下。

  但曹操卻沒有別的選擇,因為懷城這邊更需要他親自坐鎮,並且他選在這個時機動手,便是要雙管齊下,不給其他勢力介入的時機!

  他側了側頭,看了眼身旁的荀彧一眼,歎道:“這次文若跟著,還是第一次騎這麽長時間的馬吧?”

  確實如曹操所說,荀彧不擅長騎馬,這日子奔波下來,隻覺得身體都快散架了,連大腿內側都時常濕乎乎的,讓荀彧覺得肯定是磨破了不少地方。

  但他卻是沉聲說道:“要是能夠順利奉迎天子,一起都是值得的。”

  曹操望著黑山隘口外面黑漆漆的遠方,“但那裡敵人很多,這次事情未必會順利。”

  “馬超韓遂,以及袁術雖然答應和我們平分好處,但這兩邊都不可盡信,所以我們要盡快趕到鄴城,將天子車駕遷到許縣。”

  “當然,”曹操歎道:“如果元讓(夏侯惇)能夠打下鄴城,咱們就能直接去冀州了,不過事情怕是沒有那麽順利。”

  “兩邊能夠僵持就算不錯,搞不好元讓還要被逼回兗州。”

  “等回到了咱們的地盤,那才是真正的決戰。”

  荀彧斟酌了下,“使君這一連串計謀環環相扣,每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事態無法挽回,為什麽使君會選擇這種行險之策?”

  曹操笑道:“正因為這樣,才有意思。”

  “何況其實留給咱們的路,已經不多了。”

  “畢竟這兩年來,咱們被有目的的針對了,若是不能跳出來破局,只會被慢慢放血而死。”

  他抬起馬鞭,指向遠方那不可見的懷城,“那裡,便是我們開始反擊的地方!”

  司隸以北,涼州交界之處,兩支軍馬正在交戰。

  一方是在擊敗李傕郭汜中立下功勞,受封四方將軍,奉命追殺郭汜的段煨,眼下兵力處於下風。

  另一方人數極多,粗略算起來便有數萬人,且多是騎軍,雖然兵甲頗為簡陋,但勝在弓馬精熟。

  這些是馬騰韓遂麾下的西涼軍,曾經是作亂一方的賊軍,後來變成了受漢庭詔安的官軍,但一直態度曖昧,可以說是一股地位極為特殊的勢力。

  馬騰韓遂二人皆出身名門之後,且均曾出仕漢廷,但他們素有異心,靈帝在位時,涼州叛亂,賊寇蜂起,靈帝派涼州刺史耿鄙平亂,但西涼叛軍凶悍,導致耿鄙被殺。

  彼時馬騰為耿鄙麾下司馬,在耿鄙死後接管了漢廷軍隊,但是他非但沒有為耿鄙報仇,反而和叛軍合流,也反叛了!
  他聚合了王國、韓遂等人,聯合了多支叛軍,自己則成為叛軍領袖,在中平六年(189)悍然進犯關中,攻打長安。

  漢靈帝緊急調集皇甫嵩和董卓平叛,擊退了馬騰叛軍,讓馬騰被迫退回隴西,這便是最初的涼州之亂。

  這件事也促成了出身寒微的董卓崛起上位,同年漢靈帝病死,董卓顯露出野心,奉何進之命進京,同時暗裡派人勾連馬騰韓遂修好,以為臂助。

  雙方約定,董卓進軍雒陽,馬騰韓遂攻打皇甫嵩,佔據長安,兩城即得,天下可得。

  但馬騰韓遂卻不看好帶著幾千兵進入雒陽的董卓,在董卓走後按兵不動,想等著雙方打得兩敗俱傷,再伺機而動。

  結果讓兩人沒想到,全天下人也沒想到的是,董卓真就憑著幾千人控制了雒陽,行廢立之事,扶持漢獻帝上位,成了最後的贏家!

  但董卓此人倒也不計前嫌,他唆使呂布殺死丁原後,吞並了並州軍,實力大增,再度派人要求馬騰韓遂歸附,馬韓兩人見董卓勢大,便依附了董卓。

  《後漢書董卓傳》--(董)卓之入關,要韓遂、馬騰共謀山東。遂、騰見天下方亂,亦欲倚卓起兵。

  之後初平三年(192),董卓被殺,李傕郭汜重奪長安,兩人掌權之後,延續了董卓的策略,招安了馬騰韓遂,讓其實控涼州。

  《魏書董卓傳》:是歲,韓遂、馬騰等降,率眾詣長安。以遂為鎮西將軍,遣還涼州,騰征西將軍,屯郿。

  馬騰是扶風人,郿縣地處扶風,所以馬騰也算是衣錦還鄉,至此馬騰從漢吏到邊地巨寇,再到漢廷邊疆大員,重號將軍,完成了大步跨越,走上了人生巔峰。
    興平元年(194)關中出現糧食危機,屯駐郿縣的馬騰向李傕求糧不獲,心生怨恨,遂勾結在長安任職的左中郎將劉范等人,聯手益州牧劉焉(劉范之父),攻打長安,這便是第二次涼州之亂。

  李傕遣樊稠李利出戰,大破馬騰劉焉的聯軍,馬騰韓遂敗走,劉范等人被殺,劉焉聞訊發病猝死,益州大亂。

  值得一提的是,當初李傕郭汜攻打長安時,也是因為劉焉手下的叟兵叛變,導致呂布敗走,長安陷落。

  劉焉此人,其實一直暗地裡面謀劃自立為帝,其所作所為也影響了漢末的天下大勢,但如同袁紹一樣,最後的勝利果實被別人拿走,最後人生落幕的時候,幾乎沒有獲得任何好處。

  之後樊稠追擊馬騰韓遂軍的過程中,樊稠和韓遂停戰,因此回到長安後受到李傕猜忌,覺得樊稠有了自立之意,所以找個機會將其殺害。

  這個舉動也引起了郭汜的警覺,開始和李傕相攻,導致長安戰亂,百姓死傷無數,十室九空,這也是天子劉協離開長安東歸雒陽的起因。

  在在著一系列事件之後,李傕郭汜在司隸被曹操袁熙聯軍擊敗,李傕被殺,郭汜被段煨追殺回涼州,身家盡喪,被迫投靠了馬騰韓遂。

  馬騰韓遂名義上接受了郭汜的投靠,吞並了郭汜的涼州軍,便掉頭過來攻打段煨。

  馬騰韓遂一貫的反覆無常,他們長期割據邊地,反抗東漢朝廷,本無忠義之心,其數次出兵攻打關中,目的乃是渾水摸魚,覬覦帝位,與李傕郭汜等人並無二致。

  從後世曹操找借口殺死馬騰的舉動來看,事情也不是馬超反叛那麽簡單,怕是早就看明白了馬騰品行下作,所以馬騰之死若是全歸結於馬超,似乎也並不太公平,歸根到底是馬騰所作所為,便是連曹操都忍受不了。

  而如今兩邊交戰,也是在於段煨和馬韓兩人的立場不同。

  段煨作為董卓一系碩果僅存的將領,對於漢庭的忠心,自然也不是馬騰韓遂所能相比,所以當他得知馬騰韓遂收留了郭汜,便要求馬韓二人交出郭汜。

  馬騰韓遂如今勢大,自然看不起段煨,他們正愁找不到借口進犯關中,段煨正好給了他們口實,於是馬韓盡起大軍,攻打段煨。

  段煨兵士也就萬余人,面對數倍於己的馬韓聯軍,只能且戰且退,一直從涼退到了司隸境內,他望著對方黑壓壓撲上來的騎軍,面露憂色。

  人數少也罷了,麾下將領也遠不如對面,這些日子以來,他的兩名偏將都喪命於馬騰那兒子馬超手上,這樣下去,自己要是退回懷城,豈不是引狼入室?
  他沉思良久,這才下定覺信,寫了急信,說了邊境告急的情況,叫信使給懷城送去。

  然後他下令兵士就地扎營立寨,擋住馬騰韓遂的叛軍,在懷城的命令到來之前,段煨所能做的,就是將其阻拒,讓其無法進犯懷城。

  至於懷城那邊如何應對,就不是段煨所能決定的,他也不關心,他是大漢武人,要做的便是如同自己曾經的同儕好友徐榮一樣,戰鬥到最後一刻。

  而司隸和荊州南陽交界之處,有一支精悍的騎軍正在巡邏,領頭的是個身長八尺,極為威武雄壯,騎高頭大馬,手提一根丈二鋼槍。

  張繡,涼州武威人,驃騎將軍張濟之侄,在張濟死後,接管了其麾下的涼州騎兵,歸附劉表,幫其駐守荊州北邊門戶南陽。

  這些時日,袁術帶大軍入侵南陽,張繡帶兵阻禦,雙方數度交手之後,袁術被擊退,退出了南陽。

  張繡帶領手下,將方圓幾十裡繞了一個遍,終於是確定,南陽境內的袁術軍,已經徹底離開了。

  他帶軍回營後,便請來了賈詡,問道:“先生,和袁術軍交戰數次,對方雖然損失略大,但也不至於到了退兵的地步。”

  “他們到底來南陽是幹什麽的?”

  賈詡聽了,說道:“將軍可知道袁公路帶軍去了哪裡?”

  張繡說道:“根據探子消息,說是北上進入了司隸境內。”

  “我想不通,三輔地區現在民生凋敝,千裡無人煙,他去哪裡做什麽?”

  賈詡思忖半晌,搖頭道:“袁公路這人,還真不好應對。”

  張繡一驚,“怎麽,他這次謀劃很危險?”

  “不,”賈詡搖頭道:“在老夫看來,那就是個腦子有病的。”

  “猜測瘋子的想法,本就是最為困難的事情。”

   推書:五級老作者,
    《不當謀士的我漢末求生》:主角徐庶痛打未來的公知矮大緊。《網癮少年劉禪之崛起》的作者,從不太監,更新也有保障。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