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三國芳華之家父袁紹》第454章 混亂關系
  第454章 混亂關系
  對於如何對待將來外族入關之事,眾人爭論不休,袁熙也是聽得頭大起來。

  遊牧民族入關,一直是華夏所要面對的關乎生死存亡的重大考驗之一,而氣候變化是催動遊牧民族南下入侵的重要因素,如今可以預見的是,在將來的幾十年見,天氣變冷的趨勢不會緩解,反而會愈加惡化。

  更麻煩的是,以袁熙目前的實力,並不足以同時應付眼前的兩大障礙。

  一是漢朝以大一統王朝對外族采取強硬政策,尚且會傷筋動骨,而目前袁熙以一州之地,斷不可能勞師遠征塞外,靡費人力物力。

  要知道遊牧民族最麻煩的就是王庭太遠,如果被打敗便會逃入北地,伺機卷土重來,除非將其王庭擊破,將其民眾遷徙於可控的地區,不然是無法根除隱患的。

  二是如今幽州的民族局面極為複雜,因為嚴格來說,此時關內的烏桓鮮卑族人,早已經編戶齊民,屬於大漢子民,和袁熙這邊是內部矛盾,只有關外的鮮卑,才算是外族。

  但問題就出在東漢的民族政策相比西漢,出現了很多紕漏,雖然主旨是以胡製胡,但對這些邊民待遇並不好,很多胡漢邊民處境堪憂,這種情況下,這些邊民的不滿也是與日俱增。

  幽州內部這些年殺來殺去,從劉虞到公孫瓚,主事的換了一茬又一茬,最後給袁熙留下了一個爛攤子,邊地外族眾多,要把這群人捏合起來對付將來的大患關外鮮卑,何其之難。

  袁熙如今邊要收拾的是這幅局面,但偏偏他光是經營現在的地盤,就已經很苦難了,更別說幽州全境了。

  要知道裡面還摻著個實力不比袁熙弱多少的公孫獨家族!

  袁熙心裡暗罵,這幽州真是一團亂麻,形勢之差,在十三州裡也屬於墊底的。

  眾人覺得郭嘉想法太過激進,沮授隨後提出了用小股精良部隊,騷擾心懷不軌的部落牧民,讓其後方疲於奔命的計策,但眾人還是覺得,這種方法也無法制止外族大舉南下。

  袁熙見陸遜老老實實坐在後面,不發一言,知道其為人低調,何況現在沮授郭嘉在前,陸遜也不好出頭。

  陸遜跟著來到北新城後,和沮授見面相談後,頗受沮授賞識,便以弟子名分跟隨沮授,這讓郭嘉很是不爽,雖然陸遜也對郭嘉執弟子禮,但和真正的弟子之間,還是有差別的。

  隨後田豫高順也從用兵的角度發表了意見,但兩人一致認為,幽州當前並不足以支持大肆用兵,何況現在天氣轉涼,遼東馬上進入苦寒,此時起了衝突,那便是生死相搏了。

  袁熙聽著眾人說不出個頭緒,心道謀士武將多了,有好處也有壞處,先前只要郭嘉獻策,自己決定即可,如今卻要聽取各方意見,再做取舍,對判斷力要求極高。

  如果自己麾下有八個謀士,只怕表現也不會比袁紹更好吧?

  他見陸遜似乎欲言又止,開口道:“我想聽聽伯言的意見。”

  陸遜沒想到袁熙點名自己,便即拱手道:“遜以為,征戰只能震懾對方,卻難以征服人心,現在百姓最需要解決的是溫飽問題,貿然發動大戰,只會使百姓陷入饑寒交迫的境地。”

  “當務之急應該采取休養生息的政策,等到百姓生活得到改善,人心所向時,再考慮平定天下也不晚。”

  袁熙聽了,沉默不語,這也不出他所料,後世陸遜向來是重禮輕刑,反對酷刑峻法,認為應該以民為本。

  其這點上倒是和袁熙不太一樣,雖然袁熙明白亂世用重典會造到反噬,但如果不用,在嚴苛的環境下,心懷不軌之徒更多。

  而且後世陸遜於江東為官,那裡本來就一直戰亂較少,所以百姓戰爭欲望很低,隻想著有自己一畝三分地,過日子就好。

  所以陸遜的休養生息的政策放在江東很合適,但在幽州,就不太一樣了。

  北地邊民向來彪悍,地盤食物都很缺乏,往往需要生死相爭獲得,即使想說休養生息,也得看關外的胡人願不願意。

  他想了想,出聲道:“秋種已經基本完了,我準備這幾日整兵返回薊城。”

  “等到了那邊,我準備聽聽劉和趙雲他們的意見。”

  “烏桓單於那邊,能談就談,但對方如果得寸進尺,我也不想退縮,畢竟主動退一步,將來可能就會退十步。”

  郭嘉讚道:“公子看得明白,烏桓那些人尚未教化,不懂中原人的謙讓之道,只有將他們打趴們,他們才會心悅誠服。”

  袁熙苦笑,理是這麽個理,但是現在他做不到啊。

  幾十萬黑山軍,他尚且要依靠冀州軍相助才能拿下,而且山區作戰步兵是主力,而這是幽州軍的長處,所以最後才能以較小的損失拿下。

  幾十萬的烏桓,那可是人人都能上馬的騎兵,幽州現在騎兵不過數千,大部分還是閻柔鮮於輔的烏桓騎兵,數目和對方根本不是一個量級。

  雖然對方裝備不行,但也不會傻到和幽州重騎硬拚,只要對方著眼於騷擾殺傷幽州百姓,就夠袁熙焦頭爛額的。

  從遼西到遼東,外族鮮卑,烏桓單於,公孫度家族,加上袁熙,這四方誰也沒有壓倒其他人的實力,所以不適合采取強硬手段。

  郭嘉出聲道:“還有一件事情。”

  “遼西右北平多處郡縣,還有公孫瓚的殘余勢力,公子想要接收他們,需要個光明正大的名分。”

  袁熙聽了,點頭道:“這我倒是想過,薊城那邊順利的話,過年前後我便能有子嗣了。”

  眾人聽到後,面色俱是一喜。

  袁熙好色的名聲雖然在士族中傳播甚光,但作為袁熙下屬,不會覺得這是什麽過分的事情,反而要是袁熙不好色,子嗣不興,那才真是麻煩大了。

  部下追隨主公,想的就是一代傳一代,封妻蔭子,主公要是沒有子嗣,豈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為誰辛苦為誰功?

  袁熙繼又道:“要是生下男丁,公孫瓚留有一女,我便欲兩家聯姻,這樣的話佔領幽州全境,也算是師出有名了。”

  但出乎袁熙意料,眾人對視一眼,欲言又止。

  袁熙奇道:“這怎麽了?”
    “有問題?”

  郭嘉苦笑道:“兩家聯姻這事情,說是合適吧,也合適,但是”

  沮授出聲道:“奉孝先生可能有顧慮,我來說。”

  “公子打敗了袁氏大敵公孫瓚,等於是滅掉公孫氏爭霸天下的資格。”

  “如今和其聯姻,對方是用公孫氏的名義嗎?”

  “這樣一來,公子豈不是給了公孫氏再立名號的機會?”

  “冀州固然會不高興,產生猜疑,將來萬一此事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利用公孫氏名號作亂怎麽辦?”

  “到時候只怕會影響與其聯姻的公子子嗣,然後再反噬到那對母女身上。”

  袁熙這才想明白過來,鬱悶道:“我卻是沒想到這一層,當初想著孤兒寡母的可憐,卻沒有想到後面這麽多道道。”

  “照這樣說來,聯姻不行了?”

  郭嘉笑道:“也不是不行,但不能用公孫氏的名義。”

  “要說先前公孫瓚勢力還需要安撫,但現在公子大勢已成,已經不需要這些首鼠兩端的人,不給他們任何念想,他們才會服服帖帖投靠公子。”

  “換句話說,侯夫人不適合再用公孫瓚遺孀的名頭了,這樣才能徹底打消公孫瓚殘余勢力的不臣心思。”

  “這樣便能脫開從前的糾葛,那對母女嫁入袁氏後,也不會再承受公孫瓚之前的惡果。”

  袁熙一時沒反應過來,“什麽叫不能用公孫瓚夫人的名頭?”

  郭嘉露出恨鐵不能鋼的表情,“當然是公子納了她便完事。”

  袁熙目瞪口呆。

  郭嘉臉上露出了玩味的笑容,“如果公子沒興趣,將其嫁給別人也行。”

  袁熙瞠目結舌。

  他歎息道:“這可不是我當初的用意啊。”

  沮授笑道:“公子名聲早已經傳了出去,還顧慮這些作甚?”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昔日高祖成事,尚拋妻棄子,今日公子做的又不是不義之事,只是多納一房姬妾,公子怕什麽?”

  “而且敢納侯夫人的,除了公子,還有其他人嗎?”

  包括陸遜在內,眾人都笑了起來,屋裡一時充滿了快活的氣氛。

  袁熙苦笑道:“讓我回去好好想想。”

  “諸位可還有別的事情?”

  眾人搖頭,袁熙出聲道:“好,今日各自回去各自打理職責,半月之內把北新城現有的內務職能,盡可能遷移到薊城,裁撤冗員,此地將來便作為連接並州和黑山的城塞。”

  田豫道:“那此地勞動教化的人”

  袁熙想了想,說道:“閻將軍,你代理涿郡軍防之責,內政交給漢瑜先生。”

  陳珪閻柔忙起身領命,袁熙對閻柔道:“將軍原是漢人,又是烏丸校尉,此地無論胡漢,皆是幽州子民,我要求不多,謹記一視同仁,無分彼此,方不會讓胡漢互相敵視。”

  閻柔沉聲道:“末將定不負使命!”

  袁熙點了點頭,閻柔處事風格他還是放心的,其身為漢人,卻得到了胡人的擁戴,從而在胡漢兩邊居中調和,以他來管理北新城,應該會是不錯的人選。

  袁熙送走眾人,一路走回後院,心道這事情怎麽和侯夫人說呢?

  對於未亡人他倒也沒有什麽道德潔癖,而且自己不納,將來侯氏若是被別有用心的人覬覦利用,只怕日子會更加艱難。

  不過現在這樣做,袁熙總覺得當時望樓救人,似乎顯得像居心不良似的!
  他想了想,徑直往侯夫人屋裡走去,走到門口便看到屋門虛掩著,屋內仍有燈光。

  前段時間在侯夫人照料下,其女兒病已經好了,估計現在是為了屋內通風,袁熙想了想,便走上前輕輕敲了敲門。

  不一會,侯氏便將門拉開,她卻沒想到來的是袁熙,下意識退了半步,方才站定。

  兩人對視一眼,不禁同時想起上次小樓的尷尬事情,空氣中充斥著曖昧的味道。

  袁熙清了清嗓子,開口道:“再過半月,我便要將宅邸都遷到薊城去,在這之前,還有事情想周知夫人。”

  侯氏猶豫了下,便讓開身子,低聲道:“請使君進來吧。”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