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三國芳華之家父袁紹》第971章 解決隱患
  第971章 解決隱患
  袁熙船隊達到壽春的時候,正是江東出兵的消息傳來之時,他立刻下船,帶著諸葛亮趕去城中官邸,和正處理緊急軍務的郭嘉陸遜相見,商議下一步的對策。

  他從陸遜處得到詳細情報,說江東大軍從吳郡出發攻打江夏,源源不斷的船隊綿延上百裡,先頭部隊已經通過了皖城。

  換言之,袁熙如果此時和江東撕破臉,立刻發兵南下,如果行進的快話,還能夠將江東的船隊從中截斷,讓其圖謀荊州的意圖功敗垂成。

  其實以袁熙的角度,很難理解出江東此時大舉出兵的用意,畢竟孫權的腦回路不是正常人能夠理解的,他為何大搖大擺通過皖口,卻不怕袁熙翻臉,諸葛亮和陸遜也給出了幾種解釋。

  一是江東對荊州異常渴望,孫權想孤注一擲賭把大的,先把江夏佔下來再說,余下的事情也顧不得了。

  二是孫權借此引誘袁熙出手,這樣便有了光明正大和袁熙決裂的名義,至此名正言順的徹底倒向曹操。

  當然,這兩種猜測也有可能都是真的,不管怎麽說,黃祖的形勢已經岌岌可危,而且劉表和黃祖同時向壽春發來了求援的急信。

  劉表求救倒是正常,但黃祖方面發來的急信,就頗有些讓人玩味了,畢竟黃祖直屬上級是劉表,他直接向袁熙求救是什麽意思?
  黃祖的求救信中,還夾雜這另外一封信,這解開了眾人的疑問,因為這竟然是黃承彥寫給諸葛亮的。

  鑒於這信發出的時候,諸葛亮還在青州,黃承彥沒有未卜先知的本事,所以這封信算是湊巧提早送到了諸葛亮手中。

  諸葛亮看完信後沉默不語,良久之後,才出聲道:“荊州形勢,比我想象的還要惡劣。”

  “而且水鏡先生投靠曹操了。”

  旁邊陸遜一驚,“水鏡先生司馬德操?”

  “聽聞此人精通天文術數,學識廣博,乃是荊州極為有名的隱士?”

  諸葛亮歎道:“不僅如此,我和元直士元,皆向其請教過學問,勉強算是其半個弟子。”

  陸遜怎舌,諸葛亮作為弟子都如此厲害,那水鏡先生,有該有多難對付?

  但袁熙更是驚訝,“徐庶在玄德公麾下也就罷了,難不成龐統也投了曹操?”

  諸葛亮有些意外,“主公也知龐士元?”

  “信裡說先前士元隨龐德公隱居在鹿門山,玄德公親自上門拜訪,請其出山,現在已經拜為軍師了。”

  袁熙聽說龐統投了劉備後,反而松了口氣,笑道:“不是投曹操就好,不然曹操那邊也太難對付了。”

  “不過水鏡先生為何會投曹操,這有些讓我想不通啊。”

  “荊州不是深受曹操其害嗎?”

  郭嘉悠悠道:“在我看來,這倒沒有什麽難猜的。”

  “司馬徽本就是潁川人,潁川士族已經全面倒向曹操,且越發興盛,其他勢力中的潁川士人或多或少都起了些心思。”

  眾人都知道郭嘉在自嘲,因為郭嘉本身就是潁川人,只不過不太注重家族關系罷了。

  郭嘉繼續道:“而且潁川司馬這支,和河內司馬一族是有親的,河內司馬防是曹操舉主,所以在我看來,司馬徽投靠曹操,反而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袁熙又是一驚,“河內司馬,也都投靠了曹操,包括司馬防的八個兒子?”

  陸遜出聲道:“主公說的是司馬八達吧?”

  “我麾下檢事府報過此事,確實其都入仕曹操麾下了。”

  袁熙聽了,對眾人道:“別人且不論,諸位將來一定要防備那個叫司馬懿的。”

  “如果遇到他的話,一定不要留手,全力以赴滅之。”

  眾人不明所以,但還是點頭答應。

  袁熙說道:“曹操那邊的事情,我暫時也顧不得了,玄德公有龐統徐庶相助,背靠劉景升,應該一時半會丟不了襄陽。”

  “但如果江東取得江夏,順流而上,從南邊攻擊襄陽,玄德公便危險了。”

  “所以現在我想做的,還是要破壞江東對江夏的攻勢。”

  他面容隨即一冷,“江東如此明目張膽進兵,是吃準了我不會先動手嗎?”

  陸遜出聲道:“我這邊還有個消息。”

  “江東先前來信,說和主公的爭端,皆是有所誤會,所以派了魯肅過來解釋,同時願意和主公聯手平分荊州。”
    郭嘉冷笑道:“倒是想得好,把我們當傻子,明擺著想要拖延時間,要是我們和其談判的當口,其早就擊敗黃祖,佔據荊州了!”

  袁熙點頭道:“沒錯,他佔了江夏,到時候難道要和我聯手攻打劉玄德不成?”

  “他們看準我弱於曹操,覺得我還要依靠他們,但我偏不讓他如願!”

  眾人聽著袁熙這帶著一絲賭氣的話語,忍不住面露微笑,他們自然知道此時和江東翻臉,自然帶著些不理智的成分,但如果讓江東如願,以後的麻煩更多。

  而且江東想的確實也太好了,怕是覺得袁熙這兩年連番大戰把就家底都掏空了,斷不敢冒著被曹操攻擊的風險和江東鬧翻。

  另外江東有恃無恐的一個原因是,即使袁熙能調集相當數目的兵士,但在將領方面,是差著江東不少的。

  因為要和江東開戰,必然會在長江比拚水軍,而袁熙這邊除了一個有傷的太史慈以外,似乎便拿不出更多可以和江東對抗的水軍將領了。

  江東也是看準了這點,甚至有可能做好了放棄長江北岸城池的準備,大不了和袁熙比拚水軍,長江兩岸都是江東補給兵力佔優,怎麽算也是穩賺不賠的事情。

  上次的巢湖之戰,袁熙軍能夠取勝,也是幾乎完全放棄了水軍對決,純粹靠步騎讓江東軍吃了大虧,江東現在也回過味來了,既然步戰打不過,那就不打了,放棄長江北岸,等袁熙軍進入長江再打好了。

  陸遜等人也知道己方短板,知道袁熙決定有些不智,但不知為何,他們莫名對袁熙有些信任,這便是這幾年袁熙軍大小數十戰勝利帶來的的底氣。

  不過話雖如此,陸遜還是出聲道:“想要攻擊江東軍,協助夏口,水戰是避免不了的。”

  “但我們這邊的水戰將領,相對來說捉襟見肘啊。”

  “而且主公這次帶來的幽州兵和冀州兵,都不精習水戰吧?”

  袁熙點頭道:“沒錯,要是讓他們上船打水戰,只怕會害死他們的性命,他們是要在我們控制水道的前提下,投送到敵軍地盤作戰的。”

  “我和軍師來的時候,想了些計策,但尚不完善,大家集思廣益,看看有什麽缺漏。”

  他向諸葛亮招手示意,諸葛亮心領神會,開口向郭嘉和陸遜解釋下一步的戰略。

  他將所有的十幾種可能盡可能簡略的說出後,郭嘉和陸遜陷入了沉思,這已經不是簡單的一兩個策略,而是一連串的計謀組成的龐大推演!

  當然,事態的發展並不一定會完全依照這個推演進行,所以諸葛亮在每個出現的分歧選擇上,也做了相應對策,其最終的目的,便是阻止荊州落入曹操和江東手中,最起碼不能讓江東佔據荊州。

  袁熙沒有特別向眾人解釋,為什麽這套戰略最優先的目標是針對江東的,但他話語裡面,已經定下了有限對付江東這個前提。

  只有他知道,後世佔據了荊州的江東,其實比蜀國還麻煩,將三國活生生拖成了持久戰,雖然蜀國擋住了魏國絕大部分正面攻勢,吳國威脅並不如蜀國大,但若是讓其佔了荊州,除了從益州的漢水上遊攻打外,還真沒有什麽好辦法。

  那既然如此,不如現在就掐斷這種可能性。

  袁熙斷然道:“江東覺得我的大將都在壽春,所以有恃無恐,不夠我以前做了應對,步戰將領是足夠的。”

  “但水軍將領缺少的問題,是不得不面對的,對對此我有一些想法。”

  他簡要說了,最後道:“現在我便遣人,和黃祖去談交換條件,如果其能夠答應,我們暫時就有水軍客將相助了。”

  郭嘉陸遜聽了,知道袁熙心中有數,心中大定。

  袁熙說道:“水軍方面,武將還是以太史將軍為主,伯言負責後方監軍。”

  “陸地方面,便交由孔明,奉孝先生負責查找疏漏。”

  眾人齊齊領命,袁熙又道:“伯言水戰謀略,不下於江東諸將,但畢竟不是武將,遇到其拚死搏殺,反而不好,望伯言惜身保命,不要冒進。”

  陸遜連忙應了,突然想起一事,便道:“黑山的文遠將軍,奉了主公之命成婚後,寫了一封信發給主公,彼時主公已經離開了幽州,信便送到了壽春,請主公過目。”

  袁熙接過陸遜遞過來的竹簡,一邊撕火漆,一邊對眾人笑道:“文遠終於是成婚了,也不枉我做這一樁媒。”

  他略略一看,信件很簡單,前面是張遼感謝之語,後面則是說黑山不太方面其夫人楊氏居住,想讓其去薊城,望袁熙同意。

  這要是粗粗一看,像是顯得張遼擔心夫人在黑山受苦,所以將夫人送到條件更好的薊城去,但袁熙當然知道這不是事實。

  這便涉及到諸侯手下武將官員的一項不成文的默契,即家眷放在哪裡最為合適。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