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非洲創業實錄》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
  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

  同津巴布韋相比較,實際上加丹加高原(讚比亞,剛果南部)才是東非國土的心臟位置,但是礦產資源比較偏科,銅礦儲量屬於世界頂尖水平,其他礦產資源同銅礦相比太少。

  即便是這樣,加丹加地區的煤鐵資源依然比東非東部要強上不少,不過也集中在同津巴布韋交匯地帶。從這個分布就可以看出來,東非王國大部分煤炭和鐵礦資源天然富集在南非地區。

  就像前世英國人在一戰時所說,德國人的殖民地就是塊爛地,而後世東非整體發展水平也落後於北非,西非和南非,也就是比中非要強一些。

  所以恩斯特說道:“在中央鐵路建設的同時,我們也要同時對加丹加地區進行開發,先於馬塔貝萊高原(津巴布韋)實現同東部地區經濟上完成一體化,縮小兩地差距。”

  “其中加丹加地區的銅礦資源是我們開發的重點,要形成依托銅礦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銅礦的重要性我想大家都不陌生,當前它是僅次於鋼鐵的世界第二大消費金屬,也是我們東非的優勢資源。”

  “而銅礦的開發利用少不了鐵路支撐,我們對銅礦的需求是龐大的,所以中央鐵路建設對於加丹加地區銅礦開發具有重要意義。”

  原歷史上17世紀到19世紀,歐洲都是世界銅礦的主要供應地,不過歐洲對銅的需求其實並不大,但是這種情況在19世紀末發生了改變。

  那就是銅作為電流常見導體的主要工業材料之一,世界銅的需求量大增,與第二次工業革命中電的發明使用和電器工業的快速發展密切相關。而世界銅供給地位由歐洲轉移到美國,這恰恰說明作為第二次工業革命主要國家,美國的煉銅工業和電器製造業的高速發展程度整體上已高於歐洲。

  但是這種情況因為恩斯特的出現發生了改變,因為黑興根電力公司的高速發展,加速了歐洲人對銅礦的巨大經濟價值的重視。

  目前歐洲的銅礦都漲價了,這對黑興根電力公司來說就太不友好了,所以現在是開發東非銅礦和電力產業的時候了。

  而且在電力領域這個世界工業新賽道,東非的條件可就不差了,這都是加丹加地區銅礦給恩斯特的底氣。

  其他不說,就是光電線,電纜的生產,就有巨大市場,尤其是現在各國大力發展推廣海底電纜,電報,電話,電燈等科技產物。電線,電纜生產需要銅和橡膠,這不就是天然為東非準備的麽!
  當然,這是鐵路建設會議,所以恩斯特沒有必要和會議上的人員具體展開來講電力行業的前景。

  不過,恩斯特已經打算在達累斯薩拉姆市,蒙巴薩市先行開發電力產業,因為黑興根電力公司的存在,現在人員,技術和資金都不缺,就缺礦了,這都要鐵路來實現。

  而電力產業之所以選在沿海,主要是因為電力產業屬於高新技術產業,高度依賴技術,人才和市場。

  技術方面東非並不欠缺,但是人才就需要從歐美地區引入,而達累斯薩拉姆市和蒙巴薩市在這方面是東非最有吸引力的兩個城市。

  市場分為國內市場和國外市場,當前東非國內市場狹窄,且主要分布在東部,所以東非電力產業依靠的還是歐洲市場為主,這方面黑興根電力公司本來就有歐洲的銷售渠道,東非本土需要做的事就是把東非電力產品通過海運輸出到歐洲。
    這也是恩斯特當前將電力行業布局在東非東部沿海地區的原因,東非東部最大的優勢就在於海運,以及全非洲最優渥的農業條件,但是工業化時代,農業條件上的優渥條件未必能轉化成競爭優勢,就如同奧地利和匈牙利的關系一樣。

  不過恩斯特並不認為東非的條件差,它需要的只是一個良好的整體環境,根據自己前世國家的經驗,礦產資源不豐富的地區,依然可以通過國際分工協作來實現高速發展,而海運的便利性就是這個條件的基礎。

  就比如遠東的資源分布,煤礦和鐵礦,以及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絕大多數集中在北方(包括東北和西北),南方(包括西南)則在交通條件上有極強的優勢,這個交通優勢就是構建在發達的海運以及內河航運上的。

  一條黃金水道就可以使得整個長江流域(除開藏地)都被涵蓋其中,經濟協同能力遠超其他區域。

  北方當然也沿海,但是北方的優良港口就那幾個,還面臨冬季結冰不能通航的問題,而且腹地經濟狹窄(或者說是不暢通,輻射范圍太小),如果遠東北方的港口條件放在其他國家,那也是頂級的。

  就比如東非,如果東非擁有遠東北方那種條件,恩斯特做夢都會笑著醒。東非的海港條件在世界范圍上來說其實很差,但是肯定優於中非,南非,西非。

  北非環繞著地中海,紅海,東非則依托印度洋,在世界經濟中印度洋航道無疑是最重要的,即便放在二十一世紀來看也是如此。

  非洲中西部的優勢是大西洋,但是大西洋實際上可以分成南北兩個部分,非洲主要和南大西洋相接,而南大西洋對面是南美,只能說是難兄難弟,經濟上最好不要有太大幻想,除非有一個能夠發展起來,才能打通南大西洋的航運的任督二脈,不過從前世歷史來看,二者一直在比誰的下限更低。

  這樣前世兩者之間的貿易並不頻繁,而是形成以歐洲和遠東為中心的航運貿易,而且兩大洲都處於國際分工的最底層,輸出產品高度競爭,要是石油這種頂級戰略資源那還好說,偏偏以不太重要的礦產和農產品為主。

  東非面臨的問題在於和國際主航道存在一定的偏差,這也是前世遠東面臨的問題,從這個角度考慮印度反而是處在中心位置,條件最為優越,如果印度崛起,那就能依托印度洋和大航海時代之前的阿拉伯地區一樣完成對東西方貿易的壟斷。

  這個問題有多嚴重呢!可以這麽假設,如果把遠東和印度實現位置互換,那世界霸主立刻從美國變成遠東。

  控制了世界航運的中心,那什麽製裁對遠東都造不成威脅,掐住遠東發展脖子的就是原材料和市場,而國際原材料和市場的根基就是海運。

  至於印度洋沿岸的其他地區都沒有印度這個條件,阿拉伯國家自然條件太差,不適合搞工業,東南亞太過稀碎,東非位置則有些偏,澳大利亞則可以直接無視。

  所以在恩斯特的工業藍圖裡,東非東部是發展外向型經濟的前鋒,而當前可以實現這個前鋒的工業就是電力產業。拋開工業不談的話,東非外貿則主要依賴農業,尤其是熱帶經濟作物出口。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