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非洲創業實錄》第416章 定位不同
  第416章 定位不同
  關於東非軍艦采購問題,恩斯特本人是不會做虧本生意的,這次斐迪南大公前往奧地利考察,主要是先把東非心怡的產品加入購物車。

  而恩斯特則要等到經濟危機爆發才會開始采買工作,歷史變動,造成恩斯特不明確這場世界性危機何時爆發,不過經濟危機的周期性決定了這個危機一定會在當前這個時間段內爆發。

  所以恩斯特接著對斐迪南大公說道:“購艦這種事急不來,現在沒有空位,我們可以等待,畢竟我的要求是在1880年之前完成東非海軍擴建工作,也就是七年的充足時間,也就是多辛苦辛苦嶽父您,在軍艦挑選上多做些工作。

  我們不能盲目訂購奧匈帝國生產軍艦,而是要要根據東非海域特征多提一些要求,這些都需要充分的論證工作,嶽父您可以多和以前的下屬,現在的奧地利海軍高層談論這個問題,畢竟我們東非海域情況和亞得裡亞海是不同的,這也就意味著兩國海軍的戰略定位會有些差別。”

  奧匈帝國海軍被奧特朗托海峽封鎖在亞得裡亞海中,就算能衝出亞得裡亞海,接下來遇見的就是地中海。地中海面積雖大,但仍然是一個封閉的海域,同時英法在地中海的實力仍然要強於奧匈帝國海軍。

  當然,這種地理條件也有優勢,奧匈帝國海軍出不去,其他國家海軍也很難進來,之前奧匈帝國海軍最大的威脅意大利王國海軍,則在丟失威尼斯和教宗國沿海,那不勒斯王國後徹底和亞得裡亞海說再見了,帝國海軍最大的威脅也就不存在了。

  所以奧匈帝國海軍在戰略上並不積極主動,艦船設計上更傾向防禦反擊,在優秀將領的指揮下擊敗意大利海軍則完全是意外之喜,所以奧匈帝國海軍的高層,戰略戰術眼光當前是可以保證的。

  如果他們來論證東非海軍的發展方向,對於東非王國來說有很大益處,東非海軍面臨的場景和奧匈帝國完全不同,雖然恩斯特強調的是建立防禦性海軍,但是東非東部直面浩瀚的印度洋,所以東非海軍天然就應該在戰略戰術上更加主動,完全在家門口等待敵人上門那是不可能的。

  斐迪南大公:“好吧!你說的也有道理,是我有些心急了,畢竟現在的東非海軍實在有些拿不出手,看來還是我定力不夠。”

  作為曾經的奧地利海軍總司令,淪落到東非海軍總司令,這其中的落差確實太大,一般人恐怕會直接自暴自棄,而斐迪南大公不同,因為墨西哥的打擊對他更大,現在換了賽道,重回海軍正軌,實際上斐迪南大公反而有些躍躍欲試的激情,尤其是東非提出擴建海軍後,斐迪南恨不得東非海軍直接趕超以前的老東家,至少規模上如此。

  斐迪南接著說道:“實際上,軍艦采購,也不用單獨盯著奧地利,其他國家也可以考慮,法國和英國也是不錯選擇。”

  恩斯特:“話是這麽說,不過我個人認為海軍的標準還是統一一些更好,畢竟我們的海軍和奧地利海軍是一脈相承的,這樣也方便後勤保證和技術上的銜接。”

  這麽說就是口是心非了,恩斯特一如既往的支持奧地利造船工業也不完全是從經濟角度考量問題,更多是從軍隊需求和政治上考慮。

  畢竟東非海軍可以對奧地利提要求,就同樣可以對法國和英國的造船廠提要求,完全可以讓他們按照東非標準來造艦。

  這個時代最有性價比的船隻尤其是軍艦經銷商,那肯定首選英國,質量上絕對沒的說,而且軍工產品不是說對付著能用就行的。

  但是從個人情感上來說,恩斯特感覺如果讓英國人賺走這筆錢,那比殺了自己還難受,在反英,坑美,抗日這三件事上恩斯特是最積極的

  所以接下來經濟危機,恩斯特當然希望英國遭受的損失越大越好,自己要是送去訂單,那不是資敵麽!
  至於法國,法國和英國一樣,對東非的威脅都不小,兩家都是非洲大陸上的頂級玩家,和東非王國天生八字不合。

  再者說,自家又不是沒有貨,錢沒必要讓外國人賺了,這個自家指的就是整個德意志文化圈。

  其中奧匈帝國就是恩斯特最信賴的合作夥伴,奧匈帝國的特點就是強而不強,工業,經濟,外交,軍事等一系列領域在世界上都屬於頂尖的,就是使不上全部實力。
    從海軍方面來說,雖然奧匈帝國海軍不受重視,但是其實力可不算差,最近兩場世界級海上大戰,奧匈帝國海軍都表現出色。

  奧地利的船舶製造業發展,雖然黑興根財團出了大力,但是沒有黑興根財團出力,現在的奧地利船舶製造業也是世界頂級的,這一點德國目前都比不上。

  而奧匈帝國海軍缺乏的是試錯成本太,海軍想要進步,就必須付出試錯成本,像英國海軍那種經費充裕的大戶,就算走錯道路後,及時掉頭,奧匈帝國海軍就不行。

  這個試錯成本,恩斯特願意替奧匈帝國分擔一部分,因為奧匈帝國造船業強,就等於東非造船業強,黑興根遠洋貿易公司的四家船廠,就有兩家在奧匈帝國境內。

  而且和這奧匈帝國種國家合作,恩斯特一百顆心臟可以放二百顆進肚子裡,不要說兩家關系親密無間,就是奧匈帝國想乾預東非發展,也有心無力。

  而德國就差點意思,雖然兩家都是霍亨索倫家族,可國家利益上有一些衝突,威廉一世和俾斯麥在位還好,更加注重國際關系合作。

  縱觀前世一戰前德國,在整個國家利益集團的驅使下,最終還是走上了殖民非洲的道路,最終在英法的圍堵下只能使用武力打破整個世界的秩序。

  而現在東非獨佔小三分之一個非洲,真搞不好德國境內有心之人對東非有不軌之心,這是國家利益層面的威脅。

  畢竟德國工商業也需要市場,需要原材料產地,這不是威廉一世和俾斯麥可以壓下去的,德國左面是法國,右面是沙俄,都不是好惹的對象,騰挪空間不大,奧匈帝國就強一些,巴爾乾半島這塊燒嘴的肥肉就在一旁,而取得巴爾乾半島後就真有極大可能實現東羅馬帝國複現,雖然這也是沙俄的目標,但是兩家都覺得自己贏面大。

  斐迪南大公:“既然你這麽認為,那我也就不說什麽了,這樣東非海軍的選擇余地會小一些,不過我們還是可以打國外牌,讓奧匈帝國的企業多讓利給我們。”

  恩斯特直呼:“還是嶽父你專業,我之前確實沒想到這個層面。”

  經濟下行情況下,全世界企業日子都不好過,對訂單的追求也會愈發激烈,要是東非再拿這一點當籌碼,奧地利的船企肯定會進一步給予優惠。

  本來自己投入海軍的錢在正常年份可能僅僅是夠用,如果利用上經濟危機,加上待價而沽的手段,那就經費瞬間變得充裕起來。

  當然,經濟危機下,列強政府肯定不會什麽都不做,一般都會積極擴充軍備,解決就業問題同時隨時準備戰爭轉嫁危機,像美國南北戰爭就是因為1857年美國經濟危機導致的。

  看來自己還是要時刻警惕這種變化,尤其是對陸軍的建設不能松懈,不過當前東非陸軍好像也沒有必要做出什麽大的改動,只能在現在的基礎上對一些細節進行優化。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