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非洲創業實錄》第412章 買造結合
  第412章 買造結合

  商量完了海軍學校的命名問題,斐迪南海軍學院的建設問題也就板上釘釘,和黑興根軍事學院一樣,恩斯特兼任名譽校長。

  康斯坦丁親王說道:“恩斯特,你是不是對當校長比較上癮?”

  “父親,這可就誤會我了,雖然我個人軍事素養不太行,但是對於校園的思想建設問題,才是我的專長。”

  恩斯特雖然不常參與教學工作,但是自認為自己的對思政上的建設有獨到特點,畢竟自己從小就接受這種教育。

  “大力發展海軍是目前東非王國的必要舉措,東非海軍已經成為東非的致命短板,這就導致東非王國受海上威脅的可能性遠高於陸地。

  相比較而言東非陸軍在國防方面壓力就比較小,因為東非陸軍已經發展到了非洲體量上的第一。毫不客氣的說,除非是傾國之力,目前沒有國家能夠在非洲內陸擊敗東非。

  而海軍方面,我們的短板就十分明顯,人員不足,艦艇數量不足,只要其他國家派一支艦隊就可能把東非海軍全部沉海,所以發展一支足以保護東非近海的海軍現在是我們首要目標。”恩斯特直言道。

  東非海軍發展刻不容緩,當然,恩斯特也還不至於把海軍規模擴充到過於誇張的程度。主要是如斐迪南大公所言,東非缺乏的是體系,而不是堅船利炮,哪怕買再多艦艇,如果沒有體系來維護,那就是一堆廢鐵。

  康斯坦丁:“海軍問題任重道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強如德國,沒有個幾十年發展,都不可能說一下子就把海軍發展起來,所以我們東非王國只要循序漸進,腳踏實地的經營非洲地區就足夠了。”

  德國的體量比東非要誇張的多,除了面積上的優勢,東非各項數據都遠不如德國,但是現在康斯坦丁已經相當滿足了,至少兩者還可以用來比較,像之前黑興根親王國根本沒有這個資格。

  但是東非王國絕對不是已經高枕無憂,首先就是東非事實上成為世界最大奴隸輸出國,這與國際社會愈加強大的廢奴運動是背道而馳的。

  廢奴運動在恩斯特看來,就是鱷魚的眼淚,虛偽至極,用來騙一騙歐洲的聖母們還好說。

  實際原因則是隨著英國工業的發展,奴隸貿易不掙錢了,以前英國工業完全依附於奴隸貿易,工業產品必須依靠販奴船隻才能銷往世界各地。

  現在生產力水平提高,產品質量也大為提升,英國人不再需要通過奴隸貿易來強行銷售自家產品,反而走上了推廣自由貿易的道路,而實際上,當英國人一但遇到挫折,他們又會故態萌發,鴉片戰爭就是例子。

  前世歐美狗急跳牆的例子比比皆是,就比如汽車領域,自己賺錢的時候就是自由貿易,別人賺錢就是傾銷,搞反傾銷調查。

  市場這個東西,也要別人願意開放給你,你才能進入,要麽就像殖民時代那樣強行打開別人的市場,不然歐美憑什麽割全世界的韭菜,過上優人權的生活,實際上恩斯特穿越以前,歐洲就已經走上了老路,韭菜越來越難割,那就先從自己國民的養老金等福利上想想辦法。

  至於美國,則一直走著外來移民壓製本國居民的路子,拉丁裔的盤子都洗出火花來了,底層紅脖子被卷的苦不堪言,像老工業區和舊式鄉村衰落的不像樣子。

  奴隸貿易也是如此,利潤大頭實際上被後來的參與者搶走,所以英法才會“道德”提升,從奴隸販子轉變成反對奴隸貿易的“高尚君子”。

  而東非就是這種後來者之一,現在因為世界經濟一片大好,英法等列強不至於和東非王國計較,一但經濟遇到頹勢,那勢必會重新走上擴張道路。

  北美和南美這兩個傳統殖民區域,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已經開始脫離列強的控制,所以非洲就是接下來列強的首選目標。
    在這股已經隱隱出現苗頭的暗流中,東非王國要是想獨善其身,就必須發展自己的海軍,禦敵於國門之外。

  恩斯特接著說道:“軍艦采買上,就要嶽父您多多用心,除此外一些小型艦艇,就暫時不用考慮了。”

  斐迪南大公:“當然,這是我的職責所在,不過小型艦艇也是海軍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伱在這方面有什麽想法?”

  恩斯特解釋道:“這些小型艦艇,我的計劃是由黑興根旗下的四大船廠來設計建造,給東非自主建造船舶積累人才和技術。”

  小型自用艦艇交給黑興根自己的船廠建設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實際上資金到位,承接一些大型軍艦建造也是可行的。

  不過恩斯特可不敢賭,民企製造軍艦在歐洲很普遍,強如大英海軍走的也是軍民結合的路子。

  但是黑興根的船廠都對軍事船隻沒有建造經驗,尤其是一些先進技術上十分欠缺。

  至於東非之前自己製造的木製戰艦,技術來源則是威尼斯造船廠,威尼斯造船廠有風帆戰艦時代給威尼斯海軍造艦的經驗,而其他三家船廠則是複製的威尼斯造船廠的技術。

  但是隨著蒸汽動力和鐵甲艦興起,威尼斯造船廠實際上已經沒落,也就是恩斯特注資後,才開始在蒸汽動力研究上重新起步。

  恩斯特接著說道:“巴加莫約造船廠這次要承接大部分工作,技術方面可以多從歐洲引進,主要是工人方面需要大力培養。”

  巴加莫約造船廠的工人大多是德意志地區和意大利地區的移民,只有寥寥幾個遠東移民。

  這也是東非特色,實際上像是稍微需要些技術的工廠,工人都是以德意志地區移民為主。

  德意志地區移民接受過基礎教育,所以更適合當產業工人,而遠東移民,有些連左右都分不清,數字都數不到五,讓他們進廠確實為難人。

  當然,這種情況也在改變,東非第一代小學生,去年已經畢業,這也是東非可以向德國和奧匈帝國外派留學生的原因之一。

  這方面,東非要比遠東有些優勢,語言上沒有隔閡,遠東的第一批官方留學生也在今年赴德、美留學,總共五十人,其中三十人是在東非大使館推薦下,前往德國和奧匈帝國學習。

  東非大使館的理由也很充分,你一個封建君主國家,外派留學生不到同為君主製的德奧留學,反而選擇美國,真是不知道怎麽想的,活該你大清要亡。

  東非第一批留學生則是五百,這個數量不多,因為早期東非殖民地時代,拖家帶口到東非的不多。而且東非本身在德國就存在自己的教育基地,黑興根親王國的學校,每年都維持在兩萬以上規模(包括歐洲和德意志地區的孤兒)。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