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非洲創業實錄》第407章 軍事改革
  第407章 軍事改革
  康斯坦丁只在第三鎮待了半天就選擇回去,第三鎮距離第一鎮很近,所以當天晚上康斯坦丁就回到第一鎮市,沒有浪費多少時間。

  這個時候,恩斯特也已經從內羅畢回到第一鎮,在美洲小賺了一筆,使得恩斯特打算給東非陸軍小小提升一番。

  首先就是在軍隊裡淘汰掉德萊塞步槍,德萊塞步槍已經在普法戰爭中被證明性能全面落後,普魯士在戰後就開始物色新槍。

  和歷史上相差不多,這次毛瑟步槍也參與了競標,毛瑟1871步槍提供的樣槍和槍彈系統在與巴伐利亞的M1869沃德步槍、瑞士馬蒂尼步槍和維特利步槍的對比試驗選型中獲勝。

  1871年12月2日,普魯士訂購了2500支試用。1872年3月22日,威廉一世批準開始 M1871型步槍的大量生產。但訂單沒有交給毛瑟公司,而是交給了設備能力好的其它廠家。

  雖然沒有拿到大單,但是也不用著急,剛好可以在東非建立全新生產線,首先滿足東非陸軍需求。

  其次是裁軍問題,這次恩斯特打算把軍隊人數繼續壓縮一下,目前恩斯特沒有繼續對外用兵的想法,也就用不著保留之前那麽多軍隊。

  東非陸軍目前超過二十萬人,在經過恩斯特和國防部的討論下,認為當前東非王國陸上受到的軍事威脅不大,只需要維持在十五萬左右即可,既能隨時應對各個方向突然爆發的戰爭,也能在王國內部迅速完成軍事調動,防止各地黑人暴動。

  在恩斯特到東非之前,東非陸軍已經完成過一次擴軍,主要是安置當時的黑興根軍事學院畢業生,當時順手改了一下軍製。

  因為東非擴張過快,所以舊有的軍區不再適應東非,在吞並掉津巴布韋地區後,東非就按照區域把東非分成新的五大軍區,以應對陸地上不同方向可能潛在的敵人。

  前世坦桑尼亞境內為中央軍區;原肯尼亞以及埃塞俄比亞;索馬裡地區為北方軍區;原南蘇丹和中非共和國境內為尼羅河軍區;坦噶尼喀湖以西包括剛果,讚比亞,安哥拉,納米比亞為西部軍區;最後是津巴布韋的南方軍區。因為東非佔領南非大片土地的原因,南方軍區需要擴大范圍,其他軍區不變。

  裁軍後東非陸軍人數如下:
  ▼中央軍區:
  101近衛師:3萬(駐地在中央省,師部設立在第一鎮市)

  111師:1萬2(師部設立在姆貝亞市)

  112師:1萬2(部署在魯伏馬河一線,以應對莫桑比克的葡萄牙人,師部設立在松蓋阿市。)
  121騎兵師:5000(師部設立在第一鎮市)

  122騎兵師:5000(師部設立在多多馬市)

  123騎兵師:5000(師部設立在姆貝亞)
  其中三個騎兵師和111師屬於機動和野戰部隊。

  ▼北方軍區:
  211師:1萬2(圖爾卡納省,防范阿比西尼亞帝國,以及阿比西尼亞帝國東南部的意大利人)

  212師:1萬2(北方省,主要應對曼德海峽的英法意殖民地)

  ▼尼羅河軍區:

  311師:8000(尼羅河盆地,主要應對埃及的蘇丹地區)

  331山地師:1萬2(阿讚德高原,控制西非通往東非的門戶,防止西非土著勢力和殖民者進入東非)
  ▼西部軍區:
  411師:5000(黑森和米通巴省)
  412師:5000(讚比亞地區)
    413師:8000(剛果盆地南部,防范葡萄牙安哥拉殖民地以及剛果王國)
  414師:8000(安哥拉東部,防范葡萄牙安哥拉殖民地)

  415師:5000(奧卡萬戈河流域,即前世納米比亞東北國土)

  ▼南方軍區:
  511師:8000(德蘭士瓦共和國,防范奧蘭治自由邦,開普敦殖民地,萊索托王國。)
  512師:8000(祖魯王國,防范納英屬塔爾殖民地,萊索托王國)

  513師:5000(津巴布韋地區)
  514師:5000(前世英屬貝專納殖民地,防范奧蘭治自由邦,開普敦殖民地)
  總計17萬人。

  ……

  東非陸軍的師被分為三級,近衛師依舊是獨一檔的存在,拱衛京畿重地,滿員三萬人。

  一級師滿員一萬二,主要部署在國防壓力比較大的地區,或者坦桑尼亞境內,就比如北方軍區的兩個師都是一級師以應對阿比西尼亞帝國,英法意等國在紅海的勢力。

  二級師滿員八千人,一般部署在邊境地區為主,面對敵人稍弱,就比如南非的開普敦,就被東非評定為戰爭實力比較弱。

  三級師滿員五千人,一般部署在不太重要,或者軍事壓力較小的區域,。

  不過騎兵師人數也是五千人,但是騎兵師作為特殊兵種,同樣屬於一級師,目前東非的三個騎兵師都位於坦噶尼喀地區。111師也比較特殊,他的位置上並無太大國防壓力,主要作為機動部隊,和騎兵師一樣隨時可以及時支援其他區域。

  以上部隊經過整編後,東非陸軍人數將降低到總人口(不包括土著)的百分之二左右。

  百分之二並不是很低,就比如德國目前常備軍數量維持在總人口的百分之一點六左右,所以理論上東非王國比普魯士更加窮兵黷武。

  經過裁軍後,恩斯特同時打算補齊東非陸軍的裝備,像各種火炮,機槍等……實現軍隊裝備層面徹底的普魯士化。

  除了裝備,軍隊方面的變化,恩斯特打算進一步加強東非國防工業,保障軍事後勤上能夠自產自銷。

  首先是從德國,奧匈帝國甚至其他國家挖人,用高薪聘請一批專家,不斷改進提升東非現有兵工廠製作工藝。其次是整合東非王國兵工廠,擴充其規模,進一步提升產能,最後實現武器裝備自主化,甚至可以出口。

  至於即將被淘汰的德萊塞步槍生產線,恩斯特打算隻保留一小部分,剩下的尋找買家接手,畢竟都沒用幾年時間,直接廢棄太可惜了。

  恩斯特的第一打算是賣給遠東,因為遠東目前沒有自主生產能力,主要還是靠買,剛好淮海經濟區內有東非投資的鐵廠和煤礦,有一定基礎,用來支持這套生產線問題不大。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