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非洲創業實錄》第38章 開墾
  第38章 開墾

  在普魯士和奧地利激戰正酣的時候,東非殖民地濱海區已經驅離了所有土著,除了賣給桑給巴爾的奴隸商人外,留下一部分用於乾重體力活,剩下的重新發給他們自己的武器後被放生。

  這些被放逐的土著當然不是東非殖民地發善心,他們已經被濱海區的軍事力量嚇破了膽,自然不敢再回到這裡,只能向西或者向北走。勢必會遇到其他土著部落,手中有武器而且沒有土地和食物,自然會其他的部落產生衝突,到時候他們打生打死,東非殖民地黃雀在後,接受新的土地。

  而且失去部落的土著能不能挺過去也是一個未知數,總之就一件事,減少土著數量。

  新的土地全部種上莊稼是不可能的,但是新據點周圍可以先開發起來。

  這些大多是水源充足的地方,可以給生產生活提供穩定的供水,雖然濱海區的雨水也比較豐富,但是現在的東非殖民地人口少,土地種的也不多,只要找條河流,用不著看天吃飯。

  濱海區作為當前最靠東部的分區,因為臨近印度洋,氣候比較濕熱,所以非常適合水稻種植。

  這些新開發的土地,在主糧選擇上自然也就傾向於水稻,小麥溫度過高,會減產,所以適合西部高原地區種植。

  而且東非殖民地西部的降水相對較少,適合小麥,谷子之類抗旱能力強的作物生長。

  劍麻是殖民地目前最大的拳頭產品,東非適合種植許多熱帶經濟作物,比如棉花,香蕉,橡膠和咖啡……

  但是劍麻是這裡長的最好的,而且比較有市場,其他經濟作物的競爭比較激烈。

  除此外丁香也是殖民地的重要作物,桑給巴爾蘇丹國就以盛產丁香而出名,所以臨近桑給巴爾蘇丹國的濱海區也沒有放過丁香種植。

  丁香的產量比較低,所以銷路不成問題,每次可以借助荷蘭人的船隊將這些丁香直接運回歐洲銷售。

  如今東非殖民地已經開始出現用馬和牛耕地的現象,隨著新馬匹的增加,配套的耕地設施也被安排上。

  現在殖民地的通訊也開始使用馬匹,以前一兩個月各個據點才能傳回的消息,現在一兩個星期內就可以傳回來。

  東非殖民地也借助馬匹,開始向更遠的地方探索,包括肯尼亞和津巴布韋等地區的情報。

  歐洲盛行馬耕,這使得歐洲不像古代東亞一樣稀缺戰馬,馬耕使得馬匹成為了必要的生產工具,民眾都有主動養馬的積極性。

  同時也造成歐洲的牛沒有那麽重要,就變成餐桌上普遍的食物,所以歐洲人喜歡吃牛肉喝牛奶。

  這也和歐洲人不會處理食材有關,比如歐洲人不會閹割公豬,導致豬肉騷味重,只能用香料的濃重氣味來掩蓋。

  當然,現在的歐洲也不大吃豬肉,只有德意志地區吃的多一點,未來德國統一,數量會進一步上升。

  而牛肉只需要簡單的處理,口感就不錯,自然受歐洲人的青睞,一塊黃油加點鹽,就可以得到一份簡單美味的牛排。

  在東非殖民地,恩斯特自然選擇馬耕,牛主要還是用來養肉的,後世的馬賽人就是東非地區的遊牧民族,通過放牛維持生計。

  強製使用馬耕,必然會加大馬匹數量需求,而馬匹作為重要的交通工具,可以提升東非殖民地的交通能力。

  畢竟現在的東非殖民地基礎設施基本沒有,還停留在徒步階段,只有少數德意志人配有軍馬,用來通行。

  加之東非平坦開闊的地形,非常適合馬匹奔馳,總之需要的馬匹數量是越多越好。

  曼達,濱海區的最北部,如今已經看的見炊煙嫋嫋,移民開始生火做飯。

  附近的田地也差不多完成了耕種,借用水車,將河水抽入到稻田裡去,整個土地田地交錯。

  這些水田規模都比較大,用馬耕來翻地,當然也有一部分是用土著來當做動力完成的。

  其中的一部分已經種上了秧苗,還有一些需要時間,東邊是一片丘陵,被用來種植劍麻。

  一排排劍麻自上而下,布滿了丘陵,遠看像東亞的茶園一樣,都是圍繞著低山丘陵一圈一圈的頗為壯觀。

  最近濱海區的氣候條件也不錯,雨水來的時間比較穩定,很少出現不準時的情況。

  這也算印度洋的好處,眾所周知太平洋地區的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比較顯著,會加劇東亞地區的氣候波動。

  印度洋雖然也受影響但是不突出,在東非氣候除了受到赤道和高原地區的影響外,最主要的就是信風帶的轉移,每年信風帶南移或者北移都會給東非帶來一定的雨水。

  這就形成了東非一年有兩個雨季,同時東非沿岸還受到洋流的影響,濱海區最為明顯。

  如果沒有索馬裡寒流,東非沿岸的降水絕對會提升,形成類似印度東北那樣的地形雨。

  東非殖民地氣候的穩定,也造就了農業生產的有序進行,殖民地已經有了一套相對成熟的農業歷法,可以用來指導安排新移民參與農業生產。

  目前受到東亞地區的動亂影響,來東非殖民地發展的移民數量也在快速增加,尤其是北方。

  受到闖關東的影響,北方的居民現在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去海外發展,一個是到東北發展。

  去海外的話,那東非是目前的最優選項,因為恩斯特布置比較早,加之北方地區不像南方接觸外面的世界早,所以恩斯特在北方鋪建的移民網絡規模更大,也更成熟。

  而南方地區,尤其是東南沿海,渠道比較多,有的人選擇去南洋發展,第二目的地則是美洲,畢竟門路比較廣,很多都是宗族和地方為群體一起出海。

  所以南方的移民在海外比較抱團,但是內鬥也相當嚴重,因為他們在海外也是聚集在一起,形成類似唐人街的據點,而械鬥是南方宗族的特征,在海外他們的利益重疊就更嚴重,你多吃一點,他就少吃一點,所以火並比國內還多。

  這也是恩斯特不敢選南方移民的一個原因,只有老老實實地種地,不整么蛾子,尤其是會形成團體,目前東非殖民地的華人移民雖然人數最多,但是沒有人領導,就一盤散沙,恩斯特很滿意。

  在歐洲德意志地區,普奧兩國展開激烈戰鬥時,東非殖民地一片祥和,所有人都在為開發事業做貢獻。

  屋舍建設,農田開發,修築水渠,新建道路,畜牧養殖,一個農業為核心的東非殖民地正在迅速建設中。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