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非洲創業實錄》第87章 西北之亂
  第87章 西北之亂
  最近,卡拉維王國的日子不好過。

  隨著東部大量的部落和流民湧入卡拉維王國境內,卡拉維王國的治安可以說是每況愈下。

  本身作為一個奴隸製王國,卡拉維王國的組織能力就比較差,缺乏各種森嚴的律法和制度。

  而這些被東非殖民者驅逐出來的東班圖人部落,大多以狩獵為生,身體素質好的不得了。

  相對於在非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卡拉維王國來說,班圖人的大流亡,對卡拉維王國造成的衝擊和古羅馬面對日耳曼蠻族入侵沒有區別。

  這些以部落為單位的班圖人,在其酋長的帶領下,在卡拉維王國境內殺燒搶掠,佔山為王。

  卡拉維王國的東部很快就陷入一片混亂之中。

  卡拉維王國的貴族們自然十分惱火,不知道這些蠻夷發了什麽瘋一個勁的向西而來。

  同樣陷入困境的還有布隆迪王國,受到東非殖民地“整肅”運動的影響,作為西北八國的兩個門戶,布隆迪和卡拉維自然首當其衝。

  大量班圖人部落入侵給兩國造成了嚴重的麻煩,最糟糕的是,看到鄰國倒霉的盧旺達和布乾達等國家也蠢蠢欲動,頻繁在國境邊上挑起事端。

  秉著你不仁,我不義的原則,卡拉維王國和布隆迪,一不做二不休。

  既然管不了這麽多班圖人部落,那乾脆就不管了,直接動用武力將他們也向西方和北方驅趕,讓西邊和北方的國家也感受一下兩國的痛楚。

  於是在兩國國王和貴族的商議後,單獨在國內劃開道路,放任班圖人部落向西邊和北部而去。

  至於想賴著不走的,說實話,按照現在的情況很困難,畢竟後面還有源源不斷的班圖人部落正在趕來,沒有實力想一直佔著前方的土地是不可能的。

  像卡拉維和布隆迪,畢竟是國家,靠著體量還是能在自家土地上借助地勢撐下來的,西遷的班圖人部落可不是鐵板一塊,而是一群散沙。

  除非他們團結一心,還有可能直接覆滅這兩個國家,但是明顯不可能,大家都是酋長,憑什麽要聽你的!
  卡拉維王國和布隆迪王國的手段還是很有效的,在軟硬皆施後,大量的班圖人部落繼續北上或者西進。

  之前還想趁火打劫布乾達王國,伊加拉王國和盧旺達王國瞬間傻眼了。

  源源不斷湧入的遷徙大軍,直接衝垮了當地的秩序,連沒有參與的恩科勒王國都遭受了無妄之災,其東南部陷入混亂之中。

  整個西北八國只有深居後方的土柔王國和吉塔拉王國暫時沒有受到波及,但是看到東南六國的慘狀,兩國連夜間加強在邊境的軍事存在,預防東班圖人部落的衝擊。

  在東非殖民地被殖民者用熱武器打的灰頭土臉的東班圖人諸部,在西北八國找到了當年在東非茫茫大草原上自由馳騁的感覺。

  西北八國已經進入了原始的農耕時代,學會了定居生活,和東班圖人諸部相比,其不用和野獸在草原上互搏,也不用風餐露宿,隨時遷徙。

  所以西北八國的民眾在身體素質上遠不如東班圖人諸部。

  西北八國的優勢在於其社會結構更加先進,可以養活的人口更多,能夠組織起更多的人力和軍隊。

  但是在蠻族入侵之後,這些優勢瞬間被東班圖人諸部抵消,大量的東班圖人湧入各國境內。

  造成其統治系統失靈,地方和中央被東班圖人諸部大大小小的部落分割開來。

  失去中央政府的管轄後,地方自然做大,其好不容易建立的集權王國,瞬間回到了部落紛爭的時代。

  而東班圖人在西北八國,可謂如魚得水,以前和動物在東非草原上玩軍事競賽,東非的動物可不和他們玩一對多,草原上所有的動物都是一大群,哪怕是獅子,也是成群結隊出行,所以還真不好對付。

  現在只需要搶劫西北八國的資源就能生活,西北八國常年農耕勞作,儲蓄的糧食直接進了東班圖人的肚子。

  這就印證了俗話,鄰居屯糧,我屯槍,鄰居就是我糧倉。

  西北八國的地方貴族自然不能看著自家的財產被這些野蠻人吃掉和拿走,紛紛組織起軍隊,和東班圖人諸部混戰起來。

  雙方打的是昏天黑地,血流漂櫓,大湖區西北的人口就在這場戰爭中被慢慢消磨掉。

  作為始作俑者的東非殖民地政府,非常滿意眼前的效果,作為殖民者,自然對肥沃的土地有著無盡的貪婪。

  很不幸,西北八國所處的地方,基本上就是整個東非水土條件最好,最適合發展農業的地方。

  大湖(維多利亞湖)面積廣闊,直接改變了當地的氣候,讓這裡形成雨水豐富的區域。

  其地勢相對較高,位於山地向高原盆地的過渡地帶,在溫帶這裡可能算不上什麽好地方,但在熱帶這裡就是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

  如果刨除蘇丹和肯尼亞以北的東非地區(埃塞俄比亞高原和撒哈拉沙漠影響區域),單單計算東非的熱帶草原氣候地區,整個西北八國就擁有這片區域裡一半以上的人口。

  (前世21世紀,烏乾達4700多萬,布隆迪1200多萬,盧旺達1300多萬。合計約8000萬左右。而整個東非共同體人口約1.3億‘相當於西北八國加上東非殖民地’。)
  而且作為東非最大的湖泊,大湖(維多利亞湖)本身就值得東非殖民地政府動手了。

  這可是面積近7萬平方公裡的大湖,淡水資源的寶貴不必多說,人類宜居地帶永遠少不了河流和湖泊沿岸。

  東非的河流比較拉胯,水量,長度和那些世界級的大河沒法比。

  至於白尼羅河,不算東非獨有的河流,其下遊的蘇丹和埃及嚴格來說是北非地區。

  而東非獨特的地形造就了相當可觀的淡水湖泊資源,索倫湖(坦噶尼喀湖),馬拉維湖都是伴隨東非大裂谷而生,在世界上有數的大湖。

  大湖(維多利亞湖)也處在東非大裂谷兩條斷裂帶之間的高原盆地中。

  而西北八國境內更是有一連串規模偏小的湖泊,說是小,實際看和誰比,畢竟有前三者珠玉在前,這些稍小的湖泊在東非排不上第一梯隊。

  其中腓特烈湖(艾伯特湖)面積五千多平方公裡,而清國最大的湖泊青海湖才四千多平方公裡。

  要知道,青海湖還是個鹹水湖,其價值完全不能和作為淡水湖泊的腓特烈湖相比。

  像東非這種成群出現的世界大湖群,只有北美的五大湖可以壓製住,至於裡海,鹹海這種鹹水湖不在比較范圍之內。

  (還是找個參考對象來突顯一下東非的水資源,維多利亞湖和中國全國的淡水資源相當,都在2.8萬億立方左右,而馬拉維湖淡水儲量7.7萬億立方,坦噶尼喀湖18.9萬億立方。)
  東非的降雨量只在遠東的華北和江南兩地之間,算不得雨水充沛。

  但是有如此恐怖的淡水資源托底,未來應對水資源危機也更得心應手。

  東非殖民地可能沒有能力將這些水資源通過大型水利工程,調度到東非各地,但是可以在其沿岸,多遷徙些人口,這樣就不會面臨惡劣年份降水不足的影響。

  所以拿下東非的三個大湖和其沿岸的土地,是東非殖民地既定的政策,其中大湖(維多利亞湖)的東岸和南岸,已經落入手中。索倫湖(坦噶尼喀湖)東岸全在東非殖民地之手,只有馬拉維湖未來比較難解決,其南部涉及到了葡萄牙人的殖民地。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