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非洲創業實錄》第114章 東非的聖誕節
  第114章 東非的聖誕節
  在歐美沉浸在聖誕節的節日氛圍中的時候,東非殖民地政府也籌劃了東非殖民地的聖誕節慶祝活動。

  作為東非德意志化的一部分,所有居民被要求強製參加,當然,在這個缺乏娛樂活動的年代,民眾還是喜歡湊熱鬧的。

  對於歐洲來的移民,這個聖誕節很新奇,畢竟東非沒有冬季,全面氣候和歐洲的夏季很像,給他們一種夏季過聖誕節的感覺。

  華人移民就更不用說了,見都沒見過,反而是巴拉圭移民感覺很不錯,因為巴拉圭的緯度和東非比較接近,巴拉圭的氣溫全年在10度以上,海拔300到600米左右,北部是巴西高原延伸部分,南部是拉普拉塔平原。

  尤其是巴拉圭的北部,也是熱帶草原氣候,所以巴拉圭移民到東非來非常適應當地的氣候,這也造成,巴拉圭移民雖然以婦女和兒童為主,在東非的折損卻是最少的。

  歐洲移民和巴拉圭移民,對如何慶祝聖誕節,心中門清,可華人見識就比較少了。

  來的早的,去年參加過,今年來的可就沒見過了,所以為了讓華人主動參加進來,同時避免衝突(畢竟聖誕節是宗教節日,有許多規矩和禁忌。)。

  東非政府,派出大量宣講員,主要是教師,和華人移民講清楚其中的細節和禁忌,不然,真鬧出笑話,可就不好收場了。

  這次,東非聖誕節對華人移民來說,絕對是難忘的一天,除了東非殖民地政府手把手教以外,還第一次感受到了一些西方人對宗教的狂熱。

  東非殖民地政府對華人的要求是必須參與,除了華人,其實部分塞爾維亞人對聖誕節也有不同的想法。

  這倒不是他們自己不過聖誕節,而是東正教使用的歷法和天主教不同,所以存在日期差異。

  不過,如今來到東非殖民地,就不存在教會的管束了,對聖誕節的解釋權,就落入了東非殖民地政府手中。

  反正,普通人對宗教的理解不可能像教士那樣系統和嚴格,加上這些年羅馬教會實力的日益衰微,其話語權也日漸淪落到各國手中。

  只要東非不強製要求這些移民改變信仰(天主教和東正教),只是小修小改,這些歐洲移民還是可以接受的。

  典型的例子就是華人移民,東非政府只是要求其參與慶祝活動,又不是要求其必須信仰宗教。

  這就是東非版的信仰自由,至於為什麽必須參加聖誕節,只是因為這是東非殖民地的法定節日。

  如何實現東非殖民地的德意志化,自然要在節日這種可以宣揚德意志文化的活動上做手腳。

  上午東非殖民地組織民眾進行節日遊行,和節目表演……

  雖然聖誕節不是獨屬於德意志的節日,而是整個西方都有。

  但也是讓華人移民,感受和學習西方文化的重要途徑,就和移民計劃一樣,這種強製參與聖誕節等西方節日的情況,也會維持到1880年。

  到時候,依靠慣性,自然有許多華人繼續過聖誕節和其他西方節日,尤其是那些接受德意志文化教育的孩子。

  這樣,在節日上,移民基本上就統一了,這也算是一種文化上的融合。

  當然,除了節日,語言,服裝,建築,生活習慣……這些強製移民和德意志文化保持一致,都可以改變移民的文化傳統。

  被改變的不僅僅是華人移民,而是全體東非居民,就比如生活習慣,實際上並不全是德意志傳統那一套。

  而是結合了現代化的生活方式,有所改良,比如講衛生,文明禮貌……

  恩斯特將許多優秀的文化內容補充到“德意志文化”中,其實就是那些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時剔除了許多德意志傳統文化裡的糟粕。

  所以,東非殖民地的德意志文化,是改良後的德意志文化,和歐洲有許多不同。

  這些都是最基本的文化內容和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關,高級一些的比如德意志地區的詩歌,書籍,音樂……

  根本不是東非殖民地一大堆文盲百姓所能接觸的,未來東非發展起來了,受教育人數多一些,倒是可以整一些。

  ……

  說的再多,也抵不上物質上的享受實在,為了慶祝節日,東非殖民地政府下發了許多平時難得一見的物資。

  除了各種肉類,和雙倍的麵粉和大米,還有許多白糖,水果,每家每戶都能分上一些。

  至於吃食堂的單身漢們,食堂也準備了相應的食物。

  總之所有人都有份,對於這些移民來說,吃的好和飽,可比那些活動來的實在,且讓人開心。

  夜晚,吃過晚飯,天已經黑了下來,東非的聖誕節算是結束了。

  沒有想象中聖誕夜那樣,什麽聖誕樹,燭光,禮物……這些聖誕節的元素。

  這是就是東非的聖誕節,物質匱乏,設施簡陋,就連蠟燭也只有政府機關才有。

  黑燈瞎火的,過什麽聖誕夜,還是趁早睡覺的好,而且東非距離歐洲那麽遠,歐洲移民心裡也就少了些負擔。

  這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狀態,在陌生的環境,人總是會受到環境的感染。

  就比如歐洲移民,在來東非前,其還受著傳統的影響,宗教也深入生活(眾所周知歐洲的教會是基層組織),結果到了東非。

  這些人看見了形形色色的人,各種膚色,各種不同的信仰,甚至沒有信仰,結果一對比,不還是過的一樣,大家都是地裡扒食過日子。

  這樣,在不經意間,所有人對自己所接受的傳統文化的敬意就減弱了,這就是見識過世面後的不同。

  也不用擔心這種影響的好壞,反正是雙向的,歐洲移民接觸華人後,宗教信仰會減弱,華人移民接觸歐洲移民後也會被不同精神面貌的歐洲人感染。

  所以說,民族融合無時無刻不再進行當中,只不過民族融合的前提是有一個主次問題,且能被雙方承認。

  而在東非文化上的主次十分清晰,而且德意志人理所當然的認為德意志文化是最優秀的,而其他移民在心裡就矮一頭。

  尤其是塞爾維亞人這種,目前連祖國都沒有,一直生活在德意志貴族之下的民族。

  現在東非殖民地政府給了大家機會,都可以成為德意志人,自然要好好抓住。(黑人:?)

  畢竟慕強是人類的本質,而德意志移民有奧匈帝國這種頂級強國撐腰,還有普魯士這種軍事強國充當門面,哪怕東非殖民地也是德意志人(恩斯特)的領地,實力如此,其他移民自然在心裡拜服。

  可要是因此就將德意志移民的地位放在第一,估計其他人心裡也不同意,那乾脆大家都加入德意志,都是德意志人,問題就解決了。

  所以說,東非殖民地的同化手段就是陽謀,讓所有人心甘情願被同化。

  (黑人:(▼皿▼#),你倒是給我機會啊!)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