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非洲創業實錄》第49章 疾病防控
  第49章 疾病防控
  1866年12月7日。東非殖民地。

  大湖區(維多利亞湖),姆萬扎。

  如今,大湖區是東非殖民地移民人口僅次於上濱海區的地方,這裡緊靠著大湖(維多利亞湖)的姆萬扎灣。

  大湖區水資源豐富,土地肥沃,氣候溫和,大湖(維多利亞)是盆地積水形成,且是尼羅河的源頭。處在東非大裂谷帶之間,而東非殖民地目前掌握著大湖區的南岸,其他地區在土著手中。

  東非殖民地的第一批原始捕撈業也在這裡開始,都是些簡易獨木舟,用來在大湖(維多利亞湖)裡撈魚類作為肉食補充。

  如今的大湖(維多利亞湖)不像後世那樣因為引入養殖尼羅河鱸魚而造成生態多樣性破壞。

  所以大湖裡的特色淡水魚比較多樣,而且沒有受過汙染的湖水,吃起來也讓人放心。

  大湖區是非洲地區比較濕潤多雨的地區,大湖(維多利亞湖)面積廣大,直接改變了當地的氣候環境。

  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濕潤不一定是什麽好名詞,比如後世的尼日利亞和剛果是熱帶疾病的溫床。

  在東非蚊蟲也是非常難纏的,因為赤道從非洲中間穿過的原因。非洲大部分地區,溫度基本維持在二十多度以上,全年都適合蚊蟲的滋生。

  而瘧疾,登革熱等一大堆傳染疾病都是以蚊子為媒介傳播人類的。

  後世東非是瘧疾等各種疾病的重災區,除了醫療水平低以外,最大的問題就是蚊蟲泛濫。

  前世恩斯特在坦桑尼亞工作,雖然防護措施做的比較好,可非洲的蚊子實在太多了,以至於恩斯特感染過兩次瘧疾。

  那都是二十一世紀了,恩斯特一個現代人在蚊帳和蚊香的加持下尚且中招,可想而知當今時代非洲在歐洲人眼中的恐怖程度。

  截止目前為止,歐洲各國在非洲殖民地多是一些狹窄的沿海平原,而不敢深入內陸。

  在非洲擁有最大面積土地的是奧斯曼帝國,主要在北非和埃塞俄比亞地區,第二是葡萄牙人,開辟的安哥拉和莫桑比克殖民地,第三是法國,主要集中在北非和西非的少量土地,最後是英國人手下的開普殖民地,其他國家,西班牙,荷蘭可以忽略不計。

  所以恩斯特的東非殖民地已經在非洲獨樹一幟,是第一深入非洲內陸高原的殖民地。

  葡萄牙人的殖民地也比較大,但是葡萄牙人管理比較粗糙,用的方式是以土著部落控制土著部落的手段,四處煽風點火,最後坐收漁翁之利。

  而東非殖民地雖然是天下烏鴉一般黑,但恩斯特確實是當做自己家來經營的,雖然犧牲了土著的利益,可方便了未來移民,這是準備長久居留此地。

  葡萄牙殖民地和東非殖民地一對比,說句竭澤而漁也不過分,也就是當前大環境如此,葡萄牙才能逍遙法外,等到二戰後非洲各國在美蘇的慫恿下,還是會被土著掃地出門。

  當然這是前世的歷史,說不定這個世界會被東非殖民地吞並,反正恩斯特是不會放過莫桑比克的,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葡萄牙人是有前科的,當年桑給巴爾蘇丹國他們就動過心思,最後被胖揍了一頓。

  還有津巴布韋和讚比亞地區,前些年葡萄牙人也進入過,最後因為土著爆發疾病退了出來。

  所以貪婪葡萄牙人遲早會對東非殖民地動手,恩斯特要時刻盯著,如果東非殖民地發展順利,到時就該葡萄牙人擔心自己的殖民地了。

  東非常年氣溫在二十度以上,造成蚊蟲的肆意繁殖,各種病毒也比較活躍。

  當前疾病也是威脅移民生存的最大問題,所以整治東非殖民地的衛生問題一直是大事。

  其中對居住地附近的水源進行嚴格管理,嚴禁汙染水源的行為。

  對灌木,水窪等適合蚊蟲繁殖的環境進行火攻,土埋等方式清理乾淨。

  大型水域,投放一些蚊子幼蟲的天敵魚類控制其種族規模。

  在東非殖民地,瘧疾等疾病就和抽獎一樣,抽取移民中倒霉的人,好在這個時代奎寧已經出現。

  恩斯特還特意從南美引入了金雞納霜樹的樹種在東非合適的地方栽培,同時還有各種中草藥,

  西藥目前還比較玄學,沒有徹底成熟,放血療法還是當代醫生的主流治療手法,僅在1833年,法國仍然進口了四千多萬隻水蛭。

  好在現在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質疑反對傳統西醫的理論,恩斯特正處在傳統西醫向現代醫學過渡的時代。

  19世紀是西藥進入到飛速發展時代。 1816年默克(美國)、1849年輝瑞(美國)、1859年諾華(瑞士)、1863年拜耳(德國)、1873年葛蘭素(英國)、1875年史克(英國)、1888年雅培(美國)、1896年羅氏(瑞士)等西藥公司紛紛成立,人類進入西藥時代。

  不可否認,在當前的一些歐美醫學實驗室裡,可能在迸發著無數醫學智慧的結晶,並會在未來幾十年裡徹底取代傳統醫學的地位。

  但這個過程是漫長的,一直要持續到20世紀,現代醫學的大廈才能徹底建立。

  前沿醫學雖然突飛猛進,但是當前時代的主流臨床醫學還是那些傳統的“老西醫”操手。

  這些尚未淘汰的“老西醫”對疾病,細菌和病毒的認知還停留在上個時代,手術沒有麻醉,止血和消毒的概念。所以經常會有比較離譜的醫學事故發生。

  恩斯特可不敢和他們賭手氣,所以還是那些經驗成熟且副作用小的藥方更讓人安心。

  除了從東非本土土著手中獲得一些當地人的草藥外,還從中醫和西醫裡尋找一些成熟可靠的藥物。

  比如金雞納霜,青蒿,等對瘧疾有效的藥物,恩斯特不是醫學生,不懂這些藥物如何處理。

  可有藥在手總比沒藥要強,如果殖民地移民不幸得了瘧疾。

  就只能用這兩樣熬水喝了,倒不是不想用提取的藥劑,而是成本太高,殖民地那麽大,人口也不少,各方面開支不小,而種植藥物除了人力成本外,幾乎沒有額外成本。

  土地都是現成,只要環境適合,想種多少就種多少,而從歐洲訂購藥物價格就高了。

  眼下,東非殖民地對傳染病的防治最有效的手段還是隔離,一但發現問題,就單獨隔離起來。

  免疫力好挺過來,挺不過來就只能痛苦去世了。

  恩斯特當然也采購了一些藥物,但是因為交通的原因,大部分藥物都在距離海港最近的上濱海區。

  內陸在物資和藥物補給方面比較滯後,所以這就要求內陸的殖民據點比上濱海區發揮更大的主觀能動性。

  多組織移民開展衛生清潔活動,集中規劃管理垃圾和排泄物,消滅蚊蟲的棲息地,種植驅蚊植物(東非是除蟲菊產地)……

  最大限度的預防傳染疾病的傳播,在當前時代,可以說東非殖民地移民對衛生的概念世界領先。

  他們或許不知道衛生是什麽,但是他們知道長官要求自己不要隨手亂丟垃圾,亂吃食物,隨地大小便……

  這些都是殖民地管理層強製執行的,不然違規的人會受到嚴厲的處罰。

  殖民地管理層其實也沒有太多衛生觀念,但是恩斯特強製殖民地按照他的指示實行,而且恩斯特大義稟然的對殖民地管理層說,這些都是歐洲專家們得出的結論。

  不管殖民地官員信不信,在照恩斯特的話做了以後,東非殖民地的疾病確實控制在一個低水平范圍之內。

  和其他國家的殖民地對比,效果顯著,甚至比一些開發成熟的地區和國家還要好,比如隔壁的莫桑比克和南亞的印度。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