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非洲創業實錄》第280章 巴加莫約造船廠和文化戰爭
  第280章 巴加莫約造船廠和文化戰爭
  巴加莫約。

  在東非海軍基地的南部,也就是小萊茵河南岸,正在變成一處新的工地,巴加莫約造船廠正在施工規劃。

  廠區已經建設完畢,按照威尼斯船廠模型結合巴加莫約港的地理條件,建設一處同等規模的東非造船廠。

  巴加莫約造船廠是當前東非主動引入的最大項目,其旨在提升東非的船舶自主製造能力。

  威尼斯造船廠的技術人員貝爾斯特正在同康斯坦丁介紹這一項目。

  “為什麽要把威尼斯造船廠遷徙到巴加莫約,最主要的是避免擠佔達累斯薩拉姆港的運營空間,雖然達累斯薩拉姆的條件和各項基礎設施要強於巴加莫約,達累斯薩拉姆作為開放式港口,在東非經濟中佔據重要地位,而東非的進出口運力主要就集中在達累斯薩拉姆和蒙巴薩兩處,從當前來看,在達累斯薩拉姆和蒙巴薩興建造船業,不是不行,但是考慮到未來東非各個港口的發展,所以王儲殿下,特意交代過將造船廠選址在非自由港區,而非自由港中只有巴加莫約和摩加迪沙的條件是最好的,但是摩加迪沙地理位置偏北,而且索馬裡氣候原因使得當地缺乏相關原材料。”

  現在的造船業還是比較依賴木材,而摩加迪沙作為一座綠洲城市,恰好在原材料方面處於劣勢。

  “巴加莫約自身條件優良,水深條件良好,對面有桑給巴爾島抵消大部分海風,同時和達累斯薩拉姆一樣處於大陸背風的海灣地帶,這一切條件讓巴加莫約港擁有不輸於威尼斯的潛力。”貝爾斯特侃侃而談道。

  貝爾斯特是奧地利人,的裡雅斯特船廠的技術人員,之前在威尼斯造船廠學習,在威尼斯造船廠開辟的裡雅斯特分廠後,就被黑興根財團任命為廠長。

  東非造船業,大概分為兩個體系,一個是內陸依托湖泊和河流的內陸造船業,其典型就是大湖沿岸的姆萬扎造船廠,索倫湖的基戈馬造船廠和馬拉維湖岸的卡龍加造船廠。

  還有一個就是剛剛起步的沿海造船業,在聽取海軍總司令斐迪南的建議後,東非在達累斯薩拉姆和蒙巴薩分別建立了兩個小型船舶修理廠,其主要業務除了為沿途船隻提供維護外,兼具生產小型木製捕魚船。

  這兩艘小型船舶修理廠,實際上就是在原桑給巴爾蘇丹國造船廠的基礎上改建而來的,技術體系來源於阿拉伯,但是桑給巴爾的造船中心實際上在桑給巴爾島上,主要還是因為桑給巴爾對沿海控制時間太短。

  東非還有一個具有船舶製造能力的城市就是摩加迪沙,摩加迪沙作為印度洋沿岸歷史悠久的港口,有一定的船舶製造能力,但是在技術上徹底落後。

  趁著奧匈帝國同意大利戰爭的爆發的機會,恩斯特就打算將威尼斯的黑興根造船廠,複製到東非去,戰爭引發的恐慌,有助於船廠工人主動選擇到東非發展。

  “那巴加莫約造船廠建成後,是不是意味著東非在海船製造業上可以獨立發展?”康斯坦丁詢問道。

  “這個要看怎麽理解了,就比如現在,船廠的設計,規劃,建設完全由我們自己人完成,這算不算獨立自主!但是從硬件上來說,東非造船業,完全達不到獨立自主的條件。”貝爾斯特說道,“就比如蒸汽動力系統,和重要零部件肯定都需要進口,哪怕巴加莫約造船廠建成,也只能單獨完成船體的建造,所以本質上還是一個大型船舶組裝廠。”

  貝爾斯特接著說道:“當前,巴加莫約造船廠建成後對於東非造船業來說依然具有裡程碑意義,先解決有無得問題,後面自然會逐漸補齊缺失的產業鏈,巴加莫約地方很大,未來這裡會依托巴加莫約造船廠為中心,形成一片船舶製造的相關產業。”
    “原來是這樣啊!”康斯坦丁感慨道,“那巴加莫約造船廠建成後,它生產的船隻如果放到世界會是什麽水平?”

  “很遺憾,陛下,在技術上估計會差兩代,實際上威尼斯造船廠本身就因為威尼斯的沒落,在技術上稍微落後於同行,現在船舶製造又因為鐵甲艦的出現,在技術進步空間上再次得到巨大提升,所以巴加莫約引入的造船技術一定會滯後於歐洲本土。”

  巴加莫約造船廠說是複製威尼斯造船廠,實際上就是將威尼斯造船廠的機器淘過來,組裝在巴加莫約重新投產,而原本的威尼斯造船廠則會引入新設備和技術,進行產業升級。

  蘇伊士運河開通,地中海經濟再一次興起已經是必然趨勢,而威尼斯這個昔日地中海沿岸最璀璨的港口城市,也會煥發第二春,所以提升黑興根威尼斯造船廠的船舶製造水平也就變得重要起來。

  這也是恩斯特建造巴加莫約造船廠的原因之一,把威尼斯造船廠的落後技術和設備淘汰到東非,對於東非來說那就是先進技術,而威尼斯造船廠也可以完成產業升級,對於二者都有好處。

  同時,將威尼斯造船廠的大部分意大利工人遷徙到東非來,恩斯特就可以從奧地利招募更多的德意志人到威尼斯就業,變相等於幫助了奧地利對威尼斯的控制。

  加上恩斯特之前的毒計,威尼斯城市周邊的鄉村,人口被掏空,然後變成威尼斯市區之外就變成了奧地利人,將威尼斯市區同意大利人為主的農村隔離開。

  而同城市隔開的意大利農村地帶,其被威尼斯城市影響的概率就大大降低,因為一般文化會自覺向城市集中然後再輻射出去。

  接受不到威尼斯意大利文化的輻射,奧地利可以通過教育等方式,慢慢同化威尼托大區鄉村的農民,前提是打破當地鄉村權貴的釋經權,然後再對意大利老農們進行思想教化,不說百分之百,大部分意大利人會慢慢變成奧地利人。

  而農村補充城市人口,是大勢所趨,慢慢的威尼斯城市裡的意大利人會因為生育問題,被周邊的奧地利鄉下人替代,這樣從上層到底層,德意志人的話語權就可以慢慢加強,而作為意大利文化中流砥柱的中產階級,奧匈帝國會想方設法讓他們離開威尼斯,畢竟意大利王國不能不接納這些真正的意大利愛國者,至於冥頑不靈還不想離開的,還可以讓東非接手,這一點恩斯特倒是無所謂,到了東非好好做人,那還可以拯救,不行的話,阿拉斯加雪地套餐安排。

  當然,這只是一個設想,能不能完成還要考慮綜合因素,就比如萬一日後意大利王國重新收回威尼斯,這個進程就會被打斷,不過可能性很低。

  這麽做還有一個目的,就是阻斷意大利文化在奧匈帝國境內傳播,亞得裡亞海沿岸的意大利文化很濃鬱,而這些地區剛好是奧地利沿海,威尼斯這個連接中心被打斷,慢慢的亞得裡亞海東岸意大利文化也會衰落,接下來著手解決掉斯拉夫人(主要是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的文化烙印,至少奧地利區域內的民族矛盾就可以極大緩解。

  這實質上就是一場文化戰爭,恩斯特作為獻策者,感覺如果事情辦成了,未來奧地利人後代必須感謝自己,當然,按照前世經驗,後現代社會的所謂聖母婊們要是知道自己的“惡行”肯定會口誅筆伐,就像撒克遜人內的某些人享受了祖先通過剝削和殖民帶來的福報,然後就推翻維多利亞的雕塑一樣。

  真要是對殖民惡行有所懺悔,在恩斯特看來這些人就應該先斷絕自己的衣食住行,過上非洲窮苦人民的生活,畢竟他們享受的一切都是英國殖民體系留下來的遺產,真以為每天工作不到八小時還能過得舒服就是科技進步的結果!那只是本國資本在想盡辦法從其他國家掠奪財富的結果,殖民時代也遠遠沒有結束,只是換成了更隱蔽的經濟殖民。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