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非洲創業實錄》第456章 帝國主義
  第456章 帝國主義
  1875年7月23日。

  由七艘東非軍艦組成的遠洋船隊,抵達蘭芳共和國,在三洋口登陸,斐迪南大公說道:“在南洋一眾島嶼中,這裡確實發展的還不錯!”

  入眼之處皆是良田,頗有些東非沿海地區農業的景象,這打破了一路從馬六甲海峽過來中斐迪南大公對南洋地區剛剛建立的刻板印象。

  馬六甲海峽確實狹窄,但是沿岸是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兩座大島,所以陸地很廣闊,但是馬六甲海峽兩邊發展除了極個別的城市(實際在斐迪南眼裡就是農村),基本上都荒無人煙,雨林密布。

  但是蘭芳共和國完全不同,本來東非船隊是先到的蘭芳共和國北部城市邦夏,但是蘭芳共和國的首都東萬律在南方,所以東非船隊沿著海岸線南下。

  一路上,斐迪南終於第一次見識到了純華人統治國家的建設情況,蘭芳的農礦業很發達,尤其是農業建設在南洋諸島中可以算是最先進水平,有了這種對比,看來恩斯特所說南洋土著不堪大用,確實有些道理。

  實際上這本來就是歷史所證明的,原歷史上的荷蘭人對蘭芳共和國最清楚,荷蘭人高延見證了西婆羅洲華人公司最後的歷史:“婆羅洲歷史上的華人時代,甚至婆羅洲的繁榮時代,從此一去不複返了。當地金礦業由歐洲人的大規模近代企業所取代,然而華人時代那種礦業鼎盛卻已不複存在;農業更由於華人移民大批回歸遠東而一蹶不振。”

  所以恩斯特所說蘭芳共和國代表南洋地區最高生產力不是瞎說,實際上荷蘭人吞並蘭芳共和國確實也是一步爛棋。

  蘭芳共和國自身發展靠的是什麽?根本還是人的問題,荷蘭人驅趕華人以後,蘭芳共和國地區從此一蹶不振。目前蘭芳共和國本身就受到荷蘭人乾預,其所謂大統領,也是荷蘭人操縱下的傀儡。

  東非艦隊抵達三洋口後,明顯引起了一番騷亂,鋼鐵堆砌的龐然大物對於沒有見過鐵甲艦的當地人來說相當震撼。

  “那是船?”

  “軍艦!”

  在三洋口地區做生意的荷蘭商人倒是認得鐵甲艦,更有見識的甚至認出鐵甲艦上那是東非王國的旗幟。

  “德意志人怎麽突然到了蘭芳來?他們想幹什麽?”

  斐迪南大公可不是來“友好”交流的,在東非海軍的“親切”問候下,三洋口的華人首領急匆匆的趕來拜見,不來也不行,對方軍隊都上岸了。

  “不知閣下來自哪裡?到我蘭芳所為何事?”

  一開口就讓斐迪南感覺有些懵,因為完全聽不懂,本來以為會了一些漢語,自己怎麽也能和對方交流兩句,看來是自己想多了!

  在語言學習方面,哈布斯堡家族敢說第一,沒有人敢說第二,都是被逼出來的,哈布斯堡家族統治區域不會上幾種語言,那都不配當奧匈帝國的統治者,弗朗茨本人就能熟練應用奧匈帝國的八種語言。

  在這方面,斐迪南大公不遑多讓,而且他的經歷可比弗朗茨本人還要精彩,在歐洲,美洲,非洲都混過,所以會的語言更多。

  東非海軍裡有許多華人,雖然他們都會德語,斐迪南大公還是專門學習了漢語,只花了三個月時間,斐迪南就可以不用德語和華人水兵無障礙交流,這對他掌握海軍很有益處,畢竟東非的居民成分複雜,一些民族的人會私底下用本民族語言交流。

  幸好東非提前把他們打散,分開,這樣除了德語本身,沒有任何一種語言可以挑戰德語在東非的主導地位。

  斐迪南學習的北方漢語,更準確說是“國語”,當前遠東的官方雅言,而蘭芳共和國說的卻是客家話和潮州話,這就超出斐迪南大公的能力范疇了。

  好在東非水兵裡有許多南方人,這些都是從珠海招募而來的,水性很好,就和山地師從廣西招兵是一個道理,有了翻譯雙方終於可以正常交流。

  “我們是東非王國……”

  在翻譯的溝通下,三洋口首領終於搞明白了東非人的目的,但是這可超出他的職權了。

  “尊敬的斐迪南大公閣下,這種事不是我一個小小的地方官員可以做主的,等我先通知大總製然後由大總製做決議。”

  “既然你做不了主,那也不用談了,我們親自到東萬律去和貴國君主談判!”斐迪南大公說道。
    “這……”

  不過看看斐迪南大公身後殺氣騰騰的軍隊,還有壓迫感十足的堅船利炮,三洋口首領又把話吞回了肚子裡。

  蘭芳共和國首都東萬律雖然比三洋口更深入內陸,實際上距離海邊也不遠,所以花了兩天時間,斐迪南大公就到了這座蘭芳共和國的首都。

  在十九世紀,蘭芳共和國人口大約百萬規模左右,僅華人數量大約五十多萬萬人,這還是金礦枯竭後,礦工數量減少一半的結果,不過華人礦工大部分都去了砂拉越王國。

  所以蘭芳共和國算不上人煙稀少,甚至人口比東非許多地區還要稠密,僅坤甸(市)一地就有人口二三十萬左右,東萬律作為蘭芳政治中心,人口在萬余規模。

  目前蘭芳共和國雖然保持獨立國家身份,但是單方面自稱是大清藩屬國,實際上要上交一部分稅收,作為保護費給荷蘭人,其大總製劉阿生也是華人和荷蘭人鬥爭妥協的產物,算是半個傀儡政權。

  蘭芳共和國實際上相當混亂,有劉阿生這樣和荷蘭人勾結的,也有堅持和荷蘭人鬥爭的。

  這對於東非來說不重要,這次東非海軍的目的,就是逼迫劉氏家族全面放開蘭芳共和國的國門,只要東萬律政府把協議一簽,那東非商業組織立刻對蘭芳共和國展開經濟入侵。

  實際上東非在蘭芳共和國是存在經濟貿易的,這一點不奇怪,因為蘭芳共和國也有英國人和美國人做生意。不過東非對蘭芳共和國的貿易主要依靠的是桑給巴爾商人,這次則是自己親自上場。

  東萬律有兩條交錯成十字街長四分之一英裡,很寬大,街邊的房屋都很整齊美觀,但人少得如同霍亂之後的美國城鎮,房屋都空著,這是當地礦產開發枯竭後的結果。

  所以當斐迪南大公帶著軍隊進去東萬律的時候,東萬律政府實際上完全無阻止。

  整個東萬律人口才一萬出頭,而斐迪南就帶了兩千多軍隊上岸,所以東萬律政府完全沒有抵抗的信心。

  沿途的華人勢力也不敢反抗,因為大家還不清楚這些外來者是幹什麽的,只要不威脅自己的利益,沒有人做出頭鳥。

  當然,荷蘭人就另說了,荷蘭人這些年在蘭芳共和國境內積累了“口碑”,大家都知道那是衝著自己來的。

  反而東非這種黃白參半的軍隊,他們並不熟悉,比較陌生,加上東非海軍裝備精良,服裝統一,明顯是正規軍,和荷蘭人那種半強盜裝扮(雇傭兵),完全不一樣,一看就不是好惹的存在。

  斐迪南大公一路暢通無阻的抵達了東萬律,在東萬律見到所謂大總製後,直接拿出東非的心願清單:“劉阿生閣下,這是我們東非王國的全部要求,如果貴國接受我們的友誼,那我們東非願意和貴國友好交流。”

  槍口都頂在腦門上了,這位被當地華人主戰派稱為“漢奸”的大總製,看都沒仔細看,顫顫巍巍的就簽署了友好通商協議。

  主要原因還是不簽好像也沒有辦法,加上東非王國沒有像荷蘭人那樣直接要蘭芳納貢,所以還能接受。

  東非王國暫且還不用貪那點小錢,為了是能長遠佔領此地,所以主要還是在通商,招募武裝,移民,投資上比較重視,先把當地的親東非勢力培養起來,未來在把這個四分五裂的國家一口吞掉。

  蘭芳共和國的政治就是如此奇葩,除了蘭芳公司,還有其他華人公司,只不過蘭芳公司實力最強,相當於“霸主”,能比較服眾。

  這次所謂的“談判”,實際上就是一場武力威脅和恐嚇,和東非在非洲,歐洲的做法完全不同。

  在非洲,東非是用不上恐嚇的,向來直來直去,不聽話的土著直接鎮壓即可,連談判的權利都沒有。

  所以這次對蘭芳共和國的“友好訪問”,東非第一次展現了一般殖民者的嘴臉,過了一把“帝國主義”癮。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