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非洲創業實錄》第466章 各國態度
  第466章 各國態度
  有沒有真結盟對於東非來說不重要,因為真遇到敵人,那也不是奧匈帝國能擺平的,畢竟能不看奧匈帝國面子的國家也只能是列強。

  “這件事我認為還是有些便宜奧地利了!”斐迪南對這次談判結果很不滿意道。

  “不用擔心,我們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即便只是奧地利對於一般國家也有威懾力,雖然奧匈帝國內部分的清,可是在別人看來奧地利就是奧匈帝國。”恩斯特對嶽父說道。

  正如恩斯特所說,東非同奧地利“結盟”的消息,在歐洲其他國家眼裡還是引起了一定的反應。

  英國首相本傑明就對奧地利的行為格外關注:“這次奧地利政府和東非的盟約,是說明奧匈帝國對非洲有想法!”

  “可能有這方面原因,畢竟經濟蕭條之下,能轉移矛盾的辦法不多,殖民地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外交大臣說道。

  “我們不能坐視奧地利的行動,還有東非王國的情報現在打探的如何了?沒有想到他們竟然先抱上了奧匈帝國的大腿。”

  本傑明和前任格萊斯頓大為不同,作為保守黨領袖,是英國殖民帝國主義的積極鼓吹者和衛道士,大力推行對外侵略和殖民擴張政策。

  而且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本傑明本身是一個猶太人,所以和猶太財團尤其是英國羅斯柴爾德家族的關系相當緊密。

  在1875年,埃及總督伊斯梅爾帕夏遇到財政危機,打算出賣所握有的運河股票。但法國人貪心不足,還打算再壓一下價錢,本傑明探聽到消息後,連夜私下找羅斯柴爾德家族借錢,用400萬英鎊的低價一舉購買了埃及政府的全部股票(約佔運河全部股份的45%),再加上一些小額股票,英國從而控制了這條東西海上運輸的命脈。

  所以這位和羅斯柴爾德家族關系甚好的大英帝國首相,對於東非背後的黑興根王室沒有什麽好感。

  不過好消息是現在這位英國首相關注的重點地區還是印度,在1876年他的外交政策重點在於繼續加強印度和英國本土的關系,並且推動維多利亞女王成為印度女皇,從而推動大英帝國從口頭習慣,徹底變成文本上的“帝國”。

  所以這些年為了印度殖民地的安全,英國政府以印度為核心加強了對周邊,包括東南亞,東亞,阿富汗,伊朗的侵略行動。而本傑明政府殖民帝國的次方向就是以南非為跳板,入侵整個非洲。

  印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至於英國政府為什麽突然對非洲重視加強,實際原因是在其他區域的殖民策略並不順利。

  英國本來就是世界第一殖民國家,但是英國人的貪婪是永無止盡的,在美洲的殖民活動差強人意完成後,放眼整個世界只有非洲大陸還有廣闊的土地,沒有被瓜分。

  因為印度的原因,現在英國還沒有精力“照顧”非洲,但是本傑明政府已經開始對非洲的勢力進行調查,方便下一步的入侵程序。

  而東非恰好卡在英國在非洲最重要殖民地(埃及屬於半殖民地)的前面。

  “我們在去年派出了十二支探險隊,試圖深入非洲內陸進行探索,在西非我們的行動還算順利,但是在南部非洲遇到了麻煩,東非王國禁止任何個人和勢力進入東非王國境內從事探險活動,所以有五支探險隊被驅逐,還有一支下落不明。”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英國對非洲內陸的探索是以自家殖民地為起點的,分別是西非的英屬黃金海岸,南非的開普敦殖民地。

  西非進展還算順利,偏偏南非受到了挫折,控制奧蘭治河北岸的東非王國死死的封鎖著國境線,沒有給英國人任何機會。

  本傑明怒罵道:“格萊斯頓這個混蛋,當初就不應該坐視東非王國把德蘭士瓦共和國吞並掉。”
    “首相閣下,對於東非我們了解的太少還是先不要輕易下場,雖然德蘭士瓦共和國已經被德意志人吞並,但是奧蘭治自由邦還在,我們應該先找個機會把奧蘭治自由邦並入開普敦,奧蘭治自由邦的鑽石資源對於帝國來說也是一筆寶貴財富。”

  本傑明:“我當然知道這一點,先找人去遊說奧蘭治自由邦政府,讓奧蘭治自由邦加入進來。還有,對東非的情報工作要加強,我們必須弄清楚東非的人口和土地規模,奧地利的異常行為說明東非王國絕對不簡單。”

  “是,首相。”

  ……

  柏林。

  威廉一世也對奧地利吃獨食的行為有些感興趣。

  威廉一世:“奧地利現在還有閑心去非洲發揮影響力,難道說非洲真的有利可圖麽!”

  俾斯麥:“這是不可能的陛下,據我推測奧地利和東非簽約的原因主要還是兩國高層關系比較友好,黑興根王室無非是想找一個肉盾來保證本國的安全,這是世界上許多小國的生存之道。”

  威廉一世:“可是這麽說來,康斯坦丁親王應該找我們才對,畢竟黑興根親王國也算帝國的一部分。”

  俾斯麥:“陛下,說句難聽的,黑興根王室的選擇在我看來才是最合適的,非洲在南半球,距離東非最近的世界強國就是奧匈帝國,他們之間隻隔著一個蘇伊士運河,奧匈帝國的海軍也比我們強,所以如果讓我選,肯定也選奧匈帝國,畢竟普魯士不可能從波羅的海到北大西洋再轉地中海,然後進入印度洋去照顧東非,而且東非的國民是德意志人,和德意志同宗同源,文化上更是偏向天主教,黑興根王室在歷史上本來就和奧匈帝國更親近,只是在1848年革命後短暫同普魯士有過一段時間蜜月期。”

  威廉一世:“你說的確實不錯,帝國海軍處在一個尷尬的位置,雖然奧匈帝國海軍也不怎麽樣,但是地中海明顯比波羅的海寬闊的多。”

  俾斯麥接著說道:“讓奧匈帝國影響東非也無所謂,我們影響奧匈帝國即可,反正現任奧匈帝國首相是親德的。”

  ……

  相較於英德兩國,法國對於東非就完全不感興趣了,甚至法國認為東非和奧地利結盟有利於自己的非洲戰略。

  法國的戰略重點在北非和西非,所以和東非之間沒有利益衝突,而且東非王國能給英國人上上眼藥也不錯,省的英國人在西非搞小動作,雙方在西非反而才是真正的競爭對手。

  至於東非願意和奧地利結盟,法國是不介意的,難不成奧地利還想搞一個三元製帝國?只要不是和普魯士這個仇敵合作,法國政府都沒有太大意見。

  俄國:“東非?沒聽說過,不是巴爾乾半島就行。”

  葡萄牙:“……”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