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非洲創業實錄》第479章 牛馬帝國
  第479章 牛馬帝國
  1878年初。

  中央省,基達圖村農業合作社。

  基達圖村村長羅維思向著村民們宣講新的政策:“好了,馬上安靜下來,我給大家帶來了一條好消息,政府新頒發的政策已經傳達下來了,根據王國指示,我國將在未來三十年內解決奴隸問題,為了順應國際社會變化,當前應該推進以牛馬等大型牲畜替代奴隸事宜,按照鄉政府文件,我們基達圖村分配耕地用牛二百三十六頭,用來取代耕作奴隸。”

  萊米:“村長,這算什麽好消息,不就是把奴隸換成牲口麽?而且奴隸除了耕地還能乾些粗活,可比牲口強多了!”

  “萊米,你懂什麽?這奴隸再好用,也是不長久的,我們東非國情特殊,所以暫時不得不使用奴隸作為提高東非生產力的工具,但是奴隸是國際社會所不允許的,必然會被淘汰掉,而且奴隸再能乾,他效率上也比不過大型牲口,還有發生暴亂的可能性。”

  萊米嘀咕道:“我看黑人就很好用,再說咱們還鎮壓不了小小的黑人麽?”

  “呵呵,美國當初也是這麽想的,現在問題就是美國的黑奴已經解放了,未來黑人絕對會給美國社會造成非常重要的影響,好壞不得而知,但是我們不能讓美國的情況在東非發生,埃及的馬穆魯克就是奴隸翻身做主,我不想未來王國遇到這種歷史情況,所以不要總想著通過剝削別人,好逸惡勞,真正的幸福歸根結底是自己創造的,靠著剝削是不持久的。”

  羅維斯能說出這種話很明顯和東非的普通民眾大為不同,而事實上他就是接受過早期黑興根教育的那批人,基礎的文化素養很高,要不說他是村長呢!

  奴隸被取代,確實對東非的生產有一定影響,畢竟相較於牲口,人是才是當前最高形態的生產力,他能完成許多動物一輩子都無法理解的高難度工作。

  “村長,這耕牛貌似和我們村的勞動力相對應,是每個人分配一頭麽?”

  “想什麽好事?你會養牛麽?換句話說你以前接觸過耕牛麽?要是養死了怎麽辦?”

  羅維斯的話很客觀,東非的普通人還真沒有多少人接觸過耕牛,東西方移民皆是如此。

  能到東非的遠東移民,那是真正的赤貧階級,他要真有一頭牛也不至於跑到東非來討生活,別說是耕牛,手裡能不能湊出一件農具都是問題,而歐洲移民對牛的作用認知也不明顯,因為歐洲之前不流行牛耕,白人國家裡真正大規模應用耕牛的是美國,牛在歐洲的主要任務就是運力和提供奶製品和牛肉。

  再者說養牛是一個技術活,而且養牛的成本目前不是東非普通人那點工資可以養的起的。

  羅維斯:“耕牛統一由合作社供養,由專門人員培育,和之前奴隸一樣,只有申請才能使用,根據王國規定,會劃分單獨草場和場地。”

  熱帶草原氣候,就是一個天然大牧場,只不過東非走的不是阿根廷的路子,所以許多土地被用來當做耕地使用,實際上畜牧業的成本更小,畢竟不用耕作,也不用對土壤進行改造,甚至不需要修建大規模的密集水利設施。
    東非農業自稱小農農業,實際上和小農農業完全不同,分工協作性相當強,具有資本主義農業性質,實際上和蘇聯更相像一些,只不過現在沒有蘇聯這個國家,世界上沒有這種共產國家模板,那對東非農業模式就沒有參照物,所以和東非最相似的模式反而是歐洲的農奴製,生產資料集中在農奴主手中,而東非不同點在於只有一個農奴主,恩斯特也不指望東非農業創造巨額經濟價值,農民也比較自由,不過東非也存在真正意義的農奴,那就是黑人耕作奴隸。

  “牲口取代奴隸是大勢所趨,這一趨勢不僅僅是我們村,未來幾年整個東非都會推行,現在中央省是試點地區。”羅維斯對著村民們說道。

  當然,東非當前推行牲口下鄉,也不是立即要普及,只是對種植業地區推廣,像經濟作物種植園等依然會保留一定數量的奴隸。

  東非推行牲口下鄉的主要動力還是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東非的兩大牧場培養了規模可觀的牲畜,尤其是北方牧區和高原牧區,現在這兩地的牲口規模已經達到了千萬頭級別,這就給東非改造農村地區落後生產力提供了基礎。

  千萬頭級別實際上對於東非來說數量不多,因為美國一個德州就擁有五千多萬頭牛,這僅僅是美國西部一個州,牛這一種牲畜的數量,而東非是把牛和馬匹都算上,所以東非和那些畜牧業強國相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村長,既然牲畜要取代奴隸,那這些奴隸用來幹什麽?被賣掉麽?”

  羅維斯說道:“這件事誰知道呢!反正王國自然會想辦法處理掉,我們就不用操心了!”

  賣掉是不可能的,當前還沒有那麽大的奴隸市場有能力一口吞下這麽多奴隸,就比如奧斯曼帝國,之前的采購量就下降了,畢竟忙著和沙俄打仗,經費不是很充裕。

  為此東非專門降價用來搞促銷活動,通過補貼桑給巴爾阿拉伯船商,把一船奴隸送出去就給一筆補貼,至於送到哪裡東非就不管了,這樣奧斯曼帝國短時間就有了大量黑色牲口和沙俄的灰色牲口較量,而黑色牲口也是要吃飯的,東非這糧食銷路一下又盤活了,畢竟奧斯曼已經停止了對沙俄的糧食采購,這市場也就空出來了。

  所以第十次俄土戰爭,奧斯曼在巴爾乾打的很爛,亞洲部分損失卻沒有歷史上那麽大,其中高加索地區最突出,奧斯曼甚至組建了黑人軍團和沙俄戰鬥。

  這也和奧斯曼帝國和東非的人口買賣有關,高加索區域的白人種族,尤其是婦女,東非可是買走不少。這些人口被強製遷徙到東非,自然不是一帆順利的,當地人也會抵抗,這正中奧斯曼帝國下懷,所以對當地其他民族重拳出擊,空下的土地自然就到了奧斯曼貴族手裡,而奧斯曼貴族要開發這些土地,也需要人口,黑奴就成了優質勞動力,而且奧斯曼帝國有控制黑奴的手段,也不怕黑奴雀佔鳩巢。

  所以高加索區域十幾年時間裡,高加索地區的黑色人口數量就增加到三十多萬,給奧斯曼貴族勞作,戰爭一爆發,奧斯曼老爺們就把這些黑奴編入軍隊,和沙俄玩起了人海戰術,所以第十次俄土戰爭恐怕不會像歷史上那樣輕松結束了,只要黑人不死絕,奧斯曼就有能力繼續打下去,當然黑人的填充速度也不可能那麽快,這也對奧斯曼帝國的後勤提出了要求。

  不需要英國等國乾預,奧斯曼帝國就還有打下去的欲望,至於說巴爾乾半島局勢糜爛,那也是沒有辦法,巴爾乾半島上遍地反賊,奧斯曼想在當地發力都不可能,就比如錫格馬林根手下控制的羅馬尼亞實際上早就可以算是獨立國家,只不過還掛在奧斯曼帝國的名下,和當前埃及是一樣的,借助第十次俄土戰爭,順勢就從奧斯曼帝國徹底獨立出來。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