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非洲創業實錄》第186章 “三線”計劃
  第186章 “三線”計劃

  1869年3月11日。

  地中海和紅海上又一次出現了專業的電纜鋪設船隻,對於地中海沿岸的人來說,已經見怪不怪,這幾年隨著各國越來越重視電報的作用,有能力的國家和公司都在海底鋪設電報線路。

  而這次海上鋪設電纜工作的船隻一艘來自奧匈帝國,一艘來自德意志,分別在地中海和紅海開工。

  從奧匈帝國的的裡雅斯特到埃及,再從埃及到東非的大海上,又一次電纜鋪設工作開始了。

  這次是複線鋪設工作,畢竟單條電纜來維持東非和歐洲的聯系並不保險。

  鋪設複線的計劃早就躺在了恩斯特的辦公桌裡,在鋪設東非到歐洲第一條電纜時就有了規劃,但是由於當時資金的限制,所以並沒有一起執行。

  後面,第一條電纜也一直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畢竟整條線路並不用於民事,屬於東非的政府專線,工作量不大,第二條線路也就遲遲沒有開工,或者說恩斯特都快忘了這個計劃。

  現在,老爹要動身去往東非,父子間的聯絡就必不可少了,為了防止意外發生,恩斯特決定重啟電纜鋪設工作。

  海底電纜到底是個相較而言比較脆弱的東西,所以鋪設複線相當於安裝了保險,哪怕常用線路發生意外,也可以立刻啟用備用線路。

  東非,第一鎮。

  “這是殿下發來的文件,現在提前去給內陸沿線的政府送信,讓他們做好準備。”馮德萊恩將關於東非電報線路鋪設的文件遞給會議室裡的眾人。

  “這可真是個不小的工作量!”會議室裡的官員們看完文件後說道。

  “也不算太難,雖然整個工程線路多達四千多公裡,但是我們只要沿著公路兩邊架設電線杆就行了,沿途的地方政府只要負責好本轄區內的工作就可以了。”馮德萊恩說道。

  “這倒也是,電線杆就地取材就可以了,還要提前準備好機房,方便後續發電機的安裝。”

  大家正在討論的正是此次電報線路建設計劃的陸地部分,東非殖民地早在去年,就架設了一條從蒙巴薩到達累斯薩拉姆再到第一鎮的陸地電報線路。

  所以電報這東西對於第一鎮的官員們並不算陌生,畢竟海底電纜隻通到蒙巴薩,距離達累斯薩拉姆和第一鎮有些距離,總不能靠驛馬來傳遞消息。

  東非目前,主要傳遞消息的方式還是馬匹,在各個城市設立郵局,通過郵局組成一個通信網絡,電報這東西也只有第一鎮,達累斯薩拉姆和蒙巴薩才有。

  “這次電報線路架設工作,將分為兩條主線和少於支線,一條起源於蒙巴薩,一條起源於第一鎮。

  蒙巴薩線路,途徑內羅畢,然後到達基蘇木,最後到達西北新城坎帕拉,同時在內羅畢分出一條支線向北直達圖爾卡納湖上方的奧莫拉特鎮,這樣北方有什麽風吹草動就能及時傳達到我們這裡。

  第一鎮線路,以多多馬為中轉站,南線一直到姆貝亞市為終點,北線則向北先經過姆萬扎,然後向西一直達到索倫(坦噶尼喀)湖北岸的布瓊布拉,這樣政府就可以及時掌握西面的消息。”技術總監凱恩做了總結。

  此時姆貝亞政府派出默爾克和貝克爾到葉克王國去談判不久,還沒有回來,所以眾人還不知道葉克王國已經被姆西裡賣給了東非殖民地,所以這次電報線路規劃的第一鎮線路,西面隻到達了姆貝亞。

  以上,東非—歐洲海地電纜線路,第一鎮線路,蒙巴薩線路,就是此次恩斯特設計的東非最新通信工程,也被恩斯特命名為“三線”計劃。
    基本覆蓋了東非主要的幾個方向,只有南方沒有線路建設計劃,因為南方和葡萄牙人勢力被魯伏馬河隔開,防守壓力較小,而且葡萄牙一側生活的主要是土著部落,兩塊殖民地並非真正接壤。

  東非將這些土著部落劃歸到葡萄牙人的勢力范圍,也算是對葡萄牙人表達的善意,要兩塊殖民地真挨在一起了,擦槍走火肯定是少不了的。

  到目前為止,東非殖民地的擴張活動相當順利,自然不是靠著貝克爾這種和平談判方式爭取來的。

  而且貝克爾能成功,靠的也是東非的實力,姆西裡一個奴隸販子,不是什麽善男信女,之所以以極低的價格將葉克王國賣給東非,那是他知道東非是真的貪得無厭,和自己是一類人。

  但是自己還打不過對方,加上自從奴隸貿易成了東非單方面索取後,姆西裡什麽也撈不著,葉克王國這個利益集團也就開始搖搖欲墜,所以不如賣給東非人算了。

  和葉克王國的交易,就體現了東非的帝國主義作風,把東非放在歐洲,其他國家估計也就圖一樂,但卻是非洲土著面前不可逾越的山峰。

  目前,東非主要擴張方向,就是中南非地區,所以鋪設一條到達姆貝亞的電報線路很有必要。

  布瓊布拉區域則負責東非正在滲透的米通巴山脈區域的聯絡。

  坎帕拉負責大湖區西北地區的信息往來。

  奧莫拉特鎮則是負責奧莫河流域,畢竟和阿比西尼亞帝國離的很近,要重點提防,同時可以監視埃及蘇丹地區的動向。

  以上幾個東非重點關注地區,通過“三線”計劃,就可以和東非中央政府直接聯系,恩斯特也能隨時掌握東非的動向。

  除了以上區域,就只有南方的莫桑比克和北方的索馬裡不在這次計劃覆蓋范圍之內,葡萄牙人已經說過了,索馬裡則完全不值一提。

  索馬裡和東非交界處以沙漠為主,是天然的地理屏障,而且索馬裡方向的格勒迪蘇丹國實力太弱,人口也不多,東非不去找他的麻煩就算謝天謝地了。

  說乾就乾,很快,最早得到消息的第一鎮和蒙巴薩政府就開始組織人員架設電報線路所需的電線杆。

  電線杆都是就地取材,東非的森林覆蓋在這個時代相當恐怖,達到了百分之四十以上,木材是相當廉價,基本沒有什麽成本,東非這麽點人,砍伐的速度還趕不上其生長速度。

  統一對這些木材進行簡單加工後,在上方加上木楔子充當後續固定電線的支點就可以了。

  後續只要等歐洲的電線和發電機,鐵絲等材料運輸過來,就可以將線路固定在上方,每隔一段距離,就建一個小的維護和檢查點,方便工人後續及早發現問題和維護線路通暢。

  有些建築是機房,用來給整個電報線路系統供電,發電機是從西門子公司進口的大功率直流發電機,這次“三線”計劃的花銷很大一部分支出在發電機等設備上。

  趁著康斯坦丁親王前往東非的機會,恩斯特直接將東非陸上電報線路連同海底線路也一步到位。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