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非洲創業實錄》第336章 東非菜?
  第336章 東非菜?
  推廣生豬養殖業是非常適合適合東非的道路,恩斯特打算將豬肉作為未來東非主要消費肉類之一。

  至於牛羊肉,在這方面東非牧場養殖風險是高於其他國家的,其他國家牧場,美國,阿根廷,歐洲,亞洲,幾乎都是處於中高緯度,氣候相對溫和,其中南北緯四十到五十度更是被稱為“黃金草原帶”。

  非洲的草原則是沿著赤道展開,形成獨特的稀樹草原,困擾東非牧場養殖的最主要問題就是病蟲害,其中采采蠅就是一個難以逾越的問題,而對付采采蠅的辦法就是靠人工打理和維護。

  采采蠅主要分布在濕熱雨林,河谷等環境,這也是東非牧場建立在肯尼亞北部,和高原省,這兩個降雨量稀少,氣候乾燥地區的原因。非洲最適合搞大牧場的地方實際上是南非,那裡是非洲緯度最高的地方。

  當然,也不用把采采蠅想的太恐怖,這東西不是非洲獨有,實際上中東和北非也存在,但是顯然阿拉伯人受到采采蠅的危害就比非洲人小,這還是和衛生狀況有關系。很多土著連蒼蠅在身上爬都懶得驅趕一下,更遑論給牲畜做護理了。

  但是因為非洲熱帶草原的獨特性,確實不利於牛羊養殖,不是數量的問題,而是質量的問題。就比如養殖出來的牛肉,人們肯定更願意購買品質好的,在國際市場上肯定是南北美和歐洲牛肉競爭力更強。

  前世世界因為西方話語權的原因給人一種錯覺,那就是西方人整天喝紅酒配牛排,美國人整天吃炸雞漢堡。

  這是輿論給人的誤導,就比如西方人也吃豬排,但是沒有看遠東怎麽宣傳,應該是口感不太好。

  前世美國人是雞肉消費佔肉類第一,但是美國資本家同樣養豬,而且為了提高瘦肉率添加一些有害物質,但是美國人很少吃豬肉,主要是用於出口。

  目前豬肉和羊肉依然穩坐歐洲平民消費肉類第一位,即使到了21世紀,依然如此,南北美則完全是因為畜牧業發達的原因,所以和歐洲有所不同。

  那為什麽歐洲人整體上,豬肉消費慢慢被牛肉取代,牛排更是幾乎成為西方高端物質生活的代表性食物。

  根本原因是,歐洲人處理豬肉的方式太少,首先就是養殖上,不經過閹割的豬肉騷味太重。

  其次就是對豬肉的做法過於單調,在恩斯特看來,德國能成為最愛消費豬肉的歐洲國家,其原因就是香腸和培根,熏肉以及火腿這幾樣東西的製作,讓豬肉變成了可以入口的美味。

  德國的香腸是全世界最為出名的,德國人非常熱愛吃香腸,其香腸的製作方式就有不下百種,大體分為烤香腸、煮香腸還有生腸三種,紐倫堡香腸、咖喱香腸、煙熏黑啤酒香腸、維也納香腸還有血腸等都是德國人創造出來的香腸吃法。

  如果在此基礎上引入遠東臘腸,畫面一定非常美好,恩斯特前世就非常喜歡川味臘腸,這主要是因為前世恩斯特本人比較嗜辣。如果不喜歡辣也沒關系,口感偏甜的廣式香腸了解一下。

  關於豬肉做法,遠東還有一個大殺器,那就是“鹵”製品,這可以說是遠東特色。

  鹵製品用來做軍糧罐頭也不錯,恩斯特的食品廠就有這方面經驗,在意奧戰爭時維也納食品廠就推出了鹵牛肉和豬肉兩種口味,前線反饋非常好,但是因為產量小的原因,後期幾乎成為了奧地利軍官專供食品。

  這種軍糧罐頭,從口感上來說,直接秒殺英國的鹹牛肉,但是保質期只有一年時間,加上罐頭製作成本高,所以產量才少。
    最主要的原因是軍隊不可能靠罐頭來維持夥食,大部分軍隊仍然要開火做飯,只有應急的時候會使用。

  不過軍隊夥食,在這個時代完全看炊事員的手藝怎麽樣,幾乎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

  像軍用罐頭,尤其是黑興根產的軍用罐頭,味蕾上對奧地利軍隊的征服也就非常容易。

  目前維也納食品廠和柏林食品廠正在加大力度研發(抄襲遠東鹵製品)新產品,抄襲這件事對於黑興根食品企業來說幾乎是家常便飯。

  作為前世吃貨大國一員,恩斯特會老老實實投入研發美食?黑興根食品企業的研發經費大多數都投入到如何“儲存”食物上了。

  至於食物的口味,有現成的直接抄過來就行了,反正歐洲人沒見過的東西多了去了。

  除鹵製品外,就是東非民間烹飪方式上的多樣性,歐洲民間烹飪豬肉以煎烤為主,東非就不一樣,煎烤油炸蒸煮燒,有條件的東非吃貨早就安排上了。

  東非的移民比較多樣,但是真會吃的也就遠東和意大利移民,在食物的享受上要求比較高,而東非豐富的物產就給予了他們發揮的空間。

  其中油炸是非常具有東非特色的,東非食用油主要是植物油,而植物油方面東非的選擇比較多樣,其中芝麻油質量最好,畢竟是世界上最適合種植芝麻的地方,非洲在這方面優勢巨大,黃油則完全在東非絕跡,或者說根本沒有出現過。

  東非養殖以肉牛為主,產奶量根本不考慮,缺乏原材料自然黃油產量不高,也就是牧區可能存在少量移民自製黃油。

  也就是第一鎮存在一批荷蘭奶牛,已經成為了第一鎮特供,但是不適合大規模推廣,第一鎮作為首都,有享受不盡的特權。

  前世有世界三大名菜的說法,即中國菜,法國餐,土耳其菜,不考慮口味,隻按影響力來說,應該還有英國—印度咖喱瑪莎拉菜系,日本料理,美國快餐。

  中餐這個東非有,主要是魯菜為主,歐洲菜系,這方面東非則以意大利菜為主。

  但是沒有人推動,就導致東非菜系不成體系,而恩斯特是很願意存在一個匯集世界各種菜系優點的東非菜系出來的。

  以中餐內四大菜系為基點,加入德意志飲食特色,最後融入世界各個菜系中最優異的部分。

  東非有天然優勢,除了寒帶食材比較缺乏,大多數都可以複製出來,不過寒帶好像也沒有什麽美食,醃海雀?鯡魚罐頭?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