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非洲創業實錄》第342章 玻璃產業
  第342章 玻璃產業
  南薩爾茨堡省,姆貝亞市。

  “開窯了!”隨著一聲呐喊。

  早已經等候在窯爐旁邊的工人,用鐵纖扒開窯口,隨後一股的熱氣從窯口噴湧而出。

  “快看看怎麽樣?”

  在廠長的催促下,全副武裝的工人進入窯口,開始搬運剛剛燒製好的瓷器,現在姆貝亞的天氣在17度左右,所以即便穿上棉衣待在外面也不算太熱,可進入窯室內瞬間就感覺到洶湧的熱氣。

  磨磨蹭蹭了片刻,匣缽被工人小心翼翼的取出,在所有人的期待下,老師傅開始敲開匣缽。

  “唉!可惜了,這個底部和匣缽連在一起了,下一個!”

  開局不利,於是下一個匣缽被打開。

  “這個釉不合格,下一個!”

  最終所有匣缽都被打開,結果差強人意,成品率僅有百分之十五,成品質量也較差,製作粗糙,內底一圈無釉,美觀性差,但是,這個結果已經算是符合大家心裡預期了。

  “第一次麽!能有這個結果就很不錯了,大家不用灰心,繼續改良工藝,我相信我們姆貝亞陶瓷廠未來會引領王國陶瓷製造業的。”姆貝亞市市長安慰道。

  姆貝亞陶瓷廠製作的瓷器是粗瓷,也就是平民用瓷,像康斯坦丁王宮裡的瓷器都是從遠東進口的。

  姆貝亞市附近蘊藏著豐富的高嶺土資源,目前東非政府初步勘測大概在三百萬噸左右,是尋找煤礦時的附贈品,這也是東非第一家瓷器廠設在姆貝亞市的原因。

  在東非目前民用器皿主要是木製品或者陶製品,像瓷器絕對是鳳毛麟角的存在。

  東非的瓷器排除掉宮廷內的瓷器,主要分布在東非沿海地區,從摩加迪沙到姆特瓦拉都有分布,甚至津巴布韋腹地也有瓷器存在。

  但是這些瓷器幾乎都是遠東產品,只是沿著商路流落到東非的,所以姆貝亞市陶瓷廠燒製的瓷器,算是第一批非洲製瓷。

  東非瓷器技術主要來源於遠東兗州嶧縣,每一批到東非的移民都有一個基礎檔案,所以對專業人才會特別關注。

  實際上瓷器燒製在歐洲已經不算什麽秘密,也有許多瓷器廠存在,但是奈何東非移民最初人員主要是德意志地區和遠東地區的農村人。

  而歐洲瓷器那不是給普通人用的,普及率遠不及遠東,所以姆貝亞陶瓷廠的技術工人主要也是遠東人。

  其中又以嶧縣齊村為主,齊村製陶歷史悠久,唐代陶業大興,元時發展到鼎盛,呈現家家窯火、戶戶做陶的繁榮景象,一直延續到現在。

  也就是說當地人以此為生的比較多,而搭乘東非移民的順風車,齊村也有不少人到了東非,目前姆貝亞陶瓷廠內齊村人大約在三成左右。

  齊村雖然燒製陶瓷歷史悠久,但是並不是很出名,畢竟主要是民間產品。

  如果需要技術上的要求,東非完全可以派人到景德鎮取經,也可以從歐洲獲得技術,但是沒有必要。
    姆貝亞陶瓷廠建立已經算是恩斯特特許了,畢竟東非居民的需求用木製和陶製器皿就可以滿足,燒製一點粗瓷豐富一下東非專營商店裡的產品就行了,至於中高端瓷器產品直接進口,當下完全沒必要在東非大興製瓷業。

  當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瓷器生產出來誰買?不要說和遠東競爭,就是和歐洲各國競爭都不太可能,生產出來,賺不到錢,自然就沒有動力去推動。

  目前,東非主推的是玻璃製造業,因為大量威尼斯人進入東非,這就給東非發展玻璃製造業提供了便利。

  威尼斯玻璃製造水平那是全球知名的,試想一下,如果東非有許多來自景德鎮的移民,那東非肯定也會推動製瓷業發展。

  當然,景德鎮只是遠東瓷器比較有代表性的瓷器產地,恩斯特也沒必要隻盯著景德鎮。玻璃勝出還有一個巨大需求,那就是東非確實有巨大需求。

  首先玻璃也可以用來製作器皿和瓷器功能重疊,但是東非建築的使用的窗戶就必須用玻璃了,期維特宮建設的時候就從歐洲進口了大批玻璃進行裝飾。

  連王宮的玻璃都靠進口,就有些說不過去了,更何況,東非諸多政府機關建築需求量也不小,還有民用房屋。

  東非民居雖然統一成了德意志建築樣式,但是采光基本上不存在,窗戶基本上就是整塊木板,白天時打開,讓陽光照射進來,夜晚再關上,防止蚊蟲進入,可能給東非居民配上玻璃窗有些奢侈,但是小塊的琉璃瓦還是可以安排的。

  除了玻璃窗的需求,東非還考慮到未來東非科研的需要,雖然目前東非沒有科研能力,但是遲早會踏上這一步,而實驗器材,像試管,鏡片等都需要玻璃。

  東非玻璃產業主要布局在達累斯薩拉姆,內羅畢和松蓋阿三地,除了威尼斯的專業工人外,黑興根財團旗下的黑興根日用品公司受到恩斯特指示,專門成立了一個技術小組,研究玻璃的規模化生產。

  其中最重要的是攻克平板玻璃生產工藝,為此黑興根日用品公司已經和多所德意志高校答成合作協議。

  這也是為未來汽車產業布局,最早的汽車是沒有風擋玻璃的。為了抵禦惡劣的天氣、昆蟲以及路上飛濺的樹葉和塵土,駕駛員和乘客通常都會使用護鏡。

  雖然說平板玻璃研發出來不一定就會先應用到汽車上,畢竟玻璃屬於危險易碎品,貿然使用在汽車上很危險,但是總會用到的。

  至於什麽時候給汽車安裝玻璃,那就要看市場需要了,當人們不再滿足於沒有遮擋的汽車時,黑興根財團就可以率先推出汽車玻璃,技術麽,就是要像擠牙膏一樣,一點點榨乾別人的錢包。

  當然,現在是幻想時間,黑興根財團既沒有平板玻璃,也沒有汽車,想要實現這兩樣東西,還需要繼續努力。

  話說,目前本茨還在改進引擎,努力做到引擎的小型化,還有提升其功率。

  車架倒是在恩斯特的授意下,有了大概目標,但是如何運行,還有機械結構設計等都還遙遙無期,樂觀估計黑興根財團推出第一輛可實用型汽車還需要好幾年時間。

  至於為什麽要這麽長時間,那是為了使得汽車推出時,就相當完善,更複雜的工藝和更低生產成本讓抄襲者原地爆炸,避免汽車結構太簡單,普通人靠手搓就仿製出來。

  除此外,還有一個原因,則是等等東非幾年時間,汽車產業必須從東非開始,這個拳頭產品如果在東非最先生產,對提升日後東非國際影響力有大用,同時也能奠定東非王國在汽車產業的先發優勢。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