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非洲創業實錄》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
   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

  關於新首都的選址,恩斯特一直舉棋不定,不過這也屬正常,遷都畢竟是重要國策,而且恩斯特比較看好的中部地區相較於東部開發比較薄弱,就目前而言,中部地區的森林覆蓋率都超過百分之七十,可想而知當地的建設情況。

  當然,這個數據並非是東非統計,當前東非政府沒有這個閑工夫統計國家森林情況,在東非森林覆蓋率很高,就算索馬裡地區往西都能找到大片森林,而今剛果盆地的林業資源更是佔到整個非洲的一半以上。

  當然,因為東非的開發,而今東非的森林面積已經在極速減少,不過非洲幾千年來接近未開發的森林資源,東非就是在開發幾十,上百年恐怕都不會見底,畢竟東非本身砍伐樹木的同時也會種植和引入一些優良樹種。

  這一點在東非城市內非常常見,東非城市普遍重視綠化,這一點和當前歐洲城市極為不同,所以就算達累斯薩拉姆也能見到不少公園和行道樹以及綠化帶。

  同柏林等工業化高度發達的城市對比尤為明顯,柏林街道市中心寸土寸金,很少有綠植,馬路邊除了樓房屋舍,就只有孤零零的街燈。

  這也使得在達累斯薩拉姆和蒙巴薩待過的歐洲人,將兩座城市稱為“綠城”,實際上東非大多數城市皆以兩市作為模板,發展大同小異,只不過外國人能叫出名的東非城市只有達累斯薩拉姆和蒙巴薩,如果再加一個則是新漢堡港。

  馬普托知名度也比較高,主要是南非戰爭時期短暫出名,但是城市建設和東非其他城市天差地別。

  當然,19世紀的城市主要以工業暴力美學為主,鋼筋,水泥和混凝土在當前時代人們看來更加賞心悅目,倫敦,紐約,柏林,巴黎無不是如此,與之對比東非反而是異類。

  當然,柏林的環境看起來比巴黎和倫敦好的多,因為柏林面積大,人口密度比巴黎和倫敦小的多。

  就像工廠裡的黑色煙霧,恩斯特見到了會聯想到“汙染”,而在當前時代看來那是“工業化”的氣息,法國巴黎的塞納河,英國倫敦的泰晤士河流淌著的黑色河水,更是“文明時代”的象征。

  不過只要是經歷工業化的城市就避免不了這些問題,東非也只是盡量規避一些肉眼可見的問題,就像第一鎮市和索加市的空氣肉眼可見比達累斯薩拉姆乾淨,不像19世紀的現代化城市,更像是大型城鎮。

  除此外,東非大城市的公共基礎設施也比其他城市更加充足,主要體現在道路,公園,公共廁所,下水管網等等。

  當然,這一點也僅體現在東非的幾大城市,新興城市或者經濟水平較差區域另當別論,不過隨著時間推移,未來肯定是要向著這些大城市看齊的。

  ……

  1893年8月。

  中部的具體情況如何,還是眼見為實為好,所以恩斯特決定前往中部去視察一圈。

  隨著列車開動,恩斯特的視察之旅也正式開啟,沿著鐵路線往西,第一鎮市周邊區域都是恩斯特比較熟悉的場景。

  這些年隨著東非國力攀升,東部區域開發也日趨完善,從第一鎮市到莫羅戈羅之間,稻田,水庫和村落比比皆是,同時可以看見較為平整的道路,如今以第一鎮市為中心的區域,主要乾線道路已經完成硬化工程。
    很快列車就抵達了莫羅戈羅市,莫羅戈羅是第一鎮市到多多馬之間唯一頗具規模城市,雖然比不過東部沿海地區,但在內陸地區也屬於發展較為不錯的區域。

  “莫羅戈羅市最著名的就是中央運河工程,這裡是中央運河西線工程的主要經過區域,而莫羅戈羅之所以能飛速發展,就是得益於當地的交通發展,包括鐵路,公路,運河三位一體,同東部城市群相接,處在烏盧古魯山山麓,是該地區的農業中心,同時也是全國主要的劍麻,木材和橡膠加工中心之一……”隨行的商務部部長約翰李耳向恩斯特介紹道。

  莫羅戈羅作為中央省下轄城市在東非的地位還是比較突出的,是區域性交通樞紐,南部是烏盧古魯山,西部是東非高原邊緣的烏德宗瓦山,二者之間形成一片山間平原,在北部同東非沿海平原融為一體。

  所以莫羅戈羅有山有水,加上其位於赤道以南的原因,所以按照遠東帝國的說法,這裡是典型的山陽水陰之地。

  東非和遠東帝國的緯度還是有些區別,東非大部分位於南半球,所以莫羅戈羅的風水和遠東帝國是相反的,在赤道北部的國土則又反之。

  恩斯特津津有味的聽著屬下的介紹,當地發展如何從外部就能得到很明顯的結果,莫羅戈羅在規模上比第一鎮市偏小,不過也差不了太多,第一鎮市作為東非行政中心,實際上城市規模並不算大,只能算中型城市。

  而莫羅戈羅主要以農產品加工為主,兼具部分交通職能,所以發展到如今這個地步,已經算是比較不錯了,就莫羅戈羅的規模而言,甚至比東非很多落後地區的省會要發展的更好。

  這也好理解,在運河聯通後,莫羅戈羅實際上和東部幾個城市間的聯絡更加緊密,配合鐵路等交通,莫羅戈羅距離東部幾個城市有一百公裡左右,這點距離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同時莫羅戈羅還是中央省西部唯一城市,能有效接受東部的產業轉移,同時有利於集中中央省西部的資源,就比如當地的優勢農作物,劍麻,橡膠,木材等,都是在莫羅戈羅集中,初步加工後,在送往東部,尤其是達累斯薩拉姆市的工業發展原材料很大部分來自莫羅戈羅市。

  而且莫羅戈羅的資源也能通過鐵路輻射到西面的多多馬市,多多馬雖然距離莫羅戈羅距離不遠,但兩者氣候條件天差地別,尤其是降雨量。

  莫羅戈羅大部分地區,位於東南信風的迎風坡,所以降水量非常充沛,而多多馬市的降水量卻是整個東非東部的窪地之一,加上高原氣候的原因,溫度也比莫羅戈羅偏低。

  所以這就造就了莫羅戈羅成為東非東部沿海平原和東非高原交匯地帶最大的橡膠,木材出產地之一。

  而且東非的橡膠和林業資源主要集中在剛果盆地及周邊,深居內陸,這使得莫羅戈羅等地成為距離東部沿海區域,尤其是達累斯薩拉姆,最近的橡膠主產區。

  加上其遏製著東非高原和東部沿海平原之間的重要鐵路通道,所以莫羅戈羅未來的發展潛力並不會差。

  值得一提的就是東非第一座實驗水電站就建立在莫羅戈羅市,所以未來莫羅戈羅市的電力在東非各個城市中也屬於前列。

  這裡處在東非高原和沿海平原交匯地帶,地勢落差大,降水量豐富,所以未來水電潛力很大,前世坦桑尼亞政府在區域附近建設有大型水電站供應達累斯薩拉姆市。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