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非洲創業實錄》第887章 北方八市
   第887章 北方八市
  恩斯特幾句話,下面的人就要忙斷腿,雖然說要實現落後產業的北遷,但遷往哪裡肯定不能隨便決定,即便是落後產業,對於東非而言也是寶貴的資源,畢竟當前東非的工業規模不算大,需求遠遠不足,所以即便是落後產業轉移也需要調研和考察的。

  對此恩斯特比較缺德的說道:“傑濟拉市的位置,我看就很不錯,處於傑濟拉平原,有一定農業基礎,同時緊挨著尼羅河,水資源並不缺乏,可以重點發展一批化工產業等高汙染產業,這樣既不會影響我們國內的環境,同時又方便我們和埃及之間的貿易。”

  尼羅河自南向北流,屬於一條國際性河流,主要涉及東非,埃及和阿比西尼亞帝國三個國家。

  國際性河流一般都容易涉及國際糾紛,其中以水源問題為主,尼羅河上遊盆地(南蘇丹)大部分河流都最終匯聚到尼羅河之中。

  而傑濟拉市就是東非境內尼羅河最後一段,如果把高汙染工業設置在這裡,的確十分缺德,位於河流上遊的東非勢必會對埃及境內尼羅河河水造成汙染。

  尼羅河作為埃及的母親河,大部分飲用和灌溉水都來自尼羅河,所以說恩斯特的想法十分危險。

  不過東非的官員們倒是對這一點頗為認同,畢竟這個時代的人沒有環保觀念,而且發展工業,就必然會造成汙染,東非的工業汙水就全部排入河流和大海。

  目前東非的主要工業地帶,集中在東部沿海,馬拉維湖沿岸,和中部地區,所以東非的工業廢水也主要排往兩個方向,分別是印度洋和大西洋。

  馬拉維湖的湖水通過希雷河匯入讚比西河,而中部工業區附近的主要河流分別是讚比西河和剛果河的支流,所以一部分匯入讚比西河,一部分匯入剛果河,然後歸途分別是印度洋和大西洋。

  當然,東非如果把高汙染產業部署在傑濟拉市,影響其實也沒有想的的那麽壞,畢竟要說對尼羅河汙染最嚴重的國家,其實就是埃及本身。

  埃及雖然落後,但是其工業水平在整個非洲僅次於東非,而埃及的工業汙水顯然也是排放到尼羅河裡,前世尼羅河就是能和印度恆河一爭高下的世界汙染最嚴重河流之一。

  雖然恆河流域人口遠超尼羅河,但是恆河流量也大,自潔能力也強,尼羅河的水量偏少,下遊還僅有一條河道,自然汙染更加嚴重,加上埃及人口稠密,沿岸居民用水也全部來自尼羅河,但是相應的生活汙水和工業汙水也只能依靠尼羅河。

  所以就算東非不汙染尼羅河,埃及人自己也會汙染,實際上當前就是這個情況,埃及在阿裡時代引入了大量紡織企業,紡織業的汙染是非常嚴重的,而這些工業汙水也是當然尼羅河的主要汙染源。

  至於上遊的阿比西尼亞帝國和東非,對尼羅河的影響實際很小,當然阿比西尼亞帝國是一個純農業國,根本不可能對尼羅河水質造成太大影響。

  東非雖然有一定規模的工業,但工業部署除了大湖(維多利亞湖)區沿岸的部分城市以外,大部分為農業區,對尼羅河造成的影響也不大。

  當然,傑濟拉市能不能進行工業開發,那是必然的,傑濟拉市是東非重要的長絨棉產區之一,其他不說,紡織業肯定要安排上,這樣內羅畢市的紡織業肯定要遷徙一部分到傑濟拉市。

  至於化學工業,雖然傑濟拉佔據河流上遊這個優勢,但化學工業發展也需要當地有一定的工業基礎才行,而且東非對化學工業感興趣的城市不少,因為在東非化學工業也屬於新興產業。
    而且傑濟拉市距離東非腹地遙遠,目前朱巴市到傑濟拉市的鐵路尚未開通,所以傑濟拉市的工業發展還需要時間。

  “班吉市,肯定是要重點開發的,同時索馬裡沿岸的摩加迪沙,基斯馬尤,阿讚德高原的班加蘇,德雷達瓦,圖爾卡納省都是優先選項。”

  圖爾卡納省被單獨列舉出來,作為東非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圖爾卡納省目前是東非最重要的石油產地,同時有多個貿易口岸對接阿比西尼亞帝國,鐵路,公路也早已經開通,所以會是這次工業部門重點關注的對象。

  除了圖爾卡納省以外,班吉的地位最為突出,其下遊就是金沙薩和卡賓達,往北是錫格馬林根王室領地和德屬喀麥隆,往西是比屬剛果,所以東非必然要大力發展班吉市。

  除了經濟上的考慮以外,自然也出於國防安全考慮,西北地區人口偏少,也不是東非發展的重點方向,但是隨著其他殖民者的活動,東非對當地的安全必然更加重視,防止國土被侵蝕。

  東非同比利時之間的邊界,大部分都位於烏班吉河右岸,該區域內多沼澤,所以當前兩國邊境其實很難分辯,至於其他兩個殖民地,錫格馬林根東非是不擔心的,德屬喀麥隆雖然關系也算友好,但肯定要防著一手。

  最終東非政府確定了這次落後產業轉移的幾個重點城市,分別是德雷達瓦鎮,季馬市,甘貝拉市(阿比西尼亞帝國邊境)朱巴市,傑濟拉市,班加蘇市(中非),布裡亞市(中非),班吉市。

  這八座城市基本遍布東非北方各個省份,大多數位於邊境區域包括德雷達瓦鎮,季馬市,朱巴市和傑濟拉市,班吉市其實也挨著邊境,但是市區距離邊境較遠,除此外則是地區交通樞紐,就比如班吉市,朱巴市,布裡亞市。

  至於落選的城市,一部分並不是條件差,像摩加迪沙和基斯馬尤和圖爾卡納省的一些城市,其實都有一定工業基礎,所以不需要這些即將淘汰的落後產業。

  以摩加迪沙市為例,其重點發展的產業為食品加工業,而摩加迪沙市的食品加工業本身在東非屬於頂尖水平,同時摩加迪沙還有紡織業是其支柱產業之一,其紡織業是近年來剛剛投產,主要是上一次索馬裡兩省“歐亞果籃計劃”招商引資的結果。

  而且隨著東,德(意志)合作以後,有更多德意志地區商人選擇在東非沿海地區投資建廠,機會本身就多,所以這次落後產業轉移,本身並不太被摩加迪沙等看中。

  畢竟德國和奧匈帝國的投資肯定是以市面上新興技術為主,要是接收中,東部淘汰的落後產業,對於這些城市而言,反而不是機遇,而是負擔。

  所以這些落後產業,還是要向東非的欠發達地區轉移,當然,也不能絲毫經濟基礎都沒有,否則就算落後產業轉移到當地恐怕也無法運轉,而以上被選中八座城市就是這種不上不下的水平,完美符合了東非政府的需求。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