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非洲創業實錄》第829章 逮著一隻羊薅
  第829章 逮著一隻羊薅

  對於東非而言,實際上東非的人口並不算少,在國際社會,東非也是少有人口超過五千萬的人口大國。

  而造成目前各地人口短缺的根本原因還是人口遷徙是一個大工程,不是短時間內能完成的,尤其是安哥拉和莫桑比克,每一個地方的人口不是缺十幾萬,幾十萬,而是上百萬的缺口。

  而這僅僅是最低需求,以安哥拉和莫桑比克等地的條件,就是容納上千萬人口都是合理的,前世安哥拉和莫桑比克就是人口過三千萬的國家,加起來比現在東非人口都多,所以在當前階段,東非各地政府,沒有人會嫌人口多,反而是多多益善。

  牽一發而動全身,幾百萬的人口遷移對東非來說根本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的,如果不計成本當然也可以強製完成,但是不太劃算,這樣會對人口遷出地的經濟發展造成巨大影響。

  就比如新巴登省雖然僅僅支援了奧蘭治幾千人口,卻已經達到傷筋動骨的地步,如果不是中央政府的強製要求,新巴登省政府一個人都不想出。

  ……

  第一鎮市。

  “王儲殿下,現在東非各地都在要人,這是前天奧蘭治地區政府給我們發的電報,他們現在急需至少三萬黑人,同時如果能給予部分專業工人更好,因為金伯利地區基礎設施條件不差,有很多英國人留下的基礎設施。”

  “現在奧蘭治連黑人都要麽?”恩斯特問道。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目前整個奧蘭治地區最多的就是軍隊,除開軍隊整個奧蘭治人口不足萬人,所以現在他們只能從黑人想想辦法,而且奧蘭治黑人也不多,南非地區的黑人本來就少,奧蘭治地區更是其中比較突出的地方。”

  馮德萊恩的話讓恩斯特想起來東非東部,在東部黑人已經徹底成為歷史,當然,這不是說東部沒有黑人,而是東部的黑人定居點都已經被東非拆除,東部黑人全部被編入“勞工籍”。

  東部可以說是唯一完成去黑人化的區域,像中西部還有大量黑人定居點存在,這也反映了東非人口分布情況。

  東非超過七成人口集中分布在東非高原地區和東部沿海地區,僅東非高原就達到了百分之四十,但是東非高原的面積僅相當於全國的十分之一,這就是人口分布不均衡的體現,如果不是對中部省份的開發,比例只會更誇張。

  中部總共四個省(包括黑森省)的人口是一千多萬,勉強達到標準,而且中東部經濟上聯系比較密切,目前東部人口資源也在向中部傾斜。

  除開中東部,東非其他地區人口加起來也就五百萬左右,而且分布在十幾個省份,集中在北部和南部。

  這其中還不包括剛剛並入東非國土的安哥拉和莫桑比克,所以就連早就並入東非國土的地區都在排著隊,東非想顧得上所有地區,那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

  當然,奧蘭治地區裡,金伯利肯定不能拖,恩斯特認為金伯利的條件比東非很多地區都好,甚至只要恢復英國統治時期城市規模,就能在南部地區成為僅次於新漢堡港市的第二大城市。
    恩斯特說道:“金伯利可以作為奧蘭治地區優先開發區域,畢竟金伯利的金剛石產業很出名,這是一個短期內能盈利的點,所以讓東部,尤其是各個鑽石礦產區擠一擠,組織一批經驗豐富的工人到金伯利恢復當地的金剛石生產。”

  在之前,金伯利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東非,金剛石在東非幾乎每個省份都有分布,從最北端的尼羅河盆地到最南邊的南非高原,從西部到東部,東非全域都有可觀的金剛石儲量,而東非開發的只有東部金剛石礦區,中部等地區金剛石開發一般都是作為其他礦產開發的副產物被開采。

  不限制不行,畢竟金剛石在工業和珠寶領域的價值都比較高,價格低了對於東非並不是很有利。

  即便如此,東非的開發依舊拉低了世界金剛石價格,這估計也是英國放棄金伯利利益的主要原因,當然,更深層次則是東非將奧蘭治人口拉低,以至於金伯利不能繼續維持正常生產,而雇傭東非工人價格不便宜,還要遵循東非法律,這對英國人才是最不能接受的。

  實際上東非雖然有勞動法,但是執行並不嚴格,但是如果是國外雇傭那自然另當別論。

  “王儲殿下,眼下看來,我們還是應該從海外移民上多想想辦法,海外移民同國內民眾遷徙來說成本更低,而且不會干擾正常生產生活秩序。”馮德萊恩提議道。

  “可是為了國民均衡性,我們現在從哪裡引入德意志人呢?現在歐洲德意志地區可不同十幾年前,自從德國統一,奧匈帝國也進去經濟飛速發展以後,幾乎人口不再外流。”恩斯特說道。

  “王儲殿下,我們都忽視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現在我們東非的主體民族已經構築完成,也可以學習美國等移民國家,適當放開移民限制,這並不會改變我們東非的文化和人口結構。”馮德萊恩說道。

  馮德萊恩的話點醒了恩斯特,現在確實不同以往,以前東非要塑造文化認同,但是現在東非的主流文化配置已經相當完善,這個時候再引入非德意志人也就不成問題。

  馮德萊恩接著說道:“尤其是奧匈帝國,奧匈帝國經濟雖然經濟發展迅速,但是國內經濟發展並不均衡,除了威尼斯,奧地利和波西米亞(捷克斯洛伐克地區)以外,其他地區經濟狀況實際上並不算太好,而且生育率也比較高,像匈牙利就是我們吸納人口的優質對象,畢竟在哈布斯堡統治下,匈牙利等奧匈帝國民族在生活習慣上已經和德意志人沒有區別。”

  恩斯特點點頭道:“說的很好,我確實忽視了這個問題,既然如此就讓移民署制定計劃,還有各個部門配合,我們從奧匈帝國引入人口,那就要有充分的崗位供應,這樣可以頂替很大一部分本土居民,然後讓他們前往西部和南部。”

  從國外引入移民,自然不能直接補充到安哥拉等地,畢竟在那裡東非人都是少數,要是直接把海外移民補充到這些地區,恐怕有被鳩佔鵲巢的風險。

  到時候成了奧匈帝國的翻版就真成為樂子了,所以對後並入地區的人口遷移還是“本土公民優先”,至於他們留下的空缺,正好由海外移民補充。

  而且如果補充移民以奧匈帝國落後地區居民為主的話,他們也能更快融入東非環境,畢竟在奧匈帝國統治下,早已經習慣了德意志人的生活方式。

  東非這算是逮著奧匈帝國的羊毛薅,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像德國,東非就不會考慮,因為德國各地發展比較均衡,經濟水平相差不多,這樣想從德國忽悠到人口,難度就變得更高,當然,情況放在十幾年前則恰好相反。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