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非洲創業實錄》第669章 工農聯動
  第669章 工農聯動
  經濟轉型之下,自然繞不開東非第一大產業,也就是農業,工業化不是拋開農業,而是進一步提高農業的生產效率。

  為此恩斯特在政府工作會議上說道:“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生存和一切生產的先決條件。所以在整個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我們依然要重視農業發展問題,重點在於不斷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尤其是推動農業多元化發展,盡最大努力發揮東非農業的優勢,實現農業和工業之間的聯動發展。”

  在此之前,恩斯特是不會說什麽農業和工業聯動發展的,因為以前東非工業規模都不如手工業規模大,現在終於攢出一些家底,才有底氣推動農業和工業之間的共同發展。

  “什麽是農業多元化?它又和我們東非的農業有何關系?農業多元化就是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比如主糧方面,我們東非的兩大主糧分別是小麥和水稻,但是我們要知道東非的土地,在玉米,小米,高粱,大豆等糧食作物方面的種植天賦遠大於世界上其他國家。”

  當然,後面這些糧食作物很容易在東非高產,但是口感方面很難超越小麥和水稻,但是蘿卜青菜各有所愛,總能找到其適宜人群,所以東非人的食譜從一開始就是多元化的。

  “農業首先解決的是吃的問題,這也是大多數人對農業的第一印象,但是農業如何為工業發展提供基礎條件很容易被忽視。”

  “就拿紡織業為例,紡織業的主要原材料,棉花,麻類,生絲等等,都由農業生產活動中而來,而在19世紀,紡織業就是世界第一大工業。”

  而且沙俄有效國土面積比東非少的多,比較有效國土,東非是世界第一,第二是美國,然後是遠東帝國。

  東非的耕地主要由幾大高原提供,自然無法和北美連片的大平原相比,僅僅是剛果雨林和沙漠就佔去東非近三百多萬平方公裡土地。

  “19世紀,農業為工業提供了絕大部分的生產原材料,第二才能輪到采礦業。”

  在東非,農業和采礦業都比較興旺,但是算不上發達,因為在生產效率上依然達不到歐美國家水平,當然,這裡面不包括沙俄等東歐國家。

  當然,東非的農業條件也有自己的劣勢,那就是土地質量,不過土地質量主要看後期治理和改良,二十一世紀很多土地靠的就是化肥和科學的耕作方式,而且再怎麽說東非的土地質量整體上要優於遠東帝國。

  “亦或者是我們的劍麻產業,這些年東非的劍麻產業發展很迅速,但是以前東非的劍麻加工廠效率低下,產能也小,通過近二十年的努力,現在東非劍麻加工終於擺脫了對外部依賴,像麻繩,麻布等多種工業產品,我們都可以滿足客戶需求。”

  “畜牧業除了解決肉食,乳製品,皮革,等原料問題之外,最主要的就是為工農業生產提供動力,所以畜牧業擴充問題依然要繼續。”

  早期東非的軍費,國家建設資金很大程度上都依賴糧食種植業,而經濟作物種植的培養周期比糧食作物種植要長一些,就比如茶葉,橡膠,咖啡等等都需要東非長達七八年的發展,才開始產生收益,而規模也是近幾年才達到能和國際競爭水準。

  沙俄無非是擁有全世界最大面積的優質黑土耕地,但是除了這項以外,沒有任何優勢,黑土地最肥沃,但是水熱條件太差,一年只能達到一季生產。

  說實話,沙俄這種國家發展農業比東非還要困難,這是氣候上決定的,不管從產量,品類,還是面積上都是如此。

  畜牧業和經濟作物種植業,對東非的經濟的貢獻率實際上都比糧食作物種植業要大,當然糧食問題是基礎,吃不飽也沒資格談發展。

  五四.二五零.一五八.二零零

  “英國作為第一個工業化國家,其早期工業化可以說完全是由紡織業推動的,包括美國黑奴貿易,也是棉花種植園對勞動力的需求刺激下發生的。”

  蒸汽機這種傻大笨粗的東西,東非很多地方都是用不起的,而且也不好移動,不要說東非就是歐洲也是如此。

  未來隨著科技進步,還有化工產業,但是化工業依然離不開農業和采礦業,來提供最基礎原料,其本質是對原材料屬性應用的拓展。

  “就比如罐頭這種產品,我們東非的水果罐頭產業,在沙俄是非常受歡迎的,同時解決了水果不耐放,不易儲存這個問題,打開了其銷路,而相關工廠又解決了部分國民的就業問題。”

  等東非拿下莫桑比克,東非還能擁有自己的黑土地,雖然莫桑比克的黑土地面積小了很多,但是也補齊了東非土壤上的一個空白。
    恩斯特接著說道:“所以你們要看到農業和工業之間的相關性,農業部和工業部應該多交流溝通,簡單點說,原來農業部和外貿部打交道更多,因為我們主要以最基礎的糧食出口為主,但是現在工業部參與進來,就要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價值,這樣再出口就能獲得更大的價值,同時延長產業鏈。”

  目前東非農業主要就分為三大塊,分別是經濟作物種植,糧食作物種植,最後就是畜牧業。

  但是美國西部也有龐大的落基山脈,一下佔據了美國面積的三分之一,而且美國國土面積也比東非小的多。

  “最後就是畜牧業的問題,畜牧業是東非農業的三大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現在農業的主力軍依然是人力和畜力,除了工農業生產需求之外,交通物流上也極其依賴畜力。

  東非的一切都是建立在糧食種植業滿足國內需求同時還能出口之上,這就涉及到農業在工業化初期的一個重要作用,也就是原始資金積累。

  所以擴大畜牧業規模對當前東非很重要,是提高東非生產力的重要部分之一。

  這個道理很簡單,東非開發本土的第一步,自然是解決移民的吃飯問題,所以早期農業必然以糧食作物種植為主,等解決溫飽問題後,才能把精力放在利潤更高的經濟作物種植和畜牧業發展上。

  “總而言之,農業發展才能推動工業發展,農業是東非的優勢產業,東非的工業部門要積極和農業部門對接,把農業優勢進一步傳導為工業發展的優勢,多部門協作也是大型國家治理的必然選擇和未來趨勢。”恩斯特最後強調道。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