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非洲創業實錄》第696章 油井
   第696章 油井
  茫茫的圖爾卡納湖畔,一台蒸汽鑽井機冒著滾滾黑煙,鍋爐工源源不斷的把煤填入爐室,在輪機的帶動下,沉重的金屬鑽頭不斷的工作,上上下下,擊穿岩層,工人把帶出的岩層碎屑用工具清理到獨輪車上,推走然後堆放在一邊,這裡是東非的一處石油勘測點。

  “卡爾斯先生,我們真的可以在這裡找到石油麽?這已經是今年我們挖的第六處鑽井了,我感覺我們是在白費功夫,這種情況和海底撈針無疑。”石油工人索爾問道。

  索爾的團隊是從奧匈帝國石油產區學成歸來的專業石油工人團隊,在三年前根據王國的命令,回國幫助東非尋找石油。

  團隊的蒸汽鑽井機則是由東非委托德國的機械公司製作,然後通過海運運往蒙巴薩,最後經過鐵路,公路運到圖爾卡納省。

  “根據我的判斷,在圖爾卡納湖周圍確實發現了可能存在石油的的證據,就比如一些遠古的化石和遺跡,不過目前我們沒有相關的理論支撐,所以想要在這裡把石油挖掘出來,只能通過不斷的嘗試。”卡爾斯說道。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實際上圖爾卡納省有沒有石油,連您也不知道麽?”索爾問道。

  “咳咳,確實是這樣。”卡爾斯有些尷尬的說道:“不過石油本來就是一種十分稀缺的資源,目前全世界的石油產地基本上分布在美國和東歐,所以我們找不到石油也是正常。”

  這種方式比東非還要“玄學”,不過美國人偏偏就是靠著這種方法,有人一夜暴富。

  “實際上,即便有奧匈帝國和羅馬尼亞的石油,國際油價依然操控在美國人手中,好消息是現在石油生產遠大於需求,所以石油價格可以讓人接受,這也是東非進口石油的的一個因素,但是王國對石油的重視,顯然要超過任何國家,我想這和東非的汽車產業有關。”

  至於東非是否把國運押在石油和汽車產業上,就不是卡爾斯這個小人物可得知的了。
    雖然石油和汽車都已經出現,但是石油目前最主要的作用還是用作“煤油燈”等照明手段,畢竟電力普及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

  “索爾先生也在奧匈帝國的石油產地工作過,應該也清楚,目前石油的發現本來就是意外,就比如美國人,他們用最簡單粗暴的方式來發現石油,所以我們的也只能通過最原始的手段來完成王國早期石油的勘探工作,不管成敗,這都是寶貴的經驗。”

  像東非這種,恩斯特早就知道圖爾卡納省存在石油的“掛壁”,是不能理解的,恩斯特知道前世埃塞俄比亞和肯尼亞,索馬裡交匯地帶都有這樣的潛力。

  卡爾斯辯解道:“話不能這麽說,我們無法通過理論來精確石油位置,這是因為這對於我們人類來說是全新的知識,幾十年前我們甚至沒有所謂的石油工業,人類大規模應用石油在工業領域的歷史太短,如果我們可以成功,那就能為未來石油勘探技術發展積累經驗。”

  索爾皺著眉頭問道:“我們東非的面積可不小,這麽大的國土不可能一滴石油也發現不了吧!”

  索爾的嘴就像開過光一樣,卡爾斯也有些錯愕,自己剛說完可能發現不了石油,就被打臉,這種感覺確實讓人很複雜,但是激動更多一些。

  滾滾的地下“黑金”從井口噴湧而出,如果放在自由世界,恐怕又會製造一段“財富傳奇”,但是在國有化為主流的東非,這是全體東非國民的財富。

  當然,這也和美國的西進運動有關,在第一口石油井發現後,很多“瘋子”在西部買地,然後通過牛仔的帽子來賭自己的土地上存在石油,這才是真正的“賭博”。

  畢竟只是不斷的鑽井,索爾本身就可以自己完成,卡爾斯反而顯得一無是處,大家還要聽他的指揮。

  五四.二五零.一五八.二零零

  “這就是一種賭博!”索爾本來以為作為地質學家專家,卡爾斯有些真本事,結果最後還是靠這種方式,真是讓人感覺遺憾。

  “出油了,索爾隊長!”

  “索爾先生,目前下結論為時尚早,實際上石油的勘測本來就看運氣,美國的石油產業就是這麽發展起來的,畢竟他們也缺乏相關的理論基礎,更多是靠著化石,地質等進行猜測,而且我們現在勘探的區域,連圖爾卡納湖的三分之一都沒有,更何況整個圖爾卡納省,亦或者是整個王國。”

  “在1859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火車司機的埃德溫·勞倫蒂尼·德雷克鑽出了美國第一口油井。這口油井位於賓夕法尼亞州的塔斯維爾,挖掘深度為21米多,這口油井,拉開了美國石油業的序幕。”

  “只有等到我們真正打出一口油井,我們才能把經驗變成理論,然後再通過理論來尋找更多的石油,所以索爾先生,我們現在從事的事業,絕對是可以推進人類歷史進程的,就算最終沒有找到石油,我們也能在地質學領域有所發現和創新!”卡爾斯說道。

  “如果不是奧匈帝國和羅馬尼亞石油產業的布局,那歐洲恐怕也會變成洛克菲勒的市場,光是美國的石油產量就達到了全世界的百分之七十左右,所以我們在東非內陸尋找石油也並不是一件輕松的事。”

  “洛克菲勒本人就是靠著建設煉油廠起家,到現在壟斷了美國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煉油能力,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石油運輸,以及百分之二十的原油開采。”

  在蒸汽機的巨大噪音中,傳來一陣歡呼聲,經過三年的“艱苦”奮戰,東非的第一口油井終於誕生了。

  “不要說這種喪氣的話,萬一……”索爾話還沒說完。

  汽車更是“權貴”的玩物,連價格最低的自行車都只能是中產階級才能消費的起的工業品,所以沒有幾十年發展,這些新產業的前途對於大多數國家來說並不明朗,也只有東非在全力以赴的推動相關產業發展。

  隨後他又拿目前石油產業最發達的美國來作為例子。

  “先不要靠近,避免油井中的有害氣體釋放,把這裡圍起來……”索爾按照奧匈帝國工作的經驗開始指揮現場石油工人工作。

  在東非工作了三年,終於能夠發揮自己的專長了,雖然之前鑽井工作也挺多,但是大多都是乾井,這次可是真正的油井。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