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非洲創業實錄》第674章 魚米之鄉
  第674章 魚米之鄉
  最近康斯坦丁也沒有閑著,當然,上了歲數,更多精力主要是到東非各地轉悠。

  然後就從第一鎮市出發,在多多馬市轉車北上,經過姆萬扎,最後抵達了西大湖省。

  西大湖省政府在布瓊布拉,在西大湖省的最西南側,所以這次迎接康斯坦丁的是卡蓋拉市政府的官員。

  卡蓋拉市是一座坐落於大湖湖畔的港口城市,名字則來源於卡蓋拉河,是卡蓋拉河的入湖口(相當於出海口)。

  流入維多利亞湖的卡蓋拉河約400公裡長,是維多利亞湖最大的水源地,卡蓋拉河由南北兩條支流匯合而成,從前世布隆迪境內一直延伸到坦桑尼亞後注入維多利亞湖。

  卡蓋拉作為大湖(維多利亞湖)的水源地,卡蓋拉同時也是尼羅河的源頭,有了卡蓋拉河,整個尼羅河才達到驚人的六千六百七十多公裡,穩壓亞馬遜河一頭。

  西大湖省作為東非的重要糧倉,也是水利工程建設的重點地區,卡蓋拉盆地就是重點整治地區之一。

  “卡蓋拉河上遊經過山區,下遊則是卡蓋拉盆地,地勢相對平坦,但是多沼澤濕地和河流,經過我們長達十多年的治理,還有全國水利工程建設的大勢,才梳理好卡蓋拉盆地下遊河網,同時對沼澤濕地經營治理,廣泛種植水稻等農作物,全市范圍建設標準高質量農田超過八成,使得整個卡蓋拉市成為東非名副其實的魚米之鄉。”

  整個大湖(維多利亞湖)流域實際上如果沒有維多利亞湖存在,本質上就是一塊不明顯的盆地地形,東西兩側東非大裂谷帶環抱,地勢高隆,中間塌陷。

  這種地勢下,大湖左右兩側河流河水最終都匯集到大湖中來,形成巨大的湖盆,唯一的缺口就是北側的歐文瀑布,下遊也就是白尼羅河。

  水源充足的情況下,卡蓋拉盆地的糧食生產在東非名列前茅。

  “你們這裡的農田看起來就十分規整,而且全部是水田,河流縱橫交錯,全域植被茂密,這一點在東非其他地區很難見到,就是放在歐洲也是一等一的好地方。”康斯坦丁誇讚道。

  這也是他的真心話,卡蓋拉市農村和東部沿海的農村有很大不同,雖然東部沿海平原條件也很優越,但是水量上明顯沒有大湖(維多利亞湖)流域充沛。

  這一點從兩地農作物種植情況就可以看出來,東部沿海平原的作物比較具有多樣性,小麥,水稻,各類瓜果蔬菜,劍麻等都有種植。

  卡蓋拉市的作物就顯得有些單調,大片的水稻田和風車,如果從遠處看和荷蘭等歐洲國家十分相似,只不過荷蘭也是優質的牧場,卡蓋拉市則主要依賴水稻種植業,加上河網密布,所以卡蓋拉市用“魚米之鄉”來形容也確實很貼切。

  而且卡蓋拉市更勝在風景秀麗,相比之下東部沿海平原有著明顯的熱帶草原氣候特征,所以顯得很粗獷和熱烈,這一點在沿海地區,達累斯薩拉姆市和巴加莫約尤其強烈。
    對於康斯坦丁的誇獎,卡蓋拉市的官員們在心裡欣然接受,因為卡蓋拉市作為保障東非糧食安全的重要地區,確實貢獻突出。

  “陛下,卡蓋拉市能有今天的成就,也離不開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正確引導,就比如全國水利工程建設,極大加速了我們卡蓋拉市的農業發展,再此之前,卡蓋拉市的可耕地利用率只有不到百分之三十,在全國水利工程建設的大助力下,我們市的耕地利用率達到了百分之七十以上。”

  “卡蓋拉市的農業開發並不比其他區域容易,所以早期在草原地帶農業開發比大湖區要快的多,而大湖區,尤其是我們卡蓋拉市,因為地形和河流的原因,排水不暢,大面積分布著沼澤和濕地,前期開發可以說十分困難。”

  “後來,在技術人員的理論支撐下,我們對全域內的濕地進行治理,對沼澤地帶水系進行疏浚,打通濕地存水流入大湖(維多利亞湖)的通道,亦或者是修建排球渠道,建設風車等措施,改良大部分濕地,使其變成適宜耕作的水稻田。”

  “同時,在全國水利工程建設的大背景下,對境內大型河流,湖泊進行綜合治理,增強境內湖泊對河流,氣候的調節能力。”

  “這樣一來,也增強了河流的通行能力,就比如卡蓋拉河,原本通行能力不足一百公裡,目前可以達到兩百公裡水平,一直到上遊的穆因加市,同時卡蓋拉河水系,也成為我們卡蓋拉市最重要的交通運輸通道,在卡蓋拉市進入大湖(維多利亞),通過大湖航運,中轉基蘇木市,供應北方工業帶,從蒙巴薩市出口,亦或者在姆萬扎市上岸,周轉多多馬最後匯入中央鐵路乾線,支持鐵路沿線開發地區的糧食供應。”

  實際上,從姆萬扎市到卡蓋拉市也有鐵路連接,屬於中央鐵路多多馬到布瓊布拉的支線的一部分,不過鐵路運輸終究比水運差一些。

  聽完卡蓋拉市政府的話,康斯坦丁大概也了解了卡蓋拉市這些年來的發展狀況,他說道:“卡蓋拉市是農業大市,和東非那些工業重鎮或者綜合性城市相比,確實有些差距,畢竟現在是工業化的時代,但是工業是建立在農業大發展的基礎上,卡蓋拉市作為港口城市,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為保證東非糧食安全,還有糧食出口做出貢獻。”

  卡蓋拉市的官員保證道:“陛下,我們一定不負眾望,不過隨著糧食產量年年攀升,我們的短板也十分明顯,那就是糧食加工機器短缺,相關的工廠缺乏,大部分糧食在豐收以後,都只能運往姆萬扎市,基蘇木市加工。”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光發展農業,卡蓋拉市未來的前景肯定不明朗,而像蒙巴薩和達累斯薩拉姆市那樣的綜合性城市,幾乎是東非所有城市的目標。

  當然,卡蓋拉市政府也是比較有自知之明的,要說港口,卡蓋拉市確實有,可這個港口僅僅是大湖的港口,而不是海港,價值大打折扣。

  然後就是資源,目前為止,卡蓋拉市沒有發現什麽特殊的資源,主要還是農業任務限制其地質勘測等活動,畢竟作為東非的糧食生產基地,主要任務還是以糧食種植為重心。

  至於資源方面,東非其他地區,尤其是中部三省,十分豐富,而大湖區顯然沒有這個條件,發展工業的任務也分配不到卡蓋拉市頭上。

  所以卡蓋拉市政府趁著這次康斯坦丁巡遊,主動提出困難,最主要的是相關農業的食品加工業在卡蓋拉市搞上一套,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