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非洲創業實錄》第691章 南非形勢
   第691章 南非形勢
  “鐵路是我們東非軍事通道的核心,圍繞整個鐵路系統,我們可以盡可能的把兵力輸送到想要到達的地點,就和普法戰爭一樣,普魯士通過鐵路把後方兵力源源不斷的輸送到前線,以至於法國人難以應對!”東非總參謀部做出同樣的判斷。

  東非陸軍的學習對象是普魯士,雖然現在走的有點“歪”,但是核心內容還是一樣的。

  畢竟東非國情和普魯士,甚至整個德國對比,十分不一樣,東非幅員遼闊,注定了現在鐵路系統無法像德國那樣密集。

  “實際上,黑森鐵路修建完畢,我們東非的總鐵路裡程也才突破一萬五千多公裡,這還是算上很多支線和礦區鐵路,還有正在動工的黑森鐵路的結果,也就是說我們鐵路到目前為止也就和俄國在一個水平。”總參謀長思維特說道。

  “達不到,俄國鐵路在1880年就突破三萬公裡了,現在可能更多,應該是我們的兩倍。”默爾克說道。

  “但是不要忘了,沙俄的國土面積也是我國的兩倍,所以在鐵路密度上兩國處在同一水準,除非是美國那種過度的鐵路建設。”

  在1873年經濟危機爆發後,短時間內美國鐵路建設確實遇到了挫折,一時間鐵路公司紛紛破產,股票價格大跌。

  但是沒過幾年,美國鐵路建設反而比危機前更加大張旗鼓的建設,到1880年,美國鐵路總裡程就突破了9萬公裡。

  這也是各國應對經濟危機的一個體現,像德國和奧匈帝國就是實行鐵路國有化,然後加快鐵路國家投入,拉動內需,促進上下遊發展,保證就業問題,其他國家沒有這麽極端,但是也有類似做法。

  所以在經濟危機中後期,反而鐵路建設進度加快了,東非當然也不例外,在經濟危機爆發的同時就開始了大規模鐵路建設。

  英國鐵路基本上已經飽和了,德國還有潛力翻一倍,而美國或許還會像前世那樣修建誇張的鐵路網,然後再廢棄掉大部分。

  而第二大動脈的北方鐵路總裡程是三千多公裡,兩者加在一起才不到一萬公裡總裡程。

  當然,最誇張的還是德國,達到了三萬多公裡,是世界第二大鐵路網,但是要注意德國比美國小太多,所以德國的鐵路密度僅次於英國本土,而且值得注意現在英國本土是要算上愛爾蘭全境的,那其鐵路密度其實差不了多少。

  但是即使是中央鐵路這種大動脈,也不到五千多公裡,算上還在建設中的黑森鐵路也就六千多公裡裡程。

  “還用不到那麽極端,鐵路肯定是要和軍方對接的,但是也不能影響國內的生產生活活動,尤其是戰爭烈度可能沒有我們想的那麽大的情況下。”思維特反駁道。

  所以東非的鐵路建設遠不及美國和德國誇張,目前東非鐵路裡程僅僅能和英國這樣的“小”島國做比較,英國的鐵路裡程剛好是一萬八千多公裡。

  “我們要把鐵路的優勢發揮出來,就需要鐵道部門的緊密配合,像德國在戰爭狀態時那樣,集中全部運力來應對。”默爾克說道。

  只有東非和沙俄屬於同病相連的情況,但是東非財政狀況比沙俄政府強太多,這也是東非鐵路裡程迅速追趕沙俄的原因。

  到目前為止,戰爭只要沒有打起來,那東非就不能確定戰爭的規模會向何處發展。

  因為敵人主要分為三股勢力,一個是德蘭士瓦人,雖然德蘭士瓦人地盤最小,實力最弱,可濃縮的的才是精華。

  德蘭士瓦人比英國人還有葡萄牙人更加武德充沛,而且德蘭士瓦人對東非的恨意最深,畢竟當初東非對德蘭士瓦共和國可是滅國之戰,以至於現在德蘭士瓦人都只能寄存在“兄弟”奧蘭治自由邦的土地上。
    誠然現在德蘭士瓦人取得了奧蘭治自由邦的主導權,但是為了復國,所以奧蘭治人依然是他們最主要的拉攏對象。

  所以德蘭士瓦人對奧蘭治人是有許諾的,那就是復國以後,德蘭士瓦人會主動把奧蘭治自由邦主導權交還給奧蘭治人。

  這可能只是一個“借口”,畢竟已經吞進肚子裡的東西,再吐出來可就不容易了,而且德蘭士瓦人也需要曾經的德蘭士瓦共和國和奧蘭治自由邦合並。

  因為相比較於英國,東非,葡萄牙人,布爾人的地盤太小了,人口太少,如果還分成幾個國家更不能集中力量和幾大勢力抗衡,那樣布爾人只會重蹈當年德蘭士瓦共和國被東非滅亡的覆轍。

  隨著德蘭士瓦共和國和格裡瓜蘭共和國被東非覆滅,如今實際上還有兩個布爾人國家存在。

  一個就是奧蘭治自由邦,還有一個則是東格裡瓜蘭共和國,東格裡瓜蘭共和國沒有什麽存在感,但是依舊存在。

  東非滅亡的格裡瓜蘭共和國,也就是前世英屬貝專納,應該被叫做西格裡瓜蘭共和國,在英國納塔爾殖民地的西側實際上還有一個非常小的東格裡瓜蘭共和國,也是布爾人建立的國家之一。

  不過,現在布爾人這個概念恐怕也只有德蘭士瓦人念念不忘了,首先就是奧蘭治人對德蘭士瓦人已經不可能像當年那樣和睦,二者實際上已經分裂。

  其次東格裡瓜蘭共和國也不想參與這種“大國”之間的博弈和紛爭,畢竟哪一個勢力都不是東格裡瓜蘭共和國能夠招惹的存在,也包括現在的德蘭士瓦人。

  當然,這種站隊不是東格裡瓜蘭共和國想逃避就能躲過去的,他們早在1879年就和奧蘭治自由邦一樣成了開普敦的“附屬國”。

  而東格裡瓜蘭共和國能夠幸免於難,還要感謝英國納塔爾殖民地把他們和東非隔離開來,所以沒有和東非接壤。

  實際上東非對東格裡瓜蘭共和國的土地也不太感興趣,他所在的位置是萊索托東南部,也就是德拉肯斯山脈的山區位置。

  東非早就完成了對德拉肯斯山脈,萊索托地區的軍事布局,北方就在東非控制手中,南部則是納塔爾殖民地,想要居高臨下對東非發動攻擊是不可能的。

  至於可憐的萊索托王國,早就被東非,奧蘭治自由邦和納塔爾殖民地三家瓜分掉了。

  說罷布爾人,其次是葡萄牙人,葡萄牙人也不像想象中那麽團結,至少被東非隔開的安哥拉和莫桑比克就存在一定的競爭關系。

  這主要是雙方在資源上的爭端,兩方都有各自的利益訴求,希望得到王國本土的庇護,免遭東非毒手,所以在這一點上,兩個殖民地都一樣本土能更偏向己方,很顯然安哥拉殖民地目前受到本土的青睞更多一些。

  最後是英國人,英國人情況比前兩者好的多,至少英國本土的話還是要聽的,這也是英國霸權的好處。

  如果英國霸權沒了,那什麽印度,澳大利亞,加拿大之流早就獨立了,所以現在英國的霸權依然是極其穩固的,本土和殖民地之間合作大於矛盾。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