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非洲創業實錄》第635章 第三百三十六 五萬以內
  第635章 第三百三十六 五萬以內
  “基桑市相關產業也可以提前考慮了,整個黑森省主要還是圍繞橡膠和采礦業為中心,而基桑市還兼具棉花種植業和初級紡織業。”

  其實基桑市附近能種植的作物有很多,這裡年降水量達到一千七百毫米,處在雨林的邊緣地帶,水熱條件都十分優異,要不然省會也不會選在這裡。

  不過恩斯特選擇省會,那肯定有前世的經驗作為參考,基桑市前世做過剛果金的臨時首都,人口六十八萬,整個轄區人口超過一百六十萬,加上居於整個非洲大陸的中心,所以被稱為“世界上最與世隔絕的大城市。”

  這從側面說明了前世基桑加尼對外交流並不順暢,主要反映在交通問題上,不過基桑加尼能發展成為六十多萬人口的城市,而且是在貧困的剛果金,那說明底子還是厚,因為做過臨時首都的原因,基桑加尼有很多大學和機構。

  東非統治下的基桑市自然還沒有前世那麽輝煌,但是交通上比前世基桑市要好的多,這得益於東非在黑森省大力修建公路後的結果。

  東非對基礎設施的迷戀程度,不是前世非洲國家可以相比的,現在黑森省正在實行的路面硬化工程,基桑市就是獲益者。

  巴米爾:“整個黑森省,工業基礎十分薄弱,而且和我們以往規劃的鐵路線路有很大不同,沿線工程難度大幅度提升,所以要盡可能使用黑森省內資源,這樣可以大量節省時間和工程量。”

  東非已經修建了不少鐵路,但是這些鐵路大多是在高原區域修建,而東非的高原地區,先不說高原氣候涼爽溫和,就是施工難度也不是太大,東非的高原除了海拔高,照樣是一馬平川,而且因為稀樹草原的原因,反而更適合開拓,所以黑森省鐵路對巴米爾來說是相當有挑戰性的工作。

  “這件事要和黑森省政府打招呼,等我們的圖紙交給他們後,讓他們根據鐵路走勢規劃一下采石場和伐木場,水泥廠也可以擴建一下,基桑市的水泥廠也有三家,現在黑森省正在大規模提高水泥產能,聽說是搞路面硬化工程,這就為鐵路修建提供了便利。”克裡斯蒂安分析道。

  巴米爾:“嗯,還有鋼鐵問題,剛好現在馬塔貝萊省的鋼鐵產能是比較充足的,這裡距離姆貝亞市也不遠,通過中央鐵路,先把鋼材運到盧本巴希,然後就地加工,就可以沿著線路向北鋪設軌道了。”

  水泥的問題,黑森省還能自己解決,鋼鐵就必須依賴外省支援了,因為東非鐵礦分布局限性很大,這倒不是說黑森省沒有鐵礦,而是黑森省鐵礦數量少,規模小,開發利用價值不高,未來技術進步了或許可以考慮。

  克裡斯蒂安:“原料的問題反而不用擔心,真正要解決的是鐵路施工的問題,這次鐵路要經過雨林區域,那傷亡量恐怕是個天文數字,尤其是應對瘧疾等疾病,所以奎寧應該提前準備充足,還有防蚊物品也應該大量采購。”

  前世有人研究過,遠東帝國南方傳說中的瘴氣,實際上就是瘧疾,這是南方開發遇到的最大問題,瘧疾主要通過蚊蟲傳播。

  而人類的活動能有效壓製蚊蟲蛇蟻的生存空間,這一點在城市顯得尤為明顯,而東非其實和遠東南方一樣,在已經開發出來的區域,早就已經和世界上其他區域沒有太大差別。

  不過像黑森省這種地方,還是要穩妥一點,所以要做的相關準備工作也更多。

  至於這次黑森鐵路可能面對的傷亡情況,恩斯特心裡是有預期的,前世比較知名的死亡鐵路,泰緬鐵路,就是用人命修建出來的,死亡人數不下於二十五萬,用時僅十五月就完成了計劃六年的工程,平均每公裡就有600多人付出生命。

  這個泰緬鐵路工程就是日本人人乾的,所以一點也不例外,幸存者羅伊·阿姆斯特朗回憶這段經歷時是這樣說的:我不知該怎麽修鐵路,但從來沒想過用一個籃子和一把鏟子。
    有的時候一天只能休息2小時,而隨著工作量的加大,戰俘和勞工的死亡率也在不斷提升,分配到每個人頭上的工作量又不斷增加,有人曾經連續工作了133天。

  每天只能吃上一頓標準量的米飯,裡面還有蛆和蠕蟲。偶爾日軍會牽來一頭水牛,把最好的肉切給日本軍官和衛兵,剩下的骨頭渣子無法滿足數千張嘴的需要,他們會看心情放點肉在湯裡。為了吃飽他們想盡辦法,如果有條倒霉的大蟒跑進戰俘營,那它注定就逃不掉了。

  東非絕對不會像日本這麽病喪命狂,至少東非的奴隸夥食比遠東一些國家情況都好,搭配上是比較合理的。

  同時東非對奴隸實行軍事化管理,像衛生條件就比修建泰緬鐵路的工人和戰俘標準要高。

  因為有句話叫做害人終害己,奴隸不注重衛生問題,如果感染疾病,那就很有可能波及到東非的管理人員,進而威脅到國家防疫工作。

  巴米爾:“蒸汽抽水機應該多準備一些,那燃料問題也要解決,整個黑森省尤其是北方,沼澤不少,積水比較嚴重,除了工具上的提升,工程也要多考慮排水性,尤其是排水渠,涵洞,材料承受力。”

  克裡斯蒂安:“這就又涉及到一些特殊路段,肯定要多考慮大雨或者洪水引發的泥石流和滑坡問題,所以護路設施也要考慮,而有些路段肯定要提前排除風險,所以炸藥也要多申請一些。”

  現在東非雖然依然大量使用奴隸,但是奴隸使用也是要承擔風險的,而且東非遲早要變成正常國家,那相關的奴隸制度最後肯定也要被淘汰,而取代奴隸的辦法那就是大力提升東非的科技水平和生產力。

  目前東非的火藥產能已經提升上來,這得益於東非的國防工業發展,所以在火藥使用上也大方起來,十年前東非還需要大量進口,現在完全可以自己生產。

  同樣的,東非現在也能生產蒸汽機,東非第一台國產蒸汽機,還是1870年從德國引入全套技術後生產而來。

  現在還是蒸汽機的時代,而蒸汽式抽水機在東非被大量生產,許多礦山和灌溉工程都有使用,當然,更進一步的內燃機式抽水泵也有使用,但是現在還在普及階段。

  除此外還有許多工具,也實現了國產化,在東非過剩鋼鐵產能的加持下,生產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這些都為這次黑森省鐵路修建提供了條件,不過目前鐵路還是擺脫不了對人的消耗,恩斯特認為把傷亡數字控制在五萬以內是一個合理區間。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