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非洲創業實錄》第598章 新年
  第598章 新年
  轉眼又到了東非的新年。

  “咻……”

  在第一鎮市中心廣場,擺放規整的煙花被依次點燃,隨後在漆黑的天空中瞬間綻放,很多市民全家聚在一起欣賞著絢麗的煙火。

  沒有工業汙染的第一鎮市,天空十分純淨,星辰燦爛,煙花在深空中和星河融為一體,看起來賞心悅目。

  唯一讓人遺憾的就是沒有鞭炮的齊鳴聲,所以氣氛效果還是差一點,不過對於生活比較單調的東非民眾來說,能在新年欣賞到煙花,也足以讓人滿足了。

  “這還是在東非過年第一次見到煙花表演,看來現在國家的經濟發展越來越好了,以前東非是什麽都缺,現在各種花樣都多了!”

  歐洲的煙花技術來自於蒙古帝國西征時從遠東引入,並在歐洲迅速流行,在16世紀意大利地區就已經開始生產,經過幾百年的發展,所以並不算稀奇。

  而東非的煙花生產歷史,時間很短,在1878年才開始引入,經過兩年的發展,才初具規模,這也是很多老移民看完煙花表演後感慨的原因。

  東非只有一家煙花廠,建在姆貝亞市,因為煙花這種東西對於東非來說使用場景並不廣泛,除了政府采購外幾乎沒有私人會購買,而且煙花一般也就逢年過節,遇到慶典之類的時候有用。

  所以只有姆貝亞市一家廠,但是卻供應了東非全國的煙花需求,而想要讓煙花產業發展,除非居民收入提升,亦或者東非放開經濟管制。

  在今天夜晚,東非有數十個城市舉行了煙火表演,包括第一鎮市,索加市,達累斯薩拉姆市,巴加莫約市,蒙巴薩市,姆貝亞市,內羅畢市,哈拉雷市……凡是東非比較有實力的城市都有煙火秀。

  而東非比較有實力的城市,首先就是首都,各個省會,還有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

  這些城市都提前準備了煙花,姆貝亞市位於東非比較偏中心的位置,是重要的交通樞紐,所以供貨也方便。

  至於實力不夠的城市和鄉村,也有民眾和政府組織的相關慶祝活動,當然,更多的是一家人團聚吃年夜飯,東非的混血家庭偏多,所以新年過的有模有樣。

  相較於五天前的聖誕節,新年這一天顯得更加喜慶和熱鬧,也更容易釋放一整年的壓力。

  這一點很好理解,聖誕節是宗教節日,而19世紀的宗教信徒還是比較虔誠的,所以聖誕節氛圍比較莊嚴肅穆。

  值得一提的是,東非新年長假和聖誕節是連著的,因為東非沒有明顯的四季,所以東非官方就把公歷一月一日作為新年。

  在西方聖誕節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的節日,而遠東帝國就是春節,東非沒有春季,所以華人春節就變成了新年,不過後世遠東帝國也有把東非新年稱為“東非春節”的翻譯習慣,雖然時間不同,但是內涵沒有變。

  新年假期最快樂的應該就是東非的學生,因為這個時候東非大部分地區是夏季,所以遠東帝國的寒假到了東非反而變成了暑假,加上東非還有一小半國土在赤道以北,又成了寒假。

  地域差異使得東非新年很是特別,不過總體上東非政府還是依照移民的傳統來制定和確立新年時間。

  就比如阿比西尼亞帝國的新年和東非大不一樣,其新年是在雨季和旱季過渡時間段,也就是九月份。

  東非就不能和阿比西尼亞帝國學習,因為東非的地理環境太過特別,全國各地雨季時間不同,甚至因為國土分布造成季節不同。
    就比如坦噶尼喀有兩個雨季,東非高原地區和平原地區氣溫不一致,有的海拔高的地方甚至在冬季溫度能達到零度,要穿棉衣過冬。

  當然,東非大部分地區所謂冬季一般在六七月份,而且和旱季重疊,最低氣溫在夜晚,所以會感覺比較乾冷,但是不至於被凍死。

  王室也入鄉隨俗,恩斯特一家,嶽父嶽母和卡爾親王在王宮過年,年夜飯很是豐盛,光是菜品就多達百十種。

  尤其以中餐為主,花樣繁多,口味多樣,至於德意志餐食,更多則是靠著香腸支撐,各種德意志特色風味香腸撐起了德意志餐食的牌面。

  不過歐洲貴族很推崇法餐,所以王室的餐桌上也少不了華麗法餐。

  恩斯特用華麗來形容,而不是口味,因為法餐很多食物都是甜口,並不符合恩斯特的飲食習慣,倒是康斯坦丁等人很喜歡吃。

  斯維特王宮以及第一鎮市燈火通明,對東非的電力供應系統造成了比較大的壓力。

  當然,平時斯維特王宮夜晚電力也是不間斷的,但是在今天基本上所有房間和大廳的燈光能亮的都被點亮了。

  平民自然不能和王室一樣奢侈,但是也準備了不少年貨,來犒勞辛苦的一年。

  隨著鐵路和公路建設,很多區域的商品和特產,甚至是國外進口產品更容易出現在東非的商店中,所以東非國民手中的貨幣,因為選擇性多樣化,價值也越來越高。

  就比如肉類,在1880年得到大量供應,這得益於東非畜牧業的大發展,尤其是全國牛肉供應量得到大幅度提升,而一些之前東非難得一見的肉食產品也開始出現,包括雞鴨鵝豬羊等。

  糧食選擇性多樣化更是豐富,除水稻,小麥,玉米,大豆等常見主糧外,小米,高粱,土豆等等也很常見,在主食選擇上東非人就有眾多選擇。

  飲料亦是如此,咖啡,茶葉,各種類型酒水也進入東非平民日常生活,目前東非的茶葉和咖啡經過大規模種植,滿足國內需求完全沒有問題,至於酒類,各種自家釀製的果酒和糧食酒有很多。

  其他,諸如煙草,服裝,各類手工小商品也日益豐富,在衣食住行領域東非的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全面進步。

  而這都要歸功於東非日益完善的產業體系,不僅僅是工業,也包括手工業,農業,尤其是傳統手工業的發展,為東非提供了許多不可或缺的商品種類。

  整個1880年東非的工作還是繁忙的,各項大工程開展,產業布局,內陸開發等等,所以說1880年是比較辛苦也是沒有錯的。

  整個東非一片喜氣洋洋,但是也有一些群體被繼續忽視,那就是東非龐大的黑人群體,東非的悲苦一分不少,東非的幸福卻與其無關。

  在東非萬家燈火中,黑人只能待在漆黑的棚屋中,安然入睡,不過東非新年對黑人也不是沒有好處,很多東非國民因為放假,工程暫時停歇,黑人勞工也能得到暫時喘息。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