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非洲創業實錄》第747章 費特河戰役
   第747章 費特河戰役

  默爾克的說法不算誇張,因為布爾人的沒有電力系統,也就無法及時的協調組織各個戰場反擊。

  東非的電報線路建設在整個非洲都是首屈一指的,而布爾共和國境內只有一條專業電報線,是從開普敦通往金伯利礦區。

  現在布爾共和國不像前世,掌握著南非的金礦,所以在各個方面的建設都非常落後,而且他們還要維系龐大的軍事力量,對基礎設施建設基本為零。

  至於金伯利地區的電報線則是英國人控制下,布爾共和國唯一重要礦產,金剛石產區那些英國商人建設的。

  這些都被東非國防安全局匯報給了東非政府,所以布爾共和國不僅國家小,人口少,實際上還十分落後,而這種落後狀態,無異對布爾共和國的戰爭進度非常不利。

  ……

  午夜。

  費特河兩岸一片沉寂,雖然是南非雨季,但是深居內陸的費特河兩岸,其實遇到下雨的情況並不算太多,這給東非帶來了一些便利。

  東非在渡河方面,準備是非常充足的,從消滅德蘭士瓦共和國那天開始,東非政府就清晰的知道和布爾人之間關系的惡劣,所以雙方肯定還會交戰。

  這次東非直接出動了三萬大軍,借著黑暗的遮掩,開始渡過費特河,雖然位於南非高原腹地,這裡雨水情況不是很充足,但是來自德拉肯斯山脈的豐富雨水,補充了奧蘭治河的各個支流。

  所以不像之前圖蓋拉河的英軍,連船隻都準備不充分,東非方面在和平時期就準備了無數進攻奧蘭治自由邦的預案,而突破奧蘭治河的船只是必不可少的裝備,幾乎每個據點都有一定的儲備。

  這一點和索馬裡地區的謝貝利河,朱巴河很像,索馬裡地區雨水稀少,但是埃塞俄比亞高原豐富的降水讓這兩條河流成為常年流量可觀的大河。

  第一個發現東非人的是一個布爾人酒鬼勞倫斯,作為後勤人員,勞倫斯經常可以搞到不少好東西,就比如今天,英國進口的威士忌,白天和幾個布爾人士兵喝醉過去,結果午夜憋醒去河邊解決生理問題。

  而上岸後的東非軍隊就不是那麽好解決了的,而造成這一結果的還是布爾人的懈怠,之前三個月東非都處於防禦態勢,沒有發動過進攻。

  “東非人打過來了!”

  但是作為英國小弟的德蘭士瓦人可就沒有這種覺悟了,他們在軍隊建設上可以說和英軍有樣學樣,用“土匪”來形容,更合適不過。

  唯一可惜的地方就在於,東非沒有給這些“匪軍”搶劫東非本土的機會,這一點從東非的產業布局上就能看出來,東非的工業區都位於後方,就是南部邊境的農業都沒有怎麽開發。

  在這種狀態下,布爾人前線士兵很容易麻痹,事實上也是如此,東非國防軍因為恩斯特的原因十分重視紀律建設。

  東非的大規模動作,還是被布爾人發現了,但是這個時候,本來應該是休息的時間,很多布爾人士兵甚至連營地都沒有出來,東非的軍隊就已經殺上岸。

  然後在模糊的目光裡,仿佛看到了河裡有微弱的光照,那是東非鋼盔反射的光線。

  勞倫斯瞬間清醒過來,但是面對越發接近的東非軍隊,有些不知所措,愣了三秒才反應過來,並且開始往陣地跑。

  隨著勞倫斯的大喊大叫,越來越多的布爾人士兵開始被叫醒,急匆匆的組織反抗。
    面對熙熙攘攘的布爾人,回應他們的是東非的炮火。

  隨著東非軍隊上岸,炮兵就開始組織對布爾人掩體的攻擊,當然,這次渡河的炮兵使用的實際上是擲彈筒,這種被大規模應用在東非陸軍的輕型便攜式小口徑火炮。

  而小船雖然可以承受東非重型火炮的重量,但是不穩定且效率很低,加上是夜間突襲,也不方便攜帶。

  但是對付布爾人應該是足夠了,布爾人的裝備在聯軍裡可以說是最差的,尤其是對重武器的缺乏。

  而且這個時候他們的重武器也發揮不了作用,因為夜間的原因,現在根本就不知道東非軍隊的具體位置,隻感覺到處都是人。

  說起來很難置信,布爾人的防禦工事非常粗糙,甚至比開戰前更加落敗,要知道這可不是東非人乾的。

  而真實原因是雨季導致布爾人防線發生了一定程度的土崩瓦解,而東非遲遲沒有發動進攻,使得這三個月來,布爾人對防禦工事的維護漸漸不太上心。

  本來布爾人的防線就修建的非常粗糙,大部分以土木結構為主,雖然南非雨水稀少,但是對這種粗糙的工事也有一定的破壞力。

  但是主要原因還是布爾人對這些防禦工事維護不當所導致的,現在布爾人就要為他們的粗心大意買單。

  隨著擲彈筒的炮彈落下,這些防禦工事完全不堪一擊,東非炮兵通過對“火光”的定位,一般很少有失誤。

  這些火光大多是用來夜晚照明或者取暖的篝火,現在成了布爾人的催命符。

  即便有聰明人開始往黑暗裡跑,也很容易被誤傷不說,黑暗本身也有一定的危險,比如被雜物絆倒,或者被其他人推搡。

  整個布爾人陣地一片混亂,畢竟第一次面對這種場景,還是在黑夜,很難被安撫下來。

  布爾人軍官眼睜睜的看著己方士兵發生的混亂,卻無能為力,這個時候就算是想組織反擊,也不可能實現。

  因為黑夜的原因,現在布爾人可謂兵不識將,將不識兵,加上東非炮火子彈的巨大噪音,更是加大了指揮難度,或者說現在布爾人軍隊的指揮系統完全癱瘓。

  在一輪炮火以後,布爾人已經徹底崩潰,東非軍隊開始對其進行收割,當然,因為夜色的原因,很多布爾人選擇跑路,沒有和東非軍隊進行對抗。

  這個時候東非人想要追擊這些逃兵是很困難的,不過只要拿下布爾人的沿河陣地,後方布爾共和國已經無險可守,而且短時間內布爾共和國政府根本無法再把這些部隊收攏起來。

  東非的三線進攻都非常順利,其中只有西部稍微遇到了一點麻煩,在那裡的英軍顯然比布爾人更有經驗,不過也只是比布爾人堅持稍久一點。

  目前布爾人前線軍隊數量雖然多,但是軍隊短時間擴容,也讓布爾人軍隊內部兵員雜七雜八,尤其是一些奧蘭治人根本無心應戰。

  在他們的帶頭下,德蘭士瓦人也選擇逃命,只有很多原本德蘭士瓦共和國的地主階層,是堅定的抵抗分子,畢竟東非在之前就切實傷害了他們的利益,更多的底層布爾人反而不戰自潰。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