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末世災變:我的熟練度面板》第448章 兵役制度
  第448章 兵役制度
  “除了文書的事情要準備好,我們自己也要做好充足的準備。”

  李明說了引導招兵入伍的文書的事情,隨後環顧四周,又鄭重開口:“在最初之時,咱們就確定了下來,隊伍之中分四個等級:普通士兵,精銳士兵,親兵營,特殊部隊。”

  “為了後期更好的建設這四個部隊,從最開始就要區分開,首先有習武資質的都要挑選出來,加入到親兵營和特殊部隊的培訓之中。”

  李明說著,目光笑著看向了【青松觀】的一眾師叔,拱了拱手:“這件事,就要勞煩各位師叔了,比起我們,你們檢測習武根骨方面的效率更高。”

  “那些有很大概率能夠達到一流高手境界的,單獨抽調出來,安排到【特殊部隊】預備役,那些根骨有很大概率達到二流高手境界的,單獨抽調出來安排到【親兵營】之中。”

  “那些能夠正常修煉到三流境界的,也單獨標注出來,日後提拔為軍官。”

  李明鄭重的開口:“我說的概率不是指修煉軍中的【赤血功】,而是正常的武道根骨。”

  所謂【赤血功】是大乾帝國軍隊保持高強戰鬥力關鍵,此功能讓人快速的提升實力,達到最低三流高手,最高一流高手的境界,但是後果卻是損耗壽命和潛力,往往比同級高手的壽命要低三成之多!

  事實上,之前參加的萬國兵馬戰鬥大賽,那些國家的兵馬之所以有這麽強的戰鬥力,修煉的也是這一類損耗壽命潛力的功法,否則的話怎麽可能會有這麽多高手士兵。

  【親兵營】【特殊部隊】所需要投入的資源和心血巨大,李明可不想讓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平白的損耗,因此這才這麽說。

  “明白。”

  聽到李明說的,眾多【青松觀】師叔輩的弟子笑著點頭開口,李明滿意的點了點頭,隨後又看向趙秀:“趙秀,特殊部隊的想法你與我不謀而合,且用我們商量的方法訓練,這些人劃分之後就先由你來接受,安排在單獨的住宿,安排單獨的夥食,單獨的訓練。”

  “明白。”

  趙秀笑著點了點頭,開口答應的說道。

  “王光允,伱的戰鬥力最高,我們親兵營人手方面可以聚齊,但是武器裝備上所需要的高強武器卻還沒從【千機閣】裡面要過來,得麻煩你多跑一趟。”

  李明又看向一邊的王光允,笑著開口說道。

  “大哥放心,這事我指定辦妥。”

  王光允站起身來認真的說道。

  “嗯,你辦事穩重,我放心。”

  李明笑了笑,千機閣是做兵器生意的,自然不會拒絕有人上門送銀子的事情,所以他很放心。

  “劉壯,劉武,親兵營就由你們來親自負責,訓練方法我們之前說的可還記得?”

  李明的目光又看向劉壯劉武,笑著問道。

  “大哥放心,明白!”

  劉壯劉武點了點頭,立即起身說道。

  “好,師父,師叔,師兄弟們,此次招兵不只有普通人,還有許多武林好漢,鎮場子的事情,就要交給你們了。”
    李明又笑著看著師父,師叔和剩下的青松觀弟子,拱手抱拳說道。

  “這幾個月的勤加修煉,不止你師叔們達到了一流後期的地步,縱然你師兄弟們也都突破到了一流境界,再加上我和你師叔,還有你師兄陳月,鎮場子,絕對沒問題。”

  李明師父笑著開口,李明也笑呵呵的點頭,又看向一邊的風劍鳴和紫東來:“師祖,紫前輩,還要勞煩你們坐鎮中央,有什麽事情及時救援我們!”

  “我受命保護你的安全,還是跟在你身邊吧,就讓風道友坐鎮中央。”

  紫東來搖了搖頭,對李明拱手抱了抱拳,開口說道。

  “這樣,也可以。”

  李明想了想也就笑著點了點頭,隨後一揮手,眾人都開始行動了起來。

  而李明則帶著師父師叔和師兄弟與紫東來一起出發先一步檢查起了糧草兵器。

  在大乾帝國,兵馬制度類似募兵製和府兵製的結合。

  在東國古代,兵役制度也是有多種征兵制度,募兵製,府兵製是東國古代兩大征兵制度。東國古代征兵制度也是在不斷完善和變革中。封建時代的征兵唐朝是個分水嶺,唐朝以前軍隊是打仗的,有戰鬥力,是對外的。而唐朝之後則是防止軍隊造反,戰鬥力不斷衰退中。所以封建時代的征兵製就不斷面臨著各種矛盾。也是不斷地完善中。

  最初商周時期,東國就建立了比較完整的兵製。這一時期,東國實行的是國人兵役製。居住在國中及近郊的居民被稱為“國人”,他們是精英階層,有產階級,而“國人”以外地區被稱為野,居住在這裡的人被稱為“野人”,是被征服者。“賤民階層”。只有“國人”有權有資格服兵役,而“野人”只能從事農業勞動、服勞役。國人兵役製屬於寓兵於農,兵農合一的民兵製,即平時務農、戰時作戰。商代後期還一種常備軍——“三軍”,遇有較大規模的戰爭,但規模很小,主要以保衛王城為主,但也隨時征收平民為兵。

  西周以後,不僅周王室擁有軍隊,受封的各國諸侯也有自己的武裝力量,春秋戰國各國諸侯混戰。此時,軍事制度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各個諸侯國都在瘋狂擴充自己的軍隊。取消了士兵的身份限制,並推行郡縣征兵製。秦國實行按軍功授田晉爵的辦法,提高庶人地位。過去無權服兵役的野人,此時也有了服兵役的權利。國人兵役製被普遍兵役製代替。

  到了戰國時期兵役制度是廢除軍隊組織中的世襲製,實行功績製,(商鞅變法)。更為重要的是,軍隊已經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和職能集團出現了,就是說,職業軍官走上政治舞台。

  秦始皇統一六國、成為東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大一統王朝的皇帝。形成了對全國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的統一,皇帝首先就是加強了對軍隊的掌控,秦朝實行普遍兵役製,規定17歲的男性公民都要進行兵役登記,並且隨時都有可能應征入伍。也就是全民皆兵。西漢的征兵制度承襲秦製,但任何時候,都是皇帝親自控制的軍隊。為了便於征兵,漢朝對戶籍有著嚴格的登記制度。漢代兵役征調的對象主要是農民,服役年齡為17-60歲。漢民一生需服兵役兩年。一年在本郡服役,稱為正卒,一年在京師或邊防軍服役,稱為衛士或戍卒”。漢武帝多次征討匈奴,建立在穩定經濟系統上的征兵製變得無法實行。於是,西漢開始由地方長官開始自行征兵(以邊境為主)這是西漢募兵的開始,以補征兵的不足。這個措施一直延續到東漢。

  劉秀登基以後,延續這個征兵制度。但這一措施使隨著時間推移,地方長官從此逐步掌握了軍政大權。此舉也讓地方郡守權力極度膨脹。遇上地方叛亂時,中央兵不足以應付,隻得臨時募兵由地方官員征伐,募兵製最大缺點就是導致軍隊戰鬥力衰弱。由於挑選不嚴,應募者未經軍事訓練,素質不高,加上一旦應募入伍便終身從軍。也就成了地方長官的私兵,後來由於黃巾起義爆發。募兵製給地方豪強和官吏割據一方提供了便利條件。這種情況,最後也就演變成東漢末年的軍閥割據局勢了。後來三國的鼎立,在兵源上,三國亂世總體還是募兵、征兵、收降等多種征兵方式結合。

  兩晉南北朝時期,就是第一次出了府兵製。這是東國軍事制度上的重大改革,府兵製創立於西魏宇文泰、府兵製的特點是:由朝廷挑選身強力壯的民眾充當府兵,免除他們的賦稅負擔。農閑時間進行軍事訓練,府兵1人所用馬匹糧食武器,由6家供給。共設百府,每府設一郎將,分屬24軍統率。宇文泰仿周典置六軍,合為百府。每府一郎將統之,分屬二十四軍,開府各領一軍。大將軍凡十二人,每一大將軍統二府,一柱國統二大將軍,凡柱國六員,複加持節都督以統之。十六年籍民之有才力者,為府兵。“只是這裡講的府兵製並未兵農合一,而是專一的職業士兵,在和軍田製結合後,兵農合一才真正開始。這就是著名的八柱國,關隴集團的雛形。隋唐兩朝皇帝都出自這個集團。

  隋唐兩朝都是府兵製,後來由於土地兼並嚴重,建立在均田製基礎之上的府兵製就難以維系了。只有士兵能分到田,才能達到兵農一體的效果。安史之亂爆發就是由於土地集中,均田製被破壞,兵製也就無法推行。另一方面,節度使擁兵自重,放棄府兵製采用募兵製。於是,200多年的府兵製就此破產,最終還是被募兵製所代替了。到唐朝滅亡的時候,軍隊的戰鬥力很強。到了宋朝,國家體制大逆轉,兩宋重文抑武,國家實施將募兵製,放棄府兵製。兵種分為四等,禁軍,廂軍,鄉兵,蕃兵。禁軍是國家精銳部隊,廂軍,鄉兵,蕃兵是預備役。兩宋征兵不是為了打仗,而是為了防止造反,為了維護社會穩定,誰都可以當兵,不要素質,只要數量,所以造成兩宋軍隊戰鬥力不高。這就說明了北宋的募兵製是畸形的,宋朝軍隊不僅戰鬥力不高,而且增加了財政負擔。

  宋朝的軍事指揮體系第一次出現文官掌軍的局面,國家的軍權一分為二,設置了兩個機構,一個是樞密院,一個是三衙。樞密院是最高軍事決策機關,負責軍事政令、調動軍隊、招募軍隊、後勤供應、軍事訓練等軍國大事。他的長官是正副樞密史,其地位與宰相相當。樞密長官雖然負責軍事,但一般由文職人員擔任,樞密院只有發兵之權,卻無統兵之權。三衙的職能是統帥天下禁軍。三衙之間又互不統屬,三衙只有領兵權,卻沒有調兵權。而且樞密院和三衙都是文職官員擔任,武將徹底沒有了。也正是這種“畸形”的募兵制度使得宋朝軍事體系冗雜,作戰效率低下,使得宋朝“積貧積弱”。

  明朝建立以後,朱元璋以衛、所作為軍事基層組織。5600人為1衛,1120人為千戶所,112人為百戶所,分別設指揮使、千戶、百戶統率之。朝廷初設大都督府(三軍總司令部)統轄全國軍隊。公元1382年),撤銷大都督府,改設前、後、左、右、中五軍都督府管理全國衛所軍隊,但沒有調兵權。兵部有調兵權,但手中無兵。只有皇帝才掌握最高的兵權。但依舊是文官掌軍,而衛所的軍籍與民戶有別,世襲而不得更改,以此保證兵源。兵的任務為出征、防守和屯田。平日,軍隊實行屯田自養,並進行操練。整體看來,衛所兵製和府兵製差不多,用朱元璋自己的話說,就是國家養兵百萬,不費國家錢糧。後來土地兼並,衛所兵製破產,各個衛所形同虛設。明朝中後期也就事實上就是以募兵製為主,職業軍隊。

  清朝剛剛建立的時候,就是兵民二合一。也是就八旗兵,八旗兵是在入關前的兵製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是用八種不同顏色的旗幟進行編制的武裝,而八旗兵采取世襲製,年齡16歲以上的八旗子弟人盡為兵。統一全國後,又成立蒙古八旗,漢軍八旗,又成立綠營兵,用來配合八旗兵來形成國家軍隊,清朝軍隊是世襲的,綠營也為世襲製,世代為兵。這樣國家雖然確保了兵源,但軍隊的戰鬥力不高。鴉片戰爭以後,國家軍隊體系破產。現代兵役制度逐漸形成。

  縱觀東國歷史上的兵役制度,就是府兵製募兵製兩種,兩者互換和時常結合,兵役制度的變化和國家財政時常是捆綁在一起的。國家財政充足軍隊就強,財政枯竭軍隊戰鬥力就差,和現在有點像。募兵與征兵相結合。還牽涉到如何處理軍權的問題,軍隊權力大,雖然戰鬥力高,但容易造反,而削弱將領權力,雖鞏固了皇權,但軍隊戰鬥力差。但這是封建時代死結無解。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