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星火》第200章 無法攔截!
  第200章 無法攔截!

  “我國某新型彈道導彈試射成功,射程達到1000公裡以上。”

  DF-17完成第一次實驗之後,消息隨之發出,而它所帶來的震撼,不亞於一場席卷全球的風暴。

  而首先做出反應的,就是裡根號航母編隊。

  艦橋指揮室裡,托馬斯憂心忡忡地看著最新傳來的情報,對一旁的吉爾迪說道:
  “之前的消息果然是準確的,他們確實在研發一款新型武器。”

  “而且,從目前的公開信息來看,這款武器就是針對我們而來的。”

  “這太可怕了他們的研發速度遠遠超過我們的預期。”

  “如果每一款武器都是這樣,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就能投入實戰,那我們還有什麽機會跟他們對抗?”

  “差距很快就會被抹平,我們的優勢將會不複存在。”

  對面的吉爾迪神情凝重,但相比起悲觀的托馬斯,他倒是還抱著一絲幻想。

  在他看來,對方的速度太快了,甚至快得有些離譜。

  這怎麽可能呢?
  哪怕是己方,想要試製一款中程彈道導彈,至少也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而實際驗證的過程則更加漫長。

  現在,三個月內造出來的東西,要麽只是原有裝備的改型,要麽就乾脆只是虛假的宣傳而已。

  想到這裡,他開口問道:
  “有沒有可能是假的?也許這只是他們故意放出的信號,目的就是對我們造成威懾。”

  “當然,我不是說裝備是假的,只是說,也許性能參數並沒有他們所說的那麽誇張呢?”

  “你看看他們的報道,射程1000公裡以上,突防速度5馬赫以上有沒有可能,這份數據是有意放大的結果?”

  “開什麽玩笑!”

  托馬斯翻了個白眼,隨後回答道:

  “吉爾迪,你要明白一點,在他們那裡,數據只會往小了說,不會往大了說。”

  “報道出來是1000公裡和5馬赫,說不定真實性能是2000公裡和10馬赫。”

  “這是他們的一貫作風,他們把這叫做韜光養晦,其實就是單純的陰險而已。”

  說到這裡,托馬斯歎了口氣。

  “現在,情況對我們很不利了。”

  “角樓並不希望我們雙方真正爆發衝突,我們所能依仗的,其實只是航母戰鬥群在遠海的優勢罷了。”

  “但現在,局勢已經有了變化。”

  “如果這款武器真的存在,那麽他們就是硬生生地將海上的‘衝突規模潛力’擴大化了。”

  “以前是我們用小規模戰爭的可能性來威脅他們,而現在,他們則在這個基礎上,拿出了更高一級的威懾手段。”

  “他們的態度很明確,只要衝突爆發,就一定會利用中程彈道導彈的優勢,將局部衝突擴展到全局。”

  “所以,選擇權重新交回了我們的手上。”

  “而在這種事情上,誰被迫做選擇,誰就是被動的一方.”

  聽到他的話,吉爾迪默默點了點頭。

  “不管怎麽樣,我們必須要找到突破口。”

  “否則,這次的行動草草收場的話,無論是角樓還是國會,都不會放過我們的。”

  “我明白。”

  托馬斯沉吟片刻,繼續說道:

  “我們應該組織一場演習。”

  “什麽演習?”

  “導彈攔截演習!我們的假想敵,就用潘興2來代替!”

  聽到這話,吉爾迪眼前一亮。

  潘興2戰術導彈,有效射程1800公裡,末端突防速度12馬赫。

  在這個地球上,幾乎可以說沒有任何一套防禦系統能對其進行有效攔截。

  在很長的時間裡,它就是懸在USSR頭上的一柄達摩克利斯之劍,只需要上百枚導彈,就能瞬間解除USSR的全部武裝。

  用它作為假想敵,確實是一個極為有效的選擇。

  因為,如果宙斯盾系統能夠在它面前展示出實力,那因為所謂的“新型中程導彈”帶來的壓迫感,就會被瞬間解除!
  吉爾迪瞬間來了精神。

  “從哪裡發射?我們現在只在歐洲部署了潘興2,從射程上看,並沒有有效的測試環境.”

  “不,我們可以有。”

  托馬斯的嘴角露出一絲笑意。

  “導彈牆計劃已經誕生很久了,但之前,因為我們對華夏實力的誤判,一直沒有真正提上日程。”

  “現在,借這個機會,我們正好可以做一次預演。”

  “哪怕是國會,也絕對不會拒絕的.畢竟,他們現在,應該比角樓更著急.”

  “明白了。”

  吉爾迪同樣會心一笑,片刻之後,他又開口問道:
  “選擇哪個區域?越南?他們的實力還不足以承載這樣的合作吧?”

  “當然不能是越南。我認為,泰國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當然,這並不是短期內就能達成的合作,在目前的情況下,我們可以,現在自己的地盤上試一試.”

  幾天之後,托馬斯和吉爾迪的提議以驚人的速度被通過,甚至連航母編隊的調動也異乎尋常地順利。

  僅僅不到一周的時間,第一批次3枚潘興2型導彈便已經被部署,負責測試的。

  隨後,在尼米茲號航母編隊的指揮下,第一次導彈防禦演習迅速展開。

  這一場演習以聯合軍事演習的方式公開,甚至過程全程直播。

  所有人都能看出來,這是一次純粹的秀肌肉的行動。

  但是,沒有任何人能夠忽略這次行動的意義。

  因為,它幾乎可以說是完整地展示了美方宙斯盾系統的霸道實力。

  從潘興2發射開始,反導系統便對其進行了全時段、全方位的跟蹤。

  從AN/SPY-1A多功能相控陣雷達開始,雷達發射出幾百個窄波束,對半球空域進行連續掃描。

  哪怕僅僅一個雷達波束發現目標後,雷達就立即操縱更多的波束照射該目標並自動轉入跟蹤,同時把目標數據送給指揮和決策分系統。

  指揮和決策分系統對目標作出敵我識別和威脅評估,分配攔截武器,並把結果數據送給武器控制分系統。

  而武器控制分系統則根據數據自動編制攔截程序,通過導彈發射分系統把程序送入導彈。

  整個發現到識別的過程沒有超過20秒,並且,在這短短二十秒之內,宙斯盾系統就已經根據導彈的速度、角度等等信息預判出了其大致的落點范圍。

  雖然這個落點范圍的精度很差,可在海空一體聯合預警系統的監視下,導彈才剛剛進入大氣層不久,便已經被提前升空的反導導彈鎖定。

  而此時,潘興2導彈才剛剛進入到平飛姿態。

  由於空氣阻力大於重力,在下降過程中,它的速度不斷降低,在慣性製導系統的控制下,飛行方向時而躍升、時而下拉,在降低再入速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規避反導系統的攔截。

  但這樣的機動對於宙斯盾系統來說卻毫無意義,它靈敏地跟蹤著導彈的所有動作,攔截導彈升空,在海空雷達數據鏈的引導下,直奔潘興2導彈而去。

  4000米的空中,攔截導彈命中了潘興2導彈,炸開一道絢爛的火光。

  直播畫面一片寂靜,沒有人為此歡呼,也沒有人相互道賀,似乎在參與實驗的人員看來,這只不過是一次再簡單、再尋常不過的實驗。

  然而,在直播畫面之外,圍繞著這一場反導演習展開的討論,卻已經洶湧而至。

  華夏的軍事論壇早已經炸開了鍋,各種不同的評論幾乎刷了屏,而其中的絕大多數,都是在感歎著這巨大的差距。

  “我的天居然真的能攔截下來,美國的技術真的可以說是天頂星級別了.”

  “10馬赫的速度,不是說現役所有防空系統都無法攔截嗎?他們自己是怎麽做到的?”

  “誰知道?反正人家的態度很明顯了,就是要秀肌肉。這次的臉丟大了,我們的新導彈才剛出來,人家就立刻來了一場攔截演習,這不是明擺著打我們的臉嗎?”

  “打臉不打臉的我不知道,但是我想說,宙斯盾其實也沒那麽強吧?”

  “沒那麽強?你攔截一個潘興2試試?”

  “.伱這純屬抬杠。我隻想說,潘興2導彈在追求打擊精度的情況下,它的末端突防速度是必須要降低的。”

  “如果打擊精度限制在30米之內,那末端突防速度就只能做到4馬赫以下。”

  “如果精度是15米,速度需要降到2馬赫。”

  “這次的實驗很明顯,潘興2是放過水的,追求精度舍棄了速度。要不然,5馬赫以上的突防速度,哪怕是神仙來了也攔不住”

  隨著這個評論發出,話題轉移到了“高超音速導彈能不能被攔截”的問題上,爭吵越來越劇烈,但最終,這段爭吵被一句話終結:

  “他們為什麽需要攔截5馬赫以上的高速導彈?”

  所有參與討論的人瞬間清醒過來。

  是啊,他們為什麽要攔截高超音速導彈?
  這次我們研發的新導彈,目標不就是打擊航母戰鬥群嗎?

  既然是要以航母為目標,那就必須像潘興2一樣,舍棄速度,去追求精度。

  也就是說,如果潘興2能被攔截,那麽,我們的新導彈就也能被攔截。

  那討論所謂的“高超音速”有什麽意義呢?

  沒用,就是沒用啊!

  一時間,悲觀的情緒不斷蔓延,似乎所有人都達成了一個共識:
  我們的導彈才剛剛誕生,就已經落後了.
  而與輿論所表現出來的悲觀不同的是,同樣看完了整場演習直播的朱學軍、以及參與了DF-17項目的所有科研人員的態度卻是截然不同。

  此時此刻,他們幾乎可以說是自信心爆棚。

  因為他們知道一點:
  DF-17,與傳統的陸基中程彈道導彈是完全不同的。

  因為,它所使用的是乘波體構造,它所飛出來的,也是幾乎無法被預測到的錢學森彈道!
  西北某發射基地內,朱學軍看著剛剛完成了裝配的第二枚DF-17,開口問道:
  “發射準備做完了嗎?這一次我們要測的是無依托發射,別出岔子了!”

  一旁的工程師連忙點頭,回答道:
  “沒有問題,模擬的是車載移動發射模式,所有數據參數都已經調好了,攔截系統也已經準備好了。”

  “不過,我們估計這次紅方又要抓瞎了。”

  “這玩意兒怎麽可能攔得住啊末端突防速度10馬赫,精度還能保持在50米。”

  “我們第一次發射的時候,導彈命中的位置離靶心就只有不到5米。”

  “美國佬也真是搞笑,我們也就是發了條消息,就把他們的大招騙出來了”

  聽到這話,朱學軍沉穩地搖了搖頭,回答道:
  “永遠不要小看你的對手。”

  “我們藏著東西,說不定他們也藏著呢。”

  “好了,通知下去,準備發射吧。”

  “明白!”

  幾分鍾後,發射指令下達到操作人員,早就已經整裝待發的DF-17騰空而起。

  它以與潘興2相差無幾的速度穿過大氣層,進入了外軌道飛行。

  但是,在再入階段,乘波體設計的特殊性開始顯現出來。

  借助著稀薄的大氣層,高升阻比的DF-17在大氣邊緣像打水漂一樣彈起又落下,軌跡不斷變化,所有雷達和衛星預警系統全部失效,運動方向也變得無從預測。

  進入大氣層之後,導彈的速度不減反增,在新的散熱系統加持下,導彈的外殼燃起熊熊火焰,但內部構造卻保持著驚人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不到30秒的時間,導彈已經飛臨目標上空。

  隨後,它劃出一個角度驚人的弧線,在不斷變化的路徑上,扭曲著衝向了預訂的目標。

  早就已經發射的攔截導彈連它的一片衣角都沒有碰到,最大攔截誤差甚至超過了10公裡。

  10秒之後,DF-17命中目標。

  它的末端命中速度達到了令人咂舌的7馬赫,而落點距離靶心.
  僅僅40米。

  而裡根號航母的甲板寬度,是78米。

  歡呼聲響徹了整個實驗基地,朱學軍長長舒了一口氣,神情平靜地說道:

  “發布報道吧。”

  “來而不往非禮也,他們那麽大方,我們也大方一次。”

  “shit!”

  幾個小時之後,遠在艦港的托馬斯砸碎了手邊的杯子。

  他萬萬沒有想到,事情居然會發展成現在這樣。

  如果是在牌桌上,那這幾周內發生的事情就好像是一局荒誕的牌局。

  對面露出了對子的底牌,己方迅速展示了手裡的順子,想要嚇退對方,讓他們主動棄牌。

  可沒想到,對方手裡拿著的,居然是四條!
  乘波體設計的高超音速導彈.
  這他麽真的是這個時代應該出現的東西嗎?!
  托馬斯的手掌上滲出了血珠,他咬牙切齒地看著並排放在面前的兩份報告。

  一份,是潘興2攔截成功的報告。

  一份,則是華夏那邊,剛剛公開發布的,“DF-17”的突防演習報告。

  他一會兒看看左邊,一會兒看看右邊。

  這一刻,他比任何時候都沮喪。

  就好像,自己只是一個供人取樂的小醜一般.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