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星火》第84章 試車成功
  第84章 試車成功
  要建航母戰鬥群,首先要有航母,要有驅逐艦、護衛艦、補給艦,並且還得有艦載機、預警機、反潛機,再加上水下的潛艇和船上的各類導彈,可以說是一項浩大無比的工程。

  但是,任何一個工程,都是可以被拆分成更加細化的小項的。

  比如,按照陳念的計劃,他就打算仍然先從航空開始,延續二十二號項目的技術,先把預警機搞出來!

  之所以不搞艦載機,那是因為瓦良格號現在還是個空殼子,要修複還不知道要到猴年馬月呢。

  用外掛提供技術?
  陳念試了一下,一艘航母的完整建造技術需要1100個源點,硬攢的話,攢一輩子他也攢不出來。

  所以,循序漸進,由小到大才是最好的方案。

  想到這裡,陳念稍稍整理了思路,在紙上寫下了“數字陣列雷達”幾個大字。

  相比起有源相控陣雷達,數字陣列雷達的原理更複雜、製造難度更高,但同樣,性能也更好,它取消了移相器,用計算機控制電磁波的發射時間來製造相位差,在精確度和敏捷度上都要更高。

  也正因此,它所需要的技術涵蓋了半導體、電磁、計算機等多個領域。

  在這種情況下,要對其進行解析,源點的消耗也極為驚人。

  “按照我們的數據,這台發動機的中間推力約為12.2噸,最大推力達到18.6噸,推重比10.9,極限情況下,甚至可以突破到11.5。”

  它已經不是巴掌了,它會是一記重拳,會是一發炮彈,會是一道驚雷,落在所有敵人的頭上。

  眼看著WS-10項目面臨著流產,這種負面情緒也被放大到了極為可怕的程度,甚至幾乎壓垮了他。

  如果是這樣,不僅F119項目,整個二十二號項目都可能會受到影響,而包括他自己在內的諸多研究人員,也可能會變成罪人……

  僅從陳念自己了解的信息來看,這玩意兒所涉及到的前置技術就包括光刻技術、高精度機床技術、氮化镓合成技術等等。

  也沒有原諒那個背叛了這篇土地的“國外友人”。

  王顯國站在試車台的主控室裡,眼睛緊緊盯著面前的工程師。

  想要真正造出它來,還真就沒那麽容易,必須先把前置技術逐一突破才行。

  自己只要負責學習和解析、在必要的時候再參與決策就好。
——
  不過,數字陣列雷達所涉及的半導體芯片製造技術中涵蓋了大量材料學的知識,尤其是矽材料的相關知識。

  放下了電話,陳念滿意地點了點頭。

  要知道,這不僅僅是他的成就,也不僅僅是項目組的成就,而是所有航空人的成就。

  而對於那些背叛者而言,這卻是他們大獲全勝的標志……

  他隻覺得很爽,甚至希望這樣的巴掌更多。

  ……

  陳念一邊在紙上寫著未來的計劃,一邊琢磨著老師的人選,而與此同時,被掃平了所有障礙的二十二號項目組,正在全力以赴地實現他的上一個計劃……

  他太緊張了,因為即將呈現在他面前的,將是兩種可能:

  浩如煙海啊!
  陳念歎了口氣。

  王顯國迫不及待地問道,他生怕聽到不好的結果。

  不過,他很快又反應過來:
  自己現在是有團隊的事情了啊!
  這種信息收集的工作,幹嘛不交給顧問工作小組?
  想到這裡,陳念立刻把電話打給了陳果,後者自然是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告知陳念大概三天后會給他一分關鍵技術難點清單。

  “我們檢查了燃燒室、渦輪、高壓壓氣機,它們的表現比我們預計的還要好!”

  WS-10項目陷入停滯,新項目還未立項就夭折,尋求采購Al-31發動機,還要忍受俄國各種苛刻的條款。

  要知道,哪怕是WS-10S的渦輪進口溫度,也僅僅是1480度左右,這兩百度的差異,足以超越許多材料的耐熱、抗蠕變極限,引發重大問題。

  “第一次試車數據拿到了嗎?有什麽問題?隻說重點,我們的時間很緊!”

  工程師的語氣有些激動,而王顯國則已經不由自主的站了起來。

  王顯國長長舒了一口氣,隨後,他拿起了手邊的電話。

  要麽,就是黯然退場,在消耗大量資金、大量資源之後,仍然無法取得滿意的成果。

  這十年來落在自己臉上的巴掌,終於狠狠地摔了回去。

  那種感覺,就好像你吹了一個永遠無法圓上的牛逼,每次一想到當初把這個牛逼吹出去時的情景,就會陷入無止境的憤怒、慚愧、和恐慌。

  “渦輪進口溫度大約在1700度,風扇溫度在900度到1000度之間波動。”

  他的手指微微顫抖,事實上,這樣的顫抖從好幾個小時之前、從這台“國產F119”裝上試車台的時候起,就已經開始了。

  溫度太高了。

  看來在未來一段時間,自己在“材料學”這門課上的投入,可以慢慢轉入到半導體矽材料的領域了……

  他還記得,當初WS-10項目公開的時候,已經離開606所去外企任職的前同事毫不避諱地當著他的面嘲笑606所的異想天開,極力勸他趕緊跑路。

  每每想到這裡,王顯國都覺得自己的心裡升騰起壓不住的情緒。

  而它則完美地完成了這場考試,甚至可以說是以“超滿分”的成績完成的!
  這樣的結果之下,他哪裡還能按捺得住自己的情緒?

  “渦輪、扇葉表現怎麽樣?”

  王顯國覺得自己是個俗人,他沒有什麽釋然啊、解脫啊的情緒。

  對於他來說,這台發動機真的就像是他的孩子,自己親眼看著它從一堆數據慢慢變成了零散的材料,然後又從材料形成構件,最後組裝成了眼前這台夢幻般的發動機。

  這次大考的成績,將決定它能不能真正走向天空。

  “王工,這裡是詳細的報告,您可以自己看一看,我們初步的建議是,可以宣布地面試車成功了!”

  而就在今天,這台發動機剛剛完成了它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考。

  足足4個點數!
  而且,這還僅僅是對雷達本身技術的解析,不包括製造它所需的基礎裝備。

  幾乎每一個螺栓、每一個鉚釘他都親手摸過;
  幾乎每一條管線、每一片板材他都親眼檢查過;

  地面試車。

  看著他嚴肅的神情,對面的工程師趕緊從從手裡拿出一分顯然是趕工出來的報告,大聲地開口回答道:

  “報告領導,數據表現良好!”

  實際上,相比起面前這個工程師,他對這台發動機的期望和情感絲毫不弱。

  “絕大多數的數據表現優於設計結果,穩定性、可靠性極高,只要再完成高空實驗,這台發動機就可以上飛機了!”

  對於華夏來說,希望似乎是越來越渺茫的。

  聽到這裡,王顯國心裡一個咯噔。

  要麽就是一舉成功,F119表現出符合使用標準的性能,並且成為華夏航空業發展的一個裡程碑。

  而現在,F119,這台超越時代的發動就就在自己眼前。

  這樣的工作方式果然比自己單打獨鬥要簡單得多了。

  “沒有問題!新的TBC和Alloy C材料作用很大,所有的蠕變、高溫形變都在可控范圍之內!”

  而當時的他卻熱血上頭跟對方吵了起來,最後互相撂下狠話,一個說一定要造出WS-10狠狠打臉,一個說等著看606所的笑話等著看自以為是的“強國人”的笑話。
——
  然後,整整10年,自己都在被人看笑話。

  隨後,不到三個月的時間,WS-10S跟隨殲十改上天。

  但幸運的是,也就在這個時候,WS-10S項目成立。

  幾秒鍾後,電話接通。

  “林總,我是王顯國。”

  “F119通過地面測試,數據表現優異,高空測試預計順利。”

  “樂觀情況下,兩周之內,我們可以完成發動機交付!”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