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星火》第330章 搶人
  第330章 搶人
  (身體還有點反覆,再休息一天哈)

  德黑蘭攻略如同水下的一股暗流,沒有任何人還會把他拿到台面上來說,也沒有任何第三方勢力會不識趣地去探究其中不為人知的細節,哪怕是美方也是如此。

  他們只是靜靜地觀察著,保持著最基本的默契,只要不觸及到底線,就不打算立刻插手。

  畢竟,他們還需要德黑蘭這個“衝突源泉”來幫助他們維持在中東的存在,而他們曾經在那裡留下的某些跟“核”有關的把柄,也在警告著他們不要輕舉妄動。

  所以,有關通信和半導體行業的競爭陷入了一種詭異的沉默,除非等到製裁落地、底牌揭開,否則誰也不可能預料到最後的結果。
——
  而相反的,含能材料領域的競爭卻陷入了“熱戰”,美方可以說是不擇手段地在為自己所選擇的研究方向造勢,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裡,已經召開和即將召開的有關能源材料的峰會和討論會就多達十場,受邀研究人員也遍布世界各地。

  當然,他們並沒有小家子氣到跳過華夏不予邀請,實際上,南理工的全氮陰離子鹽團隊也受到了邀請函,邀請他們去參加次月將要在洛杉磯舉行的國際能源材料及電力、儲能材料會議。

  但對於要不要去參加,以胡炳春為代表的科研小組卻暫時拿不定主意。

  辦公室裡,胡炳春一邊撓著頭,一邊反覆研究著手裡的邀請函,良久之後,他才開口問道:
  “所以他們是真的打算要全力推全氮陰離子鹽了?這對我們來說倒是一件好事.不過,這種時候邀請我們過去,總感覺是沒安好心。”

  “你說,他們不會把我們騙過去,然後人扣在那邊就不讓回來了吧?”

  聽到他的話,副手劉祖良不由得笑了起來,回答道:

  “那倒不至於要是他們真乾出這種事情來,那也就意味著他們的學術信譽基本上跌倒谷底了。”

  “從今往後,再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機構、學者敢跟他們合作,也不敢再踏上他們的國土。”

  “他們所受到的負面影響將是巨大的——好不容易靠人才引進計劃穩定住的人才根基,估計就要徹底分崩離析了。”

  胡炳春讚同地點了點頭,嘖嘖兩聲後說道:

  “我其實也是這麽想的,他們應該乾不出來這種蠢事。”

  “但是吧,到底要不要去,我還真沒想清楚。”

  “按道理來說,我們是該去的,畢竟這次會議的陣容很強,愛達荷的雪瑞芙、帕爾杜比采的馬連科夫、英國NCC的布魯克他們都要參加。”

  “可以說,全世界范圍內最強的科研力量都會聚集在洛杉磯,這麽好的機會,我們不去交流交流實在是有點虧了。”

  “而且,據說這次還會公開全氮高壓法的技術細節,這一塊對我們很有參考價值。”

  “但是吧說要去,我又很猶豫。”

  “畢竟,我們雙方現在已經站在明顯對立的位置上了,我擔心,如果我們去了那邊,會被過度解讀成不好的東西。”

  “另一方面,我也真不想去給他們提供任何思路、任何幫助。”

  “真的是太難抉擇了.”

  對面的劉祖良同樣皺起了眉頭,思索良久之後,他才開口說道:
  “其實你擔心的第一個問題倒是沒有必要的,學術的歸學術,政治的歸政治,只要提前跟上級報備,他們不可能在這種事情上卡我們。”

  “尤其是這兩年,星火小組影響力越來越大以後,國內的學術氛圍已經肉眼可見地好轉了,那種以前的官僚主義思維,是可以不納入考慮的。”

  “至於第二點交流嘛,本來就是一個互惠互利的過程,不可能總是我們白嫖他們、總是我們摸著他們的頭過河,到了一定程度,我們總是要出點血的。”

  “相比起這兩條,我倒是更擔心另外一點。”

  “擔心什麽?你不是說安全問題不用考慮了嗎?”

  胡炳春疑惑地問道。

  “不是安全問題,我擔心的是他們拿我們造勢,從而攫取本來不屬於他們的科研資源。”

  “伱也知道,我們南理工的團隊目前是事實上在全氮陰離子鹽領域研究最深、成果最多的團隊,如果我們去參加了他們的會議,對全球科研圈子來說,會是一個明顯的信號。”

  “他們可以拿這一點來做文章,也可以扯虎皮作大旗,到時候,我們反而倒成了他們的墊腳石了”

  “嗯,確實有這個風險。”

  胡炳春忍不住又鬧了一把頭——跟許多搞科研的學者不一樣,他的發量尤其充沛。

  但這也不見得是好事,撓了幾次之後,他的頭髮已經亂成了一團,看上去頗有些不修邊幅。

  沒能立刻做出決定,會議室裡的兩人一時都沉默下來。

  這對他們來說並不是一個容易的選擇。

  從純粹科研的角度,他們都希望能去參加這場足以稱之為難得的“盛會”的學術會議,畢竟那裡聚集了那麽多的行業領先者,也許一個簡單的思維碰撞,就能給自己的研究帶來巨大的助力。

  但從“戰略科研”的角度,他們又都不願意去參加,因為他們也都知道,這次的會議,根本就不可能單純。

  足足過了五分鍾,劉祖良終於抬起頭,他看向胡炳春,試探性地開口問道:
  “要不然,打個電話問問領導?”

  “如果他們建議去,那我們就去唄-——我們自己在這糾結也沒意義啊!”

  “有道理。打!”

  “但是打給誰?直接打給陳果嗎?”

  聽到胡炳春的問題,劉祖良不由得也愣住了。

  按道理來講,他們項目組的上級是自然科學基金委,如果有什麽重大決策,也應該是請示委員會。

  但這兩年的時間裡,自然科學基金委的職責逐漸開始並入星火管理,他們的管轄權也事實上發生了轉移。

  當然,轉移的是科研本身的管轄權,行政從屬序列還沒有發生變化。

  也就是說,科研相關歸星火管,行政相關歸委員會管。

  所以,在這裡就出現了一個問題:
  這事兒到底是屬於科研相關,還是行政相關?
  兩人對視一眼,也懶得再討論了,既然拿不準,那就都打吧。

  於是,胡炳春立刻拿起了電話。

  他首先打給了委員會,而委員會的回答也極其簡潔:
  找陳果。

  於是,他又趕緊打給了陳果,說明情況之後,電話那頭的陳果還在猶豫:
  “這個事情確實有點麻煩,我可能要組織內部研討確認風險之後再給你們答覆。”

  “你們自己判斷不會有安全問題,但有些情況你們不了解,判斷也不一定準確,另外”

  “別去了沒什麽好去的”

  然而,陳果的話還沒說完,電話裡便傳來了一個模糊的男聲,而那個男聲很顯然是打斷了陳果。

  胡炳春連忙豎起了耳朵,他已經猜到了說話的人是誰。

  “別去了?為啥?”

  陳果的聲音有些疑惑。

  “沒必要去冒風險,萬分之一的風險也沒必要。”

  那個男聲變得清晰了一些,似乎是靠近了通話的話筒。

  “我看了他們的邀請內容,不就是全氮高壓法嗎?早就過時了的玩意兒。”

  “你跟胡總說,這種會,要開也是在我們這裡開。”

  “他們搞高壓法,那我們就搞化學法,保證比他們更有吸引力.”

  成都。

  掛斷電話之後,陳果好奇地看向陳念,開口問道:
  “我們真要自己搞一個峰會?你說的化學法是什麽意思?化學法合成全氮陰離子鹽?”

  “雖然我不是這個領域的,但是之前也讀過一些簡報,好像目前這個方向還很不成熟吧?”

  聽到陳果的問題,陳念微微點了點頭,隨後回答道:

  “自己搞一個峰會也只是一種可選項而已,並不是說一定要搞。”

  “但是當然,如果決定要做,我們也能做的起來。”

  “實際上,美方這次會議最大的吸引力就來自於他們的全氮高壓合成技術,幾乎所有受邀並且確定參加的機構和學者都是衝著這項技術去的。”

  “但我也說了,這項技術早就已經過時了,從本質上說,他們還是死抱著他們自己擅長的高壓物理方案不松手而已。”

  “如果我們能拿出其他方案來,一定能把老美狠狠踩下去。”

  說到這裡,陳念稍稍停頓了片刻,隨後繼續說道:
  “回到你的問題,化學法合成全氮陰離子鹽技術確實還不成熟,但是”

  “那不是因為我還沒出手嗎?”

  看著陳念臉上略有些“得意洋洋”的笑容,陳果也不由得覺得好笑。

  “所以你又是早就已經做好準備了?”

  “那倒沒有-——這次是確實沒有,不過,我知道這東西並不算難。”

  實際上,陳念這話說的並不是誇張。

  全氮陰離子鹽合成技術在2008年這個時間點還屬於難度最高的科研項目之一,但在15年以後,隨著南理工團隊第一次使用化學方法實現穩定合成,這個領域的科研難度就如同雪崩一般開始飛速下滑。

  而在經過一系列的發展之後,采用間氯過氧苯甲酸和甘氨酸亞鐵分別作為切斷試劑和助劑,通過氧化斷裂的方式進行室溫、低壓製取的方法也迅速成熟和完善起來。

  雖然陳念在上一世並沒有認真地去了解過這個領域,也沒有讀過相關的論文,但在基本原理和關鍵元素都已知的前提之下,結合他這一世所掌握的材料學知識,哪怕不需要系統的加成,他也有信心在一到兩個月的時間內摸索出全氮陰離子鹽的實驗室製備方法。

  更重要的一點是,全氮陰離子鹽這種特殊的產物,在使用化學方法的前提下,它最大的難度不是實驗的繁瑣性、也不是工藝的複雜性,而是實驗過程的危險性。

  為什麽國內研究速度最快的團隊來自南理工?
  還不是因為他們天生就是搞炸藥的,在處理爆炸物上尤其有經驗。

  不過,這個困難對陳念來說並不存在。

  他不需要真的去實驗室裡驗證自己的猜想,而是可以借助系統所提供的源點消耗指示,通過類似“思維實驗”的方式去排除錯誤選項。
——
  這並不會消耗他太多的時間,因為步驟基本上都是確定的,他需要做的,只是驗證某些環節的具體參數和流程而已
  看著陳念自信滿滿的表情,陳果也放下心來。

  思索片刻之後,他開口問道:
  “你估計大概需要多久,能完成第一次實驗室製備?”

  陳念在心裡估算了一下,開口回答道:

  “三周吧,在預留出冗余時間的前提下。”

  “好,那我們就還是按你說的,自己組織一次會議吧。”

  “我會盡快把消息放出,盡可能地把美國那邊的人搶過來.”

  對陳果做出這個決定,陳念也並不覺得有多驚訝。

  實際上,雖然他自己說出“要搞峰會”確實是有賭氣的成分,但從更高層的視角來看,這確實是華夏學術科研發展過程中必須要經歷的一步。

  我們必須要不斷發布成果、不斷組織交流、不斷利用峰會、會議的形式擴大自己的影響力,才能形成更廣泛的學術交流,並最終把華夏打造成世界學術科研的中心。

  而這一次,就是很好的機會。

  美方已經把前期的鋪墊工作做好了,我們只要順勢而為,拿出足夠驚豔的成果,就能把他們的桃子摘走。

  何樂而不為呢?

  想到這裡,陳念鄭重地點了點頭。

  思索了片刻,他又繼續開口說道:
  “會議的議程最好不要隻設置一個,把金屬氫想管你的議程也加入進去。”

  “目前設備已經完全準備就緒了,我估計,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雖然肯定出不了成品,但‘成果’,應該是能出一些的了。”

  “明白。”

  陳果點了點頭,在自己的筆記本上寫下了最新的日程。

  一個月的時間,將要發布兩項跨時代的嶄新技術的成果。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這似乎都有些不可思議。

  但陳果知道,在這個少年的面前,還沒有什麽事情,是不可能的.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