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星火》第265章 酒尚溫也
  第265章 酒尚溫也
  變循環發動機試製成功,也就意味著距離H-20首飛只剩下了最後一道關卡:
  整裝測試。

  在這一方面,陳念從來都不擔心國內工程師的水平。

  畢竟,雖然說“工匠精神”這個詞在他曾經生活過的那個時代已經變成了一個充滿嘲諷意義的負面詞匯,但在現在,它卻是實打實的對那些兢兢業業努力著的工人們的褒獎。

  要知道,這個國家的工人,那可都是為了一微米的差異,都能不眠不休地折騰幾十個日夜的狠人。

  你可以說他們強、可以說他們梗、甚至也可以說他們憨,但卻絕對不能質疑他們的水平。

  在沒有精密機械、沒有高性能計算機的時代,他們甚至可以靠自己的雙手和頭腦,達到與之相似的效果。

  他們所代表的,就是人力所能達到的極限。

  而現在也是一樣的。

  更何況,H-20的製造流程中已經引入了大量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有了這些東西的加持,他們只會把原本的工作完成得更好。

  帶著這樣的想法,陳念滿意地告別了陳果,離開辦公室,走向了H-20的整裝車間。

  時間正是下午三點,車間裡一片繁忙。

  此時的他在603所早就已經沒有了任何限制,如果他願意,甚至可以直接在把最核心的保密車間當自己家。

  唐長紅早就已經給他做好了身份,無論對外還是對內,都足以解釋過去。

  今天也同樣如此。

  陳念進入到車間之後,車間裡正在檢查著起落裝置安裝情況的工程師劉雪健注意到了他,於是連忙站起身來打招呼。

  “陳工,今天有空過來看看啦?”

  在他的眼裡,陳念是某兄弟研究所重點培養的天才少年,專門過來培訓交流的,保密權限極高,背後還有一些大佬的背景。

  在這種認知下,他對陳念一直都很客氣。

  當然,這種客氣裡本來還夾雜著一些淡淡的優越感。

  畢竟,“將門虎子”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的二代普遍沒太大的真本事。

  他一開始以為,陳念也是這樣的人。

  但沒想到,幾次接觸之後,他直接被陳念的專業程度鎮住了。

  再加上陳念隨手幫他們解決了幾個難搞的技術問題,現在他對陳念的態度,那可謂是真誠到清澈見底的敬佩。

  “是啊,聽說變循環發動機馬上就要運過來裝配了,我看看大家準備得怎麽樣了。”

  “哎,你你不用管我,做伱自己的事情就好了。”

  “我都那麽熟了,哪還用你招呼啊。”

  聽到陳念的話,劉雪健嘿嘿一笑,回答道:
  “你啥時候來都得招呼,這是規矩。”

  “上次你給我們說的那個鈦-鋁聯合鉚接製孔法,我們找老師傅去試了,嘿,你猜怎麽著,真牛逼!”

  “我們專門找了老鉗工師傅來測試,學過的沒一個說不好用的。”

  “劉時勇劉師傅你知道吧?他是我們這最資深的鉗工了,連他都說,能想出這種操作手法的,起碼也得是幾十年的專家。”

  “我跟他說是小年輕提出來的,他還不信,上次不是偷偷躲一邊看你來著嘛,你沒注意”

  陳念忍俊不禁地笑了笑,略帶調侃地說道:

  “你下次讓劉師傅直接來找我,說不定我們還能交流交流。”

  “當然了,我也就是紙上談兵,真讓我實操的話,恐怕連鉚槍都扛不起來.”

  實際上,陳念雖然沒有真正見過劉時勇,但這個名字他卻熟悉得很。

  這人從始至終,都稱呼自己是“一個普通飛機鉚裝鉗工”,但實際上,他卻是一個榮譽拿到手軟、項目經歷無數、甚至牽頭承擔了殲十改項目框架結構改型設計的大牛。

  自己之前提出的“鈦-鋁聯合鉚接方法”,其實就是在他的一部分研究成果上擴展出來的。

  不過在這個時期,劉時勇雖然能力出眾,但確實還需要更多的時間積累,也沒有拿出太多亮眼的成就。

  也難怪他還不敢直接找自己聊技術-——大概還是有一些“自以為是底層”的自卑吧。

  這麽想著,陳念又補充了一句:
  “我不是開玩笑的哈,改天你找個機會跟劉師傅說一說,讓他有空找我聊聊唄。”

  “H-20後續的組裝工作很複雜,他作為領頭人,也要心中有數。”

  “要是有什麽困難,我能幫一把就幫一把.”

  “有你這句話就足夠了,陳工!”

  劉雪健的神情一振,停頓片刻之後,他又不好意思地笑了起來。

  “你別說,陳工,我們這還真遇到了一個小麻煩。”

  “你要是現在有時間,就一起幫著看看?”

  劉雪健的神情裡透露著一絲赧然,語氣也有些不易察覺的愧疚。

  搞什麽,人家是來學習的,結果學了一個多月,什麽東西也沒帶回去,反倒是自己這邊薅了不少“技術羊毛”。

  這還算交流嗎?

  純粹是技術扶貧吧?
——
  或許本來他就是來技術扶貧的,只不過是為了讓603所面子上過得去,才取了個這樣的名字罷了
  陳念微微點了點頭,開口問道:
  “什麽麻煩?是組裝流程上的嗎?”

  劉雪健搖了搖頭,回答道:
  “不是組裝流程,是材料問題。”

  “我們之前測試過H-20的起降系統,發現現在的起落架,如果是用在其他戰鬥機、甚至其他民航客機上都是夠用的。”

  “但H-20不一樣,H-20因為特殊的機體設計,降落時進近速度比較快,落地衝擊力也相對較大。”

  “如果仍然按照以往的設計思路,起落架應力集中現象會比較明顯。”

  “這麽一來,起落架的壽命會大幅縮短。”

  “本來這也不算是什麽大事-——最多就是定時更換起落架易損件就好了。”

  “但H-20的起落架倉和彈倉存在機械結構上的互用,估計後期維修會很麻煩。”

  “所以我們就在想,能不能有什麽方法,一勞永逸地解決這個問題。”

  “這幾天我們下班了都在研究這事兒呢.陳工,我覺得你挺有想法的,要不也一起看看?”

  陳念撓了撓頭,語氣有些疑惑地問道:

  “這玩意兒還需要討論?”

  “這問題不是直接用抗疲勞技術體系解決的嗎?”

  “表面質量改進技術、表面強度增強技術、結構件棱邊光整技術.哎?你們不知道?”

  看著劉雪健一臉懵逼的表情,陳念突然反應過來。

  好家夥,這套體系難道還沒出現嗎?
  不對啊!
  無應力集中抗疲勞技術體系不是趙振士在2003年左右提出的概念嗎?
  到現在,沒幾天時間就要進入2007年了,難道改進型300M鋼材還沒出現?

  他趕緊停下了話頭,轉而問道:
  “現在起落架是用的300M-2型鋼嗎?”

  “沒有啊!用的事300M鋼啊。”

  劉雪健滿頭問號的回答道。

  怎麽回事?

  明明自己已經算是這方面的專家了,可是陳念提的那些概念,自己怎麽完全沒聽說過啊。

  看著他的反應,陳念的心裡咯噔了一下。

  臥槽。

  還真是。

  自己所說的這些技術,應該是410所在09年才提出來的概念。

  在此之前,國內的抗疲勞技術一直是靠趙振士在撐著——而且已經逐漸呈現出不夠用的趨勢了。

  畢竟,300M鋼的氫脆問題其實一直都是沒有得到妥善解決的,要到2012年光飾工藝發展成熟之後,才慢慢地有了應對方案。

  自己之前確實是先入為主、把兩件事情記混了.
  還好!

  還好今天來逛了一圈,要不然,這麽重要的一個工藝缺陷,還真就讓自己給漏過去了。

  想到這裡,他趕緊說道:

  “這個問題不是個小問題,還好你們提出來了。”

  “不然的話,後續再想要優化會很麻煩。”

  “要解決,就要從鋼材上解決。”

  “300M鋼在應力集中和氫脆問題上都有很大缺陷,是需要優化的。”

  “這樣,你向上匯報一下,去西工大找趙振士教授、去410所找何琛理教授,讓他們盡快趕到材研所,準備300M鋼優化項目。”

  “這東西技術不算難,我們需要的是有經驗的工程師牽頭。”

  “順利的話,兩三周的時間,就能徹底解決問題了。”

  “兩三周?夠了嗎?”

  劉雪健驚訝地看著陳念,有些不敢相信地問道。

  他知道陳念的背景強大,也知道他技術實力過硬,但說出這種話,仍然是讓他感覺有些托大了。

  陳念自信地點了點頭,回答道:
  “放心吧,你先匯報,後續我也會去打招呼的。”

  “在材料問題解決之前,你們先專心解決工藝問題。”

  “至於能不能行.就看我們的吧。”

  說吧,陳念告別劉雪健轉頭離去。

  他現在一點時間也不想耽誤。

  只有盡快解決鋼材的問題,才能讓H-20,以最完美的姿態降生.
  幾個小時之後,西工大的趙振士首先趕到了西材研所。

  一進到實驗室裡,在見到負責材研所工作的郭琦的第一時間,他就立刻忍不住開始吐槽道:

  “老郭啊,老郭!”

  “你老師跟我說,這任務是不是從你們這邊下來的?!”

  “兩周的時間,讓我們搞完300M鋼的抗疲勞優化項目,這不是純扯犢子嗎?”

  “我的無應力集中項目都搞了多久了?快小20年了啊!”

  “現在的成果,也就是300M鋼而已!”

  “你要我兩周的時間再搞一個突破性的優化出來,你覺得可能嗎?”

  看著趙振士怒氣衝衝的表情,郭琦苦笑了一下,正打算要回答,但沒想到,對方卻一擺手製止了他,繼續說了下去:
  “是,我知道這次何琛理也參加,我也知道他們410廠最近搞的項目有一些進展,但那也是理論進展而已啊!”

  “咱們搞材料的,最重要的是什麽?”

  “工藝啊!”

  “一次成功的實驗都沒有,數據都是理論上推出來的,你說有啥用?”

  “真有那麽簡單,材料學發展還會那麽困難嗎?”

  “真的,老郭,你現在地位高了,你得幫我們說說話啊。”

  “我不是不想報效國家,我也想咱們的戰鬥機性能越來越好,但有些事情,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決心要大,但也要尊重客觀事實吧?”

  一番話劈裡啪啦地說完,郭琦聽得又是好笑又是無奈。

  他把趙振士讓到了沙發上,倒上一杯茶之後,才開口說道:
  “老趙啊,我說你這個人,就是性子太急。”

  “這事情吧,我還是剛才聽你說了我才知道,跟我們材研所可是一點關系都沒有。”

  “不過,你說這一大段話,我也聽出了些問題來。”

  “你剛才說,這次的項目,是跟飛機有關的?”

  趙振士立刻點頭,回答道:
  “那可不是嗎?H-20項目嘛!起落架疲勞那事兒!”

  “哦那我明白了。”

  郭琦的臉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趙振士滿臉疑惑地看著他問道:
  “你明白了?明白什麽了?”

  “當然是明白這個項目為什麽存在、又要怎麽做咯。”

  “啥?你頭昏了啊?你都不知道這個項目從哪來的,你就知道怎麽做了?”

  趙振士莫名其妙地問道。

  他仔細地審視著郭琦的表情,試圖從他的臉上找到一絲虛偽的線索,但很顯然,他根本就不可能找到。

  於是,他也不由得猶豫起來。

  難道,真的是自己誤解了上級的意思?
  難道這項目是真的有背後的說法?

  他趕緊追問道:

  “老郭,你快給我透透底,這到底是怎麽回事?”

  “我透不了,我不知道項目的具體細節。”

  郭琦搖頭回答,隨後又繼續說道:

  “但我大致能猜到這事兒的源頭在哪。”

  “而且,我還知道,這事兒應該找誰解決。”

  聽到他的話,趙振士精神大振。

  “老郭,你意思是,這項目有門兒?!”

  “何止有門兒我就實話跟你說吧,這種類型的項目,就沒有搞不定的。”

  “???為什麽?你是說,這項目的成果已經出了,就是白送給我們刷資歷的?”

  “那倒不是,你剛收到消息,我估計還沒那麽快出成果。”

  趙振士不由得有些喪氣。

  “合著還是要慢慢搞唄?”

  “是得慢慢搞不過,這個慢慢,可能跟你理解的有點不一樣.”

  “這麽著吧,你先在這坐會兒,晚點我打個電話問問,就知道結果怎麽樣了。”

  “晚點?晚點是多久?”

  趙振士趕緊追問道。

  郭琦抬頭看了一眼掛在牆上的鍾,回答道:
  “過兩個小時吧。”

  “為啥?”

  “.你不看時間的嗎?現在是飯點!”

  “再怎麽急,也得等人家吃完飯吧?”

  “我估計啊,等他吃完飯,你的問題,也差不多該解決了.”

  一個小時後,果然如郭琦預料的那樣,吃完飯的陳念把電話打到了他這裡來。

  “哎,小念啊,是說300M鋼的事情對吧?”

  “嗨,這不剛跟趙教授聊完嘛,還想著一會兒過了七點再給你打電話呢。”

  “飯吃了沒有?不用那麽著急啊,這事兒稍微放一放.哦,文檔已經發過來了?”

  “行,明白了,那我跟他說。”

  “好,好,聽你的。”

  “行,那就這樣吧。吃飯別那麽急,注意身體哈。”

  “過兩天來所裡看看啊,咱們也好久沒敘敘了”

  “那就這麽說定了,你先休息,掛了哈!”

  電話輕輕掛斷,郭琦看向一旁木然的趙振士,開口說道:
  “技術文檔發我了,一會兒轉給你。”

  “應該沒什麽大問題——後面,你只要牽頭去試製就行了。”

  “你意思是,技術改進的文檔,已經出來了?!”

  趙振士愣愣地問道。

  “是啊,不然呢?”

  聽到郭琦的回答,趙振士徹底沉默下去。

  此時此刻,他的心裡百感交集。

  什麽玩意兒?!
  你擱這跟我玩溫酒斬華雄呢??
  一頓飯的功夫,我研究了二十年的沒搞出來的成果,就讓你給搞出來了?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