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星火》第403章 精準而優美的新材料
  第403章 精準而優美的新材料

  告別了郭琦,陳念迅速回到了自己的住處。

  他怎麽也想不明白,這件事到底是怎麽發生的。

  當然,在以往,他也遇到過系統需求源點數量迅速下降的情況,但沒有任何一次下降的幅度能達到這麽誇張的程度。

  從上千點,一次性降到兩位數。

  毫無疑問,這代表著在華夏內部、在陳念能夠獲取的范圍之內,有關第一壁材料的技術已經取得了重大突破。

  並且,這個所謂的突破,很可能不僅僅是停留在理論層面,而是直接變得“可用”了。

  搞什麽.
  火絨小組才剛剛組建起來一個多月,問題就已經解決了?

  這事兒整體都透露著荒誕,但似乎又挺合理的.
  畢竟,這玩意兒也不是只有自己一個組在研究。

  理論上說,任何一個組、任何時候都有可能取得進展。

  但問題是,這玩意發生得有點太突然了.
  陳念這段時間並不是沒有關注第一壁材料的理論進展,不過在他的印象裡,國內的小組似乎距離真正的成果,都還有不小的差距。

  所以到底是誰?
  他立刻打開arXiv,在上面搜索有關第一壁材料的內容,但結果卻只有前段時間美國發布的在鎢合金方面的成果。

  很顯然,這玩意兒是不可能把系統的源點需求降低到12點的。

  陳念眉頭緊皺,他拿起電話打給了陳果,在接通之後,立刻開口問道:
  “陳教授,你能幫我拉一份國內在做第一壁材料的小組清單嗎?”

  “如果可以的話,最好是把范圍擴大,涵蓋所有與耐高溫、抗輻照材料有關的小組。”

  陳念的表達很嚴謹,這樣的要求,實際上還是基於材料學研究中的隨機性。

  你不能保證每次做出來的東西都與預期相符,很可能你只是想搞一個廉價抗磁材料,但最後燒出來的卻是室溫超導體呢?
  當然,單純地想搞一個耐高溫材料,結果卻因為孿晶界或者晶界結構發生某種不為人知的變化,搞出了輻射修複性質的抗輻照材料來,也不是不可能的。

  所以,把所有相關小組全部納入進來是最保險的排除方法,雖然可能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但至少可以避免錯漏和誤判。

  聽到陳念的話之後,陳果並沒有在第一時間搞懂他的意圖,而是下意識地問道:

  “火絨目前的人手不夠用嗎?”

  這話一說出口,陳念倒是不知道該怎麽回答了。

  說自己想要找一個有可能已經做出第一壁材料的小組?

  沒有信源的情況下,這種信息還是不要隨意散播,避免不必要的干擾。

  於是,他只是回答道:
  “不是人手不夠用,我想要吸納一些新的信息-——對,還要麻煩伱幫忙收集這些小組最新的成果,統一匯總後交給我。”

  “那估計數量不會少啊。”

  陳果回答道。

  “沒關系,我們慢慢看。”

  聽到這話,陳果也不再多說,而是迅速跟陳念確定了時間,預計在三個小時之內把名單給到他。

  放下了電話,陳念深深地吐了一口氣。

  在某種意義上,材料學果然還是最能體現一個國家“國運”的科研領域了。

  很可能僅僅是因為一個偶然的隨機事件,整個國家就會在極短的時間內實現跨越性的發展。

  第一壁材料如此,也許常溫超導材料也是一樣?
  如果沒有自己提前做出金屬氫材料的工業製法的話,會不會有一天,在某個契機的推動下,國內的科研人員會搞出更好的東西?
  也不是沒有這個可能啊。

  陳念的心裡閃過一絲遺憾,但瞬間又清醒過來:

  有些看似偶然的東西,其實也許並不是偶然。

  如果沒有前期諸多關於耐高溫材料的嘗試,恐怕再過十年,這樣的“運氣”也不會出現吧.
  想到這裡,陳念的心再次定了下來。

  雖然人類科技發展的過程中確實存在許多的偶然性和隨機性,但綜合來說,它還是遵循著一套固定的、特有的規律的。

  自己所造成的擾動很大,但也不至於大到會讓人類進入類似於“異星歧途”那樣的黑色幽默劇情裡的程度。

  這一次的事件到底是什麽性質,等陳果反饋出清單、找到那個“天賜的材料”,答案就會揭曉了.
  陳念思索片刻,最終還是系統裡花費12原電腦解析出了第一壁材料的全部技術。

  這次的信息傳遞過程並不漫長,僅僅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他的腦子裡邊已經清楚地呈現出了所有有關這份材料的信息。

  而當那一串化學式出現在他的眼前的時候,他居然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不,材料的製法並不簡單。

  恰恰相反,它極度複雜——但又極度富有“指向性”。

  先要使用鎳、鉻、鈷、鐵元素製成已經被驗證性能良好的Cr9FeCoNi高熵合金,然後將其與用氣象沉積法制備的石墨烯通過原子層沉積法進行化學鍵鍵合,最後再以熱等靜壓工藝將硼氮化硼對前期所得的複合材料進行表面處理。

  別說後續步驟,光是高熵合金的燒結處理,就涉及到極大的不確定性。

  在上一世,陳念曾經聽過一個非常經典的案例,一個實驗室裡,有個兄弟做了6年的實驗,燒了1500爐還多的材料,終於固定下一個相對穩定的參數,馬上就要出成果了,結果有一天再去實驗室,發現無論如何都再也燒不出來同樣的東西。

  查來查去查了整整兩周,才終於發現,是師兄動了馬沸爐的氣嘴,導致熱均勻性受到了影響。

  這個例子還是可理解的,更誇張的是,有時候同時放入爐中的樣本數量,也會影響最終的結果。

  這你找誰說理去?
  所以說,工藝本身絕對是複雜的,之所以說它具有“指向性”,則是因為,這份材料就是極為單純地綜合了所有單一成分的優點。

  高熵合金複雜晶體結構導致的大量原子配位和晶格缺陷所帶來的熱穩定性和抗形變能力,石墨烯的單層結構和高度二維性帶來的損傷修複能力,硼氮化硼本身的抗輻照能力.
  在這樣的組合之下,這種高熵合金-陶瓷複合材料所能達到的耐高溫、抗輻照性能,都遠遠超過單一材料所能發揮的極限。

  果然是天才的設計,同時也是通天大運的成果。

  陳念感慨的搖了搖頭,轉身走進了洗漱間。

  忙了一天,也該泡個澡休息休息了
  兩個小時的時間一晃而過,陳念剛剛洗漱完,就收到了陳果反饋的清單。

  多達400個以上的清單讓陳念眼花繚亂,但好在一個月之內有新成果發布的小組沒有超過20個。

  選定了這些小組,陳念開始逐條審視。

  他第一步做的,就是排除掉在arXiv上已經發布過預印本,自己已經看過了論文的那些。

  一番操作之後,剩余的小組只有9個,無一例外,這些小組的成果都沒有系統性的闡述,只是在剛剛的收集過程中,給相關人員做了些簡要的介紹。
    不過,哪怕僅僅是簡單的介紹,陳念還是一眼就找出了他想要的答案。

  “一種具有耐高溫、抗蠕變、抗輻照性能的新型高熵合金材料,目前仍處於驗證階段,對抗輻照性能並沒有實際試驗結果支撐.”

  再一看小組名,不出所料,正規軍。

  中科大輻照誘變與材料計算實驗室,吳濤的小組。

  雖然陳念沒有跟他有過太多的接觸,此前星火也沒有跟這個實驗室進行過直接合作,但吳濤在抗輻照材料領域的地位,還是不容置疑的。

  上一世,他獲得的一系列獎項在同行中算是極為耀眼的級別,而這一世.他的進展似乎更快了?
  沒有過多猶豫,陳念立刻打給了陳果,訂好了去往AH的行程。

  這一次的見面,對EAST項目來說,應該是意義重大。

  它至少可以把整個項目的進程加快6個月以上,而如果從“人類掌握核聚變”這個歷史進程來說,更是不可估量
  而與此同時,中科大材料實驗室,吳濤坐在自己的辦公室裡,手裡拿著的事最新的XRD測試結果。

  對面的助理滿臉興奮,一邊手舞足蹈,一邊匯報著最新的進展:

  “.這就是我們要的數據,你現在看到的是XRD圖,後面還有sEM和XRD的聯合表征相,全部都跑完了,可以說,跟預期完全相符。”

  “測試的結果也很好,耐3400度高溫,抗蠕變性能比現在常用的幾種材料還要優秀。”

  “可以說,這玩意兒已經保底是個新型耐高溫材料了,就是成本太高,想要大規模應用在航空航天領域,估計還是不如之前星火小組的幾個成果。”

  “但這不重要,我們得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問題,現在正式生產力爆發的臨界點,等常溫超導材料鋪開、核聚變誕生之後,新材料的成本會直線下降。”

  “它的意義絕對不至於‘實現核聚變’本身,當然,光是這一點,其實也足夠了”

  聽到他的話,吳濤沉穩地點了點頭,隨後開口問道:
  “EAST那邊,聯系好了嗎?抗輻照實驗什麽時候可以開始?”

  助理搖了搖頭,回答道:

  “已經聯系過了,但是具體的日程安排還沒確定。”

  “現在我們能使用的設備只有之前從EAST項目淘汰下來的HT-7,但排期至少要排到兩個月之後我覺得,我們可以先發個預印本佔個位?”

  “這有什麽好佔的!”

  吳濤有些好笑地回答道。

  自己這個助理的那點小心思他其實是門清的,不就是覺得做了那麽久,好不容易出成果了,得趕緊公布一下,滿足一下自己的成就感嗎?

  這種心理其實是無可厚非的,畢竟這幾年的時間裡,組裡受的苦也確實是夠多了。

  熬夜加班沒有假期那都不是事,更痛苦的是精神和心理上的折磨。

  你永遠不知道未來到底在哪裡,也不知道自己的選擇到底有沒有意義。

  眼看著同一個班出來的同學都已經走入了社會、拿到了不菲的收入、開上了豪車、過上了人上人的生活,而你卻還苦哈哈地一天到晚泡在實驗室裡,別說小年輕們心裡有落差了,哪怕是早就已經功成名就的自己,其實也是有些氣悶的。

  更關鍵的是,這幾年的時間裡,大環境也在變化。

  科研人員的待遇不斷提升,經費一年比一年高,以前還能罵兩句官方、給自己找點安慰,現在呢?

  人家確實已經做到位了,再搞不出來,那就真是自己的問題了.
  所以,這份新材料對實驗室來說,真的就是救了命了。

  也難怪大家對成果的發布都是迫不及待呢。

  不過,作為一個成熟的學者,對帶自己的成果還是要謹慎一些。

  於是,他繼續說道:

  “這份材料最重要的特性還是在於抗輻照部分,所以在性能驗證之前,我們還是要謹慎一些。”

  “不過,兩個月的時間確實太長了.這樣吧,我去找找人,看能不能要到機時,在有結果之前,你們先老老實實地待著,繼續去做優化。”

  “這東西意義多大不用我說,我希望我們一拿出來,就是成熟可用的東西,就能直接用在EAST項目上,明白嗎?”

  聽到他的話,助理無奈地點了點頭。
——
  反正也不差那麽點時間了,等著就等著吧。

  他收起了桌上散落的文件,打算回到實驗室繼續去燒爐子,但也就在這時,桌面上的電話卻突然響了起來。

  對面的吳濤接起電話,在聽到對面的第一句話之後,表情迅速變得嚴肅起來。

  “.是,我是。”

  “不用驗證了?這怎麽可能!”

  “啊明白了明白了。什麽時候?”

  “好,明白,我們會準備好的。”

  “確定嗎?我們自己還沒有太大的把握.”

  “好,那就這樣!”

  掛斷了電話,吳濤看向仍然站在一旁的助理,臉上露出了一個釋然的笑容。

  “問題解決了。”

  他開口說道。

  “解決了?HT-7批下來了?”

  吳濤搖了搖頭,回答道:

  “不是批下來了.應該說,是歸我們了。”

  “星火小組拿到了我們的信息,他們認為這份材料就是最終解決方案。”

  “所以,從今天起,HT-7的其他測試工作全部暫停,撥給我們使用。”

  “在未來一個月之內,所有部門都會配合我們,全力優化新材料!”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