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戰爭領主:漢化龍裔》第69章 ,習慣性防守反擊,李帝的演義情節
  第69章 ,習慣性防守反擊,李帝的演義情節

  只要匈奴敢下馬攻城,大漢邊防大軍就能有足夠的反應時間,調取大量兵力攔截在匈奴進犯大漢疆域的必經之路上,讓匈奴們寸步難行。

  而疏勒城的地理位置也很特殊,雖然城不大,大漢邊防將士也不多,也不像玉門關一樣, 死守著進入中原的要道關隘,不攻破就無法踏足中原。

  但疏勒城特殊就特殊在,他如同門衛大爺一樣,坐落在通往塞外的一處峽谷通道外側。

  匈奴是可以對疏勒城置之不理,直接略過疏勒城,去攻打中原門戶的玉門關,或是從其他的小道窗口,翻牆越嶺潛進中原腹地。

  但對疏勒城置之不理的結果就是,疏勒城如同腿腳不便的守門大爺一樣,雖然攔不住匈奴大軍進犯中原大漢。

  但疏勒城的大漢邊防將士,完全可以在匈奴闖過去之後,慢手慢腳的將從中原通往塞外的峽谷要道這處大門,給慢悠悠的關上堵上,順帶叫來大量大漢邊軍支援,以逸待勞等著匈奴大軍返程回家。

  自從秦始皇起了修建長城這種邊防策略之後,塞外的匈奴等遊牧民族,如果想進攻大漢中原腹地,搶劫中原大漢時。

  從哪裡攻打進來中原,那匈奴們返回塞外的時候,也就必須從哪裡原路回家。

  這些匈奴大軍如果想要繞路回去塞外, 除了需要繞四五倍的距離路程與耗費大量的時間外, 還需要面對大漢邊防將士的圍追堵截, 以及踏上另一支塞外遊牧民族的勢力地盤,被黑吃黑的風險。

  要知道, 歸程時的匈奴大軍,除了兵力會遠比出征時少很多之外,匈奴還將攜帶著他們一路搶掠自中原大漢的海量物資與女人。

  人少貴重稀缺物資又多的匈奴返程大軍,對於塞外那些同樣缺衣少糧少女人,各種生活用品都稀缺的遊牧民族來說,無疑要比他們親自去攻打大漢,掠奪中原物資要來的簡單,風險損失也沒有那麽大。

  遊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注定他們的人口流動性太高,勢力歸屬感太低,且普遍是以家族勢力作為主流。

  塞外遊牧民族的政權,也都是類似周天子的諸侯聯盟。

  今天好的跟親兄弟一樣,明天可能就突然翻臉,半夜提刀來殺你族男人,搶你族的女人與各種物資。

  所以對匈奴等前來中原大地搶掠的遊牧民族來說,繞路回家所需要耗費的時間,精力,物力與人力,沿途歸家的風險,都是太高, 太不劃算。

  尤其是,塞外遊牧民族,經常喜歡在秋收前後, 跑來中原搶掠物資。

  進攻的路上耽擱耽擱,返程回家時又要繞蘊含高風險的遠路,可能等他們成功返回家裡時,要麽老婆早抱著孩子跑了,要麽被別的遊牧民族勢力趁機偷家搶走了,要麽就是家裡米糧耗盡餓死凍死了。

  誰回家的時候,不是怎麽近,怎麽走?
  早點到家,見到老婆孩子後,出門在外的心中擔憂才會放下,才有閑余心情向家人炫耀自己出門一趟的豐厚收獲?

  尤其是如果匈奴從中原回程的時間太晚,沒能在大雪封路之前返回塞外,別說他們家裡的老婆孩子了,他們這些兵強馬壯的匈奴大軍,就算是大漢邊防放著不管,他們都要凍死不少人。

  要是再加上大漢邊防將士的圍剿,來時的十萬匈奴大軍,能成功返回塞外老家的,怕是不超三四千人,更甚至是被大漢邊防將士全滅,也不是沒有先例。

  可以說,東方炎黃華夏文明,也是從這裡,經由塞外遊牧民族歷年的侵擾掠奪,才慢慢養成了防守反擊的民族習慣與特性。

  沒辦法,東方的國土疆域佔地太廣,雖然平原耕種文明養出了大量人口,積攢了大量物資。

  但誰家也不會,經年累月養超量的邊防將士,只為了防守不知道幾年才會有一次的塞外遊牧民族進攻。

  塞外進入中原腹地的通道要道,有十幾處,每處起碼都要布防三萬邊疆守軍,才能依靠城牆關卡,擋下塞外遊牧民族動扎十數萬騎兵的進犯,這就需要三五十萬長期脫產的全職軍士。

  經歷過數次財政赤字與邊軍勢大的叛亂之後,中原的歷代政權就慢慢學會了,怎麽使用更省力,也更為高效安全的防守辦法。

  修長城,邊防崗哨與守疆邊軍聯防攜守,我中原是攔不住你塞外遊牧民族,逮個縫就鑽進中原強吃強喝,但我能攔住你回去呀。

  以前是三萬大軍各守一處要道,現在是六萬大軍,配合少量零星的邊防哨兵,協防三處要道。

  需要防守的地方多了,能夠隨時調動支援的兵馬也多了,但是同一時間需要維持的邊疆軍士規模少了,耗費的物資也少了。

  而現在,被匈奴大軍圍困準備強打攻城的疏勒城,就是如此的特殊,可以放任不管,但對匈奴大軍帶來的後患卻是無窮的。

  而且疏勒城的四周大都是些黃土高坡,黃沙戈壁,連顆草都輕易見不到,更別說是什麽樹木了。

  沒有樹木,也就意味著匈奴大軍無法就地建造攻城器械。

  沒有草,也就意味著他們人手兩三騎的坐騎,馬,無法就地吃草。

  十萬匈奴大軍,是人多勢眾,但既然是打算來中原搶劫了,那當然是去時輕車簡行了。

  別說他們隨身攜帶的補給,大概也就跟李帝等人差不多三五天不超一個月的補給量。

  補給食物本就不多,人吃馬嚼,無法及時獲得食物補給的話,匈奴的十萬騎兵大軍,根本堅持不了多少天。

  種種的因素,都對想要進攻大漢疆域的匈奴大軍,十分的不利,萬分的難受。

  至於騎兵攻城,那更是開玩笑,十萬騎兵,還不如訓練有素,裝備齊全的三萬持盾步兵來的有用。

  人手都是騎兵的匈奴,騎馬參與攻城,除了能讓他們發起進攻時與撤退時,較為迅速之外,對他們抵禦城牆上,大漢邊防將士發起的防守反擊,並沒有任何作用。

  騎馬站在起碼八米九米的夯土城牆下,與城樓上的大漢守軍互射?

  是嫌死的不夠快?
  衝到城樓下,射一波箭矢,在再跑回去?
  你匈奴會射,難道城牆上的大漢邊防將士就不會躲,不會擋了?
  既然是攻城與守城,那在天時與地利這方面,肯定是守城的大漢邊防將士們佔據絕對優勢,依托城池的防禦工事防守,肯定要比毫無遮攔的匈奴騎兵強出沒影。

  匈奴們遊走騎射,除了能為城牆上的大漢邊防將士,免費送箭矢之外,只要你匈奴大軍不派人登城,這一切又有什麽意義?
  人孔明還需要草船才能借箭,你這些匈奴到好,生怕城牆上的大漢邊防將士箭矢不夠用,啥計謀與策略都不用,就自發勤快的往城裡送箭矢。

  匈奴大軍能夠使用的攻城方式,除了派少量騎兵圍困疏勒城,其余騎兵大部隊四下侵掠周圍的村莊獲得補給之外。

  就是用匈奴的人命,去運土填平城牆,這一種高效快捷,但會大量損失兵源的笨方法。

  那麽,請問,運土填平一座八米九米的城牆,寬能容納兩騎並肩馳騁的三米寬三十度緩坡,需要多少方土石?

  六米寬三十度緩坡,又需要多少土方?
  十萬匈奴大軍,不吃不喝不休息,又需要多少時間?
  運土填城,肯定無法四面城牆都填,工程量太大,匈奴都集中一處運土填城了,城牆上的大漢守軍又怎麽會無動於衷?
  集中兵力防守匈奴運土填城的城牆段,面對專心騎馬運土填城的匈奴騎兵,城牆上的大漢邊防將士,那跟面對會移動的匈奴人形箭靶有啥區別?

  所以,不到萬不得已之境,匈奴大軍也是不願意采用這種方式攻城。

  說是出門去中原大漢搶劫去,結果剛一出家門,還沒到地頭呢,人就要死個十分之一甚至是更多。

  換誰,誰願意去冒這種風險?

  都是腦袋別到腰上,出門做大事的匈奴兒郎。

  我可是聽你說能出門掙大錢,才帶著家族年輕後輩,跟你出門走一趟的。

  尊敬你,叫你一聲領隊可汗,結果你可倒好,剛出門什麽財物都還沒見到呢,你就先叫我去送死,還是這種毫無意義的送死。

  誰家裡都是有好幾張口在嗷嗷待哺,背負一家老小的責任,我死了,家裡人那就徹底沒活路了,到時候老婆跟別人睡,自己孩子不給你燉了就算好的了。

  誰願意?
  不信你試試,叫上同村出門打工,許他十萬八萬的工資,但是帶出家門離開老家。

  來到人不熟地不熟的地方後,跟他說想掙這十萬八萬的工資,需要他先借給你百八十萬的啟動資金,或者是先割條腰子,你看看會不會有人火氣大,當場抽你?

  眼下疏勒城已被匈奴大軍給團團圍住,李帝等人的處境就變得十分危險了。

  被包圍的疏勒城,暫時還不用怎麽擔心,反正只要城牆守軍不投降,一時半會兒的匈奴大軍也攻打不下來。

  反而是距離匈奴大軍太近,又身處荒野無處躲藏的李帝等人,將隨時面對被匈奴大軍發現追殺的危險。

  不止是李帝最先想到的是找個地方躲一躲,就算是那三名大漢哨騎也同樣如此。

  五十多人,面對十數萬的匈奴大軍,無疑是相當於雞蛋碰石頭。

  荒郊野外的,面對匈奴大軍的衝鋒與騎射,估計匈奴的一輪攻擊都過不完,李帝他們就都要死絕。

  隨著派往另一處探查的大漢哨騎返回,確認了疏勒城的現狀,以及匈奴大軍的大致人數之後。

  那位大漢哨騎隊長,就打馬調頭,招呼李帝等人跟他鑽進一旁的山溝小道之中。

  專挑那些不方便騎兵通行的道路,找到一處隱蔽的山坳躲避匈奴大軍的探哨。

  一路心驚膽戰的跟隨大漢哨騎,來到這出處暫且還算安全的隱蔽山坳,李帝在路上思索良久。

  疏勒城是肯定要進去的,哪怕它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都將會是一座孤城,那也要比他李帝帶人身處荒郊野外,強出邊際。

  畢竟在荒郊野外,他帶著一眾璃月領的兩條腿將士,一但被匈奴發現,那肯定是跑不過匈奴大軍四條腿的騎兵追殺。

  那麽,現在他所要面對的問題,就是該怎麽進城了。

  心中初步有了打算的李帝,獨自找到那位大漢哨騎隊長。

  “這位大漢將軍,眼下疏勒城被匈奴大軍團團圍住,你看咱是不是先派人去後方的駐邊大軍通知一下,將匈奴進犯的情報消息傳遞給後方?”

  其實李帝說這句話的意思,是為了表明自己的立場,你看我這是不是在為大漢考慮?

  我們是自己人啊……

  消除大漢哨騎對於他李帝等人的猜忌與顧慮,進一步增加大漢哨騎對自己等人的信任度,並為他接下來的打算做些鋪墊。

  其實就算李帝不說不提醒,在將李帝等人引到這處隱蔽山坳後,大漢哨騎隊長就打算派人往後送信去了。

  而李帝表達立場的這番友善話,也是讓大漢哨騎隊長看待他的戒備目光有了一些緩和。

  大漢哨騎隊長回頭,向之前那位經常打頭探路的大漢哨騎打個招呼之後。

  就見那位大漢哨騎,立即打馬向著李帝等人來時的方向,快馬加鞭的抄小路去向後方駐守玉門關的大漢邊防駐軍,匯報匈奴大軍進犯,疏勒城被圍的緊急情報。

  “你不錯,雖然生長於異域番邦,但並沒有忘記自己的根在哪裡!我叫耿賀,扶風茂陵人士,說起來我們還算是半個老鄉……”

  李帝一路上的主動親近表露善意,終歸是帶來了好的結果。

  大漢哨騎隊長的態度改變,主動說出自己的姓名與籍貫,並嘗試與李帝扯關系套近乎,其實也不光是李帝之前那句話的原因。

  而是他自遇見大漢哨騎之後,這一路上的所有表現,一點一滴積攢起來的微不足道信任感。

  想要博取一名陌生人的信任感,其實是很難的,尤其是在這種匈奴大軍進犯的情況之下,面對神經敏感的大漢哨騎,那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總算是贏得大漢哨騎隊長的初步信任,李帝也才算是可以講出他心中盤念許久的策略。

  不過在與大漢哨騎隊長做進一步溝通之前,李帝與哨騎隊長兩人,還是各自先派出了值得信賴的手下,前去放哨偵查匈奴大軍的動向。

  不同於手下人多的李帝,接連派出由招募伍長帶領的一陣三人,去各個方向偵查敵情。

  目前手下只有一人可用的哨騎隊長,也只能打腫臉充胖子的,將手下唯一的哨騎派出去警戒。

  而這也是哨騎隊長,在確認過李帝的立場之後,對李帝的態度發生改變,開始主動親近的一個重要原因。

  別管這五十人,對十數萬的匈奴大軍,到底有沒有用,這種事關自身性命的危機關頭,別說是五十名攜帶武裝的民間人士了。

  就算的一條狗,都能為大漢哨騎隊長帶來一絲微不足道的心理安慰。

  畢竟對於落水的人來說,救命稻草,那也是救命的抓頭啊。

  安排過放哨警戒人員之後,李帝這才拉著大漢哨騎隊長,來到一旁商量怎麽進疏勒城。

  白天肯定是不行了,五十多人的集體行動目標太大,只要匈奴大軍的眼不瞎,肯定會在李帝等人露面的第一時間就被發現察覺。

  隨後就不會是李帝等人入城的戲碼了,而是肉包子打狗,去為正因圍城而無聊的匈奴大軍,添些樂子了。

  白天不行,那就只能趁視覺受限的夜晚,悄然潛入疏勒城之中。

  入城時間,這沒得選,只能選夜晚。

  隨後就是另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李帝等人成功潛到疏勒城之下後,該如何叫開城門。

  這是一個大問題,事關李帝等人生死存亡的大問題。

  別說是現在這種被匈奴大軍圍城的危及境地了,就算是放到平常時日,過了宵禁時間,城門關閉之後。

  只要不是十萬火急的軍事情報,任你有天大的關系,也別想輕易再打開封閉的城門。

  別到時候,李帝等人趁夜抹黑,稍稍跑到疏勒城的城門外了,人家城裡的大漢邊防將士,不給你這來歷不明的武裝人士開門,那他李帝就該傻臉了。

  到時候前有城牆上張弓搭箭,神情戒備的大漢邊防將士,後有虎視眈眈隨時會發現李帝等人的凶惡匈奴大軍。

  李帝他滿心歡喜的以為能跑到疏勒城下,就被十分缺少防守人員的大漢邊防將士,笑臉熱情的迎進疏勒城,結果卻弄個裡外不是人。

  等匈奴大軍發現被攔在城門外自己等人,驗明自己這些不明人士的身份立場之後。

  就算是疏勒城內的大漢邊防將士有心彌補錯誤,就算大漢邊防將士十分想立即放李帝等人進城,那也是萬分不敢了。

  萬一被匈奴大軍尾隨李帝等人衝進疏勒城,那滿城的大漢子民,怕都會要恨死李帝等人了。

  而李帝能否順利進入疏勒城的關鍵點,就是李帝身前的這位大漢哨騎隊長了。

  有這位大漢哨騎隊長做擔保,那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雖然不敢保證,必定能夠叫開城門。

  但起碼有耿賀這位在大漢內部,有編制的哨騎隊長,與疏勒城內的大漢邊防將士溝通與擔保。

  能夠大幅度提升李帝等人叫開城門的概率,盡可能的避免李帝等人,可能會被攔在城門外的尷尬局面。

  這也是李帝主動向耿賀哨騎隊長,表示自己的身份立場,表達善意的關鍵所在。

  在經過李帝的再三確認,這位大漢哨騎隊長耿賀,真的有把握能夠叫開疏勒城城門,讓李帝等人順利進入疏勒城之後。

  這才稍稍放下心中擔憂的李帝,開始與耿賀這位據其說,跟疏勒城守將耿恭系同宗同族,不出三服的堂兄弟,商量起怎麽進城的問題。

  作為禮儀之邦,炎黃華夏人向來喜歡登門拜訪時帶一些見面禮。

  尤其是李帝現在這種情況,需要在進入疏勒城之後,迅速建立起自身威信,避免被當作炮灰的命運。

  單單只是帶領五十名家將,對李帝來說,這些資本還遠遠不夠讓疏勒城的守將耿恭,對自己升起多麽大的重視。

  畢竟李帝這五十人,雖然對兵馬人少的疏勒城邊防將士來說不算少,但李帝等人的到來,終歸還是不能改變疏勒城現在所面臨的局勢。

  如果李帝能帶來大漢駐邊的大軍支援,哪怕他只有孤身一人,那他在疏勒城守將耿恭的心中分量,肯定是要比這不頂饑,只能塞塞牙縫的五十人,要重要的太多。

  所以,李帝並不打算空手帶人偷偷的潛進疏勒城之中。

  而是想冒險的去博取一份,足夠自身立足疏勒城,站在大漢守將耿恭面前的投名狀。

  到時候,帶兵入城支援,是一重資本,入繳投名狀這又是一重資本。

  這種自帶項目員工,又帶資金的投資者,放到哪裡身份地位都是低不了,稱的上是舉足輕重。

  只要你不說撂攤子不幹了,到哪不是要被當財神爺給供起來?

  而想要博取投名狀,那也不是說拿就能拿到的,各方各面的因素都需要考慮進去。

  當聽李帝說,他想趁夜去偷襲匈奴大軍駐地,博取投名狀的時候。

  大漢哨騎隊長,耿賀的雙眼都要瞪傻了,他見過不少出生牛犢不怕虎的新兵蛋子。

  但是向李帝這種,想要憑借五十人,就去偷襲十數萬匈奴大營的二愣子,他還真的是有生以來,第一次親眼見到。

  一聽李帝心中是這樣打算的,連忙瘋狂搖頭,趁早打消李帝的這些不實際念想。

  “別,別,你這太胡來了,我說的能帶你們進城,並不是說我真的能夠叫開城門,而是我知道通往城內的一條密道……你可千萬別亂來,我可還不想死……”

  眼見大漢哨騎隊長,耿賀的態度堅決,李帝也只能滿心遺憾的打消這種狂妄念頭。

  總的來說,李帝還是受到前世那些演義傳說的影響了,總想去學那些演義之中的名將大將們一樣,去做一些驚天動地的大事。

  苦練多年戰場武道國術,終於能親自參與這古代的冷兵器戰鬥,又因為試煉秘境的特性,還不用擔心自身的性命安危,李帝的心態變的有些飄了。

  “行吧,既然是密道的話,那也不必非要等到夜晚天黑了,那處地道入口近嗎?”

  李帝的表情和語氣,無一不都是在表達他心中想法無法實現的不甘。

  這讓看出他心中想法的大漢哨騎隊長,耿賀不得不服連忙拉著他的手臂,一路走向疏勒城密道的同時,嘴中還要不斷苦口婆心的勸解李帝,打消他心中的所有妄念。

  疏勒城是有密道的,而且這處密道的挖掘地點,也是十分有考究。

  是在一處黃土高坡的峭壁之上,路途上根本就沒有什麽可以稱的上是路徑。

  別說騎馬了,人走在這懸崖峭壁上,手中不扶著牆,自己心中都不安穩。

  可以說,這密道完全就是針對匈奴等塞外遊牧民族挖的。

   六千字,補上一章欠更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