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明國師》第192章 虛假的天人感應
  第192章 虛假的天人感應

  “火星,又稱熒惑,熒熒似火;心宿二則色紅似火,又稱‘大火’。”

  “事實上,之所以熒惑守心被認為不吉利,只不過是因為火星和心宿二(天蠍座α星)是全天最紅的兩個天體,兩星鬥豔,紅光滿天,觀測起來看著就像是一片血光之災似的.”

  “真實原因是。”薑星火解釋道,“火星每兩年又兩個月接近地球一次,由於火星軌道較地球更為橢圓,所以每十五年到十七年才有大接近。”

  “而火星、地球、心宿三者交集,時間則更加漫長.通常一個王朝也只能觀測到一兩次,在有記載的早期恰巧疊加了一些帝位更迭,因此才被認為某種不詳的征兆,隨後,便被視為固定的天人感應現象了。”

  聽著薑星火的話語,卓老頭陷入了思考之中。

  熒惑守心,見於史料的最早一次記載是春秋宋景公年間,《呂氏春秋》《史記》《淮南子》都有較為一致的相關記載,宋是周封微子的封國,所謂‘商人閱其禍敗之釁,必始於火’,卓敬很清楚,火在那個時代對應了春秋時代作為殷商後裔的宋國,其實是有某種極為深刻的政治含義的.
  而在卓敬的記憶裡,當時的司星子韋提供了一整套的禳解之術,也就是‘可移於相、可移於民、可移於歲’,換言之,早期的天人感應其實就已經出現了消災解難的辦法。

  但中國傳統的天文學,就是發源於佔星術,用來解釋天人感應的。

  因此,卓敬並沒有覺得有任何不妥之處。

  薑星火這邊則挺直了脊背,緩緩言道:“熒惑守心最著名的記載大約是《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三十六年,熒惑守心’,而第二年,秦始皇就駕崩了,從那以後,遇到熒惑守心,一般都要宰相下台,替皇帝承擔責任。”

  接著月色,薑星火稍稍斜視,看著對面的糟老頭子。

  “南北朝時期,北魏末年的時候就有一次熒惑入南鬥,那時候南梁的梁武帝,嗯,也就是那位皇帝菩薩,被嚇壞了,鄭重其事地光著腳繞著台城(專指南朝皇宮)跑了一圈。須知道,台城范圍廣大,後來侯景之亂的時候,可是能足足讓上萬軍隊在裡面守一百多天。”

  因為是換了稻草堆,晚上睡不著的緣故,兩人只是相對閑聊,故此薑星火也沒有很正式地講課,更偏向於扯東扯西,想到哪說到哪,並沒有太多其他目的。

  “史書上都記載著,《後漢書》《三國志》《晉書》.《舊唐書》《新唐書》,你找人去翻一翻不就得了?”

  聞言,正在偷聽的兩位建文舊臣,齊齊心頭一震!
  “此事當真?”

  鄭和的思維很敏銳,他反問道:“薑先生的意思,是很多史料都是附會的?”

  “敢問小友,為什麽對佔星術和天人感應,如此不屑一顧呢?”

  “再比如,熒惑運行到南鬥,也被認為和皇帝有關。”

  “再譬如太白晝見,也就是金星在白天出現,按照天人感應學說,這種星象代表著君王懦弱,或者出現女主攝政的局面,亦或者代表著可能出現外敵入侵的局面。”

  須知道,天人感應的說法,在儒生士大夫心裡,都是天經地義一般的存在,是很少有人會質疑的。

  至於你到底懂多少,不重要。

  或者說,是被史料所被動灌輸的。

  卓敬身邊的獄友只出聲道:“你怎麽證明?”

  其他的事情鄭和不知道,但當年朱棣起兵的時候,風吹落瓦可是大不詳,結果不還是屁事沒有?
  說白了,要是真有天命這東西,當時怎麽都輪不到燕王啊!
  還是那句話,兵強馬壯者王之。

  鄭和點了點頭,確實有這個說法。

  “但實際上,按南北朝那種亂法,皇帝被叛軍趕下台的次數,數都數不過來,更別提國滅身死這些了,哪是數十年上百年才能出一個熒惑守心所能全部概括的?不過是附會罷了。”

  卓敬思考一二,繞過了這個話題,反而問道。

  而且,天人感應這玩意,古代人又不是真傻,肯定有很多人知道就是附會出來的。

  薑星火注意到了有兩個囚徒也沒睡覺,似乎在聽他們的談話。

  卓敬終於忍不住開口問道,他的聲音帶著幾分難以置信。

  鄭和撫髯亦是笑出聲來。

  這就跟後世成功學暢銷書裡,知名的成功人士,都有各種或真或假的雞湯小故事,是一個道理。

  只不過久而久之,有些不太懂天文學的帝王也信了,但欽天監那幫家夥,肯定是能搞明白到底是怎麽回事的。

  所以,薑星火倒是挺樂於講點小故事解悶的。

  不是普通人沒有這樣或那樣的故事,而是因為伱不是成功人士,你的故事對需要用來寫書賺錢宣傳的雞湯學大師來說毫無意義,僅此而已。

  因此,觀星和研究天文學,其實在文人士大夫群體中,是一件逼格很高的事情,你懂這東西,聊天的時候,指點幾句就倍有面子。

  雖然此時《三國演義》已經問世,但是還沒有大規模流傳開來,但無論如何,關於什麽“孔明星隕五丈原”之類的故事,其實無數更早版本的話本,就已經講過了。

  或者說,他們也很難掌握相應的數據,對天人感應進行質疑。

  卓敬也知道太白晝見的含義,也知道武則天時期出現過這種星象,但是問題是,他不知道之前出現過二百多次啊!
  而真正出名的,就武則天那一次而已。

  將星隕落,掐指一算某某名將逝世,更是說書人口中屢試不爽的老梗。

  但卓敬卻出乎預料地並不言語。

  “後來什麽事都沒發生,梁武帝覺得免災了,結果不久後,他就聽到了北魏孝武帝被後來的北齊開國之君神武帝高歡給趕出了洛陽,梁武帝得知後,只能訕訕地說一句:胡虜亦應天象耶?”

  卓敬跟同僚聊天時,曾經無不炫耀地說過,也就是他涉獵太龐雜,否則以他的聰明才智,如果年少時認真學習,也就不會“隻中了個榜眼了”。

  “但實際上,這就是糊弄百姓的,因為木星衝日,每隔一年又三十四天,都會固定出現.你以為欽天監不清楚嗎?只不過是哪年有災,哪年就拿出來搪塞一下罷了。”

  所以對面的兩人,此時既找不到證據,也無法反駁,只能乾瞪眼。

  薑星火翻了白眼,這人迂腐的可愛。

  不過,既然是閑聊,哪怕鄭和認同薑星火關於天人感應附會的觀點,還是額外問了一句。

  在對面偷聽的卓敬,此時也回過神來,只是蹙眉不止。

  或者說,古代大多數人研究天文學的目的,其實都是為了搞清楚天人感應,或者說讓自己的逼格高一點。

  薑星火隨口道:“最典型的,木星衝日這個星象,也就是木星、地球、太陽在一條直線上,傍晚木星在東南地平線上達到最亮,亮度僅次於金星,整夜可見,通常按照天人感應的說法預兆災難。”

  “自是當真。”

  都是糊弄老百姓用的。

  事實上,就算是遍覽史書的人,也很少去關心各種志裡面的記載,更別說把無數星象記錄都背下來了。

  “除了熒惑,薑先生還知道其他不是很靠譜的星象感應嗎?”

  只要拳頭夠硬,會有無數文人給你獻祥瑞,附會對應星象的。

  所以,當薑星火說出真相的時候,卓敬第一反應就是不太相信。

  “事實上,從東漢到初唐,足足出現了二百多次太白晝見,而人們記住的,只不過是武則天那一次罷了!”

  老凡爾賽了屬於是。

  卓敬就屬於那種什麽基礎概念都懂,典故淵源也能說幾句,但是要是往深了說,就有點力所不逮了的那種文人。

  卓敬身旁的獄友,則對他低聲說道:“卓公,唐朝初年武則天篡權期間,曾出現過太白晝見這樣的天象,這都能對的上,怎麽能說是附會呢?您快駁他一下。”

  薑星火說道:“正所謂熒惑入南鬥,天子殿下走。每逢此時,皇帝要繞著宮殿跑一圈才能免災,否則會被叛軍趕下台。”

  “這裡邊便是有一件趣事,來印證所謂天人感應,其實有時候是會鬧笑話的。”

  不過薑星火此時倒也沒什麽顧忌,反正比否定天文學的天人感應這種事,更作死的話他都說過不知道多少了。

  畢竟,對於文人來說,研究天文學,那屬於業余愛好。

  薑星火點點頭,說道:“但實際上,如果用天文的方式來推演,你再去對比歷史上的這些熒惑守心的記載,你就會發現,其中大多數都是對不上的。”

  說回當下,其實薑星火說的這些歷史上的典故和對應的星象,卓敬都是知道的,但是也僅僅局限於知道。

  但薑星火不一樣,薑星火既沒有這種天經地義的觀念,同時也掌握著更加科學的天文學觀念,因此對佔星術、天人感應,並沒有太多敬畏。

  薑星火淡淡開口道。

  “因為華夏的天文學傳統,根本就不是本源的一門自然科學,而是更偏向一門社會科學。”

  “換句話說,華夏天文學自古以來都是為社會結構和權力服務的,而非為了天上的星星本身。”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