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明國師》第444章 潛龍
  第444章 潛龍
  薑星火顯然也看到了楊士奇、朱瞻基二人,不過此時在大庭廣眾之下,又都穿著便裝,倒也不好點破身份。

  朱瞻基聰敏,乾脆地喚了一聲“先生”,化解了短暫的愕然與尷尬。

  於謙掙開了薑星火拉著的手,主動跑上前去,與朱瞻基結伴而行,而薑星火亦是拍了拍楊士奇的肩膀。

  “士奇兄也是來看納鈔中鹽情況的?”

  “正是如此。”

  楊士奇點了點頭回應道,卻並沒有再多說什麽。

  薑星火笑道:“正好,今天我也休沐,咱們四人一塊,等下吃午飯。”

  楊士奇本能地想拒絕,卻被朱瞻基扯了扯衣角,隻好答應了。

  秦淮河畔官營的酒樓很多,但私營的小館子也不少,薑星火沒打算鋪張浪費,就近找了處小酒館,便走了進去。

  “幾位客官吃什麽?”店夥計都是有眼力勁兒的,看幾人衣著氣度不凡,便立即麻溜地迎了出來。

  嗯,按照這個年代的道德風俗觀念,小孩上桌吃飯都很難得了,更別說點菜了,即便朱瞻基是皇孫,那也是薑星火的學生,是沒資格在薑星火面前吵嚷的,所以點菜權自然來到了薑星火手裡。

  菜譜還是挺簡單的,薑星火翻了翻,指向其中幾樣菜肴說道:“就這些吧,再上壺茶。”

  店夥計點頭應道:“好咧!您稍候!”

  薑星火轉頭望向楊士奇,見他臉色平靜,似乎在神遊天外,便問道:“士奇兄,今日所見如何?”

  “錢莊還算守規矩,納鈔中鹽大約是行得通的,只是.”

  “且說無妨。”

  楊士奇正襟危坐,思考了刹那方才小聲說道:“納鈔中鹽是要加大力度放鹽的,民間的實際鹽價因此低下來怎麽辦?而納鈔中鹽回收的這些大明寶鈔,大明銀行應該是不能再投入市面的吧?否則怕是白費功夫了,可國師若是依著這個法子來當210萬兩商稅,怕是有些得不償失。”

  楊士奇說的不算客氣,事實上這也是朝野目前普遍的看法,薑星火雖然沒義務給他解釋,但見朱瞻基也很好奇,還是耐著性子把兩個問題給他回答了一遍。

  “納鈔中鹽回籠的寶鈔,都是為了重塑寶鈔幣值之用,自然不是算到210萬兩商稅裡的,這個跟商稅完全沒關系。至於這筆錢怎麽用,大明銀行是另有打算的,不會直接重新投入到市面上,但會以另一種方式影響市場。”薑星火看四周無人,緩緩說道。

  這下倒是激起了楊士奇的興趣,他低聲問道:“敢問國師,這另一種方式,是什麽方式?”

  “想來你剛才見到了那個規模不大的錢莊。”

  “是。”

  “在南京城裡,目前有上百家合法注冊的錢莊,在服務著南京城的一百萬人口,這些錢莊的規模有大小之分,但無一例外,都在受大明銀行的監管。”

  朱瞻基和於謙也很好奇,薑星火略微解釋了一下目前大明金融體系的運行原理,也是薑星火在這個時代,能夠建立起來的唯一可行的金融系統。

  “錢莊現在跟大明銀行,主要有兩方面的業務來往。”

  “其一是貸款準備金,這個相當於商業錢莊給大明銀行的‘押金’,也就是按照錢莊貸款的規模,上繳給大明銀行的,為了防止金融投機風氣、有效控制風險,這個錢的比率比較高,一般是20%。”

  這裡要說的是,之所以沒有存款準備金,是因為在這個年代,沒有人有存款的習慣,即便是有類似的金融服務,也是收取不菲費用的,就是你往我這存錢,你得交錢。

  在民間展開的比較多的,是貸款服務,也就是之前達官貴人們踴躍參與的印子錢行業。

  但是薑星火是很清楚,這種東西如果不加控制,是有什麽後果的,他可不想伴隨著大明進入工業革命時代,直接搞出金融危機來經濟的發展總會伴隨著泡沫,這一點無可避免,但能控制,還是要控制,防患於未然,不可盲目樂觀。

  一手對地下高利率印子錢產業重拳出擊,查處到直接判刑;另一手以貸款準備金使商業錢莊的貸款受控制,逐漸規范。

  “其二是銀行拆借市場,如果說貸款準備金是控制錢在商業錢莊的流出,那麽銀行拆借市場就是控制錢在商業錢莊的流入,這是一個大明銀行與錢莊之間的交易場所,目前在大明銀行的總部,每隔五天定期開放一次,現在只有錢莊向大明銀行借錢,而借錢的利率,也就是拆借利率,是大明銀行根據不同的市場情況進行調整的。”

  事實上,拆借市場就是錢莊在經營過程中,如果存款和放款的匯出和匯入形成資金暫時不足或多余時,就可以用多余補不足,調節準備金,求得資金平衡薑星火考慮到如果不同錢莊之前互相借錢,私下互相之間偶爾可以,但以制度形式確立,會帶來很多的問題,以大明銀行現在的經驗、管理能力、人力,都是不足以處理的,所以乾脆就沒開放商業錢莊之間的互相拆借,隻開放了大明銀行向錢莊借錢的拆借市場。

  這種拆借,自然是按天借計息的借款,其期限短則五天,長則一個月,最長三個月。

  而大明銀行也可以通過調整拆借利率,來放松或緊縮銀根,然後實現對金融市場的控制。

  薑星火給大明設計的金融體系,優勢是顯而易見的。

  有了中央銀行的存在,原本無序且原始的金融市場,頓時就被整合了起來,同時野蠻生長的印子錢行業也被徹底打擊,轉入了地下不敢露頭。

  在大明經商的商人,都是知道不能跟官府對著乾的,尤其是在南京這種天子腳下,更是如此,胳膊怎麽擰得過大腿?既然能合法地、細水長流地賺錢,其實除非是想錢想瘋了或者有其他特殊原因,基本沒人再從事印子錢了。

  而大明銀行用來拆借給商業錢莊的錢,其實就是商業銀行押在大明銀行的貸款準備金。

  不得不說,在封建皇權時代有一個好處,只要朝廷下了政策,而且不損害商人的根本利益,商人確實很配合。

  那麽有沒有人少交貸款準備金呢?有,但不多。

  一方面是要定期查帳本的,另一方面,錦衣衛可不是吃素的。

  而且市場的規模就這麽大,都是競爭關系,一旦有人特別不守規矩,商業錢莊的同行之間還會互相舉報。

  所以出於私心,肯定會有錢莊隱瞞了部分貸款規模,但隱瞞的肯定不會很大,因為現在商業錢莊行業剛剛建立,就被規范化了。

  “所以納鈔中鹽回收的大明寶鈔,其實是放在大明銀行裡,可以不動,也可以當做拆借給商業錢莊的錢,重新回到市面上?”

  “不錯。”

  菜肴漸漸被端了上來,到了飯點,小酒館裡的人開始多了起來,他們也不方便再交談些什麽了,只是楊士奇這頓飯,吃的頗為心事重重。

  楊士奇心中暗道:“薑星火理財的本事,古往今來,怕是都鮮有人能出其右,這套一出一入的設計,利用朝廷的權力,便把錢莊行業給整頓的明明白白,而且還不用自己花一分錢,反而起到了調節市場的作用.都說這位是謫仙臨世,如今看來,真是才華天縱。”

  其實內閣這批人,除了已經與自我和解,徹底承認自己不是薑星火的對手的解縉以外,其他人對待薑星火的態度,都是楊士奇這種複雜且糾結的心理。

  一方面,他們確實是這個時代教育體系培養出的天之驕子,是日後注定要位極人臣的青年俊傑。另一方面,面對著就差說出“未來是伱們的”,但偏偏比他們年紀還小的薑星火,心中是多少有些不服氣的。

  但光是不服氣,顯然是沒用的。

  因為薑星火的能力和學識,他們任何一個人都無法比擬,這種差距不是用嘴巴說出來的,而是真真切切能看到的。

  若是如此也就罷了,這世界在天才之上,總是有超級天才的。

  但這個超級天才,卻在廟堂立場上,站到了他們的對立面,而且正在不斷地破壞著他們所尊奉的傳統政治邏輯,並以某種緩慢、堅決、不可阻擋的方式,在深刻地改造著大明的社會。

  眼看著身邊的一切開始向著自己不願意發生改變的方向而改變,這才是最讓人絕望的。

  吃完飯,於謙和朱瞻基對視了一眼。

  兩人年齡相仿,身份差異巨大,平日裡在大本堂倒也沒什麽不合,但你要說有多合得來.於謙心智早熟,看這幫小屁孩都覺得無聊透了,朱瞻基又是個在大人面前乖巧懂事,在同學裡面爭強好勝的性子,所以也沒有多合得來。

  楊士奇輕咳一聲道:“待會兒回去?”

  回去,自然是回大皇子朱高熾的府邸。

  但楊士奇今日休沐,大皇子朱高熾卻是不休沐的,朱瞻基難得出來轉轉,自然不願意回去。

  朱瞻基愣了一下,旋即道:“父親大人這不是還沒回來嘛,估計得過段時間,不如兩位先生先帶著遊覽一番秦淮河?”

  說完後,朱瞻基心虛地偷瞄了眼楊士奇和薑星火。

  “也好。”

  薑星火現在身上兼著總裁變法事務衙門、大明銀行、大明行政學院、大明皇家軍官學校,一共四項差事,平時休沐的機會不多,而且於謙似乎來南京以後,也沒怎麽出來玩過,今日自然是要好好珍惜的。

  四人一同遊覽了秦淮河,沿途買了不少小吃,並克服了大明皇帝易溶於水的詛咒,劃船逛了莫愁湖,兩個孩子玩的很盡興,楊士奇似乎在交談中對薑星火的態度有了一定的改觀。

  如今已是晚秋時節,天色黑的早,所以到了日落西山的時候,便各自散去。

  朱瞻基頗為戀戀不舍,但還是在護衛的保護下,回到了無趣的家中。

  ——————

  “父親大人,我回來了!”

  朱高熾府上規矩不算森嚴,朱瞻基又是朱高熾的心頭肉,平素便是聲量高些,也沒有人斥責他逾矩。

  而回答他的卻不是朱高熾,而是他的皇爺爺,朱棣。

  朱棣跟朱高熾坐在屋裡,就聽到外面一個稚嫩的童音傳出,他心情頓好了起來,笑罵道:“小猴崽子,還知道回來?”

  朱瞻基嘴角微翹,快步走進了院子。

  雖然不知道皇爺爺為什麽不在皇宮裡待著,而是出宮來自己家,但能在皇爺爺面前表現的機會,他是從來都不會放過的。

  書房裡很寬敞也乾淨,擺放了許多書籍,朱瞻基徑直朝著那扇半掩著的門走去。

  朱棣看著門被推開,露出一張俊俏的面孔來,這是他的好大孫,令他十分歡喜。

  雖然看自己的兒子們總是氣不打一處來,想踹上兩腳,但對於孫子輩,尤其是朱瞻基,他還是很喜愛的。

  “皇爺爺,您怎麽今日才過來?孫兒都好幾天沒見到您了。”
    朱瞻基的語氣帶著幾分撒嬌意味,朱棣忍俊不禁,放在坐在自己腿上,抱著朱瞻基說道:“這幾日國事繁忙,倒是讓你久等了,嗯?”

  “父親大人也是這樣,每次都答應我帶我出去玩,每次都說忙忙忙……”

  朱瞻基不動聲色地送上了一記助攻。

  “是是是,你父親最不稱職。”

  朱高熾打了個哈哈,說道:“我們快去用膳吧,不然你娘又該念叨了。”

  朱高熾顯然不想在這種問題上多說什麽,小孩子說說可以,但自己卻沒必要,畢竟自己的辛苦,朱棣是一定看在眼裡的,這種東西若是說出來邀功,就顯得有些沒意思了。

  朱棣牽住了朱瞻基的手掌,往飯廳旁邊走去,果然看見桌上擺滿了菜肴,色香味俱全,令人食指大動。

  “你娘親手做的。”

  “哇,娘親太厲害了!”

  朱瞻基驚歎,眼神中充斥著誇張的欣賞與敬佩。

  朱棣笑了笑,將他拉入椅子中坐下。

  “小饞鬼,趕緊嘗嘗你娘給你準備的美味佳肴!”

  朱棣夾起了一塊紅燒魚肉遞到了朱瞻基口邊,後者乖巧地咬了一口,臉上立即綻開了燦爛的笑容。

  朱瞻基雖然年紀小,但外表俊俏,而且性格活潑開朗、懂事孝順,朱棣是一萬個滿意的,因此對他說的話,也比對別人上點心,此時想起剛才說的,便問道:“那你今日可是出去玩了?”

  按理說皇家吃飯是不該交談的,但這是明初,又不是在皇宮,如民間那般一家三代人聚一起吃個飯,所以食不語的事情,幾人倒也沒這麽在意。

  朱瞻基答道:“是,和薑先生、楊先生一同遊覽了秦淮河和莫愁湖。”

  “哦?那你面子倒是夠大的。”朱棣若有所思道。

  朱瞻基將白天發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講了出來
  朱棣耐心地聽著,他雖然很忙,但對於後代,尤其是朱瞻基的教育,還是比較關心的,不然也不會給朱瞻基安排那麽多名師.朱棣一直覺得,能夠教導出一個聰慧又孝順的孫子,對於他而言,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國師的銀行弄得不錯,不僅沒動用戶部的錢,反而借著這些錢莊,把錢打理的井井有條朕雖然沒有親自去民間市井看看,但也聽說了消息,現在大明寶鈔已經不是一年前近乎廢紙的狀態了,幣值逐漸回升,百姓已經逐漸開始重新使用。”

  朱棣看著朱高熾,又說道:“老大,這點你得學著,你看國師做事,從來都是立規矩、用制度,便如大明銀行這件事,只要制度規矩弄好了,以後無論是誰來做,都是這麽弄,如此不因人廢事,方才是治國之道,若是萬事皆仰賴一人,怎麽能行?”

  朱高熾一時之間,弄不明白父皇到底是有更深的、他所想的那層指薑星火的含義,還是單純地在告訴他內閣工作也要有個規矩。

  但無論如何,朱高熾也唯有點頭稱是。

  見老大唯唯諾諾的樣子,朱棣也不知道他是真沒聽懂,還是聽懂了裝傻,總之是有點氣不打一處來。

  是的,朱棣總覺得,他看憨厚的老大來氣,看犯蠢的老二想動手,看沉默的老三則是想呲兩句,唯獨看自己的大孫子,總是忍不住地打心眼裡高興。

  “今年是考成法施行的第一年,如今再有兩個月就要過年了,吏部的蹇尚書那邊,你要催著他提早準備。”

  “安南那邊今天剛剛傳回來了捷報,李景隆已經攻克了東都升龍府,胡氏父子投降了,胡元澄在富良江一線還有十幾萬人馬,不過眼下應該大局已定打仗的事情簡單,打仗之後的事情就難了,兩廣臨時允許跨境販鹽的事情,你也要跟國師說一下,鹽務整頓一並安排,若是戰時特例行得通,也可以用作永久之劃分。”

  “這一仗商人們從海路運輸後勤補給,委實沒少出力,而且後續往日本、安南、佔城等國販賣貨物收取關稅,是朝廷財源的新大頭,海禁這種事情弊大於利,等金幼孜的審法寺把《大明律》的天憲修改法草擬好以後,要一並正式給廢除掉。”

  一頓飯吃的不消停,朱棣絮絮叨叨又跟朱高熾吩咐了很多,朱高熾一一記下。

  吃完飯,隻留下朱棣帶著朱瞻基遛彎消食。

  在後花園裡,朱瞻基若有所思:“皇爺爺,那您說我現在努力學習,以後長大了,會不會也變成薑先生這麽厲害的人物呢?”

  他眨巴著圓溜溜的眼睛,認真地盯著朱棣瞧。

  朱棣搖搖頭:“這個嘛……”

  “皇爺爺說嘛。”朱瞻基的聲調拔高了。

  朱棣失笑道:“你個小猴崽子,這輩子怕是費勁了,你得知道,這世上沒什麽人有國師那般的才學,這種人一般隻存在於傳說當中,若是非要深究,那或許你太爺爺時候的誠意伯劉伯溫,有幾分類似的能耐。”

  “喔。”朱瞻基顯得有些遺憾。

  “不過你也不用沮喪,當皇帝的人,不需要有世界上最出眾的才學,皇帝需要俱備的東西,跟大臣需要的,是恰恰相反的。”

  朱瞻基抬起頭來:“皇爺爺,為何這樣呢?”

  “漢太祖高皇帝曾言: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可你要知道後一句。”

  朱棣笑道:“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你爹能處理政務,你二叔能帶兵打仗,你三叔能做諜報,老和尚能出謀劃策,國師能理財變法作為一個皇帝,難道你要既能處理政務,又要帶兵打仗,還得會諜報會謀略,最後還能理財變法嗎?不可能的;那若是臣下有哪方面比你強,你就要嫉妒嗎?也不可能的。”

  朱棣語重心長地說道:“做一個好皇帝,不是靠天賦,而是靠毅力和智慧。這兩者缺一不可,而想要把這兩點都具備,並且將其發揚光大,則必須要付出常人難以忍受的辛苦,你明白嗎?”

  朱瞻基有些似懂非懂,他不明白當皇帝,需要什麽毅力和智慧。

  “就比如說,你的太爺爺吧。你太爺爺從登基那時起,就不停地學習,不停地批閱奏折,每日要處理政務許久,為的就是不被下面的人蒙騙,而一個偉大的皇帝,往往不是幾年的事情,而是要十幾年、幾十年如一日的這般勤勉,而這種勤勉,其實就是毅力歷史上哪個明君,不是這樣自己靠著毅力,牢牢地掌握著朝政呢?”

  朱瞻基雖然聰慧,但到了這種話題,顯然又迷糊了,他小聲問道:“可是皇爺爺並不似太爺爺那般每日都埋頭在朝政裡。”

  “你皇爺爺我呀。”朱棣指了指自己的臉,“像你太爺爺,不過你皇爺爺我可沒你太爺爺那般的命苦,雖說這一路走來也遭遇過很多坎坷,但是看現在的樣子,像有什麽問題嗎?你皇爺爺我身體康健,無病無災,每日除了睡覺吃飯、練武和處理政務,便再無別的事,皇爺爺還要活三十年呢!你以為放權就不是一種智慧了?”

  朱瞻基懂了,但沒完全懂。

  朱棣也不管他聽不聽得懂,反倒是像登基一年多以來,對自己新的職業生涯的階段性感悟和總結。

  “當皇帝,最大的智慧就是拎得清什麽要抓,什麽要盯,什麽要放。”

  朱瞻基試探性地說道:“所以皇爺爺是抓著兵馬,盯著政務,放開財政。”

  “對嘍。”

  朱棣讚許道:“劉邦為什麽不擔心出主意的張良,也不擔心足兵足食的蕭何,偏偏擔心將兵多多益善的韓信呢?原因就在於,他這個皇帝,韓信也有能力當,你不要以為是笑話,劉邦大半的天下,可都是韓信打下來的,都已經到了決戰前就封齊王與他這個漢王並肩的地步了。”

  “打仗得花錢不假但從古至今,就沒有哪個商人是能成事的,這天下的事情,並不是錢能決定的,所以若是你以後當了皇帝,你也得曉得,錢很重要,不管對於朝廷還是個人,都很重要,但絕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軍隊.你太爺爺看起來終日埋頭於政務之中,可你要知道,你太爺爺是牢牢抓著兵馬的,他是一手抓兵馬,一手抓著政務,這大明江山才穩如泰山,而胡惟庸後來看起來權傾朝野,拿過了大半的政務,可最後也不過是被你太爺爺翻手拍死,就是因為胡惟庸從來都沒有真正地掌握軍權,明白了嗎?”

  朱棣完成了自己的生涯新階段總結,感覺心裡也舒坦了不少,拉著朱瞻基的手說道。

  “而你嘛,皇爺爺倒是盼望著你能夠平安順遂,長壽一些。”

  朱瞻基露出自信的表情:“我肯定能跟皇爺爺一樣長命百歲!”

  朱棣哈哈大笑,蹲下來拍了拍朱瞻基的肩膀:“明兒一大清早,還要早早起床去宮裡,給你奶奶問安,記住了,朕的孫子,是絕對不允許遲到的。”

  小孩賴床,朱棣是知道的,所以才這麽說。

  朱瞻基重重點頭,露出一副視死如歸的模樣:“皇爺爺放心,孫兒一定不會遲到。”

  朱棣又摸了摸朱瞻基的腦袋瓜兒,笑著離去,回宮裡去了。

  朱瞻基站在原地,目送著朱棣走遠,然後歎口氣。

  他總覺得皇爺爺哪裡說的不對,但是他又說不上來。

  時代的浪潮下,大明出現了許許多多有悖與過去歷史經驗能判斷的事物,這一切似乎跟遙遠的漢代,不太一樣了。

  而在不遠處的榮國公府中,這座府邸的主人也終於出遠門回來了。

  從北方回來的老和尚,進門的第一件事不是別的,竟是找袁珙一起算了一卦。

  “初九爻,潛龍勿用,藏鋒守拙。”

  然而就在此時,明明沒有出現地震,卦象卻忽然不對勁了。

  姚廣孝蹙眉道:“卦象亂了,不是潛龍卦,再起一次。”

  袁珙也很少見到這種情況,嚴肅地又起了一次卦。

  “震為雷,君子以恐懼修省。”

  姚廣孝看著卦象似乎有些明悟:“君子恆自戰戰兢兢,不敢懈惰;今見天之怒,畏雷之威,彌自脩身,省察己過,故曰‘君子以恐懼修省’也。”

  “奇怪,剛才怎麽好端端的會亂呢?”袁珙還在疑惑中。

  聞訊而來的薑星火四處找不見人,到了靜室推門而入,見此情形詫異問道:“你們在搞什麽迷信活動呢?”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