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明國師》第232章 為什麽大明與新大陸無緣?【求月票
  第232章 為什麽大明與新大陸無緣?【求月票!】

  “這便是要說說‘為什麽大明與新大陸無緣’這個問題的根子所在了。”

  薑星火拍了拍囚服,放下了手中的地球儀,從容地在囚室中站了起來,一邊揉著手腕一邊說道。

  “自秦統一六國以來,歷代王朝,無數君王,對老百姓行的就是愚民、弱民、疲民、辱民、貧民之術,目的就是讓老百姓饑一頓飽一頓的掙扎在溫飽線上,從而沒有能力和意願去造反,去威脅君王的統治。”

  “老百姓沒見過光,沒享受過溫飽富裕的生活,你覺得有多少有才華的人,只因生不逢時便老死於田壟之間?”

  這話,鄭和不太讚同。

  因為鄭和本來就是靠著自身努力奮鬥爬到高位的典型,鄭和更相信努力,而不是命運。

  再加上從小讀的也是那些帝王將相的史書,總覺得只要是英雄豪傑,亂世一起,自然會有翻身之地。

  鄭和黑紅的臉膛像是擰在了一起,看了看四周空蕩蕩的牢房並無囚徒後說道:“若論出身,太祖高皇帝出身便不是老百姓嗎?若是真有蓋世英雄,造時勢也未嘗不可。”

  薑星火更是大膽,輕笑一聲道:“別跟我說只要有能力就能出頭,元末便是時勢造英雄,天下反元如烈火烹油般,沒有太祖高皇帝,難道就不會有別人驅逐韃虜建立新朝嗎?”

  鄭和一時語塞。

  薑星火言語愈發激烈,卻用不溫不火地語氣問道:“再者說,同樣是太祖高皇帝,為什麽大漢的沛縣就全是天下精英,為什麽大明的淮西就能出那麽多名臣大將?”

  這個問題,鄭和並沒有想過,隻覺得按傳統的說法,便是雲從龍風從虎,對於天命之君自然是有一班從龍之臣的。

  容不得繼續鄭和思考答案,薑星火繼續說道。

  “這些人起來造反前都是幹什麽的?”

  “商賈、小吏、販夫、走卒!”

  “如今不是都成了朱門權貴?”

  鄭和一時語塞,不說別的,隻說燕軍中那些如今在新朝封侯列公的,以前也只是北平行都司出身的低級軍官、街頭無賴、蒙古降將罷了。

  便是他自己也是燕王府中的宦官,如今一朝登天,真的是老天安排嗎?
  如果這樣細細思考下去,豈不是普天之下的每一個城池裡,都有一班只要時勢到了,就可以一躍而起封侯拜相的能人?
  只不過這些人,或許此時正在田間地頭耕作,正在溫飽線上掙扎,只因沒見過富裕平等的生活是什麽樣的,所以都成了那些不被光所籠罩的人。

  “時勢造英雄,神州原本盡堯舜!”

  “只是因為歷代君王為了一家之天下,歷代統治集團為了門戶之私利,不讓百姓看到光。”

  提到“光”,鄭和莫名地想起了之前的那個話題——吃苦耐勞是一種美德。

  似乎一切,都早有預兆。

  薑星火繼續從容說道:“若是有哪位君主在大亂之後治平天下,百姓稍得溫飽,便是仁君聖主了,如此而已!”

  而接下來,則是薑星火更扎心的問題。

  “哪怕新大陸上遍地金銀,有無數高產作物,你覺得哪位君王,會鼓勵百姓自己揚帆出海去尋求財富?如果人人有冒險之心,棄故土而遠洋,天下不就大亂了嗎?”

  鄭和有些默然,因為他很清楚,薑星火說的是對的。

  大明的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之所以頒布“禁海令”,除了防備陳友諒張士誠舊部以外,也有杜絕百姓出海導致國家秩序不穩的考慮。

  “不能讓百姓出海。”鄭和說道:“那便不能由大明官府來做嗎?”

  鄭和本想說,薑先生您可別騙我。

  第一節課,您就說了大明要下西洋的。

  如今怎麽又說不行了?
  但薑星火的用意顯然不止於此。

  “那我問你,大明官府是由什麽人構成的?”薑星火反問道。

  鄭和想了想後答道:“自然是由官員和小吏構成的。”

  “這些人都是什麽人?不用思考,我告訴伱答案,這些人基本都是大中小地主!”

  薑星火冷笑問道:“便是新大陸真有高產農作物,你以為他們會欣然鼓舞?

  “錯!第一個反對高產農作物的就是地主!”

  薑星火看著腳下肮髒的囚室地面,語氣莫名低沉。

  “只需要一小塊田地把種子撒下去農民就能人人吃飽,誰會在災年賤賣自己的田地?誰會在青苗時借下利滾利去租賃農具和種子?”

  “若是人人如此,這些地主的利益豈不是被連根撅了?”

  “耕讀傳家,耕是為了有田產,讀是為了獲得權力維持增加田產,你以為地主真是自己耕地?”
    薑星火深深地歎了口氣。

  “見不到光的農民,沒有被逼到絕路上,既不敢也沒有能力,官府也不會允許他們遠洋出海擾亂國家秩序;而見過光的地主,世世代代想的就是循著光,繼續走耕讀科舉這條路維持自己的富庶,根本不願意去冒險。”

  “我曾講過《國運論》,可惜你沒聽過,便是說,直到耕者無其田而地主阡陌縱橫,開始新一輪大亂,一部分農民成為新的地主,如此循環往複內耗無止,不可能有內生的動力和勇氣去探索海外的新大陸,明白了嗎?”

  鄭和內心深受震撼,甚至在透過囚室小窗照射進來的冬日暖陽下,脊背都有些發寒。

  他沉默良久,始終無言以對,最後艱難問道。

  “那便沒有別的法子了嗎?按薑先生這麽說,大明便是真的與新大陸無緣了。”

  出乎鄭和的預料,薑星火卻是話鋒一轉。

  “當然有法子。”

  “什麽法子?”鄭和急切問道。

  薑星火貌似自我矛盾地說道:“探索新大陸這種事,百姓做不了,官府不願意做,但若是有一位君主自上而下地命令驅動,只要完成了抵達新大陸的過程,帶回來有信服力的財富和畝產上千斤的農作物,培養新的利益群體,就能做成。”

  鄭和微微蹙眉,顯然又回到了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的怪圈裡。

  薑星火的話語,這不是前後矛盾?

  既然前面說了那麽多,可若是歷史洪流之下,某個人並非無可替代,又為何說探索新大陸,有一位雄主英君就能做到?
  薑星火顯然看出了他的疑惑,解釋道:“天下之事,從來都是時勢造英雄,歷史洪流浩浩湯湯,勞動者才是創造歷史乃是創造所有價值的群體,英雄是離不開勞動者和時勢去獨立改變歷史走勢的。”

  “事實上,如果按大明的內外部環境來看,大明沒有任何探索新大陸的內驅力和可行性,所以,自然是不可能做到的。”

  “而唯一存在的變數,便是一位‘高度集權且渴望不惜探索代價而建立絕世功業’的統治者,而這位統治者需要堅信從未發現過的遙遠新大陸,能給大明帶來巨大的利益並鞏固他的統治。”

  “當今的永樂大帝就符合這個條件,當然,在我預知的未來裡,他最後也沒有扭轉時勢,七下西洋之後中國將徹底與大洋絕緣。”

  “這就是英雄拗不過時勢。”

  預知未來這個能力,薑星火在滿足對方‘是否能去麥加朝聖’時就已經展示過了,此時倒也沒什麽顧忌,對方也並沒有質疑。

  “薑先生所預測出的未來,整個過程,能詳細說說嗎?”鄭和猶疑刹那說道。

  薑星火輕聲道:“我之前也跟你說過,過不了幾年,永樂大帝就會派鄭和下西洋。”

  “永樂大帝之所以能稱作永樂大帝,就是因為他突破了大明內部固有利益集團的重重阻礙,做出了下西洋的決定。而鄭和下西洋最遠就抵達了非洲,也就是那塊滿是沙漠與草原的大陸。”

  薑星火指了指地球儀上的那塊大陸,那是非洲的東海岸,隨後繼續轉動地球儀說道。

  “事實上,如果永樂大帝提前知道新大陸有無數金銀和高產農作物,並下定決心獲取,大明的艦隊是可以沿著非洲海岸線南下,繞過好望角,從大西洋抵達南美洲的,而到了南美洲和中美洲,就可以獲得新大陸的一切富饒物產。”

  “可惜,即便是永樂大帝突破了王朝內部的層層阻礙,最後鄭和也會因為認知極限的原因,在非洲東海岸止步,無緣於新大陸再往後,便是禁止下西洋,廢棄龐大的船隊,焚毀設計圖紙,發布海禁令,從此東南沿海永無寧日。”

  “也就是說,英雄是離不開勞動者和時勢去獨立改變歷史走勢的。”

  “除非,能夠通過製造力的進步,真正改變勞動者,才能扭轉時勢,繼而改變歷史走勢。”

  鄭和看著地球儀,內心震撼萬分。

  一步之隔,咫尺天涯。

  如果按地球儀上的大陸模樣,在薑星火預測的未來,那麽自己將只差不算很遙遠的距離,就能抵達新大陸。

  而看著地球儀,鄭和也輕易地推測出,為何在薑星火預測的未來裡,自己帶領著大明的龐大艦隊最後會止步於非洲的東海岸。

  因為那裡就是自己認知范圍內的世界盡頭。

  事實上,鄭和推測,自己過了麥加還會繼續向西航行,而不是直接掉頭返回,恐怕也是在麥加所在的國都獲得了當地大食法教徒的提示,告訴自己西面還有大陸,自己才會進行嘗試的。

  而抵達了非洲大陸,不論是誰做決定,看著這貧瘠荒蕪的大陸,恐怕都不會有信心在去國萬裡的彼處,下達繼續向南探索世界盡頭的決心。

  所以,自己哪怕是帶領大明的艦隊做出了歷史性的探索與突破,最後還是倒在了所謂的認知極限的范圍內。

  如果沒有遇到薑星火,這或許,就是自己的宿命!
  “不,我不甘心!!!”

  鄭和的內心在怒吼。

  鄭和猛然抬頭,看向薑星火。

  “薑先生!”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