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明國師》第235章 前夜【求月票!】
  第235章 前夜【求月票!】

  夕陽西下,長長的宮牆在金色的余暉中,鍍上了一層朦朧的美。

  一輛馬車停靠在了內閣值房院落前的台階旁邊。

  “吱呀。”

  值房院落厚重的木門被頂盔摜甲的侍衛們緩慢地打開。

  “殿下駕到——”

  隨著朱高熾貼身太監海濤的聲音,焦急地等候多時了的內閣眾人紛紛行禮:“參見大皇子殿下。”

  “咳咳.諸位請起。”朱高熾有些疲憊地聲音從高處傳來。

  “謝殿下。”

  內閣眾人起身後紛紛退至兩邊。

  內閣一共七人,解縉、黃淮、楊士奇、胡廣、金幼孜、楊榮、胡儼。

  此時壓根就是一個不落,全都在這裡了。

  而之所以能湊得這麽齊,自然是因為今天大皇子緊急下令,內閣諸臣無論是否輪值,都要前來參會了。

  不過出乎內閣眾人意料的是,大皇子朱高熾緩步走下馬車後,卻並未率先進入不算寬敞的內閣值房,而是就這麽在兩個貼身太監海濤和侯泰的攙扶下,等在了內閣值房院外。

  見狀,站在隊伍最中間的楊士奇打量了一眼更左的三個同僚們。

  身旁的金幼孜老神在在,絲毫沒有意外,顯然這位皇帝的絕對心腹是提前得知了某些小道消息的。

  黃淮則是神情略微訝然,但很好地控制住了自己的表情。

  而解縉這個站在最左側的、實際上的內閣首輔,此時眼中卻閃過了一絲難以掩藏的驚愕。

  “只有金幼孜知道嗎?還是他也是裝的?”

  至於右側的三個人,楊士奇則是看都不需要看,就知道牆頭草胡廣此時一定在低頭數螞蟻,老實人胡儼此時大概率是在雙目失去焦點一般平視發呆,而頸椎不太好的楊榮估計正在仰頭看天順便微微扭動脖子。

  向右一瞅,果然如他所料。

  而此時左顧右盼的楊士奇引來了朱高熾的注意,朱高熾不知是真的咳嗽,還是在提醒他。

  “咳咳咳”

  貼身太監海濤拿出手帕替朱高熾捂嘴擦拭,而侯泰則焦急地望著遠方的宮牆。

  忽然,侯泰輕聲雀躍道:“殿下,來了!”

  朱高熾看了一眼帶著幾縷血絲的手帕,不漏痕跡地放進了自己袖中,沒有交還給貼身太監海濤。

  隨後,朱高熾挺胸腆肚,迎接著遠處馬車的到來。

  等載著皇帝的馬車真正停下時,眾人反而齊齊低頭行禮。

  片刻後,眾人只聽得“噠噠”的腳步聲由遠及近。

  “起來吧,進去說話。”

  接著,一抹深紅色的身影出現在了眾人眼簾之中。

  朱棣此時早已不再是跟薑星火在獄中聽課時的簡陋打扮,而是身穿代表大明火德的深紅色龍袍,頭戴玉冠,堅毅的面龐上滿是肅穆之色。

  此刻朱棣眉心微蹙,目光掃視過站在前方的幾個內閣成員,似乎預示著朱棣的心情不算美妙。

  朱棣沒有在院落外面說什麽,而是大步流星地率先走進了內閣值房裡。

  而皇帝親自駕臨,不是把他們召集過去,這個不同尋常的舉動,也引來了心思機敏的內閣成員們的紛紛猜測。

  解縉與胡儼在交換眼神,楊士奇與楊榮也在不留痕跡地用小動作示意。

  “解侍讀,為何朕今早召你卻遲遲未曾到來?”

  被點名的解縉聞言連忙躬身說道:“回稟陛下,臣……”

  還沒等他把話說完,就被朱棣冷冽如冰的聲音給打斷了。

  “罷了!”朱棣揮手阻止了解縉的解釋,“念你平日裡還算勤勉,朕也就饒你一次,不過下次若是再犯……哼!”

  內閣眾人聞言都低垂著腦袋,不敢多看倒霉蛋解縉半眼,生怕因此觸怒了朱棣這位喜怒無常的帝王。

  “謝陛下!”

  解縉雖然心中無奈,但此時卻半點都不敢為自己辯解,明明是昨夜金幼孜被皇帝臨時召見,金幼孜把手頭的活推給了自己,故此解縉忙碌了大半夜。

  按慣例第二日內閣當值,是不該再輪解縉的,也確實不該他當值,誰成想皇帝今早卻點名召見他,在自家府邸睡得正酣的解縉匆匆趕到宮城自然是晚了。

  但此時解縉也明白,皇帝心情不好,只是需要個發火和表態的由頭罷了,若是自己乖乖受著,皇帝過後自然會有所補償,若是此時頂撞皇帝,才叫不智。

  朱棣招了招手,跟個影子似地朱高燧從鬥牛服的袖口中,掏出一份奏折,躬身遞給了父皇。

  朱棣接過,卻並未展開,而是對著內閣眾人說道。

  “看看吧。”

  內閣眾人依舊保持著沉默,但為首的解縉已經伸手接過了奏折,快速地閱覽了起來,不多久又遞給了身旁的另外一人。

  楊士奇窺著解縉的臉色,對方緊緊地抿著唇角,法令紋深重。
    待面色同樣難看的黃淮閱覽完後,本該輪到金幼孜,但此時朱棣卻忽然開口。

  “楊卿,伱來瞧瞧吧。”朱棣淡淡道。

  楊士奇微愣片刻,越過金幼孜,旋即從容接過黃淮遞來的奏折,認真閱覽了起來。

  楊士奇越看臉色變化就越劇烈,甚至額角隱隱滲出汗珠,最後他合上奏折,恭敬地拱手行禮道:“陛下,微臣覺得這件事應該慎重考慮!”

  聽到楊士奇說出如此不符合他個人風格的話語,牆頭草胡廣忍不住抬頭看了楊士奇一眼。

  楊士奇多謀,且做事非常穩妥,從來不會輕易改變自己的主張。

  可是直言勸諫皇帝,哪怕是很恭謹的勸諫,在當下這個內閣剛剛草創的階段,都是一件很不可思議的事情。

  畢竟此時的內閣還不是明朝中後期的內閣,根本沒有那種一人之下的滔天權勢,僅僅還是幫助皇帝篩選分流處理政務的秘書機構而已。

  可是今天,胡廣卻看到了不一樣的楊士奇。

  楊士奇竟然說出了“慎重考慮”四個字,足見他是認真對待這份奏折的,並非隨口敷衍。

  而且前幾個看過奏折的人則是各個色變,這更讓不明真相的胡廣不由地感到十分意外。

  “嗯。”

  朱棣沉吟片刻,終於開口說道:“楊卿諫言該慎重考慮,也不是沒有道理。”

  說到這裡,他頓了頓道:“諸卿,這事關乎我大明社稷存亡,朕希望你們看後,能夠暢所欲言,給朕提提建議。”

  眾人齊聲答道:“遵旨。”

  這下,還沒看到奏折的胡廣、胡儼、楊榮,心頭就愈發迷惑了。

  到底是什麽奏折,內容能上升到“關乎大明社稷存亡”的高度?

  而當胡廣接過奏折時,內心關於楊士奇剛才為何失態的疑惑,終於解開了。

  ——《變法八策疏》

  開頭無比熟悉的三句話,就嚇得胡廣手中一哆嗦,險些把奏折摔到地上。

  “臣嘗聞,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語出《宋史·王安石列傳》,話不是王安石說的,而是反對變法的政敵司馬光扣給王安石的,但用來形容王安石更化,卻再準確不過。

  果然,最了解你的人,是你的敵人。

  “這是誰發瘋了?”胡廣的腦海裡閃過了一個不可遏製的念頭。

  須知道,這是大明!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他老人家,早就定下了可以讓後世子孫沿用千秋萬代的祖製,你給我來一句祖宗不足法?

  而且,大明的皇權神聖性,在相當程度上是基於程朱理學進一步發揚光大的“天人感應”學說,你給我來一句天變不足畏?

  至於最後一句,雖然在文官眼裡,老百姓不算人,但代表他們說話的、掌握了話語權的士紳階層算人啊,你給我來一句人言不足恤?
  你想把朱元璋、皇權、士紳階層一並掀翻,這不是瘋了是什麽?
  胡廣的目光急速下掠,看到了最後結尾處的署名。

  道衍。

  那沒事了。

  胡廣手裡的奏折,前兩頁,是總綱。

  而後面每一頁,則各自詳細寫了對應的更化變法內容。

  胡廣越看越心驚,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東西,尤其當他看到第一條“考成法”三個字時,心跳加速得厲害,呼吸也開始急促起來。

  胡廣死死咬住嘴巴,強壓下內心湧起的震撼和恐懼。

  在這一條裡,道衍簡略地寫了薑星火所講考成法的大概內容,但即便是大概內容,依舊把胡廣這個素來膽小的人嚇得心驚肉跳。

  這裡便是說,胡廣膽怯非是辱他,而是事實如此。

  建文二年,朱棣的物理探親行動正進行地如火如荼,此時建文朝廷也迎來了第一次殿試。

  胡廣與同鄉王艮一同參與殿試,試官議定本應該由王艮奪魁,但朱允炆這小子還是個顏狗(也是殿試的傳統習慣,看臉選狀元),因王艮其貌不揚,被建文帝黜為第二名榜眼。

  而胡廣則寫下了暗諷朱棣的“親藩陸梁,人心搖動”一語,朱允炆大喜,欽點胡廣為庚辰科進士第一甲第一名狀元,並賜名靖,授翰林修撰,階承直郎。

  當然了,既然胡廣眼下待在這裡,而榜眼王艮沒待在這裡,哪怕不知道這段歷史的人,應該也猜測到了點什麽。

  數月前,當燕王朱棣揮師渡江攻入南京城時,王艮、胡廣、解縉、吳溥四人聚會,胡、解各有慷慨陳詞,獨王艮哭泣不言。

  吳溥之子以為胡、解會自殺身殉建文帝,吳溥認為胡、解只會講空話,真正忠君愛國的是王艮。

  話還沒講完,卻聽到胡廣大聲對家人喊道“外面很喧鬧,小心看好豬”,吳溥笑道“連一隻豬都舍不得,難道舍得生命嗎?”

  不久,王艮自殺,胡廣、解縉迎附朱棣,胡廣升為侍講,恢復原名廣。

  所以之所以在座的內閣成員看完後,除了楊士奇今天出奇地大著膽子發聲,其他人一言不發,這便是原因所在了。

  在場沒有硬骨頭,敢跟朱棣對著乾的文臣,早就被族譜消消樂了。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