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重生七零:我在林場當知青》第344章 匯演成功
  第344章 匯演成功
  “行啊,只要哥和嫂子不嫌棄,等我刻完這個,就給你倆刻手戳兒。”

  陳維民一聽就笑了,他就這麽點兒本事,人家能開口讓他幫忙,那是瞧得起他,覺得他行。

  對於陳維民來說,他缺的,恰恰就是別人的認可,所以陳維民二話不說,直接就答應了。

  “你嫂子今天來,還有件事兒要找你幫忙。”

  周青嵐下午還得去學校上課呢,所以盛希平也沒廢話,直接表明了來意。

  “學校不是要組織文藝匯演麽?伱嫂子心裡沒底,尋思著請你搭把手,幫著他們班排練一下節目。

  你看看有沒有時間,過去幫個忙?”

  “有,他在家也沒啥事兒,有的是時間。

  老二,你嫂子的事兒,你可得上點兒心啊。”不等陳維民回答,那邊徐秀香搶著說道。

  作為母親,家裡每個孩子她都操心,但是對老二,徐秀香操心最多。

  當初陳維民出事,徐秀香差點兒就活不下去想要領著兒子去跳河自殺了。

  得虧那時候懷了老四,這才打消了尋短見的念頭。

  這些年,徐秀香最心疼的就是二兒子,如今兒子大了,徐秀香也愁著,不知道兒子將來的出路在哪裡。

  現在他們夫妻歲數還不算大,能養著老二,可是再過二三十年呢?等他們動彈不動了,老二可怎整?
  兄弟姐妹再親,結了婚之後都各顧各的日子,偶爾伸把手行,誰也不能天長日久的照看個殘疾人啊。

  陳維民高中畢業之後,一直在家裡呆著。

  徐秀香能看得出來,兒子一天比一天沉悶,眼見著沒了活力。

  徐秀香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卻又不知道怎麽幫兒子。

  正好盛希平兩口子來了,要請陳維民去幫忙,別說請不請的,只要能讓陳維民走出家門,融入人群,徐秀香就知足了。

  所以,徐秀香才不等兒子開口,率先答應了盛希平夫妻的邀請。

  “嫂子,你看我這樣去學校好麽?”陳維民似乎沒多少信心,猶豫的問道。

  他殘疾多年,聽過無數帶侮辱性質的言語,別人還給他起外號,叫他“半拉瓢”。

  林場的孩子,哪怕是家長三令五申不許胡鬧,還是有人見了陳維民就笑話他。

  學校裡孩子多,陳維民就擔心,他去學校幫忙,那些孩子見他這個樣子故意不聽話,瞎胡鬧。

  那樣就不是幫忙,是幫倒忙了。

  “那有啥不好的?
  別的地方不敢說,但是在你嫂子的班級裡,誰要是敢嘚瑟瞎胡說,不用別人,我們家老六就能揍的他滿地找牙。”

  盛希平一聽就笑了,他家老六在班級裡,那就是扛把子的,班長都沒他好使。

  班級裡但凡有人敢炸翅兒,盛希泰帶著一群小弟就給人家收拾了。

  一聽這話,滿屋子的人都跟著笑了起來。

  “老二,去給你嫂子幫幫忙吧,你這成天呆在家裡也不是回事兒,出去散散心也好。”

  徐秀香看著二兒子,語重心長的勸道。

  大家夥兒都這麽說,陳維民也不想成天呆在家裡無所事事,於是就點頭答應了。

  正好時間也到了,周青嵐得去學校上課。

  於是就跟陳維民商議好了,下午上完兩節課之後,陳維民去學校,幫著排練節目啥的。

  就這樣,畢業後一直在家呆著的陳維民,終於走出了家門。

  在陳維民的幫助下,五年級全班三十多個孩子,安排了一個大合唱《咱們工人有力量》,一段樣板戲《紅燈記》,一首由陳維民執筆寫出來的詩朗誦《伐木工人讚歌》。

  別看只有三個節目,但每個節目都是精品,在周青嵐和陳維民的精心指導下,孩子們非常認真的學習排練。

  最終,在十一月末的上山文藝匯演中,五年級的節目贏得了伐木工人的一致好評。

  尤其是那首詩朗誦《伐木工人讚歌》,算是說到大家夥兒心坎兒裡去了,最終被評為優秀節目。

  場裡的領導,學校的校長主任,都誇周青嵐有才華,不光教學能力出眾,文藝方面也這麽有天賦。

  校長當場就說,要給周青嵐評選先進,積極爭取給她轉正。

  “王書記、鄭場長、校長,這個功勞我可不敢搶。

  我們班之所以能排練出這麽好的節目,主要是維民的功勞。

  他幫著忙活了小半個月呢,那個大合唱還有詩朗誦,都是他手把手帶出來的。”

  面對領導們的誇獎,周青嵐並沒有貪功,而是把陳維民推了出來。

  “維民?你是說老陳家那個二小子吧?
  唉,那孩子可惜了,他要是個健全的人,那絕對了不起。那孩子又精又靈的,啥都會,就是可惜了,唉。”

  提起陳維民,場裡幾個領導都忍不住歎氣,替陳維民惋惜。

  “哎?老王,你們學校還缺不缺老師了?
  不行的話,把維民安排到學校教個美術或者寫字課啥的唄?那孩子又會寫又會畫的。”

  王家川也是忽然想起來這事兒了,就跟前川中小學的校長王俊生說道。

  “王書記,按說呢,我們學校確實人手不太夠用,安排個人過來沒問題。

  可是維民那孩子,我覺得他不適合在學校裡工作。”王俊生為難的歎了口氣。

  “我倒不是看不起人家,主要吧,是那些學生都淘氣,一個個調皮搗蛋的。

  你說要是維民在前面講課,底下那些學生胡說八道,或者有那淘氣的學維民走路、動作啥的,對維民不是也一種傷害麽?”

  作為校長,學校裡那群熊孩子啥樣兒,王俊生最清楚不過了。

  孩子,天生都有劣根性,他們不懂得那麽多,就圖自己樂呵兒。

  陳維民在學校念書的時候,王俊生見過他,也很了解他的性格。

  這種敏感又有些自卑的性格,加上身體的缺陷,真不適合教學生。

  “要我說,不如把維民那孩子安排到工會去得了。

  咱場咱局每年都有不少文藝活動,再說工會也有不少文字材料要整理啥的,維民一手好字兒呢,去工會更能發揮作用。”

  王校長看了眼前川林場工會主席趙向陽,說道。

  趙向陽一聽這話,不由得苦笑,“老王啊,你是真不懂還是裝不懂啊?
  工會那得是工人才能進,維民他這樣子,招不了工當不成工人,他怎進工會啊?”

  趙向陽的話沒錯兒,工會是工人組織,要進工會,首先得是工人。

  可林業系統招工,首先一點就得是身體健康。

  現如今不知道多少身強力壯的棒小夥兒都招不上工呢,更別說陳維民了,他根本就不符合條件。

  “唉,這事兒咱林場做不了主,要我說啊,就應該讓老陳家去局裡找。

  當初陳家二小子是讓小火車給軋了,這事兒局裡有責任,就應該找局裡領導給解決。

  這麽大個林業局,一兩萬職工,怎地還安頓不了一個孩子了?”

  王家川聽了趙向陽的話,忍不住搖頭歎氣。
    周青嵐一聲兒沒吭,靜靜地聽幾位領導議論。

  等演出結束往回走的時候,周青嵐正好跟陳麗萍坐在一塊兒,就偷偷把幾位領導的談話,告訴了陳麗萍。

  “跟你哥說,去局裡找,他這種情況,局裡應該給個說法。”

  回到家之後,周青嵐又跟盛希平提起了這件事兒。

  盛希平聽完,歎了口氣。

  這事兒他倒是知道一些,雖然上輩子這時候他在裡面蹲著呢,但是出來後,聽陳維國說起過。

  為了維民的事情,陳家人去局裡、省裡,都找過了,還差點兒去了首都。

  可是沒啥用,沒有政策,誰也不敢開這個口子,給維民特殊待遇招工。

  林業局這麽大,類似陳維民的情況也有不少。

  就比如那個在學校參加植樹造林被草爬子咬了的學生,因為得了森林腦炎傷了腦子,他們家人也是幾次三番去局裡找,都沒成。

  這批人,一直到八二年底,林業企業為了解決長期積累遺留下來的後遺症,放寬了標準。

  全局身體有殘缺的知識青年和待業青年,全部被招收為大集體工人。

  “這事兒,怕是沒那麽容易。”盛希平搖搖頭,歎口氣說道。

  周青嵐剛想問為啥沒那麽容易,卻忽然聽見外頭狗叫聲連成了片。

  “你等會兒啊,我去看看誰來了。”盛希平起身,推門出去,就看見陳維民站在盛家大門外呢。

  “小民,你怎麽來了?快,進屋。”盛希平快步走過去,伸手要扶陳維民。

  “大哥,不用你扶我,我自己走沒事兒。”陳維民笑笑,一條腿蹦著,就進了院子。

  之前,也有人試過給陳維民做個拐,架在胳膊下那種,尋思著架拐能方便點兒。

  可陳維民缺的是右腿和右手,同一側,架拐根本不方便。

  所以陳維民從小就是一條腿蹦,這麽多年過來,他也習慣了,哪怕是大冬天,也不會摔倒。

  “那天,大哥不是說要讓我給刻倆手戳兒麽?我給刻好了送來,順道,也跟嫂子打聽點兒事情。”

  陳維民一邊往屋裡蹦,一邊說道。

  其實不用陳維民說,盛希平也能猜到,肯定是陳麗萍聽了周青嵐的話,回家就跟她哥說了。

  陳維民過來,應該就是找他們兩口子,商議這個事兒的。

  主要是陳世良和陳維國都在山上乾活呢,徐秀香就是個家庭婦女也不了解這些。

  盛、陳兩家關系好,陳維民實在沒人商議了,才來找盛希平的。

  “來,坐下說。”盛希平將陳維民讓到東屋坐下。

  陳維民跟張淑珍還有周青嵐打過招呼後,坐在了炕沿上。

  “哥,嫂子,這是我給你倆刻的手戳兒,我這手藝也就這水平了,你倆別嫌。”

  陳維民從兜裡,掏出一個布包來,打開布包,裡頭是兩枚梨木的手戳兒。

  東北沒有啥紫檀之類的木料,刻手戳多數用的是梨木。

  梨木質地軟硬適度又細膩,是上好的刻手戳材料。

  盛希平接過手戳,仔細一看,喜歡的不得了。

  原來,這一次陳維民給盛希平和周青嵐刻的戳兒,沒用楷體字,而是用的隸書。

  盛希平雖然對這些懂的不多,但他就覺得這種字體,沒見過幾個人用在手戳上,挺獨特的,好看。

  倒是周青嵐懂這個,拿過去看了之後,直誇陳維民的字漂亮,深得隸書的真髓。

  “這手戳拿出去用,誰見了不得誇啊,真好。

  維民這手也太巧了,你說你怎練出來的,我都寫不好隸書呢。”

  “嫂子過講了,我就是閑著沒事兒瞎琢磨,照貓畫虎唄。”

  被人誇獎了,陳維民也很開心,也有些不好意思。

  “哥,嫂子,我今天過來,還有點兒事情想找你們商議。”

  陳維民猶豫了下,最終還是開口說道。

  “我聽我們家老三回來說了嘴,說是嫂子讓我去局裡找人,打聽工作的事兒。

  我對這個也不太明白,嫂子,你跟我詳細說說怎回事兒唄。”

  周青嵐看了眼盛希平,然後就把今天在山上,場裡幾個領導的對話,說給陳維民聽了。

  “要我說啊,你這事兒就得去找。

  你想啊,咱林業局這麽大,底下十多個林場,職工一兩萬。

  你自己不出頭去找,誰知道前川林場還有你這樣一個人啊?”

  “對,對,你嫂子說的在理,這事兒就得去找。”那邊,張淑珍也聽明白了,跟著附和道。

  “是公家的小火車軋了你,才造成你現在的樣子,這事兒公家就得管。

  去找,必須去找,咱好好一個小夥子成這樣兒了,不找他們,出路在哪兒啊?”

  “哥,你也覺得我應該去找麽?”陳維民看了看盛希平,問道。

  盛希平歎了口氣,“小民啊,我要是跟你說,你去找也沒啥用,你肯定不信。

  但是我說實話吧,這事兒真不容易辦,你得做好長期的打算。

  找是必須的,你不找別人不知道你的情況,人家還以為你過的挺好呢。

  但是光找不行,最好你得想辦法,讓局裡出錢,給你去安了假肢。

  這假肢安上了,你就能兩條腿走路,形象上也比現在好,對招工也有利。

  再一個,你得發揮你的特長啊,你得讓局裡甚至上面,知道你不是廢物。

  你不是會寫麽?那就去寫,不論是詩歌,還是小說,再不然劇本,你要寫出個名堂來才行。

  你的名頭越響亮,關注到你的人就越多,你找工作的事情,就越容易解決。”

  上輩子,陳維民花了將近七年的時間各處去找,去碰壁,最終才有了個結果。

  這件事,盛希平也幫不上太多忙。

  他就希望,這輩子陳維民能少走點兒彎路,早點兒招工當工人。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