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重生七零:我在林場當知青》第418章 新年新希望
  第418章 新年新希望

  盛家屋裡是白灰牆,年頭一久,牆面泛黃。

  所以前幾天盛希平他們打掃完衛生後,重新粉刷了一回牆壁和天棚。

  間壁牆和窗戶下面那一圈,特地貼了一圈牆圍紙,就是那種類似東北大花被的圖案。

  周青嵐和盛雲菲她們,還剪了窗花、掛錢兒啥的,屋裡屋外這麽一貼,年味兒一下就有了。

  大人忙活,倆孩子也跟著屋裡屋外的躥騰,看著滿院子的紅色,倆孩子高興的直拍手。

  弄完這些,家裡開始忙活團圓飯了。

  昨天剛殺的豬,豬頭肉、肘子、豬心、豬舌頭、皮凍,這些都是現成的。

  酸菜五花肉也還有,重新熱一下,冒點兒血腸又是一道菜。

  方子肉打算做扣肉,這個也簡單,切一下擺在碗裡蒸出來就行。

  開春的時候,張淑珍抓了二十隻雞仔,死了幾隻,最後養大了十來隻。

  其中有五隻公雞,入冬的時候,張淑珍嫌公雞吃得多,隻留了一隻最漂亮的,其余全都殺了凍起來。

  今天一早,張淑珍從倉房裡拿回來一隻緩著,等會兒燉個小雞蘑菇粉條。

  再加上盛希平領著弟弟們去摳冰窟窿釣的魚,隨便燉上一條,今天這團圓飯也就差不多了。

  下午三點多,飯菜全都預備齊了,於是在地中間放上靠邊站。

  這個桌面兒大,可以擺更多菜。

  年前盛希平忙,也沒啥機會進山打獵,所以今年飯桌上少了些野味兒。

  好在自家殺了頭豬,所以這飯菜依舊很豐盛。

  扒肘子、小雞燉蘑菇粉條、紅燒魚、酸菜五花肉血腸、糖醋排骨、軟炸裡脊、扣肉、豬心豬舌頭豬肝拚盤、皮凍、豬頭肉、豬蹄。

  最後一個菜,是個果盤,蘋果和梨削了皮去核切塊兒,山楂洗淨切開去核,三種水果擺在一起,上面淋了蜂蜜。

  原本張淑珍是想上個清炒肉的,周青嵐說,都是肉菜,怕大家夥兒吃著太膩了,不如上個果盤兒,清爽些。

  張淑珍一尋思也行,反正家裡水果還都有不少呢,吃唄,放了這麽久再不趕緊吃,怕是就要爛了。

  結果,開飯之後,最受歡迎的,竟然是那一大盤子水果。

  盛家這生活條件,平常也不缺肉吃,尤其是此刻一桌子肉,就感覺有點兒吃不動,都想吃兩塊水果清清口。

  “哎呀,這一桌子菜,要是擱平常,隨便弄一兩樣上桌,就咱家這些人,一會兒就搶光了。

  你看看今天,這都奔著水果使勁呢。”

  張淑珍歲數大了,肉食啥的也有點兒吃不太動,她比較愛吃小雞燉蘑菇裡面的蘑菇和粉條,再不然就吃點兒皮凍什麽的。

  在看到果盤很快見底時,張淑珍不由得感歎起來。

  “媽,這才哪到哪啊,你看著吧,往後生活會越來越好,到時候飯桌上的肉沒多少人吃,都愛吃菜了。”

  盛希平聞言便笑了起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飲食結構也會逐漸改變。

  “哼,我就不信菜能比肉好?啥年月也是肉好吃。不吃肉,那都是脹包兒的。

  別說以前了,就是前幾年,咱家要想吃頓肉,都費勁呢。

  這才過了幾年好日子,就不想吃肉了?”

  盛連成不以為意的哼了聲,伸筷子夾了塊軟軟糯糯、顫顫巍巍的肘子皮兒,放到口中,露出滿意之色。

  “嗯,你別說啊,這肘子做的可真不錯,好吃。”

  “嗯,嗯,爺爺說得對,肉肉多香啊,我愛吃肉。”

  盛新華第一個附和,一邊點頭,一邊夾了塊糖醋排骨。“好吃,真香。”

  那頭的盛新宇,也抓著排骨啃,一邊啃,一邊含混不清的說道,“對,對,肉肉真香。”

  一桌子的人,被這祖孫三個給逗的哈哈大笑。

  “對,肉肉好吃,可香了。今年咱家殺了一頭豬呢,伱倆想怎麽吃就怎麽吃。”

  盛連成高興起來,給倆孩子夾了些肘子肉,讓他們嘗嘗。

  “這輩兒的人啊,算是生在福堆裡了。

  你看看他們,從生出來吃過什麽苦啊?吃得飽穿得暖,想要啥,家裡差不多都有。

  擱咱們那會兒有啥?別說咱們了,老大他們小時候,一年到頭吃幾回肉啊?”

  盛連成看著倆孫子,不由得感慨起來。

  “爸,咱這一輩一輩人拚命乾活拚命掙錢,為的是什麽?不就是為了子孫後代過上好日子麽?”

  盛希平聞言笑了起來,一邊笑,一邊給盛連成倒上酒。

  “往後日子會越來越好的,等你退休了,就跟我媽安心享受,啥都不用幹了。”

  盛連成端起酒杯,抿了一口,隨即點點頭。

  “嗯,再過幾年,老二老三畢業有了工作,再結婚娶了媳婦,老四老五老六也該畢業了,到時候我和你媽就啥都不用乾,好好享受享受。”

  大過年嘛,自然要說好聽的話,盛連成今天也沒跟兒子們強。

  “來,咱爺幾個喝一口。

  你爹是個大老粗,不認識幾個字,這輩子也沒別的想法,就盼著你們一個個都有出息,這就夠了。”

  盛連成招呼了幾個兒子,四人碰了下杯子,一起喝了口酒。

  “爸,你放心,我們都會好好學習,絕不會辜負父母的期望。”

  盛希康放下酒杯,趕緊吃了口菜,然後鄭重表態。

  “對,爸媽放心,我們都會努力的。”盛希安也跟著附和。

  “還有我們,爸媽,你們放心,我們都會好好學習,爭取考上好大學。”

  盛雲芳、盛雲菲、盛希泰三個,齊聲開口道。

  “我們,我們,還有我們。”

  盛新華盛新宇倆娃一看這麽熱鬧,可把他們給急壞了,於是也急忙開口吆喝道。

  倆娃這一摻和,逗得大家夥兒都忍不住樂。

  周青嵐哭笑不得的看著倆孩子,“哪兒都有你倆,小屁孩一個,你們懂啥啊?”

  “你看,大過年的說他們幹啥?他們還小呢,懂啥?湊熱鬧唄。”張淑珍攔著,不讓周青嵐說孩子。

  “新華新宇,你倆可要記住今天的話啊,往後要好好學習,跟你媽、你二叔三叔他們學,將來也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

  張淑珍沒啥文化,說不出太高深的道理,在她看來,能考上大學,就是最好的出路。

  “嗯,我們記住了。”盛新華用力點頭,大聲應道。

  “多好啊,看著倆孩子,多少煩心事兒都沒了。

  來,來,吃菜,這麽多好吃的,都敞開了吃啊。”盛連成笑呵呵的招呼孩子們吃菜。

  一桌子菜,到最後連一半兒都沒吃上,只能收拾到廚房碗櫃去放著。

  過年就是這樣,要留余頭,必須多做飯菜,要剩下才好。

  吃過了飯,眾人都懶洋洋的不愛動彈,各自找地方歪著倚著休息。

  盛新華和盛新宇倆人白天沒睡,這會兒都困了揉眼睛,周青嵐哄著倆孩子去西屋睡一會兒。

  剛開始,盛新華還不想去呢,周青嵐就說晚上十一點要放鞭炮,這時候不睡,晚上就沒機會放鞭炮了。

  盛新華一聽,趕緊領著弟弟就去西屋睡覺了。

  等到外面徹底黑了,盛連成就讓兒子把外頭燈籠亮起來。

  以前的燈籠,是張淑珍領著閨女用高粱杆扎起來,外頭糊上紅紙那種。

  今年周青嵐從省城帶回來幾個紅布製成的那種圓燈籠,下面還有黃色的穗子,特別好看。

  盛連成就說,別點蠟燭了,把燈籠熏黑了不好看,乾脆裡頭放上燈泡吧。

  正好家裡有夏天薅牛毛廣時用的燈泡,安在了燈籠裡。

  燈光透過紅色的綢布,發出紅色的光芒,將盛家小院也映的紅彤彤,格外喜慶。

  七點來鍾,倆孩子還在睡呢,眾人抓緊時間包餃子。

  包了沒多會兒,倆孩子醒了,也沒吭聲兒,穿上鞋就往東屋跑,看見東屋包餃子,倆孩子作勢便要爬上炕搶面。

  “老六,快點兒,領著他倆上北炕玩去。”

  張淑珍一看,倆活土匪來了,這還了得?
  平常時候搗亂也就搗亂了,這是過年的餃子,可不能讓他們瞎捅咕。於是趕緊喊了那頭聽廣播入迷的盛希泰。

  盛希泰聽見,忙把倆侄兒抱去北炕,把炒熟的松子、榛子,還有板栗、花生等堅果抓出來一大些,盛希泰手裡拿著鉗子,給倆侄兒扒堅果吃。

  小孩子嘛,比較好哄,一見到有這麽多好吃的,倆孩子也就顧不上搗亂了,全都消停的坐在炕上,眼巴巴瞅著六叔給他們弄好吃的。

  趁這個工夫,張淑珍等人加快了包餃子的速度,剛到十點,餃子包完了,趕緊都拿到外面去。

  十一點,燒水煮餃子,這時候盛連成也開始忙了起來。

  如今講究沒那麽多了,盛連成帶著兒子們,在院子空地上,擺了天地桌,放上饅頭、水果、魚、肉等,還有三杯酒,三雙筷子。

  家裡沒有香爐碗,就用二碗裝上草木灰壓實,插上三支香。

  盛連成把提前就打好印好的燒紙,堆放在天地桌前,拎起幾張來點燃,同時點燃香,插到香爐碗裡。

  那邊,盛希平也點燃了鞭炮。
    一陣劈裡啪啦的鞭炮聲裡,盛連成跪在了天地桌前,誠心誠意的磕了頭,嘴裡也不知道在念叨什麽。

  之後,盛連成又拿著燒紙進了屋,在廚房正北,東西灶坑前,各自點了幾張紙。

  外頭,正放鞭炮的盛希安,瞅著他爹這一套操作,有點兒傻眼。

  “哥,你確定咱爸整這些沒事兒啊?”前些年,可是嚴禁這些的,現在真的不會出事麽?

  “沒事兒,你不說我不說,也就那麽地了。現在管的沒以前那麽嚴,大家夥兒都是心知肚明的。”

  很多東西流傳了千百年,總歸還是有些道理的。盛希平對這些不支持也不反對,只要他爹高興就行。

  “爸爸,放鞭炮,放鞭炮。”

  盛新華和盛新宇穿著大棉襖,戴著帽子、圍巾、手悶子,捂的跟抱窩雞差不多,圓滾滾的。

  這時候便迫不及待的催促著盛希平,趕緊放炮,剛才那點兒根本沒看過癮。

  “好,好,放心吧,有的是鞭炮呢,今年你媽買了好多。”

  周青嵐去松江河住著,幫周家采買結婚用品的時候,也給自家買了不少煙花爆竹啥的,就是為了哄孩子玩。

  盛希平拎了個小筐,裡頭都是各類花炮啥的,兄弟四個隨便拿了些,再點燃一支香,就在這院子裡放了起來。

  二踢腳、鑽天猴、閃光雷、彩明珠,還有些奇奇怪怪的東西。

  有的點燃了在地上一個勁兒轉,一邊兒轉一邊往外噴五顏六色的焰火。

  有的帶根繩兒,掛在晾衣服繩上,點燃了也是吱吱轉悠。

  盛新華跟盛新宇最喜歡這種了,倆孩子拍著手叫好。

  要論燒錢兒快,鞭炮肯定能數得上,不多時,兄弟四個就放了半筐的煙花。

  這時候,張淑珍喊著吃餃子了,盛希平看了看筐裡快見底兒的煙花爆竹,連忙說今天就這樣吧,改天再放。

  盛新華他們還意猶未盡,可是那頭張淑珍和周青嵐連聲催促,他們也隻好跟著爸爸和叔叔們,一起回了屋。

  廚房因為煮餃子,滿屋子熱氣,只能敞開門往外放一放。

  冷氣重,熱氣輕,就會見到廚房上半截兒是彌漫著昏黃燈光的霧氣,下半截則清清朗朗什麽都沒有。

  眾人帶著一身涼氣進了屋,倆孩子趕緊摘了帽子手套,爬上炕暖和腳。

  盛希平他們幫著把餃子端上桌,然後一家人坐下,有說有笑的吃餃子。

  時不時的,就有人喊著,吃出錢了,或者吃出棗、花生、糖等。

  那倆小的,見別人吃出錢,羨慕的不行,喊著他們也要錢。

  於是張淑珍就悄悄把錢塞在餃子裡,夾給倆孫子,果然,孩子們吃出錢,高興的直蹦。

  吃過除夕夜的餃子,在十二點鍾聲響起時,盛希平領著弟妹妻兒,給父母拜了年。

  新的一年,就此展開。

  正月初一初二,走親串友互相拜年,初二下午,盛希平還請了王建設等人來家裡吃了頓飯,一起熱鬧了下。

  正月初三,盛希平領著妻兒坐車去松江河,給丈人和丈母娘拜年。

  周青揚的婚事定在正月初六,周家那邊有不少事情,盛希平和周青嵐回去,正好幫著家裡忙活忙活。

  周青揚結婚娶媳婦,這可是周家的大事兒。

  初五這天,周家和王家的親戚,坐著火車來到了松江河。

  盛希平和周青越倆,去車站接站,接到了周青嵐的叔叔伯伯、姑姑姑父、舅舅舅母、姨母姨夫、堂兄弟、表兄弟等近二十個人。

  周青嵐結婚那時候,周明遠的弟弟周明華,和王春秀的大哥王忠景來送親,盛希平都見過。

  剩下這些親戚,盛希平是一個也不認識,得虧有周青越給介紹,這才一一見禮。

  “大舅,二叔,走,咱先回家。外頭有專門找的拉腳車,咱坐車回去。”

  眾人寒暄幾句,盛希平忙招呼大家出了火車站。

  十幾個人,一輛驢車不夠坐,於是又找了一輛,兩輛驢車拉著眾人,直奔白山街道。

  到了周家胡同口,眾人下車,盛希平付了車錢,然後陪著眾人來到周家。

  “爸、媽,我們把二叔、大伯、姑姑、大舅、二舅他們,都接來了。”

  周明遠家裡只有一個弟弟一個妹妹,但是堂兄弟眾多,這次他的堂哥也來了,所以盛希平說大伯。

  王春秀娘家兄弟姐妹比較多,只是如今有的在外地離著遠,來的就只有大哥、二哥,還有兩個妹妹。

  周明遠和王春秀聽見動靜,急忙從屋裡出來,見到親人那一刻,也是高興萬分,親親熱熱的握著手,打招呼。

  周青揚和周青嵐也跟著從屋裡出來,這時走到近前,先跟長輩打招呼,然後再跟平輩兒的幾個堂兄弟、表兄弟見禮。

  “新華、新宇,快過來,這是你大姥爺、大姥姥。”周青嵐把身後的盛新華、盛新宇拽出來,跟長輩們見禮。

  “大姥爺過年好、大姥姥過年好。”

  倆孩子來之前,周青嵐特地囑咐的,見了長輩一定要叫人,不能畏畏縮縮的躲著藏著,那樣沒禮貌。

  盛家這倆孩子都挺開朗大方的,所以媽媽一提,二人趕緊就給長輩拜年。

  “哎呀,這就是青嵐家的倆小子?長得也太俊了。

  來來,姥爺今天來的著急了,沒給你倆預備見面禮。這是姥爺給的壓歲錢,你倆揣好了啊。”

  周明辰,也就是周明遠的大堂哥,從兜裡掏出兩張一塊錢來,塞給倆孩子一人一張。

  別看盛新華小,可他知道那是錢,知道錢是好東西。一見那錢,頓時眼前一亮。

  不過,這小子有心眼兒,沒敢直接伸手去拿,而是看向了爸媽。

  這時候,周青嵐趕忙推拒,“大伯,這可不行啊,他們這麽點兒個孩子,要錢幹啥啊?不能給他們。”

  “你上一邊兒去,我這是給孩子的,也不是給你。”

  周明辰瞪了侄女一眼,彎下腰來,把錢直接塞到了倆孩子的衣服兜裡。

  “乖寶貝,這個錢是姥爺給的,你們自己拿著,以後饞了就去買糖吃啊。”

  周青嵐和盛希平互相看了眼,都是一臉無奈,卻也不好多說什麽。

  大過年的,周明辰這些長輩頭一回見到盛新華盛新宇,能不表示表示麽?
  他倆要是再攔著不讓,怕是幾位長輩就要翻臉了。得,人情欠下了,以後還吧。

  “來來,小寶貝,我是你們二姥爺,這是二姥姥。”

  周明華不等周青嵐開口說啥,主動站到盛新華、盛新宇面前,對他們說道。

  盛新華盛新宇剛得了錢,正美著呢,一聽立刻就開口。“二姥爺過年好,二姥姥過年好。”

  “哎,好孩子,咱家青嵐有福啊,養了兩個懂事又聽話的孩子。

  來,這是二姥爺給的壓歲錢,拿好嘍。”

  周明華說完,也從兜裡掏出兩塊錢來,分別塞在了倆孩子衣兜裡。

  就這樣,盛新華盛新宇,拜了一圈兒年,姥姥姥爺都叫迷糊了,不知道為啥這麽多姥姥姥爺。

  不過,倆娃收獲也屬實不小,這些長輩都給他們發了壓歲錢。

  盡管孩子們還不知道一塊錢能做什麽,可他們還是緊緊捂住衣兜,就怕錢丟了。

  來的都是至親,周家這邊肯定要好好招待。

  周青嵐和王春秀早就預備好了飯菜,大家寒暄一番,時候也不早了,於是趕緊收拾上來飯菜吃飯。

  周明遠、王春秀夫妻都有工作,平日裡忙也沒多少時間回老家看看。

  如今親人團聚,又是周青揚結婚的大喜事,自然要好好熱鬧一番。

  初五這天,周家歡聲笑語、熱鬧無比,一直忙到了深夜。

  轉過天正月初六,正是周青揚結婚的好日子。

  初六早晨,吃過早飯後,按照約定時間,周家迎親的隊伍就出發了。

  周家、陳家同在松江河,離著其實也不是特別遠,這年月吉普車都罕見,更別提轎車了,自然也沒有什麽婚車、車隊。

  農村結婚,多數會趕著馬車去接親,城裡,現如今流行用自行車去接親。

  周家有一輛二八大杠,是周青越騎著上學用的。

  周明遠和王春秀,又從同事那裡,借來了十多輛自行車,組成了一個自行車隊,每輛車前頭都系著大紅花。

  周青揚推著車子打頭,後頭十來個小夥子各自推著一輛自行車,其他迎親的人跟著走,手裡拿著迎親禮。

  陳婕家住在一中附近,離著其實不遠,迎親的隊伍就這麽推著自行車,在路人驚歎的目光中,來到了陳家。

  陳家這邊,早早就挑起了一串鞭炮,待接親的人來到近前,倆小夥子點燃了鞭炮。

  劈裡啪啦的一陣聲響中,一群陳家小輩兒的孩子圍上來,管周青揚要糖吃。

  周家提前就準備好了,周青越拎著個兜子,裡頭裝的糖,於是趕緊抓出來兩把,分給孩子們。

  這群孩子得了糖果,高興的散開了,迎親眾人在媒人的引導下,進了陳家院子。

  陳婕是林業局醫院的護士,她結婚,不少同事都過來隨禮幫忙。

  加上陳婕的同學、朋友,一群女孩子就堵在了屋門口,吵著要紅包,不給紅包就不讓進去接媳婦。

  這都是婚禮正常的程序,雙方提前都有所準備。

  男方會預備好糖果、紅包,女方那邊,也會囑咐一下,意思意思就行,不能鬧的太狠了,耽誤結婚的時辰。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