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重生七零:我在林場當知青》第474章 看子敬父
  第474章 看子敬父
  時樓鄉一共五千多戶人家,參與到貓爬架製作的,大概佔一半左右。

  在這麽多人加班加點趕工之下,一萬五千套貓爬架,連一個月都沒用上,就全部製作完成。

  鄉裡的工作人員,配合著盛希文盛希武,挨個兒村驗收產品,合格的直接記帳、裝箱、發貨。

  不合格的,一律打回去重新做。

  對於這難得的掙錢機會,大家都非常珍惜,這年月的人實在,極少有糊弄的,所以不合格產品極少。

  待一萬五千套貓爬架全都驗收合格,盛連傑想辦法聯系了縣裡的車,把貨送到火車站裝車發貨。

  盛希平那邊,把剩下的尾款打到鄉政府帳戶上,再由鄉裡按照帳目,挨家挨戶發錢。

  家裡人口多、乾活多的,這一個月能掙三百多塊錢,乾活少的,也能掙二百多。

  原本,鄉裡整這個貓爬架,好多人都不信。

  祖祖輩輩活這麽多年了,誰聽說過還要給貓做窩的?

  不光是窩,竟然還有架子、棉墊子,甚至還有專門讓貓抓著玩的東西?這哪是養貓啊?這特麽比養孩子還金貴呢。

  也不知道是哪個腦子有問題的異想天開,整出這些東西來,這不扯淡麽?

  這麽想的人,不在少數,他們都覺得這是瞎胡鬧。

  鄉裡肯定是被人騙了,弄不好他們忙活一通,到最後啥都沒有,白忙。

  所以,有很多人並沒有參與進來。

  然後,當他們得知,這批貨沒坑,所有乾活的都領到了錢的時候,這些人都後悔死了。

  早知道,村裡派任務的時候,他們也接點兒啊。

  一個月,別說掙三百,哪怕掙一百不也挺好麽?這年月,一百塊錢上哪找去?
  相比於這些人的懊悔,那些領到錢的,一個個眉開眼笑,樂得不行。

  “書記,這活還有麽?要是還有的話,千萬想著我們啊。

  正好入冬了活少,多掙點兒錢,俺大兒娶媳婦用。”有人樂滋滋的將錢揣進懷裡,一邊問發錢的村幹部。

  “不知道接下來還有沒有了,一切聽鄉裡安排。

  俺聽說,咱鄉盛書記跟南方大老板是親戚,正想辦法幫咱找出路掙錢呢,恁就等著吧,有消息就挨家挨戶通知了。”

  村書記擺擺手,示意領完錢的趕緊走,別耽誤後面的人領錢。

  時樓鄉帶領農戶發展副業,給人家編筐做架子,一個月掙了不少錢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附近的鄉鎮。

  不少鄉鎮的領導,都跑來找盛連傑,說盛連傑不地道,有掙錢的生意也不帶著他們。

  “小生意小生意,實在不值得一提,俺們鄉這些還不夠分呢,就沒驚動各位。”

  盛連傑滿臉笑意的朝著其他鄉鎮領導拱手,嘴上說的挺客氣,可是這語氣裡的自得,卻是怎麽也隱藏不住。

  一萬五千套貓爬架,五十塊錢一套,這可是七十五萬的產值呢。

  扣除各種費用,淨利潤也得有四五十萬,一個來月的工夫,掙這老些錢,放以前哪裡敢想啊?

  而且,這只是第一批,盛希平那頭說了,等這批貨發到國外,如果銷售反響好的話,後續還會有更多訂單。

  一年不說多了,每戶多掙個千八百塊錢的,日子不是也能富裕挺多麽?多好的事兒啊?

  “小生意?俺們都聽人說了,恁鄉這回,至少掙了幾十萬呢,恁管這叫小生意?

  哎呦老盛,恁這富裕了,口氣也變大了啊。”旁人聽了,簡直是羨慕嫉妒恨,於是酸溜溜的說道。

  “沒有,可不敢這麽說啊,那錢也沒到了俺的口袋,俺這富裕個啥?”盛連傑聞言,連忙擺手。

  雖然這錢,有一小部分入了鄉裡的帳,但是盛連傑敢說,他一分錢都沒拿。

  他家倆兒子都跟著盛希平乾,據說工資不低,這就足夠了。

  人忙活一輩子為了啥?不就是為了孩子麽?

  “老盛,剛才那是開玩笑的,咱說點兒正經事兒,往後有啥掙錢的買賣,恁想著點兒俺們。

  恁說咱都一個地方哩,恁鄉吃肉,讓俺們跟著喝點兒湯也行啊。”眾人不甘心,繼續說道。

  “中,中,這事兒俺記下了,往後要是還有掙錢的活,俺鄉忙不開,肯定找恁幫忙。”

  都是一個縣下屬,平日裡低頭不見抬頭見,盛連傑也不好得罪這些人,於是點頭答應。

  他們鄉這老些人呢,一般的訂單,自己鄉裡都不夠分,還能給別人?
  眾人在盛連傑這也打聽不到多少有用的消息,沒辦法只能各自回去。

  跟時樓鄉掙幾十萬相比,騰躍貿易公司所得利潤要多好幾倍。

  貨物發出後,國外客商就把尾款打了過來。

  當然,國外客戶的反饋還沒到,盛希平也不敢大意,他沒有冒險的先行生產,而是讓人留意客戶反饋。

  臨近年末,公司裡事情太多,盛希平和吳毓丞每天忙的昏天暗地,原定回東北的計劃,只能延後。

  盛家的房子早就收拾好了,落雪後,周青嵐帶著李大娘和倆兒子,搬回了新家。

  新房子有暖氣,周青嵐花錢買了不少煤,天一冷,就開始燒鍋爐取暖,加上平日裡燒火做飯,家裡倒是不冷。

  只是四個人住著六間大房子,就顯得格外空曠。

  入冬後,林場冬運生產開始,盛連成還有一年才能退休,所以他照例還是上山去看大庫。

  張淑珍則是在家,哄著倆孫女,花花時不時的,會送一些獵物回來,隔三差五還會在家裡住一晚。

  三隻小老虎都長的挺大了,還是跟小時候那麽調皮,動不動就出去欺負家裡那幾隻狗。

  每次仨虎崽出去嘚瑟,花花都氣的暴揍孩子們一頓。

  次數多了,三隻虎崽也明白,那幾隻狗它們招惹不得,漸漸就不去欺負狗子們了。

  十二月三號晚間,老家打過來電話,說盛希平的奶奶,盛韓氏過世了。

  自打盛家老爺子過世後,盛韓氏的身體就不太好。

  盛希平秋天陪著弟弟回去的時候,特地帶奶奶去縣裡醫院檢查過身體,又囑咐盛連義他們,按時讓老太太吃藥,保養身體。

  那段時間,老太太的身體明顯好了不少。

  三號傍晚,盛韓氏說身上不太熨帖,家裡人想找大夫過來,老太太嫌麻煩,就說先吃飯吧。

  等著吃完了飯,要是還不舒服,再去找大夫。

  結果這飯還沒等做好呢,老太太就喘不過來氣,臉和嘴唇都憋的發紫。

  盛連義兩口子一看這樣,趕忙讓人去請大夫,這邊盛連義的媳婦就給婆婆摩挲前胸後背,想讓她舒服一點兒。

  可沒想到,不等大夫請來,老太太一口氣沒上來,就這麽過去了。

  這下,眾人都慌了神兒,忙七手八腳的給老太太擦了身體,換上早就準備好的裝老衣裳。

  家裡忙打發了人,去鄉裡通知盛連傑,讓盛連傑趕緊給其他人打電話。

  與此同時,家裡也趕緊請了人過來,張羅老太太的後世。

  電話打到前川林場的時候,盛連成剛剛坐通勤車走了,張淑珍趕緊往松江河打電話,好不容易找到了周青嵐。

  “媽,你先別著急,事情已經出了,咱離著這麽遠,你就算再著急也沒用。

  這樣,你先跟場裡說說,趕緊通知山上的人,截住我爸,讓他跟著通勤車再下來。

  然後跟左鄰右舍交代一下,讓人家幫忙給照看照看家裡頭。

  我這邊立刻安排人,開車上去接伱們。

  晚上九點半,有趟跑沈陽的火車,你和我爸坐火車走,趕上趕不上的,好歹回去看看。”

  盛家老太太是傍晚走的,算小三天,這邊離著老家挺遠,中途又要倒好幾次車,肯定趕不上出殯。

  可不管怎麽樣,親媽沒有了,盛連成也得回去看看啊。

  就這樣,周青嵐掛斷了婆婆的電話,然後立刻給鄭華那邊打過去,讓他們安排人,抓緊時間開車回林場接人。

  鄭華一聽,不敢怠慢,立刻開著車就往前川林場趕。

  而周青嵐,掛斷電話後,又給盛希平和盛希康打了過去。

  “媳婦,我剛才接到三叔電話了,我這邊太忙了,脫不開身。

  你讓希文和希武,陪著咱爸咱媽回老家吧,我再給老三打個電話,看看他有沒有時間。”

  盛希文盛希武哥倆忙完了那批貓爬架之後,就回東北了,正好讓他倆陪著盛連成夫妻,路上也有個照應。

  就這樣,周青嵐安排人,把公婆和倆孩子都接了下來。

  由盛希文和盛希武兩個陪著盛連成夫婦,連夜坐火車往回走。

  可即便如此,等盛連成夫妻趕回老家時,也是六號上午了。

  老太太五號就出了殯,喪事辦完,隻來得及三天圓墳。

  盛連成跪在父母墳前放聲痛哭,悔恨自己秋天時沒能回來住一陣子,見母親最後一面。

  三天圓墳之後是頭七,老家這邊每個七都燒,所以盛連成夫妻至少要等著五七燒完,才能回家。

  可沒想到,就在盛韓氏剛燒完頭七的第二天,張淑珍娘家那邊傳信過來,說是張淑珍的母親也不行了。

  這剛走了婆婆,娘家媽也沒有了,張淑珍哭的死去活來,盛連成隻好強忍著悲痛,安撫妻子。
    接連兩位老人過世,盛連成夫妻傷心難過了挺長時間才緩過來。

  十二月下旬,國外客戶的銷售反饋陸續到了。

  貓爬架在各地銷售火爆,幾乎是剛一擺出來,都不用做活動宣傳,就被搶購一空。搶不到的,都紛紛預定。

  各地客戶要求追加訂單,這一次,訂購數量遠遠超過上一次。

  而且,還有其他地區的客戶,也聞風而來,找到了盛希平的公司,要訂購產品。

  盛希平這邊接到客戶反饋,立即跟客戶溝通,簽訂長期供貨合同。

  之後,盛希平立即聯系還在老家的盛希文盛希武,讓他們抓緊時間組織人手,開工。

  盛連傑一聽,又有訂單來了,而且這回訂單數額更大,也顧不得傷心了,忙打起精神來,召集人手開會,分派任務。

  這一次,不少人家都主動要求加入,為了穩妥起見,新加入的都需要進行考核。

  考核手藝過關的,才給分派任務,考核不過關的,一律不用。

  盛希文盛希武,也忙碌了起來,跑材料,聯系運輸,就連盛希正和盛希宏,以及剛剛複員回家的盛希勇,也被拽著幫忙。

  老家這邊不通火車,交通不太方便,往外運貨很麻煩。

  盛希平也考慮到了這一點,於是托關系購買了六台大卡車,組成運輸隊。

  由盛希勇任運輸隊隊長,領著盛希正、盛希宏,還有張守山家的倆兒子,專門跑運輸。

  “老二,恁家希平,是這個。”

  大卡車到鄉裡那天,盛連義還有家裡幾位長輩,當著盛連成的面兒,把盛希平好一番誇讚。

  “這孩子心眼兒好,不忘本,自己富裕了,還記得幫老家的人。咱大家夥兒掙了錢,誰不念著他的好啊?”

  面對眾人的誇讚,盛連成自然是美的不行。

  自家這兒子啊,真的是挺有能耐,竟然想到帶領全鄉致富的好辦法。

  當初盛連成面對弟弟各種打聽不肯接茬兒,主要就是擔心老家這些人貼上盛希平,事情乾不好,還給盛希平添麻煩。

  沒想到,在盛希平的謀劃下,老家的這些人倒是成了助力。

  挺好的,大家夥兒都有個事情乾,憑著雙手勤勞致富,比旁人接濟那點兒錢,強太多了。

  因這事,盛連成夫妻因親人離世的傷心情緒,也淡了許多。

  盛連成還跑去村裡木匠房,看著那些人乾活,興致上來,他還非要動手幫忙。

  村裡這些人都認識盛連成,以前見了他頂多是客氣的打個招呼,可如今大家夥兒再見到盛連成,那叫一個熱情。

  有句老話怎麽說的來著?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後三十年看子敬父。

  之前盛連成在林場,人人敬重,盛連成還不覺得什麽,畢竟兒子從小就有能耐,他都習慣了。

  如今在老家,盛連成受到鄉親們如此禮遇,盛連成才有了一種真正意義上衣錦還鄉的喜悅。

  不光是同村的人對盛連成格外敬重,就連其他鄉鎮的領導,不知道怎麽打聽到了消息,也帶著東西來看盛連成。

  尤其是張家所屬的終興鎮,鎮書記和村書記,特地找張守山陪著,過來見盛連成夫妻。

  就為了拉近關系,讓盛連成夫妻在兒子跟前說點兒好話,勻點兒訂單,給他們鎮上。

  盛連成自然不好一口答應,隻說回頭給兒子遞個話。

  至於成不成的,他可不敢保證,這公司的事兒,盛連成不懂,他也不能隨便插手。

  “大叔,謝謝啊,只要有恁這話就行,回頭不管俺那兄哩怎說,俺都承叔哩情。”鎮書記握著盛連成的手,感激的說道。

  “哎呀,活了大半輩子,這回是真的感覺到,咱跟著孩子沾光兒嘍。”

  等來客都走了,盛連成坐在炕上,跟張淑珍說道。

  “是啊,你看村裡這些人,都忙著乾活,忙著掙錢,不管大人孩子,臉上都樂呵呵的,多好?

  我聽大哥說了,上回的訂單,他領著希正希宏,還有媳婦們,掙了三百多塊錢呢。別的人家,最少也掙兩百多。

  這一次聽說訂單挺多的,好像能乾到來年五六月,要是這麽算的話,最少能掙一千來塊錢,這不挺好的麽?”

  張淑珍聽見丈夫的話,也跟著樂。“看著家裡人過好了,咱心裡也舒坦。”

  以前不經常回來,一個是自家過的不好,花不起那麽些錢。

  再一個,也是因為老家這邊日子過的不好,他們回來,連吃帶住的,對於家裡這些親人來說,都是負擔。

  如今家裡人除去種地,有了別的營生,不管掙多掙少,總歸是一份收入,他們回來看著,心裡也好受。

  盛連成夫妻,一直在老家住到了張王氏燒完五七,正好這時候也一月十來號了。

  盛希平就打電話過來,跟父母商議,讓父母先去首都住幾天。之前著急趕路,盛連成他們是坐火車到沈陽,再從沈陽坐新開的一趟車,直接到兗州,途中不經過首都。

  這回去,怎麽也得到首都,看看兒子兒媳婦。

  尤其是,吳玉華都懷孕三個多月了,張淑珍這個婆婆,多少的過去照顧幾天,算那麽個心意。

  正好,盛希泰過幾天放假,盛希平這邊盡快處理完公司的事,到時候也去首都匯合。

  盛連成夫妻一尋思,這樣也行,左右都出來這麽久了,也不差這幾天了,那就去首都看望一下兒媳婦吧。

  就這樣,一月十六號上午,夫妻倆坐上盛希勇往兗州送貨的卡車,到兗州後,買票上車,直奔首都。

  盛希康那邊事先接到消息,提前去接站,把父母接到家裡。

  張淑珍見到三兒媳,高興極了,扯著兒媳婦的手,各種關心。

  “玉華,你看,你懷孕了,我離著遠也照顧不到。

  這點兒錢,你留著買點兒好吃的,補補身體。你和孩子都好好兒的,我和你爸才安心。”張淑珍說著,就掏出來五百塊錢,塞給吳玉華。

  “媽,不用,我和希康都有工作,你之前給我們的安家費,都沒動呢。”

  吳玉華和盛希康的工資都不低,單位的福利又好,他們在首都有自己的房子,不用租房,沒啥負擔。

  倆人早晨起來隨便做點兒吃,中午各自在單位食堂吃飯,晚上回家了,樂意動彈就做點兒,不樂意動彈就去吳家蹭飯,所以日常花銷並不大。

  之前訂婚的彩禮、改口紅包、安家費,以及吳家偷偷給的壓箱底兒,吳玉華全都存了起來。

  所以小夫妻倆手裡錢不少,她哪裡還好意思再管婆婆要錢啊?

  “那不一樣,那些是給你們過日子的,這個是我當奶奶給小孫子小孫女的。

  你聽話,把錢收著,平常該吃什麽就買,別虧了嘴。

  女人懷孕最辛苦了,千萬不能大意,往後這一家就生一個,必須得好好養著。”張淑珍可不管那些,硬把錢塞到了吳玉華手裡。

  “可別跟我撕吧啊,你現在身子沉,咱一切以孩子為重。跟媽不用客氣,給你的你就隨便花。”

  婆婆如此盛情,吳玉華實在是沒法再拒絕,只能乖乖收了錢。

  為了迎接公婆過來,吳玉華特地預備了不少好吃的,還包了餃子。

  正好盛希泰晚上沒課,也趕了過來,一家人熱熱鬧鬧吃了頓晚飯。

  盛連成夫妻在三兒子這邊住下,第二天還去吳家看望了吳老。

  之後兩口子就在首都各處轉悠,采買了不少東西,其中大部分都是給吳玉華準備的。

  女人懷了孩子,最忌諱著涼,首都冬天也挺冷的,張淑珍就怕兒媳婦涼著再傷了身體。

  所以她特地去商店買了布和棉花,給吳玉華做了條腹部寬松的棉褲,留著讓吳玉華穿。

  吳玉華跟盛希康結了婚之後,倆人就回到首都生活,基本上就等於是跟婆婆沒生活在一起過。

  之前她只聽大嫂周青嵐說,婆婆怎麽怎麽好,實際上,心裡也是有些不以為然的。

  這婆媳關系,能夠互相尊重客客氣氣就算不錯了,哪有幾個婆婆真把兒媳婦當親閨女一樣疼的啊?

  可到了這會兒,吳玉華算是真的體會到了,大嫂說的她們有個好婆婆,究竟是怎麽好了。

  當她穿上婆婆特地趕製出來,又松又軟的棉褲時,不止身上暖和,心裡更是熱乎乎的。

  “媽,謝謝你啊,這棉褲我穿著可暖和了,還合身。

  媽,你這針線活做的可真好,比我媽強多了。”吳玉華喜滋滋的說道。

  “那能一樣麽?你媽有工作,人家還得上班呢。

  我就是一家庭婦女,家裡孩子又多,針線活要是不好,希康他們不就得挨凍了?”兒媳婦的誇讚,讓張淑珍樂得合不攏嘴。

  “那個,你生孩子用的包被、夾被、尿墊子,孩子穿的小衣裳、肚兜,等我回家去給你做啊。

  這些東西,外頭買的怎地也不如自己做的用著好。”

  張淑珍被兒媳婦誇的心花怒放,當即爽快的表示,小娃出生要用的東西,她都包了。

  “哎,謝謝媽,這些東西,我是真的不懂,那我可就不準備了啊,到時候用現成兒的。”

  吳玉華也沒跟婆婆客氣,直接應道。

  張淑珍跟吳玉華這對婆媳相處十分融洽,這也讓盛希康松了口氣。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