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重生七零:我在林場當知青》第445章 騰躍貿易公司
  第445章 騰躍貿易公司
  有吳家和陳家的幫忙,盛希平的南下之行非常順利。

  他跟飼料廠那邊簽了供貨協議,之後,便找到相關部門商談運輸問題。

  等南方這邊各處關口都打通後,盛希平一行立即返回東北。

  東北是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被稱為天下糧倉,飼料廠要的這點兒苞米,那還不是輕輕松松解決?

  有陳瑞卿的擔保,加上盛希平手裡十幾萬本金,大批的玉米源源不斷運往深城。

  四月到十月的這半年時間,盛希平大部分時間倒騰玉米,偶爾倒騰點兒木材。從十月開始,他開始進行新的嘗試。

  當時在深城投資的,多數都是港城的商人。

  其中有個商人的父親得了絕症,有醫生給開出藥方,裡面有一味人參,需要年份在百年以上的老山參,這藥方能讓老人延緩三年的壽命。

  對方開出了高價,重金求購人參。

  當時在深城投資的,港城商人居多,消息從那些港商傳到了盛希平耳中。

  盛希平手裡有人參,年份也足夠,於是就用這苗人參,跟對方搭上了關系。

  然後通過對方發邀請函,盛希平帶著吳毓丞和劉玉河去了港城,在那邊辦了手續,注冊了一家騰躍貿易公司。

  其實就是隨便租一個小的辦公室,扯兩部電話,雇三四港城的人守在那兒。

  需要他們就安排事情做,不需要的時候,就在辦公室看房子。

  之後,盛希平他們又在深城租了一處辦公室,掛牌是港城貿易公司分理處。

  這幾年,隨著改革開放,人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對物質生活的要求,也逐年上升。

  在很多地方,幾年前流行的結婚三大件是“自行車、收音機、手表”。

  現在,已經悄然變成了電視機、洗衣機和冰箱,人們對家電的需求呈井噴式的上漲。

  尤其是東北地區,由於各種原因影響,家電行業十分落後。

  商店裡偶爾進來一批黑白電視,頃刻間就能被人搶空了。

  哪怕是還要工業券,哪怕是價格非常貴,也還是抵擋不了人們購買的熱情。

  盛希平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於是萌生了一個想法。

  他打算以單位發福利的名頭,購進大批電視、洗衣機、冰箱、錄音機等家電產品。

  然後運回東北,以木材換貨的形式,供應給各林業局。

  到時候,他再把木頭運往南方各地,供貨給木材客商。

  林業局目前還是最紅火的時代,工人們手裡都有錢,就是物資缺乏,想買都買不到東西。

  尤其是入冬以後,很多年輕人要結婚,迫切需求各類家用電器。

  盛希平借助陳瑞卿和周明遠的人脈關系,跟全省十七個林業局都搭上了線。

  一聽說盛希平要用各種家用電器換木頭,對方都高興極了,這不就純純是想瞌睡來枕頭麽?

  換唄,林業局別的沒有,就是木頭多,可勁兒換,能換多少換多少。

  “希平啊,我跟你說,這回你必須給我們局預留出來彩電兩百台,黑白電視五百台,洗衣機和錄音機最少也都得三百台,冰箱少點兒,一百台左右吧。”

  王家川直接把電話打到了深城,在電話裡吆喝著,讓盛希平給他多留家電。

  東北天氣冷,冬季漫長,冰箱的用處沒那麽大,所以需求量小。

  也正因為冬季漫長,天黑的又早,人們閑著無所事事,誰不想大冬天坐熱炕頭上美滋滋看電視啊?所以這電視的需求量非常大。

  王家川這還是沒敢多報呢,他怕盛希平采買不到那麽多家電。

  要是照著局裡大家夥兒的意見,彩電最少五百台,黑白的也得一千台才夠。

  “叔,你這要的可不少啊,現在訂貨的多,我手頭沒這麽多。

  這樣吧,我分批給伱行麽?趕在年前,一定湊夠數量。”

  盛希平拿著電話,聽著裡面王家川的吆喝,忍不住就樂。

  “行吧,別管分幾回,年前必須湊夠這個數量,只能多不能少。

  你放心,木頭全都給你挑最好的,你叔不是差事兒的人。”王家川那頭嚷嚷道。

  “好,好,好,叔你放心,我肯定盡力滿足要求。”盛希平笑著掛斷了王家川的電話。

  這邊電話剛掛斷,接著又響了起來,都是各林業局統計了需求數量後,給盛希平報訂貨單的。

  當然,有的局真的是獅子大張口,一下子要不老少,盛希平少不得要跟他們討價還價。

  玉米生意本身就佔用一部分資金,剩下的兩百多萬投到家電生意裡面。

  這家電是用木材換,木材出手、資金回籠還需要一點周轉的時間。

  所以,盛希平不可能一次性就提供大量的貨,總得留有一定周轉余地才可以。

  再說了,他也不是就乾這一年,慢慢來嘛。

  光吉省十七個林業局職工,就有近二十萬了,全都供應,那根本不可能的。

  “二哥,家裡頭這時候是不是沒啥活了?讓大哥抓緊時間過來。

  最好是再找幾個關系不錯、年輕力壯的一起,咱們現在缺人手。

  苞米這一塊兒,等大哥過來,就是你倆負責了,接下來我主要負責家電和木材這一塊兒。

  咱哥幾個好好乾,爭取今年多分點兒錢回家過年。”

  等著接完電話,盛希平把劉玉河找來,倆人商議事情。

  吳毓丞那頭還有工作,他也不能一個勁兒總請假。

  所以在這邊待倆月,吳毓丞就得回去上倆月班。

  這趟回去之前,吳毓丞說了,他想要回去辦停薪留職,然後過來專心跟著盛希平乾。

  公司現在倒是招了些辦事員,但是能支應大局的就盛希平跟劉玉河,人手不夠用。

  盛希平原本尋思著,想讓王建設陳維國等人過來幫把手,可馬上就要冬運生產了,這些人都有工作。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有盛希平的勇氣,敢扔了鐵飯碗不要,跑出來做生意。

  再說,這種事得當面跟人家說,哪能在電話裡講?
  所以盛希平就打算著,等過年的時候,他回家去,再跟陳維國等人商議商議。

  劉玉江不一樣,農業隊一到冬天啥事兒沒有,就是擱家裡貓冬。

  正好,讓劉玉江帶幾個能乾的過來,把倒騰苞米的事情交給他們,盛希平能騰出手來乾別的。

  掙錢的生意有的是,盛希平一個人能經營多少?有錢大家夥兒一起賺唄。

  “嗯,差不多,這個時候應該栽完棒槌了。

  那我打電話回去,跟我大哥說,讓他抓緊時間來。”劉玉河算計著時間,家裡頭應該沒啥活了。

  這大半年跟著盛希平南來北往各種折騰,劉玉江成長也很快,苞米生意各處的門道,他都摸清了。

  正好把大哥也叫來,有錢大家夥兒一起掙。

  “行,那你就打電話吧,順道給我師父師娘帶個好兒啊。

  就說我現在太忙了,一時半會兒的回不去,等著過年回家,再去看二老。”

  這大半年來,盛希平來往於東北和深城之間,回松江河的次數都寥寥可數,更別提回林場了,哪有時間折騰這個啊?
  “咱哥幾個好好乾,今年回家別的不說,彩電、洗衣機啥的保證都有,咱風風光光回家過年去。”

  盛希平給倚靠在椅子上,笑呵呵的說道。“看情況,要是年底掙的多,咱也想辦法弄幾台車。”

  劉玉河一聽,美的不行,連連點頭,“車我倒是不怎稀罕,來一台彩電就行。

  這要是弄回去,整個兒大鹼場不得全跑我們家看電視啊?”劉玉河一想到那場景,就忍不住咧著嘴樂。

  對於他來說,帶多少錢回家,都趕不上抱著一台彩電回去讓人高興。

  要知道,屯子裡現在連黑白電視都沒有呢,他弄一台彩電回去,那就是獨一份兒。

  “瞧你那點兒追求吧,一台彩電你就滿足了。”盛希平不由得也笑了起來,美好生活啊,誰不向往?

  哥倆聊了一小會兒,電話又響起來,於是各自忙各自的去。

  劉玉河費了不少勁,給大鹼場那頭打過去電話,跟劉玉江說了盛希平的意思。

  劉玉江那邊,其實心裡早就長草了。

  這大半年來,劉玉河雖然沒回家幾次,但每次回來都幾萬幾萬的給家裡。要說劉玉江不眼饞,那是不可能的。

  可他是大隊書記,眼下這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還沒落實到當地,依舊是生產隊模式。

  劉玉江要是也撂挑子不幹了,隊裡這一攤子沒人接手。

  所以,盡管劉玉江這心裡跟貓抓似的,也沒好意思直接扔了工作南下。

  正好參地的活剛乾完,劉玉河的電話就來了,劉玉江一聽,盛希平讓他帶人過去,當時高興的不行。

  “爸、媽,老二來電話了,說是希平讓我帶幾個人過去幫忙,他們忙不開了。

  你們看這事兒行麽?”劉玉江回家,跟父母商議。

  劉長德春天在首都住了將近倆月,一直到吳老身體完全康復,可以自行下地走動後,劉長德這才放心的回家來。

  今年劉玉河在南方做生意,劉玉江忙著大隊的事情,家裡這一攤子,就得劉長德支應起來。

  好在劉長德歲數還不算太大,身體也行,乾點兒活啥的不成問題。

  好不容易秋收結束,糧食都收拾好了,劉長德總算閑下來歇一歇。
    聽見大兒的話,劉長德尋思了好一會兒,這才開口。

  “行啊,你想去就去吧,趁著年輕,出去闖蕩闖蕩,見見世面也好。

  反正入了冬也沒啥事兒,往常年也就是上山打個獵啥的,你去給希平幫忙,掙的還能多點兒。”

  從劉玉河第一次回來,扔家裡三萬塊錢的時候,劉長德就看出來,大兒子這心裡長草了。

  所以,此時劉長德也沒攔著,去吧,誰還嫌錢多怎地?
  家裡七個小子呢,將來花錢的地方多了去了,不掙點兒怎整?

  “家裡你放心,有我和你爸在呢。孩子們都大了,也省心,你就放心出去闖,啥都不用管。”那邊,秦秋燕也表示支持。

  就這樣,劉玉江下定決心南下。

  他又在屯子裡,找了三四個平日裡跟他關系不錯,年輕力壯腦袋瓜兒好使的小夥子,跟人家說了之後,都同意跟著他去闖蕩闖蕩。

  臨走之前,劉玉江去了趟盛家,跟盛連成還有張淑珍說了聲兒。

  張淑珍得知劉玉江要去找盛希平,忙收拾了一些東西,讓劉玉江給帶過去。

  而盛連成,則是托劉玉江給盛希平帶個話。

  “玉江啊,你跟我們家老大說,差不多掙點兒錢夠花就行,可別太貪心了。

  他這一出去大半年,家也不回,啥都顧不上,這哪叫過日子啊?”

  其實這幾次劉玉河回來,每次都幫著盛希平往回送錢,前前後後的,也給了盛連成夫妻不下十萬塊錢。

  可盛連成是老思想,做買賣掙的錢再多,盛連成也覺得不如有個工作安安穩穩的過日子好。

  “你跟他說啊,在外面做生意歸做生意,可不許沾染別的事情。

  他一個人在外頭,家裡啥都不管,他媳婦一個人又得上班又得經管孩子,不容易。

  可別做兩年買賣手裡有錢,洋幫了,跟外頭那些不三不四的女人勾連在一塊兒。

  他要是敢,我砸折他腿。”

  盛連成不放心兒子,時時心裡惦記著,就怕大兒子在外頭不學好,到頭來掙倆錢兒不知道怎麽嘚瑟,把好好的家給嘚瑟沒了。

  都說是兒行千裡母擔憂,做父親的又何嘗不擔心呢?只不過男人感情內斂,平日裡不表現出來罷了。

  “叔,你看你,尋思太多了。希平多聰明的人啊,他不能犯這錯誤,放心吧。”

  劉玉江一聽就笑了,趕忙替盛希平說幾句好話。

  劉玉江在盛家小坐了一會兒,拿著張淑珍準備的東西就走了。

  幾個人背著行李,坐車離開大鹼場,坐車先到松江河,然後倒車去省城,在省城等著劉玉河。

  哥倆會面後,開始忙活運輸苞米去港城的諸多事宜,最後全部苞米都裝好車發走,他們也跟著去了港城。

  盛希平這邊也很忙,他一邊要購入大量的家電產品,一邊又要找木材的銷售渠道。

  除了盛希允和侯亞雙之外,盛希平又聯系了不少過往的客商,跟人家談好了合作事宜。

  十一月初,吳毓丞從首都回來,他已經辦好了停薪留職的手續,這回,要跟著盛希平大展拳腳。

  貿易公司以單位發福利的名義,通過進口以及在閩、粵兩省各種渠道購進大批家電,然後將家電發往東北各林業局。

  林業局以優質木材換購家電,然後以職工福利的形式發放家電購物券,職工可以持購物券挑選喜歡的家電買回家。

  由於盛希平采購的家電價格低,又少了好多中間環節,哪怕是他在中間加了價,也比當地商店出售的價格低,所以大家都爭著搶著購買。

  從十一月初到十二月末,盛希平一共發到東北三批家電,全都被搶購一空。

  同時,盛希平也運走了大量的木材,轉手賣給客商後,又掙一筆。

  一轉眼,八二年即將過去。

  十二月三十一號這天,盛希平在飯店包了幾桌,把公司所有在深城的員工都叫到一起,聚個餐。

  “來,來,來,都把酒杯倒滿啊,今天是八二年最後一天,明天就是新的一年了。

  各位跟著我大老遠跑到深城,沒辦法回家跟親人過節,咱們就在這兒一起慶賀一下,咱們共同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盛希平端著酒杯,滿臉笑容的跟大家夥兒碰了下杯子。

  眾人齊聲,喊了句“新年快樂。”

  “今年是咱公司發展的第一年,目前來看,公司運轉良好,盈利也不錯。

  這一切,都仰仗各位的共同努力,大家夥兒都辛苦了,我在這兒謝謝各位。”

  緊接著,盛希平又提了第二杯酒。

  “明天元旦,給大家放一天假,離家近的就回去看看,離家遠的,就隨便走走逛逛。

  後天回來上班,新的一年,希望各位繼續努力,咱們再創佳績。”盛希平連著提了三杯酒。

  三杯酒過後,大家夥兒就隨意吃喝了。

  盛希平跟劉家哥倆,還有吳毓丞,他們四個坐在一起,邊說笑邊喝酒,正好安排一下公司的事情。

  “我打算著,臘月初五前後,把最後一批家電運回去,然後就回家過年。

  出來時間太長了,真的是想家。這邊,就交給小孫他們守著,小年之前放假就行。”

  盛希平從三月份出來,到現在已經快九個月了,每次回東北都來去匆匆,頂多在松江河住兩晚,根本沒時間回林場。

  離家這麽久,盛希平很惦記家中父母,要不是公司還有最後一批貨沒運回去,他早就撩杆子了,還能等到這時候?
  “嗯,我也想家了,這一出來大半年,就回去那麽兩次。”劉玉河撓撓頭,誰不想家啊?
  “咱再辛苦個一兩年,多攢點兒錢,到時候找個差不多的項目,咱就撤回去。

  咱現在說的好聽是貿易公司,實際上就是倒買倒賣,這玩意兒不實在,一個鬧不好容易栽進去。”

  盛希平早就琢磨了,貿易公司只是他們賺取第一桶金的手段,後續還是要往實體上發展。

  倒買倒賣雖然來錢快,風險也大。

  盛希平他們要不是有這些關系護著,又特地注冊了港城的公司,就照著眼下這個折騰法兒,早就被人盯上,鬧不好就送進去了。

  他們現在就是利用地域差和信息差,做點兒買賣而已,這種是沒法長遠的。

  “嗯,都聽希平哥的,你說怎乾就怎乾。”吳毓丞對盛希平可是佩服的很。

  別看他在首都的時候,一天天誰都不服,跩的跟二五八萬似的,但是在盛希平跟前兒,可聽話了,盛希平說啥他就幹啥,從來沒二話。

  吳毓丞都沒話說,劉家兄弟更沒啥意見了。

  他們本就是跟著盛希平沾光的,盛希平讓幹啥,他們幹啥就是了,哪還有那麽多廢話啊。

  “來,來,咱兄弟幾個喝一杯。公司發展的事兒吧,全都仰仗希平了。

  我們哥倆就是聽使喚的,你說幹啥就幹啥,你說往東我們不往西,你說攆狗我們不攆雞。”

  劉玉江端起杯子,跟盛希平還有吳毓丞都碰了下,兄弟四個一起喝了口酒。

  這頓飯大家熱鬧到了挺晚,然後互相攙扶著,回去休息。

  一覺醒來,已經是八三年一月一號,新的一年開始了。

  元旦公司放假,盛希平難得睡了個懶覺,九點多了才爬起來,收拾收拾吃口飯,然後坐車去了羊城找盛雲菲。

  南方暑假時間長,寒假時間短,盛雲菲她們學校還沒放寒假呢。

  盛希平找到了盛雲菲,領著妹妹在羊城轉了轉,給妹妹買了不少東西,倆人又去吃了頓好的。

  第二天上午,盛希平這才返回公司。

  因為盛希平打算臘月初就回東北,年後最起碼也得過了正月十五再回來。

  這麽長時間不在公司,這邊的事情就得提前處理安排好。

  這一年來,盛希平倒騰玉米、家電、木材等,掙了不少錢。

  深城的優惠政策很多,年底一算,扣除公司各種開銷、稅等等,淨利潤四百萬出頭。

  主要是還剩一批家電和木頭尚未完成交易,有一批資金還沒回籠,不然的話,利潤還會更高一些。

  找了個時間,盛希平把吳毓丞和劉家兄弟叫到了一起。

  “咱最開始創辦公司,就是憑著一腔熱血和兄弟情誼,當時也沒考慮這麽多。

  眼下呢,公司今年的利潤出來了,咱們也馬上要回家過年。

  關於公司股份和分紅的事,咱也該坐下來好好商議一下,定下來了。”

  “哥,你說啥呢?這公司最開始用的都是你的本錢,我們啥都沒往裡投。

  這大半年來,你沒少給我們錢,這前前後後的,你給了我十幾萬了吧?

  這就行了唄,還要啥分紅啊?”吳毓丞一聽,連忙擺手。

  他這大半年掙的錢,要是放原本那單位,夠他三十年工資了,要多少是多啊,差不多就行唄。

  “毓丞說的對,希平啊,你已經給我們不少錢了,可別再說啥分紅不分紅的,整的咱兄弟多生分啊。”

  那頭,劉玉河也附和,表示讚同。

  “別,話不是這麽說的,要是沒你們幫忙,咱這公司開不起來,也掙不來這麽多錢。

  該分的必須分,分多分少的,你們別不高興就行。”盛希平一聽就樂了。

  “咱這好歹也是個公司了,該有的章程要有,不能稀裡糊塗。”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