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當不成儒聖我就掀起變革》第334章 齊野的聖道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

  兩篇文章寥寥千字,卻將很多常用文字蘊含其中,並且其中也蘊含聖道大義。

  再看紙張上的題目。

  《三字經》、《百家姓》。

  書文緩緩發光,一聲聲若有若無的朗讀吟誦之聲從紙張上傳出。

  天空中異象變化,眾人仿佛看到了無數莘莘學子正在閱讀研習《三字經》與《百家姓》的場景。

  教化!

  這是教化聖道!

  “怎麽可能?!”

  讀著那朗朗上口的句子,虞空破防了:“你不是只會說白丁之話,你不是只會作作詩嗎?”

  東方谷他們的表情也是如此。

  根據林柯的情報資料,他們早已經判定林柯不會寫任何聖道之作。

  看看吧。

  林柯出道以來的作品,不是詩詞,就是《送蒙學司序》。

  問題那個《序》,更像是抒情之作,而非《大學》、《中庸》等經、典。

  再然後呢?

  白丁之話,也就是白話文的《鬥穿蒼穹》等淺顯易懂的小說。

  新畫道也就是油畫,男子之舞道,包括也是淺顯易懂的《生物百科全書》。

  再加上隨口而出,靈感大過聖道的詩詞。

  這些東西,哪一樣可以看出林柯是飽讀經書之人?

  結果,現在林柯寫出了這兩篇可以稱得上經典的蒙學讀物?!

  “性本善?趙?”

  而齊野也同時發現了一處關鍵。

  前者有關於人性善惡之論,後者則是趙姓開頭,而非張或者孔。

  前者還好說,只是涉及聖道之爭。

  後者?
  後者就是不尊聖皇之罪!
  就算聖皇不計較,孔聖呢?豈非不尊孔聖?

  當然了,也不是說聖道之爭不重要,而是在後者面前更加重要。

  “此乃蒙學之作,自然需要性本善。”

  桂尚書開口稱讚:“我先前聽聞你與荀子世家往來友好,還擔心你會寫性本惡呢!”

  吳院長也點頭誇讚:“是啊,林柯此舉做的對,不管性本善還是性本惡,對於孩子來說,給與童年漂亮和美好是有必要的。”

  “是極。”桂尚書微微點頭:“成年時需要知曉世界黑暗與世界的複雜,然而在年幼時,多給予一些美好吧。”

  而在下方,林柯也沒有多少異議。

  性本善或者性本惡?本就不是定性。

  前世很多人各執一詞,有人覺得善,有人覺得惡,但是善惡的定位本就模糊,更何況人之初本來就千姿百態。

  以個例訴說普遍共性,本來就有失偏頗。

  所以,林柯完整無缺地將前世的《百家姓》和《三字經》弄了出來。

  目的在於學習漢字,學習簡單的文化,善惡之爭,聖道之爭,並不是孩子們需要去了解的。

  畢竟在前世,有很多人從小都學習著性本善,在成年後聽聞了性本惡便馬上倒戈支持性本惡,這種情況多不勝數。

  很多學生也並不是老師家長說什麽就是什麽、信什麽的。

  故而,蒙學之作,被稱之為三百千的《三字經》、《百家姓》和《千字文》足矣。

  這些只是文化影響,最重要的林柯認為還是培養人的根本。

  人文思維和邏輯思維。

  溫良恭儉讓本就是美得,自信也並非自大,這些都要教給學生。
    至於學生長大後想成為什麽樣的人?

  是輕狂書生?翩翩公子?亦或者淳樸而老實的青年?
  自己選擇自己的內在即可。

  人文思維要有,邏輯思維更要有。

  萬事萬物,要有探究其理的心思,不可遇到未解之事便訴諸於鬼神之說。

  這兩種思維,並不是非此即彼的,而是可以共存的。

  所以,林柯對於大魏聖朝的教育變革就是如此。

  只不過,如今還要先培育出一批老師才行。

  桂尚書之言,為林柯的作品定了性。

  不涉及聖道之爭,隻涉及教化之道!
  而此時,禮部荀尚書的聲音也出現在此地。

  “教化聖道!此乃蒙學至寶!”

  荀尚書的聲音充滿了吃驚。

  先前他就是蒙學司侍郎,自然知曉何為教化聖道的至寶。

  教化,永遠是華夏自古以來最重視的聖道之一。

  對於後代的教化養育,華夏也是獨一份的。

  因此,之前的荀尚書可謂是獨攬大權。

  當初的《千字文》原作,如今還在蒙學司擺著供人瞻仰呢。

  荀尚書的念頭一直關注著大荒大學,畢竟是開學。

  只不過他本體還在忙著弄林柯之前吩咐他弄的教材和試卷,所以沒有前來。

  但是,他一直在關注著場上的情況。

  甚至於很多大能其實都在關注著情況,畢竟一者是關於林柯,二則是大荒大學也挺吸引人的。

  如今,林柯作出蒙學至寶,這自然引得無數人驚歎。

  “林柯,這兩幅原作墨寶可否贈與禮部蒙學司?”荀尚書很快就開口詢問。

  “可。”林柯點點頭,朝天空拱手,念頭也升上空中:“我讓人事後送去蒙學司。”

  而他念頭升上空中後,周圍的那些意念頓時驚掉了下巴。

  “念……念頭??”

  “他不是還未至第三境麽??”

  “義!義之念頭!”

  “這乃是聖道之爭的利器啊!”

  “不知未來他晉升第四境書生境會有多厲害。”

  “書生意氣,或許會驚天動地。”

  這些大能們一個比一個驚訝,當然了,他們對於林柯就這樣把原稿送給蒙學司沒有任何意見。

  這不同於《日出》之類的物品,可以由私人收藏。

  這等有關教化之道的至寶原作,在蒙學司的效果遠遠好於私人收藏的效果。

  在蒙學司,這兩件墨寶起到的效果,或許是整體性的,對整個大魏聖朝的幼童蒙學都有開智、明理的作用。

  “如此這般,你可滿意了?”

  而此時,林柯不肯放過齊野,看著上空中儒袍儒冠的齊野,輕笑一聲:“你之強項原本乃是齊叔給打下的武道之基,卻去學那等腐儒犬儒之道,無有孔孟之道,多是誇誇空談,之乎者也。”

  “所以我說過,你所認為的儒,你所學習的儒,你所踐行的儒,實為奴!”

  “以奴之道馭萬民,你卻以為這是儒之道?”

  “亦或者,你也想我們成為道家某些學說的‘無為’之道?什麽都不做,什麽都不管?教育、醫療、民生等等皆不管,一切歸為混亂無序?”

  “還是走的佛家之道?墨家之道?還是何聖道?”

  “齊野,你的聖道,真的如同你以為那樣嗎?”(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