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學霸的培養系面板》第126章 極限爆肝
  第126章 極限爆肝
  整個比賽時間雖然有三天,但實際休息時間平均到每個人身上或許十個小時都沒有,加上徐昀他們又是三個糙老爺們,基本沒帶什麽換洗衣服。

  新宿舍學校提前準備好了床墊枕頭,可以說空著手來都沒問題。

  徐昀和自己的隊友到達後,晚上一起吃完飯便回到宿舍早早睡覺補足精神。

  2016年9月9日,高教社杯數學建模競賽開始。

  早上七點半學校準備的專用機房內,已經坐滿了十幾個參賽隊伍。

  大家都精神飽滿凝神靜氣等著官網發布題目。

  何教授早就詳細介紹了各種規則,昨天把他們送來後便直接離開。

  顯然是對徐昀他們這支正規軍很信任。

  至於其他帶隊老師,早上到機房關心了幾句,也很快離開。

  眼看越來越臨近八點,整個機房內彌漫著一股緊張的氣息,這時候誰也沒有心情聊天交談。

  目光牢牢鎖定在時間上。

  剛進入倒計時,眾人便迫不及待進入官網,下載這屆的題目。

  根據規則每屆競賽共有四道大題,前兩道是本科組題目,後面兩道則是專科組題目,參賽小組需選擇其中一道作為目標,並在七十二小時內完成建模和編程上傳,以及對應格式的論文。

  往往考慮到時間緊任務重,參賽隊伍不會在選題上太過浪費時間。

  必須快速確定適合自己小組的題目。

  這點對隊長也是種考驗,如果選擇錯題目,勢必會讓接下來的流程變得異常艱難。

  然而當他們看到題目的那一秒,表情瞬間凝固在了臉上。

  隻感覺腦袋有些發懵,情況超出預料。

  “A題系泊系統的設計。”

  “B題小區開放對道路通行的影響。”

  待回過神來後,機房內立刻變得熱鬧起來,吐槽的聲音不絕於耳。

  “今年這題有點變態啊,一個涉及到力學一個需要層次分析。”

  “要完蛋,咱們隊伍裡可沒有物院的人。”

  “究竟選哪道題啊?”

  “感覺哪道題都非常困難,早知道多研究點涉及力學的題了。”

  “突然後悔沒去聽許院士的公開課。”

  ……

  當然也有素質過硬的隊伍很快調整好心態,對兩道題進行分析選擇。

  比如周奇所在的張曉源隊伍。

  “系泊系統的設計涉及力學模型,周奇你對這方面掌握的怎麽樣?”

  “大學物理我比較薄弱,恐怕很難做好。”周奇面對張曉源的詢問如實回答。

  他畢竟沒有徐昀那種變態的學習速度,數學專業課程他或許掌握的不錯,可大學物理實在沒法打包票也不能打包票。

  畢竟這關系到整個小組所有人,若不能實事求是的話就是在給所有人找麻煩。

  得到周奇的確定回答,張曉源眉頭微皺,隨即便做出決定。

  “我們選B題。”

  “可以,我沒意見。”負責編程的劉心寧表態。

  確定完目標,周奇也不再遲疑,立刻研究起關於小區開放道路通行的影響這道題目具體問題,嘗試進行計算和建模。

  反觀徐昀這邊則非常平靜。

  朱立言和鄭瑜超都是來自計院,並且只需要負責中間編程的問題,所以基本在數學建模上對徐昀起不到多大的幫助,因此究竟選擇哪道題交給徐昀自己決定就行。

  “隊長。”

  “我們要選哪道題?”

  隨著朱立言率先開口詢問,徐昀倒沒啥猶豫,直接便給出了答案。

  “關於物理力學我學過不少,並且也聽過許崇興的力學公開課,我們就選擇系泊系統的設計。”

  這個學期裡他除了學習數學專業課程外,物理方面同樣沒有落下。

  有時遇到許崇興的公開課也會去聽。

  盡管A題看上去涉及力學,且計算量比較大,但他還是有比較大把握的。

  相反小區開放對道路通行的影響,需要對其進行層次分析和模糊綜合評價,在建模時不見得就會非常輕松容易。

  無論朱立言還是鄭瑜超,對徐昀的決定肯定不會產生質疑。

  選定目標後都紛紛表態。

  “那開始的建模就交給你了,在力學模型上我們倆恐怕幫不了太多忙。”

  “不過我們可以先保障後勤。”

  徐昀知道競賽開始的首個階段需要他擔負起建模的任務,並且為了給他們兩人爭取足夠多的時間,他還需要以最快速度完成建模。

  然後繼續配合他們兩人的編程完成論文。

  這些分工都是最開始便確立好的,徐昀倒也沒有過多擔心,直接點點頭回答讓朱立言他們安心。

  “放心吧,我會盡快完成建模的。”

  說完立刻沉浸到題目中,研究題目中給出的數據以及提出的問題。

  “近淺海觀測網的傳輸節點由浮標系統,系泊系統和水聲通信系統組成。”

  “某傳輸節點的浮標系統可簡化為……”

  ……

  “分別計算海面風速為12m/s和24m/s時的鋼桶和各節鋼管傾斜角度,錨鏈形狀……”

  “在上述問題假設下,計算海面風速為……”

  “請給出考慮風力,水流力和水深情況下的系泊系統設計……”

  徐昀將完整題目研究下來,知道前兩個問題應該是特意增加的,好幫助參賽學生理解問題和形成建模與求解的思路。

  利用力學知識建立模型,進行求解後給出所需要的結果。

  確定錨鏈的型號長度和重物球的質量。

  使浮標吃水深度和遊動區域以及鋼桶的傾斜角度盡可能小。

  “通過受力分析建立模型求解。”

  “將錨鏈鋼桶和鋼管都簡化為柔軟的繩索,利用懸掛重物的三段懸鏈來解決。”

  “把下部錨鏈簡化為懸鏈線,上面的鋼管和鋼桶分別作為剛體來處理,由力和力矩的平衡條件來建立模型。”

  “進一步將每節環鏈和鋼桶鋼管看作剛體,得到力和力矩平衡條件,給出離散遞推模型。”

  思維快速活躍下,徐昀心中很快便明確了解題和建模的思路,找對方向後便不再耽擱什麽,立刻開始第一步懸鏈線方程的推導。

  這道題涉及數據較多,計算量也非常大,在專注的作用下徐昀整個人完全沉浸到解答中。

  依靠自身大幅度提升的能力,加快計算過程,整個解題和建模只能說是絲滑。

  中間沒有遇到任何被卡住的情況。

  反觀機房中的其他參賽小組就沒這麽順利了,無論選擇的哪道題都面露難色,進度推進的非常緩慢只能眼睜睜看著時間流逝。

  大家都知道前期建模花的時間越短,便越有利於後續隊友的編程和論文。

  奈何有心殺賊無力回天。

  只能像隻螞蟻爬似的慢慢完善模型。

  而整個上午要說機房裡誰最輕松,那肯定屬朱立言和鄭瑜超兩人。

  本來他們還想著多少給徐昀幫點忙,也好讓其更加輕松的完成建模,結果卻發現壓根就沒有他們兩個人插手的機會,想著與其到時候幫倒忙,還是老實先充當後勤角色比較好。

  整天又是帶吃的帶喝的。

  這種松閑程度和機房內其他人員形成強烈對比。

  若是讓外人看到,恐怕都還要以為他們倆壓根不是參賽人員呢。

  晚上徐昀把剩余的幾個小時深度睡眠時間全部使用上讓自己滿血復活,並在建模完成後又對朱立言和鄭瑜超的編程提供建議和優化方案,加上還要完成相應論文,可以說他自己算是一個人把三個人的分工全部進行了一遍。

  饒是朱立言和鄭瑜超把徐昀當做偶像,看到這種情況也不得不發自內心佩服。

  不愧是能三天三夜不睡覺的大佬,這種精神頭他們根本沒法比。

  徐昀和他的隊友暑假集訓這麽長時間,付出如此多的努力肯定是奔著國獎去的,不把高教社杯捧回來實在對不起這份付出。

  何況唐教授和秦院長那邊也都對他有著那麽高的期望值,所以必須要做到最好。

  為此在編程和寫論文過程中,徐昀他們也在對各個環節的解答持續優化。

  力求做到最完美。

  反正高教社杯數學建模競賽比的不是時間,只要在規定時間內上傳就行。

  徐昀他們沒有提前交卷的想法,所以哪怕故意放慢進度也絲毫不會擔憂。

  而相比徐昀的隊伍故意放慢速度力求完美,其他隊伍大多則是快馬加鞭,生怕到時候出現時間到了編程或者論文還沒寫完的情況。

  徐昀有著寫論文的經驗,加上自己又參與了建模和編程,進行起來倒也不是多慢。

  時間是個很奇怪的概念,當你希望它快些過去時往往會度日如年,反倒是渴望時間能慢些時,又會飛速流逝。

  所有參賽人員精神高度集中,緊鑼密鼓的完成著各自任務,不知不覺間便來到了大賽的第三天。

  昨天晚上徐昀考慮到已經沒有深度睡眠時間後便熬了個通宵。

  眼下距離大賽結束還有十個小時左右,盡管論文已經接近尾聲,可他也精神開始變得萎靡,上下眼皮打架的頻率越來越高。

  朱立言和鄭瑜超暫時沒了任務,雖沒有返回宿舍睡覺,但熬了個通宵並持續到第三天晚上,早已困得不行趴在桌子上睡著。

  “論文現在還差一點,不過現在睡覺等清晨再寫就太趕了,必須要想想其他辦法。”

  “對了。”

  分析著自己眼下的情況,徐昀很快想到了先前抽取到的那份精力藥劑,眼睛頓時變得明亮起來。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