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學霸的培養系面板》第373章 墨子二號,萬眾期待的發射
  “咱們這又不是第一次實驗了,放輕松點,肯定不會有問題的。”徐昀側目注意到身旁潘曉志的神情,微笑著說了句。

  關於眼前這台量子中繼器的研究,雖說絲毫沒有借助外力,徐昀卻胸有成竹。

  堅信今天的實驗結果不會讓人失望。

  潘曉志聞聲抬起視線有些尷尬:“我這不是擔心趕不上長征十號首飛嘛。”

  徐昀自然明白潘曉志的意思,因此倒也沒有繼續多說什麽。

  反正等實驗結果出來,自然就放心了。

  其實在載人航天辦公室那邊確定長征十號首次發射時間的時候,周明偉就主動詢問過量子中繼器的研發情況如何。

  越早實現地面和月球間的量子通訊網絡覆蓋,便能越早開始熔岩管洞基地的建造。

  這算是載人登月環節中必不可少的環節。

  周明偉著急實屬正常。

  畢竟在徐昀完成月球基地方案的優化後,航天科技集團方面已經著手鑽孔裝置,和月壤加工月球車的改造以及基地核心艙製造工作。

  眼下這些項目都已經步入正軌。

  可以說就等量子中繼器了。

  而徐昀自然也沒有讓對方失望,面對詢問當場便進行了明確表示。

  保證在長征十號首次發射飛行前,完成墨子二號量子中繼器的研發和實驗。

  使之能搭乘長征十號這輛快車前往月球。

  至於墨子二號,正是徐昀和潘曉志為自己的量子中繼器項目命名。

  早在幾年前相關研究所就已經研發了量子衛星,並成功發射運行。

  其命名正是墨子一號。

  為此徐昀才特意把量子中繼器稱作墨子二號。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墨子二號的各項功能,可是墨子號衛星完全無法相比的。

  “徐院潘院,所有工作都已經準備妥當,隨時可以開始實驗。”

  這時隨著一位工作人員走過來匯報,徐昀的神情也頓時變得認真起來。

  望著不遠處這台重量只有兩百斤左右的設備,徐昀自然不再耽擱時間,雖沒有轉身但聲音已經傳了出來。

  “開始吧。”

  相比較傳統笨拙沉重的量子中繼器,使用了新型量子材料的墨子二號靈巧輕便,不但方便運輸部署,關鍵能夠被月面著陸器搭載。

  從重量上而言也就和一輛月球車差不多。

  畢竟某種程度上講,量子中繼器屬於接收裝置。

  保證月球能夠接收到來自地球的量子信號,從而完成各種工作任務。

  那位工作人員得到徐昀的命令,沒有任何廢話便轉身回到自己工作崗位,開始立刻執行起實驗任務。

  此刻實驗室內除了量子中繼器外,還有著架構的超級計算機重當顯示界面。

  實驗正式開始,量子中繼器啟動後會和部署在帝都的祖衝之四號量子計算機進行聯接。

  同時測試量子信號糾纏狀態強度,以及能夠達到的最大距離。

  這些數據都關乎到能否實現地月兩地連接。

  仔細想想祖衝之四號量子計算機的測試實驗也才過去沒有太久,眼下進行量子中繼器的實驗確實沒啥壓力心態比較好。

  雖說使用大腦超頻和科學模擬器更有把握,但徐昀對自己的實力還是很信任的。

  畢竟如果他自身的能力沒有達到相應水平,開啟大腦超頻所消耗的積分絕對是恐怖數字。

  要知道他的能力和開啟超頻消耗的積分是成反比。

  能力越強積分消耗越少。

  就這樣接下來的時間負責實驗的人員快速操作,神情非常專注認真。

  很快便順利完成了量子中繼器和祖衝之四號的量子通信對接。

  徐昀和潘曉志兩人則是寸步沒有離開,始終站在這裡等待最終結果。

  量子中繼器和祖衝之四號兩地連接,在強大的量子通用算力和人工智能加持下,不需要多長時間便能得出想要的準確數據。

  因此倒也不用等待多長時間。

  不知道過去了多久,就在潘曉志似乎有些腿酸,快站不住的時候耳旁終於傳來好消息。

  “成功了。”

  “徐院潘院,我們的墨子二號對接順利,量子糾纏狀態強度均在理論數值內。”

  “根據先前的部署設想足以勝任地月量子傳輸。”

  負責具體實驗的工作人員,先是滿臉驚喜的大聲喊了這麽一句,然後猛地站起身向徐昀和潘曉志跑去。

  邊走邊匯報具體情況。

  手中還拿著份剛生成的實驗報告。

  絲毫沒有掩飾自己整個人由內而外表現出的喜悅。

  無論徐昀還是潘曉志,肯定不會去指責一位因為太過高興而情緒激動的實乾型員工,此刻兩人臉上盡皆堆出著欣喜笑容。

  最終由徐昀率先把報告接過,垂下目光查看上面顯示的信息。

  “表現還不錯,雖然比理想極限差了點,不過勉強夠滿足航天科技集團那邊要求了。”

  嘴角噙著笑容說了這麽一句後,又將報告遞到潘曉志手中。

  看似徐昀的這些話是對墨子二號表現不滿意,可潘曉志卻欣喜的合不攏嘴。

  臉上的笑容簡直都要實質化。

  別人或許對這份數據不了解,但他很清楚墨子二號的研究絕對是真正的成功。

  完全能夠滿足地月之間的量子通訊網絡覆蓋。

  “我們這次也算是不負眾望,今天終於又能睡個踏實的覺了。”

  潘曉志將報告又重新遞還給工作人員,渾身輕松的和徐昀講起閑話。

  也不知道是怎麽搞得,自從徐昀輕松解決院裡的問題讓他這個院長驚喜連連,現在不是研究出現新的進展他睡眠質量都沒法保證。

  哪怕再相信徐昀的能力,平時睡覺精神依舊做不到全身心的放松。

  半夜起碼要醒來幾次。

  哪怕接種了細胞活性藥劑,身體素質得到加強,這種情況依舊沒有改善。

  徐昀自然也知道潘曉志的這個情況,聽到此話也忍不住開了個玩笑。

  “那看來以後我要多搞點科研成果了,這樣也好讓院長你睡個好覺。”

  “那我可求之不得。”潘曉志同樣笑著回應。

  他們兩個人合作了這麽多次,彼此可以說已經非常的熟悉,平時交流起來更是越來越像朋友,仿佛完全忘記了兩個人存在的年齡差。

  接著潘曉志又像是想到了什麽,開口詢問道:“我們是不是應該把這個好消息告訴航天辦公室那邊?”

  “等下我來和周院士聯系吧。”徐昀點點頭說。

  長征十號載人運載火箭的具體發射時間雖然還沒有正式公布,但絕對不會拖到明年,也就是說滿打滿算最長也就還有三個月。

  既然想讓長征十號搭載墨子二號,肯定要提前準備做好對接。

  另外以墨子二號測試出來的量子信號強度,除了月面上的部署外,還需環月墨子二號量子衛星,以及在地面部署大型的量子中繼器接收站。

  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通訊的穩定傳遞。

  此執行方案中也唯有月面的部署技術難度最高,還需要借助月面著陸器。

  潘曉志對徐昀的決定自然不會有什麽異議,聞聲僅是點了點頭並未多說什麽。

  接下來的時間兩人又在實驗室待了段時間,對量子中繼器進行更全面詳細的實驗,確定各項標準都不存在問題後徐昀這才聯系周明偉。

  ……

  “我可是一直在等你的電話啊徐院,讓我猜猜應該是有好消息要告訴我吧。”

  伴隨電話接通,話筒那邊頓時便傳來了周明偉那熟悉洪亮的聲音。

  徐昀先前有告訴過對方這幾天會進行實驗,因此對於周明偉知道並不感覺意外,只是沒想到對方一直在等待這個電話。

  說明對方對此次實驗也是充滿了信心。

  話都說到這個程度,徐昀肯定不會再賣關子,當即便向對方告知了情況。
    “周院士猜的不錯,就在剛才我們順利進行了對墨子二號量子中繼器的實驗工作,結果滿足理論數值,我想隨時可以部署地月間的量子通訊網絡。”

  幾乎是徐昀說完這句話的瞬間,話筒裡頓時便響起了周明偉激動的聲音。

  “好。”

  “太好了。”

  “好啊。”

  在連續說了三聲好後,情緒才算穩定些:“我就知道這個項目由你負責肯定沒有問題。”

  “都是應該做的,沒耽誤你們的航天工程就行。”

  “我們這邊已經初步確定了發射日期,不出意外的話將在十一月下旬發射,之後恐怕還要麻煩你們把設備運輸過來配合我們完成組裝和調試。”周明偉接過徐昀的話茬直接講出了大致發射時間。

  因為墨子二號本就是為地月通訊服務的,設計初期便是根據月面著陸器完成結構造型。

  眼下只需要運送過去完成對接調試即可。

  倒不用專門設計新的。

  何況徐昀不但設計了新一代月球車,還對月球基地建造方案進行優化完善,如今加上這墨子二號月球量子中繼器,也算是深度參與到了航天工程項目中,到接下來關鍵的環節肯定要親自參與。

  反正量子中繼器的實驗結束後,他眼下倒也沒有專門需要負責的項目。

  另外因為馬斯克邀請他參與星艦研發的事,他也想讓對方知道誰才更有希望完成那項計劃。

  之後兩人就具體細節又進行了大致交流,簡單安排好後這才結束了通話。

  按照發射的具體流程,墨子二號需要先在火箭研發中心完成組裝,然後運輸到發射中心等待發射。

  當然這些對徐昀來說並不算什麽。

  就這樣。

  伴隨時間一分一秒流逝,就在徐昀安排好量子信息科技研究院裡的事情,準備親自帶隊將墨子二號運輸到航天科技集團,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也正式通過官方帳號以及媒體發布了長征十號首飛時間。

  ——

  由於先前就已經正式確定了登月的時間,外界也都知道登月任務將由長征十號載人運載火箭來承擔。

  但網上關於長征十號載人運載火箭的報道並不多。

  基本都是關於發動機點火試車的新聞。

  始終沒有看到真正的火箭。

  這讓大家的激情也逐漸平靜下來,甚至不太相信能夠在2030年前實現登月。

  原本有些相關人員分析長征十號亮相可能還要一到兩年的時間,但誰也沒想到驚喜來的竟如此突然。

  充滿神秘的長征十號載人運載火箭,居然要在兩個月後正式發射了。

  甚至還會搭載月球車完成月面運輸。

  這妥妥是為登月做準備啊。

  隨著大量新聞的報道擴撒,網友們頓時瘋狂,紛紛點進平時常用的網站查看。

  在確定消息屬實後,整個人完全沉浸在了這份驚喜之中。

  相關話題下面,更是隨處可見對長征十號的討論。

  以及各種科普的長篇留言。

  “哇,我看到了什麽。”

  “不是說長征十號距離研發成功還早嗎,怎麽這麽快就要發射了。”

  “沒點進來之前我還以為是假新聞。”

  “這絕對是大驚喜啊,剛被同學告知的時候我一點都不相信。”

  “淚目了家人們,簡直是有生之年啊!”

  “作為一位航天發燒友,我有必要在這裡為大家詳細介紹下我們的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長征十號是……”

  “首次發射居然就執行了搭載月球車的任務,這明顯是技術非常成熟了。”

  “把最新一代月球車先弄到月球,既是對登月的一種真實模擬,又能為接下來的航天員登月提供幫忙,看來明年說不定就有希望看到登月。”

  “真是明年的話那可是提前了三年,感覺希望不大。”

  “別說明年了,能後年成功讓全球看到我們在航天領域的成就,已經是巨大的好消息了。”

  ……

  關於長征十號載人運載火箭發射的消息,其熱度依舊在網上快速增長著,大量網友心情激動的同時也紛紛表示會按時進入直播間觀看。

  雖說火箭發射並不稀奇,每年都會進行很多的火箭發射任務。

  但長征十號首飛卻不同。

  因為它除了代表新一代火箭外,更表示著載人登月的實現。

  可以說國人五千年的飛天登月夢近在眼前。

  如何不讓人激動興奮。

  並且如果此次發射成功,順利完成月球車的月面運輸任務的話,便證明相關技術已經非常成熟,足以正式開始載人登月任務。

  值得一提的是,海外媒體雖然也進行了報道,但相對來說都還算正常。

  並未出現拉踩唱衰的情況,這放在以前是絕對不敢想的事情。

  只能說因為自身實力的提升,外加量子計算機雲平台的部署以及細胞活性藥劑,讓那些人根本不敢再有什麽惡心人的小動作。

  不過在之後的兩天裡,網上也出現了另外一種讓人擔憂的聲音。

  有人覺得長征十號這麽快就進行發射太冒進,尤其還要搭載月球車執行任務。

  這無疑提升了難度。

  畢竟長征十號載人運載火箭剛研發成功,先前並沒有進行過發射實驗,如果在執行任務過程中出現突發的意外情況,肯定會對剛提升上來的權威帶來影響。

  眼下海外媒體雖然不敢報道什麽負面新聞,可一旦發射任務失敗,那情況可就完全不一樣了。

  關鍵到時候還真沒法說什麽。

  在這種言論觀點的支持下,便有人提議應該對長征十號載人運載火箭的首飛發射謹慎些。

  比如推遲發射火箭,或者取消搭載月球車的任務。

  但更多人覺得航天局既然做出了決定,那肯定是有足夠的相信,並讓那些擔心的人不要這麽敏感。

  雙方觀點不同之下,在網上也進行了一波爭論。

  甚至有些相關領域內的從業者也站出來分析,使得這次發射的關注度前所未有高漲。

  “首次發射就執行月球車任務,感覺這會不會太冒險了一點,當然這只是我單純的個人觀點。”

  “之前一直沒有聽到長十的新消息,估計相關組件也才研發出沒多久,感覺不應該這麽早就進行首飛。”

  “乾脆還是取消月球車任務吧,等積累下經驗再說。”

  “有些人看來是比那些院士還懂啊,這顯然是為了後面的載人登月做準備,在技術成熟有信心的情況下隻單純發射豈不是太浪費了。”

  “我相信我們的航天的院士,肯定沒有問題。”

  “共同見證長征十號的首飛成功!”

  ……

  越多的關注度,而這也代表著此次發射更加不能出現意外。

  否則便會造成不好影響。

  只不過對於網上爭論不休的兩種觀點,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並未進行回應。

  至於徐昀因為正忙著墨子二號的對接工作,更加不會過多關注網上的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對於量子中繼器的研發實驗成功量子信息科技研究院暫時沒有公布。

  主要這關系到載人登月工程的新執行方案,既然新方案還未公布,把量子中繼器單獨領出來也不太好,尤其眼下網友還對長征十號發射有了爭執。

  在這種情況下,自然還是等到熔岩管洞月球基地方案公布後再說更加合適。

  之後隨著時間流逝,在大家的期待下,徐昀方面也配合周明偉完成了墨子二號的對接。

  只等著發射日期正式到來,向外界展示長征十號載人運載火箭的實力,可謂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