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藏國》第907章 石堡之城(上)
  第907章 石堡之城(上)

  赤嶺就是今天青海湖東邊的日月山,在很長一段時間,赤嶺一直就是唐朝和吐蕃的分界線,但在天寶十三年,唐軍連續大敗吐蕃,將兩國分界縣繼續向南推移了數百裡,包括西海、大非川和黃河九曲地區都成了唐朝領地,一直向南推到茶卡鹽湖。

  在赤嶺中部有一個寬約數裡的缺口,正好是吐蕃軍隊進入河湟的天然通道,戰略地位極為重要,在東面的高山上有兩座天然平台,唐軍便在平台上用大石修建了兩座軍城,這就是著名的石堡城和定戎城。

  這兩座軍城扼守住了赤嶺通道,隨時可以切斷唐軍或者吐蕃軍的後勤補給線,所以石堡城一直就是唐蕃兩軍爭奪的戰略重地,曾數易其手。

  李鄴大軍抵達了赤嶺,望著山上的兩座城堡,李鄴命人把後勤大將高秀岩找來。

  “卑職參見殿下!”

  李鄴微微笑道:“故地重遊,感覺如何?”

  高秀岩苦笑道:“物是人非,感慨萬千!”

  李鄴指著石堡城道:“天寶八年,石堡城是你率軍拿下來的,有什麽經驗?”

  高秀岩搖搖頭,“回稟殿下,那是卑職一生中最不願回顧的慘烈血戰,唐軍陣亡了一萬五千余人,我們是頭頂著陣亡將士的屍骨奪取城堡城,可山上只有一百多吐蕃士兵,太令人痛心了。”

  李鄴點點頭,“我讓熟悉石堡城的工匠製作了一座模型,請高將軍指點一下。”

  “不敢當!卑職可以提一點建議,給殿下參考。”

  一行人來到大帳內,大帳正中的桌上擺放著一座很大模型,是工匠用一塊巨石鑿成,山型、山路、平台、城堡完全和兩座石堡城一樣。

  高秀岩看了片刻道:“石堡城是吐蕃名字,我們的名字是振威軍和定戎城,但在實戰中,我們都稱呼它們為大小石堡城,攻打石堡城分為三段,第一段叫磨盤谷,從山腳到山腰三裡處,這一段是螺旋上攀,就像推破磨盤一樣,所以叫磨盤谷。

  上去後有一段百步左右的平坦道路,吐蕃軍一定會在這裡設下第一個防禦點,磨盤谷最好攻打,當然只是相對後面幾段容易攻打一點,其實也不容易。

  第二段叫通天道,這裡是最難,也死傷最慘重的地方,三百步高的通天道死了七千多人。”

  “為何?”

  “因為這是一段懸崖峭壁,山岩陡峭筆直,根本沒有路,在峭壁上鑿一些踏腳的石坑,攀著繩梯向上爬,但吐蕃把繩梯割斷了,我們只能一段一段打入樁子,但數十名吐蕃躲在側面山崖上用繩索甩石,非常精準,爬在山岩上的唐軍被一個個打下去,摔得粉身碎骨,我們都不知道是什麽原因,因為上去的人都死了,沒有一個活著下來。

  死了數千人後,我們才知道上面吐蕃士兵埋伏打石,我們特製了三百套用藤編城的盔甲,不怕打石,雖然抗住打石,但還是沒有用,數十名吐蕃士兵用長矛在山頂上用長矛捅刺,士兵們在岩石上打眼的機會都沒有。”

  “後來怎麽奪下來的呢?”李抱真忍不住問道。

  “我們找了二十幾名武藝高強的士兵用飛刀射殺,我們射殺了三十多名吐蕃士兵,但武藝高強的士兵也只剩下兩人,或許是吐蕃軍以為我們有很多這樣的士兵,認為他們傷亡太大,不合算,所以把通天道的士兵都撤了,我們才佔領了通天岩,做了繩梯放下去,讓士兵們攀繩梯爬上峭壁,三百步高的懸崖峭壁,不能向下看,很多士兵都是嚇得摔下懸崖。”

  “用弩箭不行嗎?”

  雷萬春問道:“比如手弩,可以單手射箭。”

  高秀岩搖搖頭,“手弩射完一箭,還要拉弦上箭,但只有一隻手空余,跟本辦不到,只能用飛刀。”
    李鄴又問道:“只有通天道,沒有別的路嗎?”

  “回稟殿下,別的路也是一樣,至少通天道上還有現成的石眼,把木樁打進去,就能掛上繩梯了,前面兩百步比較安全,就是最後一百步,躲不過吐蕃軍士兵的打石。”

  李鄴沉思良久道:“或許我有辦法!”

  入夜,三百名武藝高強的士兵已經準備就緒,走在最前面的是號稱拚命三郎的虎賁郎將余長陽,他手持盾牌和短矛,後背軍弩,他的任務是負責率領三百士兵奪取磨盤谷。

  李鄴充分吸取了哥舒翰奪取石堡城的深刻教訓,不再使用人海戰術,而是學習吐蕃軍奪取石堡城的戰術,用精兵模式。

  當年哥舒翰使用人海戰術,唐軍傷亡極其慘重,光攻打磨盤谷就死傷了五六千人,但李鄴認為,絕大部分士兵都死得毫無意義。

  當然,這不排除哥舒翰的心機,以慘重代價奪取石堡城,以顯示自己的豐功偉績,很多時候,任務太容易完成反而不受上位者的重視,只有在慘烈大戰中獲勝,才能最大程度上顯示主將的光環。

  尤其對於李隆基這種好大喜功的帝王,慘烈中的獲勝是他最喜歡的方式。

  事實上,也正是因為奪取石堡城的慘烈勝利,天子李隆基重重封賞了哥舒翰,哥舒翰的地位也由此得以樹立。

  想想都有問題,上萬人擁擠在磨盤谷山道上,一塊巨石砸下來,不死數十人上百人才怪。

  最好的辦法就是對方幾十人守山,那你也出兵百余人,這才是真正的攻山之策,和對方人數對等或者略多一點。

  吐蕃軍就是利用這種精兵之策,兩次奪取了石堡城,傷亡也不過數百人,哪裡像唐軍死得那麽慘烈。

  余長陽一揮手,三百士兵跟隨著他,緊貼著內壁向山上奔去。

  緊貼內部最大的好處就是不怕滾木巨石,如果對方用箭矢,他們用盾牌抵擋,用弩箭回射。

  距離山頂還有半裡時,吐蕃士兵發現了他們,立刻敲響了警鍾,“當!當!當!當!”山上警報聲大作。

  一塊塊滾木礌石順著山道翻滾著砸下來,士兵們緊貼內壁,滾木礌石從他們身邊呼嘯而過。

  第一輪數百塊滾木礌石砸下,山坡陡峭,呈近八十度斜角,巨石和滾木的衝力十分強勁。

  如果是數千人攻打磨盤谷,這一輪滾木礌石砸下來,至少要死傷數百人甚至上千人。

  可惜吐蕃軍面對的是經驗極為豐富的河隴唐軍,他們緊貼石壁,巨石和滾木根本傷不了他們分毫。

  趁著短暫的空隙,三百唐軍士兵繼續向上奔跑,跑出一百余步,過了最後一個拐彎,前方忽然傳來巨大的聲響,士兵們立刻貼在石壁上,用盾牌保護住身體。

  這是第二波滾木礌石砸下,又是三百多塊巨石和滾木砸下,劇烈的翻滾著,向唐軍頭上凌空砸來。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