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藏國》第937章 狼子野心
   第937章 狼子野心
  此時,雷萬春率領兩萬大軍坐鎮夷陵縣,這次大軍南下,雷萬春不放心襄陽,留下五千軍隊守襄陽,又要求王孝汝派水軍封鎖淮河,防止南陽梁崇義軍隊偷襲襄陽。

  這次雷萬春困狼之計之所以能成功,關鍵是歸州刺史楊子霖的全力配合,他編的二子爭權故事非常具有迷惑性,完全符合李璘掌握的情報,季廣琛腳踏兩隻船,兩個兒子一個效忠河隴,一個效忠朝廷。

  若不是雷萬春的到來,二子爭權的故事或許真會發生,但雷萬春到來後,迅速控制了荊襄軍權,沒有了軍權的豫州刺史季江寧隻得明哲保身,表示要為父守孝三年。

  在襄陽建了一座父親的衣冠塚後,兄弟二人便帶著母親,扶著父親靈柩回老家壽春安葬去了。

  算起來今天對方應該已經斷糧了,探子趕回來向雷萬春稟報,三萬前軍被困在興山縣以東約十裡處的山道上。

  探子當然是在峽谷南面用千裡眼觀察敵軍的情報。

  雷萬春當即下令,重新鋪設棧道,大軍向西進發,準備去收編被饑餓徹底擊敗的三萬軍隊。

  三萬李璘大軍反覆鋪設棧道,無論用什麽手段,都以失敗告終,他們無法抵抗對面荊襄軍的強弓硬弩和火油襲擊,鋪設了三輪都慘遭失敗後,鋪設棧道的材料也耗光殆盡。

  李偵又派兩千士兵去三十裡外砍伐竹木,但這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所有士兵都成了荊襄唐軍的戰俘。

  其實雷萬春算得不準,三萬前軍拚命節省糧食,又將斷糧日向後推了兩天,但還是沒有用。

  時間又過去了一天,李偵大軍最害怕的一刻終於來臨了,他們徹底斷糧,從早上到中午,由到晚上,三萬士兵都餓得饑腸轆轆,躺在地上無精打采,眼巴巴地等待食物到來。

  但目前襄陽已經不具備這種防禦能力,他們只有五千軍隊,連守城都困難,何況是封鎖淮河,戰船也只能照顧到襄陽一線的防禦。

  用戰船封鎖漢水其實一個系統工程,光靠戰船不行,還得用大量步兵和大量斥候在兩岸進行巡邏,隨時掌握敵軍主力的動向。

  在襄陽以西一百五十余裡外的谷城縣,五萬大軍借助夜幕的掩護,開始在漢水上搭建浮橋,三更時分,兩座浮橋搭建完成,五萬大軍連夜渡過了漢水。

  襄陽副節度使陳景光得知梁崇義五萬大軍已經渡過漢水,五萬大軍正向襄陽殺來,謹慎有余而勇烈不足的陳景光以為是朝廷軍隊收復襄陽,他做出了一個事後讓他無比悔恨的決定,他感覺自己守不住襄陽,便率領五千軍隊放棄襄陽撤離,將襄陽拱手讓給了梁崇義。

  所有巴蜀士兵都放下兵器,脫去盔甲,義無反顧地向熱氣騰騰的蒸籠走去。

  這是一場經典的戰役,李鄴把它寫進了培訓教材中,告誡將領們在絕路上行軍時糧食的重要性,只要前後一堵,就成甕中之鱉了。

  但山坳前是無數的荊襄唐軍,蒸著熱騰騰的米飯和饅頭,放下兵器投降,可以領到饅頭充饑活命。

  但更多士兵是三五成群,一群群向東而去,東面三十裡外是一處山坳,這裡有大片樹林,至少樹林能采到野菜野果充饑,說不定還能逮到一些野味。

  朝廷對河北三鎮的處置產生的巨大惡果之一,就是示范效應,讓很多本來就有野心的人發現,原來朝廷的中央權力可以妥協下放,原來節度府可以成為國中之國。

  雷萬春又讓數十名士兵回去宣傳,得到消息的李璘軍士兵紛紛掙扎著爬起身,互相攙扶著向東面艱難走來,強烈求生欲望使他們戰勝了身體的極度乏。

  最後連李偵也不得不下令全軍投降,給士兵一條生路。

  但就在荊襄唐軍全力對付李璘軍的同時,北方一場危機悄然而至。

  在史思明的叛亂中,朝廷為了保住中原和江淮,成立了大量節度府,放權給他們自己組織軍隊和史思明對抗。

  在史思明滅亡後,一些節度使把權力歸還了朝廷,但另一些節度使看到了河北三鎮的割據效應,開始也有效仿之心,野心膨脹,比如許叔冀、劉展、梁崇義、田神功等等,還有一些野心勃勃的將領漸露頭角,比如李正己、李希烈等年輕將領。

  梁崇義無疑是其中最有野心,也最狡猾低調的一個軍閥,他投靠了李輔國,不僅沒有被追究汴宋失守的罪責,還被任命為南陽節度副使,李峴回朝任命為宰相後,梁崇義便成了南陽節度使。
    在季廣琛猝死消息傳來後,梁崇義倒還不敢輕舉妄動,但在兒子梁興和幕僚軍師劉本昌的不斷慫恿下,梁崇義的野心也不斷膨脹,以至於天子的旨意也阻擋不了他野心的膨脹。

  當他發現雷萬春率領主力大軍南下後,梁崇義便果斷向襄陽發動了進攻。

  梁崇義並不血刃佔領了襄陽城,他心中得意非常,城頭上,梁崇義望著遠方微微升起的朝霞,他竟然有一種權握天下的雄霸之心、

  但他心中也有一種說不出的擔心,他邁出這一步,不僅得罪了河隴李鄴,也違抗的天子的旨意,接下來他會遭遇什麽的打擊,他心中沒有底。

  “軍師,我們下一步該怎麽辦?”梁崇義沉聲問軍師劉本昌道。

  劉本昌身材矮小,卻十分狡詐,他扶著城垛笑道:“使君若想長久,無非文武二手。”

  “怎麽說?”

  “先說武,武比較簡單,無非就是收集各州錢糧到襄陽,然後招募軍隊訓練,只要使君的軍隊達到十萬人,就具備了割據荊襄的實力。”

  “那文呢?”梁崇義問道。

  “文就有講究了,卑職建議使君向天子上書謝罪,就說襄陽無兵駐扎,機會難得,所以忍不住出兵為朝廷奪回襄陽,請朝廷立刻向襄州、房州、唐州、隨州、豫州等地派官員,卑職相信天子也想將李鄴的勢力趕出荊襄。”

  梁崇義沉思片刻道:“李輔國那邊呢?”

  劉本昌點點頭道:“李輔國那邊是關鍵,使君要立刻向李輔國送五萬貫錢,同時向魚朝恩和程元振各送兩萬貫錢,使君的位子基本上就穩了。”

  梁崇義目光露出一絲擔憂,“但李鄴的軍隊還在荊州,怎麽辦?”

  “這是必須要面對的,卑職建議把河隴軍的家眷都禮送去荊州,或許會減少李鄴軍隊反彈的力度。”

  “會嗎?”

  “很有可能,據卑職所知,雷萬春之前一直駐守鄂州,或許他會重返江夏,荊襄這邊,李鄴極為看重漢陽,只要我們不動漢陽,我估計能維持現狀。”

  梁崇義點點頭,“但無論如何,實力才是最重要的,我要立刻擴軍。”

  當雷萬春率領大軍從三峽道撤出來,正好遇到了撤退到峽州的五千荊襄軍,雷萬春大怒,下令將棄守襄陽的陳景光斬首,眾人苦苦求情才得以告免。

  失去襄陽,也意味著和隴右斷絕了聯系,不過漢中也可以送去鷹信,雷萬春當即派人趕往漢中送信,同時率領大軍撤退到荊州江陵縣。

  目前雷萬春手上有六萬三千人,包括三萬荊襄軍,三萬巴蜀降軍,還有三千騎兵,軍隊倒是不少,但糧食卻有不足。

  就在這時,梁崇義將一萬兩千戶軍隊家眷禮送出了襄州,這倒出乎雷萬春的意料,使雷萬春沒有了奪取襄陽的緊迫感。

  但下一步該怎麽辦?雷萬春等不及齊王殿下的命令,他必須要自己做決定了。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