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藏國》第1056章 顛覆認知
   第1056章 顛覆認知
  吐谷渾在唐軍的幫助下擺脫了吐蕃的奴役後,也開始了休養生息。

  吐谷渾大酋長慕容道明在去年春天覲見了大唐天子,又被封為吐谷渾王。

  但慕容道明很清楚,他真正的宗主是齊王李鄴,而不是大唐天子,目前他的小兒子也被安排在長安太學讀書,長子慕容鮮則在隴右都督府出任倉曹參軍事。

  吐谷渾的都城叫伏俟城,不過吐谷渾作為一個王國已經滅亡了,現在只是一個由數十個部落結成的聯盟,慕容道明出任大酋長。

  另外還有個長老會,這是在李鄴的要求下成立的,九個人數超過一萬的部落,每個部落派一名德高望重的老貴族組成了長老會。

  很多重大決策可以由大酋長提出,但必須通過長老會的同意才實施。

  這實際是一種權力製衡,防止出現一個野心勃勃的大酋長,使吐谷渾失去控制。

  雖然現在青藏高原上到處是荒漠和無人區,氣候寒冷,看不到樹木,長年保持的厚厚的凍土。

  伏俟城的面積和中原一個中等縣城差不多,縣城的房屋由平頂方整的石房和泥土房組成,而且涇渭分明,東面是石屋,整齊而大氣,是鮮卑貴族的居住地,西面是泥土房,層層疊疊,十分密集,這是羌人的居住區,也就是平民區,城外還有大量的羌人牧民。

  慕容道明笑了起來,“看來殿下確實是誤會了,當年吐谷渾臣服隋朝後,隋朝建立了西海郡,不僅派了官員,還派了軍隊駐扎在西海郡的各個節點上,西海南道上就有兩座戍城,曾經有千名士兵駐扎在這兩座軍城內,周圍都是吐谷渾牧民,往來商隊不斷,這怎麽可能是不毛之地呢!”
    李鄴點點頭,“大酋長的一番話,讓我更加想去親眼看一看了。”

  慕容道明在議事宮內舉行了盛大的宴會,齊王和王次妃的到來,數十名各部落酋長子女,參加了歡迎宴會。

  李鄴端起酒杯淡淡笑道:“我一直以為高原腹地都是寒冷的不毛之地,連鳥都沒有,後來聽說粟特人曾經長期走西海南道,我就困惑了,既然是幾千裡的不毛之地,粟特商人又怎麽補給,這就不合情理了,後來粟特商人告訴我,西海南道不是我想的樣子,所以我就想親眼來看一看。”

  而這時的青藏高原也開始變得溫暖濕潤,到處是牧場和湖泊,農田也開始大量出現,吐蕃王朝隨之強大起來,在隴右、河西、安西和劍南和唐朝競爭,終唐一朝,強大的吐蕃始終是唐朝最大的噩夢。

  兩天后,唐軍隊伍進行了補給,又一次踏上西去的旅程。

  舉行了簡短的歡迎儀式,李鄴帶著楊玉環在三千騎兵的護衛下進了伏俟城。

  直到現在,李鄴才明白,唐朝為什麽麽能恢復安西都護府,因為氣候,氣候溫暖濕潤,安西和北庭都出現大片農田,漢人可以在安西耕耘生存下去。

  不過想到這是齊王的妃子,眾人也就恍然了,齊王的妃子當然是最美的女人。

  再比如他之前從敦煌前往且末,而且還是冬天,雖然一路上有風沙拂面,但也並不難走,一路上都能找到水源補充,駱駝也能找到乾草,那可是現在的阿爾金山無人區。

  李鄴原本是要去巡視鹽場,但鹽場在西海北線上,為了走西海南線,李鄴便改變了計劃,不再前去鹽場,而是向西南進入了柴達木盆地。

  這就是吐谷渾人的特點,鮮卑人是貴族,羌人是平民,在軍隊裡,只有鮮卑人才能出任將領,士兵一律都是羌人。

  中間一隊吐谷渾少女在翩翩起舞,這也是楊玉環第一次正式拋頭露面,沒有戴面紗,笑顏如靨坐在丈夫身邊,她的成熟和美貌驚得周圍人目瞪口呆。

  一三.一一四.一四一.一二二

  但在公元六百年後,全球氣候重新進入升溫期,氣溫開始回暖,雨水增多,耕地大幅增加,糧食產量增加,人口滋生,農耕文明開始重新佔據上風,強大的隋唐時代來臨了。

  不過這幾年南疆連續下大雨,北方雨量充沛,據說北冰洋融化,俄羅斯凍土也開始融化,這是不是地球又要進入升溫期,就不得而知了。

  到了公元九百年左右,地球逐步進入降溫期,青藏高原氣候改變,變得寒冷乾燥,吐蕃王朝也隨之銷聲匿跡了,西面阿拉伯半島氣候開始變得乾旱,和唐朝一起興起的黑衣大食也開始走向衰落。

  再比如他現在走這條路,穿越柴達木盆地,一路上都是草原和湖泊,而且是淡水湖,牧草豐美,空氣溫暖濕潤,不時能看到吐谷渾牧人的帳篷。

  宴會雖然在大廳內舉行,但依然是草原遊牧的方式,所有人圍著一圈,面前桌上都是肉山酒海,還有各種水果,所有食物都擺放在金盤銀碗之中,連酒壺也是金的。

  慕容道明帶著幾個妻子和九名長老,前來迎接齊王殿下和次妃的到來。

  到了大降溫期,遊牧民族重新開始佔據上風,沙陀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紛紛走上了歷史舞台。

  東西居住區被中軸大街一分為二,中軸大街盡頭便是王宮,王國消失了,昔日的王宮也改名叫鮮卑議事宮。

  唐末開始的降溫期一直延續到現在,雖然有幾次小升溫,但氣候都沒有恢復到隋唐時代的水平。

  就算吐蕃控制了吐谷渾,也沒有打破這特征鮮明的二元結構。

  “殿下怎麽想到走西海南道?”慕容道明好奇地問道。

  所以李鄴一直是以後世的認知來看待青藏高原,以至於很多事情他想不通,比如吐蕃軍怎麽可能連續穿過橫跨幾千裡的羌塘無人區和可可西裡無人區來到且末,甚至前往吐火羅。

  李鄴在巡視了唐軍大營後,又繼續西行,數天后抵達了西海西岸的伏俟城。

  但唐朝可不是這樣,歷史上,每隔三百年左右就有一次氣候變化,在公元六百年之前屬於降溫期,大概在東漢末期到南北朝後期這段時間.
  全球氣候變得寒冷,中原糧食減產,人口銳減,草原更加寒冷,生存困難,大量遊牧部落向南遷徙,中原王朝進入混亂的兩晉南北朝時代,漢人也幾乎到了被斬盡殺絕即將滅種的邊緣。

  朝廷鼓勵移民,大量漢人遷徙去安西和北庭去生活。

  也直到現在李鄴才明白,唐朝為什麽能徹底擊敗突厥,就像漢朝擊敗匈奴一樣,還是因為氣候溫暖,使長城以北能夠耕種農田,漢人騎兵就有了後勤重地,能夠深入草原痛擊突厥人。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