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港島家族的誕生》第454章 【笑到最後的人】
  第454章 【笑到最後的人】

  天水圍。

  林志超陪著華閏公司負責人王忠義,來到這邊考察,這是他和中資公司第一次合作,所以他也是認真對待。

  畢竟未來三十多年,是華夏經濟的爆發期,林志超如果僅僅依靠香港的地位,而不主動‘靠攏’;那麽他在內地的投資,可能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當然也算不上‘靠攏’,而是一種互相合作與利用,他幫助中資公司在香港站穩腳步,而他的企業在內地受到照顧。

  “林先生,港府真的有意將天水圍發展成新市鎮,而且是交給企業自行發展?”王忠義興奮的說道。

  華閏公司,如果拿下這個項目,那麽將在香港商界大展聲威,並賺得盆滿缽滿。要知道,現在香港最賺錢的企業,便是地產公司了。

  林志超笑著說道:“這個無需懷疑,王經理。如果港府沒有將天水圍發展新市鎮的想法,我們就不會在去年收購天水圍企業了。如今不過是另外兩家企業,對內地和香港沒有足夠的信心,所以打算脫手;而我們長實集團和港府,其實也溝通過,認為邀請中資企業華閏加入,是最合理、最適合的。”

  發展天水圍,長實集團自然是會和港府溝通,哪怕是變換股東,都需要港府那邊同意。道理再簡單不過,沒有港府的審批,天水圍就是一片農田、水塘、破敗房屋,什麽都不是。

  王忠義高興的說道:“上面已經發出信號,會保證香港商人的利益和香港的繁華,請大家放心。”

  林志超說道:“總是有人膽子不夠大的!若是華閏有意這個項目,我可以來溝通,讓華閏買下51%的股份,剩下的由長實集團持有,這個項目由華閏公司來主導,我們長實集團作為股東即可。”

  王忠義被林志超三言兩語,‘忽悠’得興奮極了,在他看來,這是華閏企業從未有過的大項目。這片區域若是開發新市鎮,足足可以住50萬人,相當於香港10%人口,這得多少地產利潤啊。

  “感謝林先生的幫助,我們華閏銘記於心!”

  “哈哈,王經理嚴重了。這個項目若是沒有華閏背景,全港也沒有那個地產商敢來發展,所以你們來主導這個項目是必然的。”

  雖然如此,華閏幾位經理級人物,紛紛對林志超表達感謝。

  大家無疑都非常興奮,華閏在香港發展這些年,和本土企業相比,壓根算不上什麽。但若是做成這個項目,那麽將晉升香港十大企業也是毫無問題的。

  考察結束後,兩家公司高層一起吃了頓飯,席間關系非常友好。

  宴會結束後,大家才帶著三分酒意散去。

  “父親,這個項目困難重重,華閏哪裡有經驗做得下來。他們既無開發地產的經驗,也不懂得迎合港府的想法,怕是”在車上,林瑞寰說出自己的疑問。

  他知道父親的一些想法——交好內地官方,但這個項目卻是華閏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林志超看了看兒子,這小子還挺聰明,知道華閏不可能完成這個項目。不過比起謀劃,他當然比不過林志超,除了林志超更老謀深算外,還有林志超知曉未來。

  “現在的問題是什麽?是港府那邊也希望華閏加入這個項目,這樣可以試探內地的態度。無論怎麽發展新界,港府在猶豫,商人也在猶豫;商人不僅猶豫,而且還擔心,十八年後在新界的投資化為虛無,這也是會德豐和合和地產要退出的原因。”

  林瑞寰恍然大悟,說道:“雖然今年京城高層承諾,保護商人在回歸後財產不受損失,但未知的情況還是讓大家疑慮重重,故大家都希望華閏的參與和支持。”

  林志超點點頭,說道:“所以這次港府才爽快的答應中資加入這個項目,只要華閏來主導天水圍,就代表著整個新界是可以放心投資的。開發新界,是迫在眉睫的事情,香港人口多地又那麽狹小。”

  林瑞寰頓時思考起來,父親沒有否定他的說法——華閏搞不定這個大項目,別說華閏搞不定一個50萬人口的新市鎮,就是長實集團目前也非常困難。

  那麽這樣一來,這個項目就會拖上很多年,那麽在這期間,長實集團永遠是最有利的。

  林志超見兒子想得差不多明白,拍拍他的肩膀說道:“有些事情不要急,未來誰才是最大的受益者,誰是笑得最後的人,一定是耐心等待、蓄力的人。所以這個項目,就當不存在,該我們接手的時候,自然也會到來。”

  林瑞寰點點頭,說道:“嗯,我明白了!”

  天水圍這個項目,就是現在林志超來主導開發,也不可能成功,這可是5200萬平方尺土地。不出意外,後期港府還是會收回部分土地,用於發展公共屋邨、基礎建設等,但同時也會撥給企業部分土地,來發展地產。

  說白了,就是政府和企業一起主導開發天水圍,這樣才能真正的開發成功。

  而林志超當然等的不是49%的利益,而是更高的利益。只要華閏沒有信心,那麽必將由長實集團主導,但華閏又怕虧損,勢必希望長實集團給予保證,那麽華閏的利益自然會被趁機剝得很多,因為這就是對賭協議。

  次日。

  會德豐集團首腦小馬登,又來拜訪林志超,兩人在長實集團的辦公室進行交談。

  “林爵士,會德豐大廈和馬登大廈準備重建,我想邀請長實集團合作,相信你們一定感興趣吧!”小馬登說道。

  會德豐大廈,就是以前的怡和大廈,在七十年代初期雙方進行了交換;置地需要會德豐大廈進行‘地積比轉移’,將‘會德豐大廈+告羅士打大廈+皇室行’的地皮,合並成‘置地廣場’和‘告羅士打大廈’。

  而原來的畢打街對面的怡和大廈,自然就成了現在的會德豐大廈。

  林志超說道:“怎麽個合作法?”

  他是知道,小馬登作風非常保守,但對航運又比較激進,這是因為他擔心香港前途。重建大廈可需要數億港幣的建築費,他哪裡肯投資。

  “由長實集團支出重建費用,並分享50%的股權,後期大廈的頂上兩層作為會德豐集團總部,其余用於收租用途。”

  在小馬登看來,長實集團和匯豐集團合作的華人行大廈,是非常成功的,所以找長實集團合作沒有錯,各方面都有保障。

  林志超再次爽快的說道:“沒有問題,這個合作方案很公平!”

  只要是合作企業提出的要求,林志超幾乎是全盤答應。道理再簡單不過,地皮是他們的,長實集團怎麽都是得了‘便宜’。

  比如重建會德豐大廈和馬登大廈,長實集團雖然要出資3億港幣以上的建築費等,但這筆錢不管是從銀行貸款,還是利用自有資金,都非常的劃算。

  兩人商量了一番後,小馬登便離開。

  在他看來,和長實集團合作就是好,前面九處物業重建已經啟動,明年就可以開始出售,效率非常的高,管理質素非常的好,根本不是中小地產商可以比擬的。

  小馬登離開後,林志超也陷入思考。

  他在預估,這幾年長實集團可以賺多少錢。

  假設1979年底的現金流加金融投資是13~15億港幣,1980年底是20~25億港幣,1981年底是35~40億港幣。

  這點錢,夠不夠用?

  顯然,是不夠的,雖然可能會賺得更多,但依舊不夠。

  八十年代還有一個‘地王’,僅地皮費可能都是50億以上了;更不要說,還有建築費,還有長江廣場(金鍾)的投資等,還有向海外發展。

  不一會,林志超將幾個高層喊到辦公室。
    “我想以最快的速度,在香港市場上投資2億港幣的黃金現貨,你們安排一下!”

  眾人驚訝起來!

  周福照率先講道:“老板,國際黃金都305美金每盎司了,今年已經漲幅三成了。”

  林志超說道:“我知道,我看好後市,黃金300多美金每盎司,還是很便宜的。石油漲得高,黃金一定漲得高,這以後就是慣例。”

  他的想法是,若是現在投資兩億港幣的黃金現貨,至少也是70%的利潤,年底又多一筆1.4億港幣非經常性盈利;再加上前面投資的1億港幣黃金,也能收獲1.5億港幣的非經常性盈利。

  這樣一來,今年非經常性盈利就高達近3億港幣,再加上地產大熱,長實集團在地產領域可以突破6億。

  一家年收益9億以上的企業,也足夠厲害了。

  事情很快敲定,在這方面,大家還是非常相信林志超的。包括麥裡思,整個過程也沒有提出異議,因為在某些方面,老板的個人偉力也是很重要的。

  而長實集團的債務,才是香港上市企業負債極低的一部分,市值近百億,債務在七八億水平上下。就是按照資產來講,債務率也才10%上下,簡直情況不要太好。

  時光匆匆,來到十月下旬。

  林志超受英國政府和王室的邀請,前往倫敦,作為華英高層的‘中間人’陪同。林志超這個中間人,和雙方的關系都非常不錯,有時候可以傳遞一些信息,讓雙方交流更方便。

  期間,林志超也是和華方代表進行了私下交流,談的當然不是國事,而是拳拳愛國之心。

  “聽說華夏有意在航運業發展起來,我願意為這方面貢獻一些微薄之力。從事航運三十年來,我經常參觀歐美日的造船廠,並記錄了一些比較專業的技術、標準等資料,這些筆記放在我的書房,如今我希望它們為國家的造船業做出貢獻。除此之外,環球集團也可以考慮支持國家造船業,提供訂單。”林志超認真的說道。

  如今的環球集團,僅剩下900萬噸的船隻,但訂造一些散裝貨輪,完全是沒有問題的,因為內地的業務也可以做。

  華方代表一聽,立即高興的說道:“林先生的愛國之心,我深表歡迎和高興。如此重要的資料,我回國後,一定讓六機部正式向你發出邀請。”

  林志超點點頭,說道:“我一定到!”

  他的那些資料,可以說就是日本造船業的發展史,很多技術也只有林志超才能接觸到。因為當年林志超是日本造船業的最重要客戶,再加上日本造船業也不會覺得林志超是在偷學技術,以及也學不到高深的技術,所以壓根沒有防備。

  毫不客氣的說,這些資料若是華方拿到,能節省數年的鑽研和功夫,很快讓中國造船業取得一定的成績。

  當然,目前華夏的造船業是蘇聯的標準,和國際標準格格不入。所以,必須重新制定標準,整個系統都需要改變。

  和華方代表交談兩小時後,林志超便離開。

  此時的林志超,想的不是巴結什麽政府,而是作為一個華人在為國家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就拿他手中的珍貴造船資料來說,他當年根本不用那麽詳細的學習和總結,皆因為他早就想到了今天。

  說實話,花費如此大的精力,對於林志超來說,價值不知道是多少億;當然,對於林志超的家國感情來說,這份資料花費多少精力和金錢都是值得的。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陪同身份結束後,林志超並沒有離開倫敦,而是帶著兒子林瑞楷,來到英國麗的呼聲總部。

  “林爵士,歡迎來到麗的呼聲總部!”總裁蓋伊熱情的歡迎道。

  “蓋伊總裁,你好!”林志超握住蓋伊的手。

  隨即雙方來到會議室。

  在此之前,傳媒集團已經和麗的呼聲接觸過,表示願意接手香港麗的電視台經營。

  所以,此次就是雙方主腦談談交易的條件。

  蓋伊精明的率先說道:“林先生的傳媒集團,已經在香港的出版、報紙、電影行業取得第一的業績,如今意欲進入電視行業,看來信心很足啊!”

  林志超知道,這是蓋伊想拿捏談判,他笑著說道:“與其說我們希望進入電視行業,還不如說傳媒集團希望主導麗的電視台,讓香港的電視行業不被無線電視台壟斷,更加的有競爭力,形成良性競爭。事實上,我其實還是無線電視台的大股東,如果真的只是想進入電視行業,那麽我覺得無線電視台才是我最好的選擇。不過我一向比較喜歡挑戰,所以希望給麗的帶來希望。”

  蓋伊一愣,好奇的問道:“林先生是無線電視台的大股東?”

  這個都沒有調查清楚,簡直是業務不熟悉,畢竟雙方已經開始交涉兩三個月了。

  林志超說道:“是和記黃埔是無線電視台的大股東之一,和匯豐銀行並列第一大股東。”

  蓋伊恍然道:“我知道,林先生和和記黃埔的董事會主席。”

  隨即麗的呼聲的高層們,紛紛恍然大悟。

  這樣一來,麗的呼聲想宰一筆的想法,頓時有些難了。畢竟,現在林志超有兩種選擇。

  不過蓋伊思考一番後,說道:“香港麗的電視台吸納去年香港佳藝電視台的資源後,正在發生好的發展。”

  林志超說道:“當然!我看到了!”

  蓋伊頓時一噎,別人直接大方承認了,讓他一拳打在了空氣上。

  “林爵士打算出什麽價?”

  “貴方想要什麽價?”

  “事實上,我們還沒有出售麗的電視台的想法,就好像我們英國不打算撤出香港的想法。”

  “這和政治無關!麗的電視台在香港處於下風,而且僅去年就虧損數千萬港幣,麗的呼聲沒有必要堅持下去,我們願意出一個合理的價格,讓麗的呼聲安全退出。”

  蓋伊和一眾高層眼神交流起來,他最終說道:“好吧,1.2億港幣,我們出售60%的股權,並將管理權交給傳媒集團。”

  林志超立馬盤算起來,這個價格此時肯定不值,不過麗的電視台正在起勢,一年多以後就值這個價格。

  TVB的市值是麗的市值的五倍,如今麗的電視台估值2億,那麽TVB估值便是10個億。不過賺錢方面就差遠了,TVB一年的利潤已經8000多萬,八十年代初突破上億港幣是穩穩當當的;而麗的電視台,去年還虧損了幾千萬港幣。

  “成交”最終,林志超決定拿下再說。

  他拿下這60%的股權,但還有40%的股權沒有拿下,所以林志超肯定不會在近兩三年親自下場,得先買下其他股東的股份。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